1、1浅谈化学教学实验与多媒体课件的有效结合化工中学 化学 李亚平摘要:计算机课件的优点、实验教学的主要原则、化学实验教学上体现辅助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知识的丰富性、内容的易改性、便于传播交流、页面的生动活泼性 探究性、渐进性、灵活性。创设情景 、探究内容和容量、有效指导、整合。当今社会的信息化速度日趋加快,中学教育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走信息化之路是必然的选择。实验教学是实施化学科学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化学实验所创设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能迅速诱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帮助内化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同时启迪学生思维,体验科学探究,培养探究意识。化学实验改革是化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
2、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实验教学与多媒体课件有效结合一直是许多关心中学教育或从事第一线教学的有识之士所关心的问题,研究中已经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这无疑有助于中学教学的进步,但单一学科的系统的,科学的,成功的计算机课件还很少, 作为站在新一轮教育改革前沿的一线教师,我积极溶入化学实验教学与多媒体课件有效结合改革之中,多年来,有些收获,谈谈个人的看法。 2一、计算机课件的优点1、知识的丰富性传统的教学以“教师的嘴巴和粉笔”为主要教学模式,课堂容量有限,教学手段单一。但使用计算机课件则不同,它可以最大限度的调动有用资源,如视,听,读,写功能的大大增强;利用“热键”做注解;补充课本中没有的阅读资料;利用
3、网上资源进行相关知识的搜索,这些都有助于增大课堂容量,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活跃课堂气氛。2、内容的易改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备课书写教案所用时间较长,但制作成计算机课件后可以根据教学的要求适当地加以修改,所需的时间少,从这一意义上讲可谓降低了工作的无意义重复性,减轻了教师备课的负担。这更有利于教师把精力集中在教学内容的修订和教学方法的改进上,有利于教师把精力集中在总结教学经验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上。3、便于传播交流传统的教学方案即使完整地书写出来,也因为表现形式过于呆板,展示性不强而不易被人们接受,计算机课件则不同,它可以在计算机上直接运行供少数人交流,也可以利用电教室的投影在多数人内交流(只需一(
4、几)张软盘/光盘即可),更有意义的是可以上传到网上或建立个人主页在全球范围内供尽可能多的人流览。教师之间3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机会增多,也有助于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4、页面的生动活泼性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 15%,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 25%,而同时使用两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就能接受知识约 65%。多媒体的多感官刺激作用,有利于学生注意力的长期保持和获取知识。尽管多媒体教学存在着很多优点但是并不能完全取代实验教学,因为实验中所具备的优点更是发人深省的。二、实验教学的主要原则 1、探究性原则:立足于学生的现时发展和终身学习而倡导探究实验,是新课程实验教学的本质价值取向
5、。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在积极、主动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经历和体验获得实验结果的探索过程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受到科学探究过程和科学方法的训练,形成科学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2、渐进性原则:学生刚开始做实验进行探究很茫然,教学中实验教学设计应循序渐进、有计划地进行。如第一次做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时,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好能起引路作用的问题链,通过提问点拨,使学生进入有效探究状态并顺利完成探究报告。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老师逐渐放手。 3、灵活性原则:新教材中增添了大量新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4而我教的 4 个班班额大(平均 90
6、人左右) ,学校又没有专职实验员。为克服不利的实验条件,教学中我采取灵活度高、针对性强的教学策略。对重要的实验,如 CO2 的制取和性质,尽最大努力在实验室进行,使每个同学都亲自动手。对其他的探究实验,则采取在教室由学生自带实验替代品分组试验或学生代表上讲台操作等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而对探究过程中的关键几个环节:发现问题,大胆猜测;设计方案,实验验证;解释结论,质疑反思;评价交流,新的发现,则根据实验内容不同,有针对性的让学生重点探究。如在 Fe生锈的探究实验中重点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验证环节。电教科研的实践使我体会到应当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围绕教学难点来寻求电脑软件的辅助。化学是一门
7、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成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透过实验现象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而揭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辅助化学教学的计算机软件就应当围绕上述化学学科的特点、尤其是其中那些常规教学难以突破的难点来开发。就化学知识来说,不同的教材内容,有其特殊的难点,必须突破;但就整体来讲,则有一些共性的化学问题亟待计算机辅助其突破? 解释原理上体现辅助性。宏观物质是微粒构成的,而微粒的构造和运动却无法直接观察。常规教学通常用挂图或投影片、模型等媒体示意,由于其僵化、固定而缺乏直观的效果。那么,教学时可借助计算机电教媒体变小为大,变静为动,把微观
8、粒子扩大为宏观的示意图像,用动画的形式给学生以生动的启示。比如,有5关分子、原子教学设计中宏观现象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学生很容易观察到现象,但是微观的实质却不容易理解,此时,最好进行课件制作,以明显的动画形式体现,使学生理解更容易,更轻松。三、化学实验教学上体现辅助性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也是实验引探法实施的前提,其重要意义勿庸置疑。然而,传统的课堂演示实验存在着一些不易克服的矛盾:反应装置规模小而课室范围大,多数学生观察现象模糊;许多化学变化瞬间即逝,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应当着重观察的重点上,因而感官刺激强度不足;一些化学实验需要较长些的时间才能完成,而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无法直接观察结果;演示
9、实验时教师既要自己动手或指导学生操作,又要调控整个教室的学生注意力,因而无法组织他们同步思考讨论,所以,边实验边探索的气氛不浓;5)一些实验危险性较强,不益于在课堂上演示;6)工业生产装置规模大,根本无法在课堂内演示。那么,怎样解决这个在化学教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难题呢?配以放映实验录像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现阶段各地发行的实验录像带只能线性播放,难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心选择某一片段、某一镜头,更不便在画面中穿插对实验的探索性思考,所以效果不佳。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室是如何确定(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这一问题时,可以设计了下
10、列四组动画装置供学生选择:与制取氧气的装置相6同。仅用试管而无导管的装置。用试管又有导管但还用酒精灯加热的装置。用试管又有导管但没有酒精灯加热的装置。当学生选择了装置时,就会看到稀盐酸从试管口流出而无法发生反应。当选择装置时,稀盐酸与石灰石相互反应,但产生的气体从试管口直接溢出而不能收集。当选择装置和装置时,稀盐酸与石灰石均能相互反应,产生的气体都能从导管口排出。此时学生必定会对装置和装置进行比较,由于稀盐酸与石灰石的反应是不需要加热的,从而得出装置是正确的答案。随着反应的进行,电脑画面上出现“稀盐酸不足,石灰石有剩余”的字样而使得反应停止(动画显示为无气泡产生,但试管内仍有石灰石)。此时画面
11、又给出“如何将试管中的石灰石充分反应,重新产生出二氧化碳?”以及“如何在反应进行的过程中向试管内添加稀盐酸?”这样两个问题。此时有三个答案供学生选择:打开橡皮塞添加稀盐酸,但会使产生的二氧化碳中混有空气而不纯。重新换一个新装置。在装置上另配一个长颈漏斗。学生在对所提供的信息经过思考加工和相互讨论后选择了答案,画面发生了如下变化:装置 A 装置 B 学生再对上述两种装置进行比较、分析、讨论和综合,学生对装置中长颈漏斗的下端是否应该插入液面以下以及插入液面以下这一操作的原因就有了深刻的了解和掌握。学生对以上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基础的同时,在 AURTWAER 里,给出“烧杯、烧瓶、锥形瓶、试
12、管、底部有破孔的试管、有孔塑料片、长颈漏斗、橡皮塞、铁架台、U 形管”等仪器,让学生自己动手组7合实验室制取氢气的装置,甚至于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他认为还可以使用的仪器进行装置的组合,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最佳发挥,让学生更好地施展其创造才能。我们在教学中所设计的课件,不是简单的动画设计,不是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进行课堂板书设计和实验操作,也不仅是教师课堂语言的动画描述,更不能为了动画而动画。否则,一堂电教课将会变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所进行的新的“填鸭式”教学,虽说这种的教学比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效率要高。但同样会影响到学生智力的开发,影响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习惯的形成?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我国是近几年才开始的,对中学教师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因为要制作和使用课件,就迫使我们不断学习新的计算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探索与总结,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来全面领悟和掌握多媒体 CAI 的特点与方法。综上所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具有其它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水平的提高。2014、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