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sis姓名:刘珊珊学号:2013202820广州管圆线虫 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 cantonesis 寄生于鼠类肺动脉,幼虫可引起人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脑膜脑炎。 该虫最早由陈心陶(1933,1935) 在广东家鼠及褐家鼠体内发现,命名为广州肺线虫(Pulmonema cantonensis) 。1946年由Dougherty 订正为该虫。 人体首例广州管圆线虫病是由Nomura 和Lin 于1944年在台湾省发现的,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在太平洋地区某些岛屿及东南亚一些国家早有散在或暴发流行,但直至上世纪60年代初才明确此病与广州管圆线虫的寄生有关。 一、形态(Morphology)1. 成虫 线状,体表具微细环状横纹。头端钝圆,头顶中央有小圆口,缺口囊。 雄虫长1126mm ,交合伞对称,呈肾形; 雌虫长1745mm ,尾端呈斜锥形。 子宫双管形,白色,与充满血液的肠管缠绕成红、白间的螺旋纹,十分醒目。 2、幼虫 第3期幼虫外形呈细杆状,大小为(0.4620.525 )mm (0.02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