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FDI主导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研究专业国际经济贸易一、引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FDI的大量进入,我国出现了不少由外资企业诱发或主导的产业集群。其内部的主要环节均为外资企业,相互之间保持着密切的业务联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当地企业要么很难进入,要么只能进入其中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低的环节。这种与当地企业近乎处于隔绝状态的“飞地型”产业集群,尽管在增加当地的GDP、税收、出口、就业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利用FDI的溢出效应带动当地企业发展上差强人意,在产业的落地生根和升级上也过度依赖于外资企业。本研究以平湖光机电产业集群为例,综合运用产业集群理论、全球
2、价值链理论、国际技术转移理论等理论和方法,分析FDI主导的地方产业集群升级困境的深层原因,找出怎样促使网络中的外资企业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层次,更好的发挥技术溢出作用和促进当地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进而促进集群升级,相关研究对于我国FDI主导的产业集群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二、主体(一)国外相关研究1FDI与集群企业联系经典的OLI理论认为,跨国公司对外投资是因为其具有所有权(OWNERSHIP)、区位(LOCATION)和内部化(INTERNALIZATION)三方面优势。跨国公司定位于集群区域,有助于跨国公司进入当地市场和获得地方化的优势资源,从而使集群区域成为跨国公司战略性区位优势的重要来
3、源之一(DUNNING,1998)。尽管大多数学者都认为增强与东道国企业之间的联系有利于跨国公司获得当地优势资源,但对现实生活中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企业之间联系程度差异性的解释却存在一定的争论。一些学者认为跨国公司与当地企业的联系与跨国公司的投资目的有关。当跨国公司的投资目的是市场寻找(MARKETSEEKING)、效率寻找(EFFICIENCYSEEKING)、资源寻找(RESOURCESEEKING)时,跨国公司更愿意同当地企业建立联系DRIFFIELD/NOOR1999;TAVARES/YOUNG2002而当跨国公司投资目的是战略资产寻找(STRATEGICASSETSEEKING)时,更倾
4、向于合作IVARSSON/JONSSON2003。一些学者认为所有权形式(OWNERSHIP)影响外资企业与集群的连接,BELDERBOS等2001发现绿地投资(GREENFIELD)有利于与当地企业连接,但也有学者持有异议,认为通过并购进入更有利于跨国公司获得本地化资源,因为并购可使跨国公司通过一个本地企业迅速溶入当地生产系统和人际关系网络,而建立子公司则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成本(CANTWELLANDJANNE,1999)。还有一些学者把跨国公司与集群的联系同跨国公司内部网络和集群网络联系起来,LILACHNACHUMA和DAVIDKEEBLE(2003)在研究跨国公司子公司与东道国企业联
5、系时发现跨国公司内部网络与集群网络存在一定替代性,其替代程度取决于跨国公司中间投入品的性质,如果中间投入品是标准化、常规化的产品,运输成本不高时,子公司通常从跨国公司内部获得资源,与当地企业的联系不强,而中间投入品是非标准、非常规化的产品,且运输成本较高时,子公司主要依赖集群网络获得,与本地企业联系较强。当子公司从跨国公司内部网络获得的知识不能完全替代集群网络获得的知识,尤其是与集群企业进行合作所必需的专门知识时,为获得这种专门知识,跨国公司就必须进入集群,并尽量使子公司溶入当地经济。此外,还有一些研究关注了时间因素对外资企业与当地联系的影响,认为随着时间增长,外资企业会增加同本地企业的联系M
6、CALEESE/MCDONALD1978,DRIFFIELD/NOOR1999,GIROUD/MIRZA2004,IVARSSON2002。我国学者朱华晟(2004)分析了集群类型对FDI与当地企业联系的影响,认为在空间扎堆型集群和群体迁入型集群中,跨国公司对当地企业缺少“认同感”,当地企业很难进入外资企业的产业网络,或者仅仅位于产业链的价值低端环节,本地难以形成与之配套的企业,外资企业对本地的依赖程度较低,而定向嫁接型产业集群对当地企业依赖程度较高。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JOANNASCOTTKENNEL(2007)利用问卷调查的资料,通过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FDI附属企业和新西兰本
7、地企业的联系,发现竞争水平(LEVELSOFCOMPETITION)、投资动机(MOTIVESFORINVESTMENT)、商业活跃程度(BUSINESSACTIVITY)、技术转让(TECHNOLOGYTRANSFER),年限(AGE)和所有权(OWNERSHIP)等因素影响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的联系,在回收的516份有效问卷(北美占29,亚太地区占40,欧洲占27,其他地区占4)中,202家企业(占39)对本地企业产生了间接影响,243家企业(占47)作为供应商、客户和代理人同本地企业发生联系,71家企业(占14)和当地企业存在附属关系。2FDI对集群企业技术溢出跨国公司作为先进技术和管理经
8、验的代表,通过竞争效应、示范模仿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人才流动机制对东道国企业产生技术溢出(SPILLOVER)(CAVES,1974;BLOMSTROMANDKOKKO1998)。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证实这种技术溢出在集群内部同样存在。THOMPSON2002在研究香港制衣公司对大陆直接投资的影响时发现集聚中的FDI技术外溢效应较分散的FDI更明显,因此吸引FDI是推动集聚技术升级的一条有效途径。祖强和孙军(2005)通过研究发现,本土企业为跨国公司提供的产业配套的范围越广,即为跨国公司的产业配套的能力越强,吸收跨国公司的资本规模越大,本土企业的技术水平提升越快。AYKUTLENGER和ERO
9、LTAYMAZ(2006)发现外资企业对土耳其制造业存在技术溢出,而这种技术溢出主要通过人才流动机制产生,竞争示范效应和产业关联效应都不明显。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ANDERSSON(1997)认为在集聚中的外资企业的研发、设计等主要增值部分集中在母公司,进入产业集聚区域的子公司往往技术含量较低,自主性差。另外,他们发现FDI对当地企业缺少认同感,与本地企业和消费者联系不密切,难以对本地企业的技术升级产生明显的带动作用。GRANOVETTE(1985)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属于“移动型”投资,一旦地方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或是出现更具成本优势的地区,FDI就会转移,不仅难以促进本地企业的技术升级和经济发展,
10、还容易导致产业集聚的衰落和区域经济的波动。CLARE1996也指出当跨国公司与本地企业间联系比较微弱时,FDI与增长之间是负相关的。3FDI与东道国产业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随着经济的发展,创新已经不是企业的孤立行为,它需要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创新在时间和空间上,甚至在整个经济系统中,不呈随机分布,而更倾向于集中在某些部门及其邻近部门JASCHUMPTER,1935。在集群中,跨国公司不仅仅是分工网络的参与者,而且成为区域网络创新的关键环节,跨国公司利用自身的组织结构特点和区域网络,扩大了合作范围,优化了资源配置,增加了集聚中的知识存量,提高了集聚的创新能力。AYKUTLENGER和EROLTAY
11、MAZ(2006)从供给和需求角度探讨了外资企业对土耳其制造业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他们发现外资企业在中高技术的创新活动强于本地企业,当外资企业是高技术使用者时,本地企业创新的程度高,当外资企业是高技术供给者时,本地企业创新能力低。YUZHOUANDTONGXIN(2003)探讨了人员流动对东道国创新的影响,认为跨国公司需要利用本地公司开拓本地市场和提供服务,这一过程中培训了本地企业职工,提升了本地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既便是人才竞争,也可以看作是促进本地企业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外在动力。本地企业对跨国公司的促进作用表现在大量本地研发机构和多样化的本地企业为跨国公司提供了互补性的资源和高素质的劳
12、动力资源,促进了知识流动和创新。XIAOHUILIU和HUANZOU(2007)使用面板数据探讨了绿地投资和跨国并购等方式对高技术产业本土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绿地型投资方式有利于本地企业创新。朱华晟(2004)则探讨了集群类型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他认为定向嫁接型产业集群通过定向引进本地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甚至已产生集聚效应的外资项目可以拓展地方产业链或弥补产业链上的薄弱环节,并利用其在技术、机制、理念等方面的优势,刺激本地创新活动,促进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间的产业合作,提高地方集群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FDI通过技术转移和技术溢出还会对东道国产业升级产生一定影响。JENNIFERBAIR2002
13、通过研究发现跨国公司对墨西哥服装产业集群的技术水平、外向化程度和人力资本素质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升级的主要力量。JANSEN1995发现通过各产业之间的联系,FDI能够刺激国内集聚部门的增长。这种产业联系既包括前向联系,如为当地集群企业提供中间投入,也包括后向联系,如从当地购买投入品,此外FDI导致的诱导性要素需求将对国内部门产生多方面的推动,由此对国内产出和就业增长产生乘数和加速作用。ECHEVERRICARROLL1998在对TEXAS地区的高科技产业集群研究中认为与跨国公司的联系为当地小企业供应商独立的国际经营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和充足的信息和资源。知识转移、网络关系和信
14、息扩散能够帮助供应商开发新产品和生产技术,从而进入新的、多样化的国际市场。不仅如此,如果当地企业成为著名跨国公司的供应商,则供应商会因为满足知名跨国公司高质量要求的标准而获得“值得信赖”的声誉,这对于当地企业获取海外市场的其他客户大有帮助。但也有一些学者提出不同见解,MCCANN,ARITA与GORDAN2002在研究南美一些国家中的电子产业集群时发现,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如东芝和德州仪器在这些地区的产业集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这些企业与本地企业间缺乏充分的联系,产业价值链分工主要存在于大型外资企业与其他外资企业和海外企业之间,因此形成一个个的“孤岛”,产业升级的效应并不明显。我国学者朱华晟20
15、04通过对嘉善木业集群的实例分析,认为外资的确能够成为地方产业集群的重要主体。然而,外资能否具有持续的推动力,除了受地方制度成本以及集群外部效益的影响外,还更取决于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融合方式与程度。在学习能力较强且企业家特质比较浓厚的地区,民营企业在外资企业的示范带动和竞争压力下,能够通过持续的知识积累和自主创新,增强并突出自身的优势与能力。他的研究还发现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其制造技术简单,进入门槛和经营风险低,因此,比较容易在外商投资的诱发下,通过地方内在力量催生集群效应,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经济技术不发达地区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多数民营资本鲜有能力进入外商投资的高科技领域,要在较短的
16、时间内积累足够的人力资本,其难度更大。(二)国内相关研究近年来,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王缉慈(2000)通过研究发现,在北京中关村IT产业集聚的成功发展过程中,英特尔、微软等跨国公司的作用功不可没。冼国明和文东伟(2006)发现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各省份以及东、中、西部的产业结构差异扩大,大部分制造业的地方化程度加深了,制造业越来越集中在沿海有限的几个省份。制造业各行业的外商资本在沿海地区的集聚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沿海地区集聚的重要力量,FDI在中国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是导致中国制造业空间分布非均衡性的重要原因。朱华晟(2004)根据外资在我国集聚的情况的特点,将跨国公司的集聚类型
17、概括为空间扎堆型、群体迁入型和定向嫁接型。他认为外资的确能够成为地方产业集群的重要主体。然而,外资能否具有持续的推动力,除了受地方制度成本以及集群外部效益的影响外,还更取决于外资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融合方式与程度。在学习能力较强且企业家特质比较浓厚的地区,民营企业在外资企业的示范带动和竞争压力下,能够通过持续的知识积累和自主创新,增强并突出自身的优势与能力。他的研究还发现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其制造技术简单,进入门槛和经营风险低,因此,比较容易在外商投资的诱发下,通过地方内在力量催生集群效应,而技术密集型产业,尤其是经济技术不发达地区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多数民营资本鲜有能力进入外商投资的高科技领域,
18、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足够的人力资本,其难度更大。王雷和高长春(2006)认为集群区域MNE的技术外溢效应既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其自身条件的约束。在集群产生初期,MNE与本地企业的关联度不大,使用的技术也较为落后,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随着集群逐渐进入成熟期,根植于本地的企业网络逐步形成,MNE通常会将技术含量更高的生产环节转移到集群区域,技术外溢效应明显;随着集群进入衰退期,区域有可能出现劳动力成本上升、交通拥挤、恶性竞争等问题,导致集群竞争力下降,MNE也有可能迁往更具竞争优势的区域,其技术外溢效应也相应下降。集群的类型不同,也会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外溢产生一定的影响,以产品研究设计为主的知
19、识密集型集群聚集会加快MNE的技术外溢效应,而劳动密集型集群中MNE在集群区域使用的都是标准化的外围技术,技术外溢的效果不明显。FDI引进的技术能否在新的环境中尽快产生溢出效应,还要看本地集群成员的吸收能力,如果集群企业与MNE实力差距不大,MNE对集群内企业的技术溢出就强,反之,则不明显。此外他们还认为通过建立分公司的方式进入集群区域,MNE虽然可以通过外包与本地企业建立正式的分工合作关系,但是却很难真正进入集群网络,技术外溢效应不明显。同样,通过并购进入集群区域的MNE虽然会对被并购企业实施一些技术传递,但由于MNE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些知识与技术的传递通常被限制在被并购公司内部,难以在集
20、群区域进行传递,技术外溢效应也不明显。相对于以上两种方式,合资企业为确保产品质量和技术先进性,外方通常会有更高的积极性向东道国企业传递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合资企业往往会有更好的技术外溢效应。茹玉骢(2005)认为FDI产业集聚是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国际化背景下的产物,垂直型FDI的大量流入是形成FDI产业集聚的前提,垂直型FDI使产品价值增值链在不同区位重新分布,FDI产业集聚必然和大规模生产和出口相联系。三、评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不但一些产业集群由FDI直接推动形成,而过去是在本地扎根发展起来的产业集群,也逐渐受到更多FDI的影响,分析这种影响对于东道国利用外资和发展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理
21、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外对FDI对东道国产业集群影响的相关研究相对较早,研究的领域涉及到FDI对东道国产业集群形成、FDI与集群企业关联、FDI对集群企业技术溢出、FDI对集群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的影响等方面。尽管国外学者研究各有侧重点,甚至由于在实证研究角度、研究方法、数据选择上存在差异,对FDI主导产业集群形成机制、FDI对集群创新和升级是否存在影响、FDI是否对集群内企业存在技术溢出和决定FDI与集群企业联系强弱的因素等问题上还存在较大争议,但是他们的研究大多肯定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FDI对东道国产业集群的重要作用,而他们一些相对成熟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也为国内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国内对该问
22、题的研究相对较少,虽然大多数研究已经认识到FDI对国内集群的影响,但由于研究方法的局限,因而在如何增强FDI和集群内企业联系、如何利用FDI提升集群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及如何利用FDI实现集群产业升级等方面还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参考文献1任胜钢基于跨国公司视角的集群研究新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4,12茹玉骢FDI的形成与演进J浙江学刊,2005,33王缉慈等创新的空间企业集群与区域发展J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4王雷基于跨国公司视角的产业集群理论研究综述J南开经济研究,2004,55王雷,高长春集群区域MNE技术外溢的途径及约束条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06冼国明,文东伟
23、FDI、地区专业化与产业集聚J管理世界,2006,12祖强,孙军跨国公司FDI对我国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的影响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57朱华晟基于FDI的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与动力机制以浙江嘉善木业集群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4,38BELDERBOS,RCAPANNELLI,GFUKAO,K2001,“BACKWARDVERTICALLINKAGESOFFOREIGNVERTICALLINKAGESOFFOREIGNMANUFACTURINGAFFILIATESEVIDENCEFROMJAPANESEMULTINATIONALS”,WORLDDEVELOPMENT2911892089B
24、LOMSTROM,MAKOKKO1998,“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ANDSPILLOVER”,JOURNALOFECONOMICSURVEYS12324727710BIRKINSHAW(2000),“CHARACTERISTICSOFFOREIGNSUBSIDIARIESININDUSTRYCLUSTERS”,JOURNALOFINTERNATIONALBUSINESSSTUDIES(3)14115511DRIFFIELD,NNOOR,AHM1999,“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LOCALINPUTLINKAGESINMALAYSIA”,T
25、RANSNATIONALCORPORATIONS8(3)12412DRIFFIELD,NMUNDAY,MROBERTS,A(2002),“FOREIGNDIRECTINVESTMENT,TRANSACTIONALLINKAGES,ANDTHEPERFORMANCEOFTHEDOMESTICSECTOR”,INTERNATIONALJOURNALOFTHEECONOMICSOFBUSINESS9(3)33535113GAO,SHIJIXU,GANG1999,“LEARNING,COMBINATIVECAPABILITYANDINNOVATIONINDEVELOPINGCOUNTRIESTHECA
26、SEOFVIDEOCOMPACTDISCVCDANDAGRICULTURALVEHICLESINCHINA“,INTERNATIONALJOURNALOFTECHNOLOGYMANAGEMENT22567814GIROUD,AMIRZA,H2004,“MULTINATIONALENTERPRISESANDLOCALINPUTLINKAGESINSOUTHEASTASIA”,PAPERPROCEEDINGSOFTHEACADEMYOFINTERNATIONALBUSINESSCONFERENCESTOCKHOLM15IVARSSON,IJONSSON,T(2003),“LOCALTECHNOLO
27、GICALCOMPETENCEANDASSETSEEKINGFDIANEMPIRICALSTUDYOFMANUFACTURINGANDWHOLESALEAFFILIATESINSWEDEN”,INTERNATIONALBUSINESSREVIEW12336938616JOANNASCOTTKENNEL2007,“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LOCALLINKAGESANEMPIRICALINVESTIGATION”,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47517717MARKUSEN,JRVENABLES,AJ1999,“FOREIGNDIRECT
28、INVESTMENTASACATALYSTFORINDUSTRIALDEVELOPMENT”,EUROPEANECONOMICREVIEW43233535618MARKUSEN,A1996,“STICKYPLACESINSLIPPERYSPACEATYPOLOGYOFINDUSTRIALDISTRICTS”,ECONOMICGEOGRAPHY7229331319SCOTTKENNEL2007,“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LOCALLINKAGESANEMPIRICALINVESTIGATION”,MANAGEMENTINTERNATIONALREVIEW4715177
29、20THOMPSONER2002,“CLUSTERINGOFFOREIGNDIRECTINVESTMENTANDENHANCEDTECHNOLOGYTRANSFEREVIDENCEFRORNHONGKONGGARMENTFIRMINCHINA”,WORLDDEVELAPMENT30587388921VENABLES1996,“CENTRALPLACETHEORYANDTHEPROBLEMOFAGGREGATINGINDIVIDUALLOCATIONCHOICES”,JOURNALOFREGIONALSCIENCE21224326122XIAOHUILIUHUANZOU2007,“THEIMPACTOFGREENFIELDFDIANDMERGERSANDACQUISITIONSONINNOVATIONINCHINESEHIGHTECHINDUSTRIES”,JOURNALOFWORLDBUSINESS111323YUZHOUTONGXIN2003,“ANINNOVATIVEREGIONINCHINAINTERACTIONBETWEENMULTINATIONALCORPORATIONSANDLOCALFIRMSINAHIGHTECHCLUSTERINBEIJING”,ECONOMICGEOGRAPHY79212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