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浙江省文化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专业国际经济贸易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经济、科技的相互融合,促使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美、英、日、意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达到了12、10、168、25。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跨国趋势,全球50家媒体娱乐公司占据了世界文化产品市场95,时代华纳、迪斯尼、索尼等巨无霸主导这全球文化市场。相对世界市场上的发展。中国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相对落后。浙江省境内的文化企业在中国处于相对领先地位,但是,依旧存在这思想认识不足、体制机制落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成立时间短等因素的影响,全省有知名度
2、、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不多。国内外文化产业的激烈竞争已经给浙江省文化产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面对冲击大潮,如何正确看清自身位置,认识现状,发挥浙江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和有利条件,认真的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成果,提高自身竞争力,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大力加强和发展文化对外贸易,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对于全面文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意义第一,提高对外经济能力,加快国民的财富积累。1990年以来,知识经济的滚滚浪潮,使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美国电影年销售总额150亿美元,日本动漫产业年销售额1万亿日元。中国五千的悠久历史,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所以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是有潜力的,有助于加
3、快财富积累。第二,有助于传播中国文化,帮助世界了解中国,树立良好形象。第三,增加文化产品附加值,扩大中国外贸出口。优良的文化产品可以为其他的制造业、服务业、养殖业和种植业等提供丰富的文化附加值,为其他产业的出口拓宽道路。一、相关理论(一)文化产品定义及范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品作了如下定义文化产品一般是指传播思想、符号和生活方式的消费品。它能够提供信息和娱乐,进而形成群体认同并影响文化行为,基于个人和集体创作成果的文化商品在产业化和在世界范围内销售的过程中,不断复制并附加了新的价值,图书、杂志、多媒体产品、软件、录音带、视听节目、手工艺品和时装设计组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二)文化产业竞
4、争力研究文化产业竞争力,需要通过生产要素和资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的转换,通过稳定并且持续的生产比同行业更过的财富的能力。所以文化产业竞争力是一个比较的概念,本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相比,通过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供文化服务,占有市场,获取利润。文化产业竞争力同时也是一种现实性的竞争力,业包括了持续发展的能力。学术界对于文化产业竞争力的的构成,认为分为四大核心能力和七大内容。四大核心竞争力指整体创造能力,市场创造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七大内容是指产业实力,产业效益,产业关联,产业资源,产业能力,产业结构,产业环境。(徐浩然,雷琛烨,2006)文化产业竞争力具有多样的表现性。从投入产
5、出而言,竞争力表现为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从市场占有而言,竞争力表现为市场份额的扩大,包括国内及国外市场;从内部结构而言,竞争力表现为产业内各种要素的有效组合;从产业精神而言,竞争力表现为为社会提供越来越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公众的精神需求。对于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问题,专家提出,提高文化的知识创新能力,知识流动能力,成果转化能力,创新服务环境,创新经济效益,加速形成人力资本,建立吸引优质资本的渠道。从政府的角度上来说,转化职能,培育产业化的集团,建立统一的文化市场。从企业的角度上来说,最重要的是在文化品牌上下功夫。徐浩然、雷琛烨认为提高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能力需要坚持以内容为主,注重内容的
6、差异性与创新性,吸引更多的注意力资源,打造出一批名牌文化企业。(三)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2000年,祁述裕在国际文化竞争力裕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一文中指出“谁买下了文化,谁就可以控制时代”,他这句话的实质就是强调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已经占有了重要的位置,在国际竞争中,谁掌握了文化的主导权,谁就拥有了国际竞争的话语权。目前,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正冲击着中国,韩剧、日本动漫、好莱坞大片,充斥了中国的文化市场。反观我国目前文化产品的出口,数量有限。究其原因,我国文化产业的生产效率低裕国际水平,出口竞争力弱。其根本原因在于管理体系缺乏活力,缺乏规模经济,科技水平比较低,市场开发不力。郑琳在探解提高我国文
7、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中着重分析了如何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在国际文化产业中的竞争力。21世纪,文化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想要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需要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探寻文化资源,在产品上寻求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创立品牌,开拓海外市场。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这些观点其他专家学者也有提及,提高中国文化产品的竞争力的方法都基本类似,但是,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这一点是郑琳第一次提及。二、国外研究现状上世纪40年代,发达国家已经涉足对文化产业领域的研究。1947年,法兰克服学派的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出版了启蒙的辩证法,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1965年,马克拉伯基于信息技术对一
8、个国家经济的影响力,提出了“知识工业”的概念。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经济学家就跨学科研究经济和文化之间的联系,探讨了文化成为产业的空间的前景。至此,文化产业开始成为国家经济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1999年,世界银行提出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也将是世界经济运作方式裕条件的重要因素。这正式标志“文化经济”的产生。一)国外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研究世界经济论坛(WEF)、瑞士洛桑管理学院(IMD)四最早研究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性研究机构,提出“竞争力竞争力资产竞争力过程”的竞争力方程式,设计8个领域的314个指标,设计的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国际竞争力的理论学
9、派主要分为结构学派、能力学派、资源学派、新竞争战略管理理论。美国哈佛大学迈克尔波特教授创立了结构学派,他把产业组织的有关理论和方法运用到了企业战略管理中,认为企业组织结构是影响企业行为和企业营利的重要因素。上世纪80年代后期,提斯提出动态能力观点、布朗和爱生哈特提出了边缘竞争战略,从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动态变化对竞争力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汉默尔等从企业的内部从发,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认为竞争的根源在于组织内部的核心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沃纳菲尔特等提出了竞争力的资源基础理论,得出企业竞争力来源企业的资源上的差异,资源差异战略差异竞争力差异不同绩效。二国外关于产业竞争力的
10、研究波特产业竞争力理论最为著名。上世纪90年代,波特逐步建立了适合全球化背景的产业竞争力分析框架和方法,就是著名的波特“钻石体系”理论模型,“钻石体系”认为判断一国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取决于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政府作用等六大因素,其中前四个是决定因素。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地区)在生产要素所处的地位,包括基础要素和高级要素,两者都能为一个国家提供竞争优势。需求状况,指国内国内市场对该行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特点。如果一个国家的消费者特别精明,则会对国内企业造成压力,促进其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从而获得优势。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指本国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
11、应者和相关行业,可以为下游创造竞争优势。产业集群有利合作和良性竞争。公司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指在一个国家力公司的战略、组织结构以及竞争情况。这点上,波特指出一是不用国家在管理理念上有不同,有点理念会促进优势,有的是没有。二是在某些行业中,国内竞争能提升企业效率,增强国际竞争力。政府作用,会影响到以上四个因素,从而影响竞争优势。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制定上。机遇事件,如重大的技术改革,政策变化、自然灾害等等。只有适应变化才能为获得优势做好准备。三国际贸易理论对文化贸易的适用性探讨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为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提
12、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比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比较优势理论”优势在于指出国际贸易基础不是绝对差异而是相对差异,更好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一个国家专门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国际贸易,就能使各个国家收益。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使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不同的商品来源地不同,制造者不同,蕴含了不同的文化,这就是所谓的商品的文化价值。根据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两优择其甚,两劣权其轻”,不同的国家文化背景相同或相似是国际文化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和原因;同类文化产品的异质性和两国需求偏好的相似能够解释文化产业内贸易形成和发展。从静态的角度上来说,外来文化消费积淀可以推动文化商品进出口
13、。我们必须采取多种措施以提高中国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扩大文化产品的出口。三、国内研究现状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综合司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文化产业”的概念。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建议中,提出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将文化产业的发展纳入了国家的长期的整体规划当中,成为一定时期内国家的发展战略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2002年十六大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首次将文化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2002年年初,中国发行了“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分析了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4、从经济学角度分析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从战略角度对前景和今后发展作了预测。遗憾的是,上述研究,极少从竞争力角度分析文化产业问题。一国内关于竞争力的研究1989年国家体改委与WEF和IMD合作对中国的若干产业进行国际竞争力研究,于1995年参加了全球竞争力报告中的所有项目的比较和全球竞争力排行,加入了国际竞争力的世界评价体系,为中国研究国际竞争力有了标准。1997年起,我国开始连续发表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发展研究所课题组于1998年提出产业国际竞争力包括竞争实力、竞争潜力、竞争能力、竞争压力、竞争动力、竞争活力六个方面的内容。2003年,中科院金培运用经济学和管理学
15、理论,对产业和企业竞争力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竞争力研究的理论框架和逻辑上的结构,并且将有关的经济学学科和管理学理论的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应用与对竞争力的观察和剖析。这些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竞争力的理解,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论。二国内关于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2004年祁述裕出版了中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报告,将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分为了基础竞争力、环境力、核心竞争力三方面,以生产要素、需求状况、企业战略、相关产业、政府行为等5大基本要素,17个竞争面,67个竞争力评价指标为基本内容,借鉴国际竞争力评价的原则、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数据的收集、分类、整理、计算,得出指数,将我国与全球14个有代表性的
16、国家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及排名,并提出若干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建议。三国内关于文化产业研究的理论成果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对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概括王美怡、谭小兵在2005年指出我国的文化贸易占世界文化贸易份额小。国际文化贸易大部分在少数发达国家间进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料显示,1990年,日本、美国、德国和英国是最大的文化贸易出口国,占全球554,进口业基本集中在美、德、英、法等国,占47。刘燕2006年指出,我国文化贸易结构不平衡体现为“硬强软弱”,硬指游戏、文教娱乐、体育器材等。软是指文化的内容和文化服务的软件,这其中包括广播电视节目、电影、印刷品、出版物、视听艺术、
17、表演艺术、载有文化内容的影像制品、多媒体、会展等,这是我国文化产品出口的薄弱环节。以表演团体的引进和派出来说,引进的团体数量远远大于派出,引进的出场费也远远高于派出的出场费。我们内心还没有把这种形式看做重要的文化出口,在目前来说,我们更多是时候是文化交流而不是文化贸易。蒋晓梅2007年指出,文化产品与服务贸易出口比例较小,贸易逆差严重,国际贸易长久以来的顺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对外文化贸易近年连续出现严重逆差。在文化贸易地理结构上,这种逆差更是惊人2004年为例,中国对美国的版权贸易逆差为2901,对英国1271,中国文化产品在美国市场的市场份额小到可以忽略不计。张泽、杨晓萍认为我国文化产业
18、发展不充分,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服务业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增速缓慢;2文化体制及文化产业运行机制存在不少问题,文化产业的市场化改革有待深入文化体制改革;3资源配置机制和政府职能的转变仍未到位,导致文化产业发展存在不平衡。针对我国文化产业贸易发展滞后的现状,学者们也分别指出了原因所在蒋晓梅指出,中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指数为022,不及世界平均的43,中国的文化产业竞争力无论是整体指数还是结构指数均低于国际文化竞争力的平均水平,处于劣势地位。陈焕明指出观念滞后,在传统观念中,文化就是文化,生意就是生意,中国人很少想到去买卖文化,这跟世界上其
19、他国家的理念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比如美国的文化产品就分布全世界。长期以来,我们在对外文化交往的时候,很少考虑到从市场角度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没有把文化软件看做出口世界的商品,缺乏文化资源的开发。中国在国际文化市场上没有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品牌,大量的资源没有被转化成为商品。对于中国这么一个文化大国而言,这确实是一个遗憾。张海涛、张云、李怡指出文化贸易特色不鲜明,没有文化品牌产品。中国文化制品进入世界市场时间不长,在许多方面与其他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整体策划创新能力、市场拓展能力、成本控制能力等等,还没有能将中国特色的文化转化成为经济资源,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他们还指出,发达国家的文化进攻、文
20、化贸易的不对等条件,加之中国在国际文化贸易市场上缺少话语权都是导致我国文化贸易落后的原因。为了改善中国目前这种状况,学者们业纷纷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魏莉霞、杨松华提出完善相应的支持政策体系。建立适应中国特点的文化安全政策法律体系,建立并完善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入世后,随着外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进入中国市场,我国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受到一定程度是冲击;建立健全国家文化安全预警系统,制定适合中国特点的文化安全政策和法律,为文化产业和文化贸易的发展培育一个良好的环境,成为当务之急。刘江华的观点是文化产业系统要国际化、工业化。当今世界,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丰裕,文化逐渐成为人们普遍需要的消费品,所以文化
21、商业化,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我国现行的文化体制改革业就是要在文化产品领域改变过去的计划体制,建立新的市场体制。需要他别强调的是,资源不等于生产力。从资源到生产力,到形成高附加值的先进生产力,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文化产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其中制造环节的高科技和大工业生产方式,特别是国际化的庞大的流通发行环节及后续开发,在这个方面,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花建提出了发展中国文化贸易的七个渠道1直接出口商品,即直接向国外出口具有独立形态的文化产品,如图书、报刊、音像制品、艺术品、软件等;2发展服务贸易,把非生产制品的经济价值如设计、会议服务、展览、咨询、培训等,向他国销售;3国际合作开发,
22、即中国文化企业与国外公司共同开发新产品、新项目和新技术,共享国际市场;4委托国际代理,中国文化企业委托国际代理公司和中介机构,加强国际销售;5境外兼并控购,利用现成的人员、品牌和销售渠道进入国外市场;6境外直接投资,即文化企业直接在境外设立分公司或分支机构,这点的前提是对所在国市场有深入的了解,并且适应该国的经营规则和竞争条件;7发展出口基地,比如中国音像城、中国书城、中国艺术城等,集中优势,扩大市场,吸引客流。评价当人们初级的、物质层面的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之后,就会产生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目前,我国主要中心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人均GDP均超过50
23、00美元。从国外发展经验看,城市人均GDP达到这一水平后,国民经济开始进入到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快速升级、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转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需求。我国城市结构升级功能提升对文化创意产业提出迫切需求。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功能提升的任务非常艰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尽快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已刻不容缓。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快速发展对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完善城市各种服务功能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在我国也开始得到重视并有很大发展
24、。上海、北京、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崛起,势头强劲,逐渐成为这些城市和地区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中国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也用丰富的文化资源,这是世界上很多国家所不具有的优势。但是拥有如此令人羡慕的资源,却没有把它转化成文化产业优势。其原因是多样的,需要政府和企业在长期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之路。让中国的文化产业繁荣起来,增强文化产品出口竞争力,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知名度,促进我国的贸易。参考文献1黄锦明国际文化商品贸易基础和原因的理论阐释J,商场现代化,2006162刘燕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83王国平产业发展趋势,现代虚拟融
25、合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5,44冯潮华发展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5,55罗文,马如飞产业融合的经济分析及其启示J,科技和产业,2005,66邱永建世界文化产业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87徐庆峰,吴国蔚我国文化产业“走出去”策略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5128蒋晓梅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现状、原因与对策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报,200759王美怡,谭小兵中国的贸易“短腿”J,大经贸,2005810刘燕我国文化贸易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311雷光华关于提升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
26、4(1)12张泽,杨晓萍发展文化产业要有新思路J,科学决策,20051013陈焕明为中国文化角逐国际市场支招J,决策与信息,2007814张海涛,张云,李怡中国文化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J,财贸研究,2007215魏莉霞,杨松华我国文化贸易对外开放的承诺安排及定位策略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4316花建发展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战略视野J,探索与争鸣,2005617祁述裕中国文化产业竞争力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273118CULTURALHERITAGETOURISMPLANNINGANDDEVELOPMENTDEFININGTHEFIELDANDITSCHALLENGESWA
27、LTERJAMIESONAPTBULLETIN,VOL29,NO3/4,THIRTIETHANNIVERSARYISSUE199819CULTURALINDUSTRIESREVISITEDPAULMHIRSCHORGANIZATIONSCIENCE/VOL11,NO3,MAYJUNE200020ZHANGXIAOPINGINTERNATIONALCULTURETRADECONDITIONANDDEVELOPMENTOPPORTUNITYOFCHINASCULTURALINDUSTRIESINTERNATIONALTRADEJOURNAL,2008521ZHANGYUSTRATEGIESFORCHINESECULTUREOUTGOINGINTERNATIONALTRADEISSUES,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