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届)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非货币性交易中会计处理的思考姓名专业会计学班级学号指导教师导师职称年月日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I摘要伴随着新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的率先执行,对会计理论和实务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会计处理增加了很大的变数。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首先描述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背景,其次阐述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再次在分析我国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如商业实质界定模糊、公允价值难以取得及判断标准模糊等,然后结合我国的特殊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最后在第五部分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关键词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
2、计处理;商业实质;公允价值ABSTRACTONJANUARY1,2007,WITHTAKINGTHELEADINTHEIMPLEMENTATIONOFLISTEDCOMPANIES,THENEWSTANDARDSHADAGREATINFLUENCEONACCOUNTINGTHEORYANDPRACTICEANDRESULTINGTHEACCOUNTINGTREATMENTINTOINCREASEDAGREATDEALOFVARIABLESVIEWOF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IITHIS,THROUGHRESEARCH,FIRSTDESCRIBEDTHEBACKGROUNDOFT
3、HENONMONETARYASSETSEXCHANGE,ANDSECONDDESCRIBEDCONCEPTSANDTHEORETICALFOUNDATIONRELATEDTOTHEEXCHANGEOFNONMONETARYASSETSTHIRD,THEARTICLEANALYZEDTHEPROBLEMSINTHEEXCHANGEOFNONMONETARYASSETSACCOUNTINGTREATMENT,SUCHASCOMMERCIALSUBSTANCEFUZZYDEFINITION,FAIRVALUEDEFINITIONISHARDTOOBTAINANDJUDGMENTSTANDARDFUZ
4、ZYANDSOONFORTH,INTHEFOURTHPART,THEARTICLEGIVESSOMEIMPROVABLESUGGESTIONSTOTHEPROBLEMSBYCOMBININGCHINESESPECIALSITUATIONANDFINALLY,THEARTICLESUMMARIZEDINTHEFIFTHPARTKEYWORDSNONMONETARYASSETSEXCHANGEACCOUNTINGTREATMENTCOMMERCIALSUBSTANCEFAIRVALUE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目录一、引言1二、非货币性交易的理论基础1(一)非货币性交易的相关概念1(
5、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2(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基本会计处理2三、新准则下我国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所存在的问题3(一)商业实质难以界定及其造成的影响3(二)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模糊5(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中的“25”问题7四、完善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的建议8(一)增加商业实质的判定的方法以及选择恰当的折现率8(二)结合公允价值的不同情况来判断其是否具有商业实质9(三)完善公允价值数据信息和提高估值技术10(四)依靠关联交易准则等会计准则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11五、结论11参考文献13致谢错误未定义书签。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
6、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大家都十分迫切地希望建立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新会计准则,其中一项修订的准则就是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简称新准则,下同。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与过去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相比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如引入“商业实质”这一概念、重新运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基础等。并且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和改变。由于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实施“对内搞活、对外开放”政策,这使我国易货贸易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市场经济体制还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国内生产资料市场、产权市场尚未建立、健全,
7、因此,新准则在实施的这几年以来,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对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出台后在会计处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和提出一些建议。二、非货币性交易的理论基础(一)非货币性交易的相关概念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在2006年新准则中的定义为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1。该交换不涉及或只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即补价。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规定补价占交易额的比例为25,即低于25含25的,视为非货币性交易。可见,我国会计准则所涉及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企业之间主要以非货币性资产形式的互惠转让,即企业获得一项或若干
8、项非货币性资产,必须按照等价交换原则,以付出自己所拥有的非货币性资产作为代价2。但是在知识经济、第三产业日益发达的时代,企业提供劳务虽然不是企业持有的、现实的、有形的资产,但它在企业间是有价转让的,同样应属于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因此,应将劳务列为具有交换价值的非货币性资产,将劳务与实物的变换列入非货币性交易的范围3。除此以外,新准则重新启用公允价值并引入“商业实质”这一概念。现行准则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对于“商业实质”,根据换入资产的性质和换入企业经营活动的特征等,换入资产与换入企业其他现有资产相结合能够产生更大的效用,从而导致会计学
9、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2换入企业受该换入资产的影响产生的现金流量与换出资产明显不同,表明该项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1首次公布非货币性交易准则1999年6月28日,我国财政部首次公布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分别针对同类非货币性交易和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的特点,就是否涉及补价即货币性资产作出了不同的规定。在没有涉及补价的情况下,对于不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一般以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作为其入账价值,换入资产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损益4;对于同类非货币性交易,一般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交易损益。由此可见,这一规定与美国会
10、计原则委员会APB的第29号意见书非货币性交易的规定比较相似。2非货币性交易准则的修订2001年1月18日对准则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修改后的准则要求一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在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中,收到补价一方确认的损益,也仅以收到的补价所含的损益为限。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不确认损益。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对非货币性交易准则进行了第二次修订,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与旧准则相比,新准则引入了“商业实质”的概念,保留账面价值计价模式,恢复并发展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能以公允价值作为换入
11、资产的入账价值,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5。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则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不确认损益。(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基本会计处理1公允价值为计量模式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应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二是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涉及补价的,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
12、允价值与其账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3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2账面价值计量模式下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当企业间的交易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地计量,应当以换出资产账面价值为基础进行调整,计算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在不涉及补价的情况下,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账面价值计价,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13、,双方不确认损益。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计算当期损益。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换入多项资产,在确定各项资产的成本时,应当分别下列情况处理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具有商业性质,且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公允价值占换入资产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入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或者虽具有商业实质但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应当按换入各项资产的原账面价值占换入资产原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对换人资产的成本总额进行分配,确定各项换入资产的成本6。三、新准则下我国
14、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所存在的问题(一)商业实质难以界定及其造成的影响2003年,“商业实质”首次出现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改进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6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中提供了判断交易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的参照标准,主要考虑由于该项交易的发生预期使企业未来现金流量变动的程度。我国在新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基本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对商业实质的参照标准,把是否具有商业实质看成是采用账面价值还是公允价值计量的关键条件之一。然而,在实际中,“商业实质”的运用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41商业实质界定标准模糊虽然新准则引入商业实质后,对于什么样的交易是具
15、有“商业实质”的,做出了较详细的解释,但是,新准则给出的商业实质判断标准比较模糊,不太好理解,操作性差。在实际运用时难免会遇到需要会计执业人员自己做出职业判断的时候。因此该概念对国内广大财务会计工作者是全新的概念,也是难点。新准则对商业实质的判断主要考虑双方用于交换的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不同,无论是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金额还是时间,只要其一不同,就可以判断此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但是,以上判断主要是要解决非公平交易下公允价值的滥用问题。然而,如果仅用未来现金流量去判断双方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会在实际操作中排除那些未来现金流量可能相同,但是基于公平交易、自愿基础上的双方认为具有价值
16、的交换7。此外,用目前准则规定的如此偏窄的商业实质的判断条件,在执行中也是不易操作的,毕竟未来现金流量只是一种预测而已,真正的结果只能由事实来证明。至于各项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多少,何时发生等,准则并未规范,也无法规范,这实际上等于企业自己测算,自己确定,那么,用未来现金流量和其现值的不同去判断交换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实际上是一个没有什么制约力的条件8。因此,是不是应该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要确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不是具有商业实质,而判断是不是具有商业实质,就要用未来现金流量去判断,这实际是用一个不确定因素(未来现金流量)去确定另一个不确定因素(公允价值),这也就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公允价值的滥用问题
17、。2商业实质界定模糊让关联交易成为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重要工具我国关联方披露准则规定一方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以及两方或两方以上同受一方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的,构成关联方。因此,关联方关系往往存在于控制或被控制、共同控制或被共同控制、施加重大影响或被施加重大影响的各方之间。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和信息的非对称性,使得一些企业利用其对企业的控制权或影响力来操纵关联交易,使那些在公平交易市场情况下不可能发生的交易得以成交,使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建立在不公平的基础之上,在上市公司经营业绩不佳时为了达到投资者的期望,或是为了避免被摘牌,关联企业之间常常利用其制造一次性的非经营收益,以此
18、粉饰财务报表9。在众多企业企图进行利润调节的手段中,这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5如2002年ST中侨用两项账面价值几乎减记为零的长期股权投资置换了一个非“非关联方”在该项交易实施前斩断关联方关系价值为375亿元的土地使用权,同时还收取了现金补价3200万元。在具体交易时,ST中侨先用一项投资置换6300万元的土地使用权并收取3200万元的现金补价,由于现金补价超过了25的界限,ST中侨按货币性交易一次性确认了8959万元的投资收益。其次按非货币性交易处理再用另一项账面价值几乎为零的投资项目置换了163亿元的土地使用权;余下的15亿元土地使用权作为对ST中侨的
19、捐赠。于是,ST中侨就这样制造了利润,优化了资产结构。虽然,新准则规定,除了要关注是否具有商业实质,企业还应当关注交易各方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方关系。因为关联方关系的存在可能导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然而,这里只是仅仅要求企业“关注”关联方关系,并没有强制规定关联方之间发生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界定为不具有商业性质的交换10。因此,即使实施新准则,有意要进行利润操纵的公司必然还是会在此环节下足功夫,从而达到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目的。(二)公允价值的判断标准模糊有人认为作为新准则重新启用的“公允价值”将难达公允,并极有可能再次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因为在1999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
20、性交易中,每到年末,有些上市公司通过非同类资产置换“互惠互利”,即按照公允价值对这些置换的资产进行评估,然后两家置换的资产都得到升值,根据当时施行的准则,它们是要被作为非货币性交易损益计入当期利润的,这种不真实的收益的存在造成了股票市场一定程度上的虚假繁荣和资金流向错误11。此次财政部又重新启用公允价值,难免会导致众多的议论。1、公允价值难以取得由于物价、汇率变动及科技进步引起的贬值使历史成本不能动态地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因此,公允价值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多数时候比账面价值更可靠。但是,公允价值的获得有赖于市场体系的健全程度、会计规范体制完善程度和会计人员素质高低等因素。而我国当前产权、生产要素
21、市场不很活跃,中介机构公信度低,市场执法和管理不严,会计人员素质较低等,相关的公允价值难以取得。此外,对于公允价值的确认问题,也是一个容易被企业钻空子的地方。在发达的市场条件下,公允价值比较容易确认,但是在市场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确认公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6允价值则是一个难题。2、现值技术可操作性有待提高首先,公允价值计量难度较大。公允价值可以采用某种可供观察的市场价格,如现行市价或现行成本。现行市价是可变的,同一事物对不同的人来说效用是不一样的,甚至相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差异也很大,因此无法形成统一、稳定的评价尺度。当某项资产或负债的现行成本或现行市价无法确定时,现值计量
22、便成为估计公允价值的最佳方法。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需要测算,测算的基础是准确推算未来现金流量的和选择折现率12。无论是贴现率的选择还是对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很多情况下现值本身就难以确定,均离不开对未来事项和不确定性的主观判断,即需要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这就导致以现值估计的公允价值在计量上的操作难度往往很大。可见,现值计量的复杂性成了公允价值计量不易推广应用的关键问题。3、再次成为利润调节的工具公允价值极有可能再次成为利润调节的工具。之前非货币交易产生的收益,只能计入资本公积金,而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实施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改变了通常的收益观,企业可能会
23、利用会计计量属性的可选择性,以另一种的盈余管理手段来创造账面上的虚拟利润。尤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很可能会出于维持公司业绩或者配股的需要,通过与上市公司以优质资产与劣质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换,来改变上市公司的当期损益,从而达到提升公司利润的目的13。但是按之前采用的账面价值计算法,基本不会产生利润,除了在收到补价的情况下按比例确认收益。例如,A公司用一项账面价值为40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万元的非货币性资产另一企业交换一项账面价值为320万元,公允价值同样为200万元的非货币性资产。在同时满足以上两个条件情况下,若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则A公司换入资产的成本应按200万元计算。此时,A公司可能会主动
24、采用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方法,选择按账面价值为基础确定换入资产的成本,则A公司换入资产的成本按400万元计算,虚增了资产。同理,当用于交换的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值时,企业可能为减少税收,调减利润,而主动选择账面价值来计量换入资产的成本。据有关机构以2004年上市公司非货币性资产交易340亿元的规模测算,上市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7公司2006年因新准则可增加的收益约为75亿元14。可以看出,确认收益方式的改变,对企业操纵利润留下了很大的空间。(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中的“25”问题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用指南认定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的交换为非货币性资
25、产交换,通常以补价占整个资产交换金额的比例低于25作为参考。”在实务中,由于交换常常会涉及不等价交换,因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双方可以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即货币性交换和非货币性交换)。这种不等价交换主要有2种原因一是基于货币性资产强大的流动性和低风险性,人们对货币性资产存在流动性偏好,愿意给对方就于一定的价格上的优惠;二是双方为了达成长期合作的共识,或者某一交易只是一组交易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他们可能不会去计较一时的得失。这样就使得25的规定对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没有约束性。更有甚者,某些企业可能利用这一刚性进行利润操纵,比如人为地将比例压到24左右,从而规避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种种限制,即存在非
26、货币性资产交换向货币性交换转化的潜在可能性15。例A公司与B公司协商,A公司以其拥有的用于经营出租的一幢办公楼与B公司持有的以交易为目的的股票交换。假设A公司的办公楼符合投资性房地产定义,但公司未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交换日该幢办公楼的账面原价为2000万元,已计提折旧350万元,未计提减值准备,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和计税价值均为1755万元,营业税税率为5;B公司持有的交易目的的股票投资账面价值为900万元,B公司对该股票投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在交换日的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由于A公司急于处理该幢公寓楼,B公司反支付了400万元给A公司。B公司换入B办公楼后仍然用于经营出租,并拟采用公
27、允价值计量模式,A公司换入股票投资后以交易为目的。根据准则补价所占比例的确定方法有以下公式支付补价方补价所占的比例支付的货币性资产/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者支付的货币性资产/(换出资产的公价值支付的补价)收到补价方补价所占的比例收到的货币性资产/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者收到的货币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8性资产/(换入资产的公价值收到的补价)对A公司运用前一个公式得到的比例为2279,低于25,确认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运用后一个公式得到的比例为2857,高于25,不能确认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样,对于支付补价方B公司而言,运用不同的公式,得到的两个结果也不一样。出现该种情况的最主要
28、原因是在上述交易中,支付的补价并不等于两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之差,即该笔交易不是等值交换。这样就导致的运用不同的公式,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而在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没有对补价作出明确的定义,也没有给出运用上述公式去判定资产交换是否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前提条件。四、完善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的建议(一)增加商业实质的判定的方法以及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商业实质”更多的应是一种认知、自愿,而不是简单的金额能够完全衡量的。商业实质的判断条件不应仅仅用现金流量这一货币指标去衡量,而应加入资产的功能性等判断条件16。这正反映了我国的会计准则与英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足够的深度,我们应该将此作为我们的会
29、计准则发展的目标之一。只有准则更有深度,更完善,会计处理中商业实质的判断才更具有操作性。1对商业实质第一个判断条件的建议商业实质的第一个判断条件是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显著不同。这一判断条件除了可以使用应用指南上的三种判断方式之外,在实践中还可以有以下三种判断方式,能使其判断更加准确第一,未来现金流量的风险相同,时间、金额均不同。即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在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概率相同,但各自在未来产生现金流量的时间跨度和总额不相同。第二,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相同,风险、时间均不同。即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在未来各年产生的现金流量总额相同,但是预计为企业带来现金流量的时间跨度
30、不同,而且在未来获得现金流量的概率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它的折现率也不相同。第三,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相同,风险、金额均不同。即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产生未来现金流量的时间跨度相同,但是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总额不同,各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9自在未来产生这些现金流量的概率也不相同。2对商业实质第二个判断条件的建议商业实质的第二个判断条件是换入资产与换出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不同,且其差额与换入资产和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相比是重大的。当换入资产的未来现金流量在风险、时间和金额方面与换出资产并无显著不同时,就必须更深入地去判断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笔者认为,可以使用换入换出资产的未来
31、净现金流量现值来考察其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要估计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就要分析未来现金流量,并选择合适的折现率。由于准则所指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所称的“主体特定价值”,即按照资产在持续使用过程和最终处置时所产生的预计税后未来现金流量,根据企业自身对资产特定风险的评价,选择恰当的折现率对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折现后的金额确定的,所以笔者认为可选择企业的综合资金成本率作为合适的折现率。(二)结合公允价值的不同情况来判断其是否具有商业实质关联方如果是为了粉饰报表才进行交换的,双方交换的资产只要资产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可以是各方面显著不同的资产,也可以是相似甚至相同的资产,关
32、联方都能“盈利”。所以在判断出关联方交换资产显著不同后,还不能判断该交换具有商业实质,还要通过其它方法进行更深入的分析(1)关联方有无连续进行多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联方利用非货币性资产交易来粉饰报表,一般通过两种手段一是通过再次交换,重新取得原资产的所有权。并且,若交换双方资产的公允价值有差异,进行二次交换时,关联双方的资产和利润可能会进一步增加。二是不进行实物转移,这种方法审计人员通过盘点进行账实核对,很容易查出来,所以企业一般不用。鉴于此,可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增加一条“在同一会计年度内,企业之间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不具有商业实质”,从而约束关联方通过连续进行多次非货
33、币性资产交换来调节利润,粉饰报表。(2)公允价值不同的情况下是否支付补价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关联方交换的资产公允价值不一定对等。一般情况下,换出资产公允价值高的一方会要求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低的一方支付公允价值的差额,即补价。这样双方交换成本才会对等。但是对于关联方,因为存在资产可能还要换回的情况,故不一定要求对方支付补价。此时,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0相对于其公允价值一方会偏低、一方会偏高。偏离程度越大,表明该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的可能性就越大。综上所述,对关联方进行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商业实质的判断可遵循普通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商业实质的判断条件,同时结合公
34、允价值不同的情况下关联方是否连续进行多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否支付补价等来判断其是否具有商业实质。此外,还应要求其严格披露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的内容。(三)完善公允价值数据信息和提高估值技术我们知道,目前公允价值在我国实际会计处理中的运用还存在很多困难,但从国际上看,公允价值是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现在在我国应用公允价值存在的诸多困难与难点,并认真学习国际上最新的公允价值与现值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从而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的公允价值的运用体系。下面将针对公允价值在运用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笔者的建议。1建立网络信息数据库并实时更新公允价值的实质是交易双方在信息对称的公平的
35、交易中或清算过程中自愿形成的,并非强迫形成的。因此,可以由指定的部门或者专门的中介机构负责收集市场上的资料,经由专家进行整理分析,得出一个或几个在价格、规格、品质等方面较为客观、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信息,再提供给信息使用者使用,作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参考标准。这样就能使公允价值真正变得客观、可靠。在互联网科技发达的现代,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快速传递公允价值计量所需的公共信息,并做到及时更新,与市场信息保持同步,实现资产信息的及时查询和资源共享,使企业公允价值的计量快捷、有效。2提高现值技术的可操作性在相当多的情况下,现值计量是估计公允价值应为多少的最好的可用技术。如果不使用现值,那么公允价值将无法
36、运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各种要素市场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更是如此。由于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率在实践中难以确定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借鉴财务成本管理理论中“投资项目的风险处置办法”将现值计算方法修正为以下两种一种是调整现金流量法,把不确定的现金流量调整为确定的现金流量,然后再用无风险的报酬率作为折现率计算净现值。二是风险调整折现率法,将折现率调整为与未来现金流量相匹配的风险折现率作为折现率计算净现值。对于以上两种计算方法理论界和实务界评价不一,调整现金流量法在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1理论上受到好评,从实务上看,风险调整折现率法收到欢迎。笔者比较赞成采用风险调整折现率法,主要原因是风险
37、调整折现率法可操作性比调整现金流量法更强,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既要有理论支撑,更要有可操作性,否则只能是纸上谈兵,不能解决实际问题17。此外,我国也可以引入全面收益的概念,例如,因使用公允价值而产生的资产减值准备和资产重组收益是已经确认但未实现的损益,通过销售实现的营业收入则属于已经确认并实现的损益。此类通常只是账面上的损益,已经确认但并未实现,这类损益不会增加或减少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而且极其容易被上市公司进行账面数字的操纵。在此,笔者认为那些已确认未实现的损益不应该反映在损益表上,而应反映在全面收益表上的其他全面收益中。(四)依靠关联交易准则等会计准则规范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由于新准则规定,如果交
38、易中货币交易比例超过整个交易额的25,就不属于非货币性交易。这一规定可以按以下思路理解甲乙两种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其各自必须存在可靠的公允价值。若二者的公允价值不相等,就存在低公允价值资产的持有者向高公允价值资产的持有者补付补价的问题,该补价占较高公允价值即等价交换额的比例低于25的,可视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高于25含25的,则视为以货币性资产取得非货币性资产,按其他相关准则处理。当二者相等时不存在补价即可实现等价交换。现在一些公司往往绕开非货币性交易准则,将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不等值置换,或者低买高卖,制造收益,一些公司开始逐渐把非货币交易改为了货币资产的置换,继续粉饰公司报表。对于此类状
39、况,还要依靠关联交易准则、债务重组准则等会计准则加以规范。五、结论我国目前的市场环境随着经济的改革和发展已经更加的活跃,证券市场、金融系统、产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及会计职业队伍不断壮大,会计政策的选择随着经济环境的改变也会有所不同。虽然新准则在闲置利润操作方面作了进一步的限制,但是这并不能完全杜绝粉饰报表利润操作的行为发生。不过任何制度的改革都需要一个适应和调整的过程。我国公允价值的发展还是比较科学的,因为考虑到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状况,特别是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评估本身在技术操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2作上就有很大的主观性,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并没有全面展开,而是有
40、严格限制的,是有条件的、适度的和谨慎的,从制度上有效地防止了公允价值的滥用。从发展的角度看,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在我国会计领域的发展与推广势在必行,为了有力真实反映企业资产状况和财务状况,我们必须不断关注相应的法律政策和监督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提高会计人员的整体水平和素质,以求更好的为我们国家的经济服务。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3参考文献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2006S2田春晓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的相关问题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071603全晓红浅论非货币性交易问题J经济师,2007101781794余海宗,陶钰梅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变化及其影响分析
41、J财会经纬,20069125冼小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79446李小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新旧准则对比分析J西部财会,20071023257马海东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002下1481498歹芳弟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问题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0278799王玮非货币性资产交易会计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091118919110张鑫,张磊,吕亮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73788011黄冰梅对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几点问题的探讨J会计之友,2006124312赵迅舟,何玉萍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在运用中亟待解
42、决的几个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832632713闫秀娟谈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J会计之友,20089979814段晓宇,章新蓉盈余管理视角下单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探讨J财会月刊,201011454615陈玥论非货币性交易及会计处理J现代商贸工业,2010118618716赵玉霞浅议商业实质与相关会计处理J会计之友,20089777817叶思妤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及其运用的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815318杨桂荣,谢轩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益处理研究J会计之友,200884849会计学专业2011届本科毕业设计(论文)1419刘禹,颜雯非货币交易会计处理利弊的理论与实
43、践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0927020胡晶晶,刘益平新旧“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差异之我见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0353721郝延梅,常艳对非货币性交易会计处理的思考J西部财会,20089262822王密娜非货币性交易及其会计处理J科技经济市场,20085454623刘小娟,赖健萍,王莉,李漫云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问题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35424DRJOHN,JSURDICKACCOUNTINGFOREXCHANGEOFASSETSUNDERFASBNO153JCPAJOURNAL,MAY2006,VOL76ISSUE1242625FORNAROJAMESM,BUTTERMILCHRITAJ,BIONDOJOHNACCOUNTINGFORNONMONETARYEXCHANGESJCPAJOURNAL,FEB2008,VOL78ISSUE2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