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名称1:500 数字地形图测绘项目技术设计方案公司名称2017 年 6 月目 录1 观山湖区概况 .11.1 观山湖区地理概况 .11.2 朱昌镇概况 .11.3 测区简介 .11.4 测区范围和工作量 .11.4.1 测区范围与分布 .11.4.2 需要完成的工作量 .21.4.2.1 平面控制测量 .21.4.2.2 高程控制测量 .21.4.2.3 数字地形图测绘 .21.5 项目分阶段实施计划 .22 实施技术方法 .22.1 已有资料分析应用 .22.2 图幅分幅与测量基准 .32.2.1 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 .32.2.2 测量基准 .32.3 测量精度与方法 .32.4
2、 采用的主要技术 .42.4.1 GPS 测量技术 .42.4.2 数字测绘技术 .43 引用、依据技术标准 .44 生产硬件、软件配置 .44.1 生产硬件投入 .44.2 生产软件投入 .55 控制测量 .55.1 平面控制测量 .55.1.1 控制网布设方案 .55.1.2 坐标系统选择 .55.1.3 基础控制网成果提供 .55.1.4 GPS 四等网与 GPS 一级网设计 .55.1.5 GPS 四等点与 GPS 一级点选埋 .75.1.6 GPS 控制网测算 .75.1.6.1 GPS 控制网外企观测 .75.1.6.2 GPS 基线向量解算及检核 .85.1.6.3 GPS 网平
3、差计算 .85.2 高程控制测量 .95.2.1 高程控制网设计 .95.2.2 高程基准 .95.2.3 四等水准观测 .95.2.3.1 四等水准测量的基本技术要求和观测技术要求 .95.2.3.2 四等水准测量外企观测 .95.2.4 水准网平差计算 .105.3 图根控制测量 .105.3.1 图根控制点埋设 .105.3.2 图根控制点埋设 .105.3.3 图根控制点编号 .105.3.4 图根控制网观测 .115. 3. 5 图根控制高程测量 .115. 3. 6 图根控制网平差计算 .116 数字地形图测量 .116.1 测绘基本要求 .116.2 数字地形图图面表示 .116
4、.3 建筑物结构、性质、层次表示 .126.4 交通表示 .136.5 水系表示 .136.6 地貌表示 .136.7 等高距与高程注记点精度要求 .136.8 地形图分层与分色要求 137质量报称与安全措施 .147.1 生产设备保障 .147.2 作业技术力量保证 .147.3 加强质量检查 .147.4 采用先进的数据采集方法 .147.5 安全措施 .158 提交成果 .158.1 控制测量成果 .158.2 地形测量数据 .168.3 文档成果: .1601 观山湖区概况1.1 观山湖地理概况观山湖区位于东经 1063310641,北纬 26332640,地处贵阳市西北部,东临黔灵山
5、脉,南接三桥马王庙片区,西靠清镇市,北与白云区相接。面积 307 平方公里。观山湖区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长江与珠江分水岭地带。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岗阜起伏,剥蚀丘陵与盆地、谷地、洼地相间。相对高差 100200 米。地貌属于以山地、丘陵为主的丘原盆地地区。观山湖区属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平均海拔 1200 米,年平均温度 15,年平均降雨量 1200 毫米,天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一类标准。1.2 朱昌镇镇概况朱昌镇位于观山湖区西北部,坐落在风景秀丽的百花湖畔,距市级行政中心 7 公里,东、南面分别与金麦社区、金华镇连接,西面与百花湖乡接壤,北抵修文县和白云区。全镇地域面积 56.5 平方公里
6、,百花湖水域面积 5.4 平方公里,百花湖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都在本镇范围,全镇耕地面积 10360 亩,现有 11 个村(82 个村民组)、5 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 7197 户,总人口 26147人。朱昌镇森林覆盖率达 43%地理得天独厚,资源富饶,能源丰富,矿产资源以煤、铁、石灰石为主,镇内多山,几乎都是优质石灰石。百花湖面积 13 平方公里,蓄水量 1.3 亿立方米,它不仅为朱昌提供了丰富的水利资源和电力资源,而且是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朱昌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年平均气温 14 度,年无霜期 288 天,年平均降水量 1217 毫米,镇内地势平缓,海拔在 1140 至 1358
7、米之间。1.3 测区简介为项目规划建设之需,测区范围具体如下: 。1.4 测区范围和工作量1.4.1 测区范围与分布根据 的实际情况和规划建设工作的轻重缓急,本期控制测量在 1进行 1:500 地形图测绘的区域进行布测。具体测绘范围由 确定。1.4.2 需要完成的工作量1.4.2.1 平面控制测量根据需要,测图面积大于 1km2(含)的。每个乡镇驻地布测 35 座 GPS 四等网点。因本测区测图面积小于 1 km2的,直接布设一、二级控制点。根据测图以及后续建设定线,工程放样等需要,用 GPS 结合全站仪的测量模式,应在测图区域每 km2布设 16 个左右的一、二级控制点。据此在布测一、二级图
8、根控制网。1.4.2.2 高程控制测量在乡镇政府驻地,各自组成 GPS 四等网和一、二级控制网点为高程控制点的四等水准网。1.4.2.3 数字地形图测绘在乡镇政府驻扎地,各自采用地面野外数字测绘模式,测绘 1:500 数字地形图。1.5 项目分阶段实施计划2017 年 6 月 11 日12 日,进行组织、资料准备阶段;2017 年 6 月 13 日14 日,基础控制点选埋(刻),观测与计算;2017 年 6 月 14 日17 日,地形测量;2017 年 6 月 21 日,成果提交。2 实施技术方法本项目基础控制测量有关要求执行 CJJ/T8-2011 标准,其中 GPS 测量、计算、资料整理与
9、成果提交执行 GB/T18314-2009 标准。1:500 地形图测绘,总体上按 CJJ/T8-2011 标准所要求的基本精度和表示方法进行,地形图图式执行 GB/T20257.1-2007。即,主要地物点相对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图上0.5mm。2.1 已有资料分析应用(1)已有平面控制网资料保存完好的平面控制点标石可以利用。 2(2)已有高程控制网资料保存完好的各等级水准点标石可以利用。(3)地形图资料与地名资料若有地名办编制的最新地名志,可作为地理名称调注的依据。2.2 图幅分幅与测量基准2.2.1 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1:500 数字地图采用 50cm50cm 正方形图幅分幅和标
10、准的图幅编号方式。图幅编号以每幅图画南角坐标为基础,x 坐标在前,y 坐标在后,中间以“”隔开;图名以地名、山名、行政事业单位名、学校、桥名、企业名称等依次录用,空旷地带可不取图名,只注记图幅编号。2.2.2 测量基准坐标系统:根据实际情况,本期测量所采用的坐标系统采用地方独立坐标系统。各村、镇之间尽可能通过 GPS 四等网的 GPS 同步测量方式组成一个整体控制网。在集体实施时,尽可能根据当地已有控制点的实际残存情况,找到点位本身相对固定、可靠的高级控制点,给予联测和起算,但作为地方独立坐标,一般不给起算点进行精度评定。如果起算点确实查找困难,则采用 GPS 单点定位方法,使用近似 WGS8
11、4 坐标系统投影到高斯平面坐标系。或采用联测相对稳定地物等形式传算一个与连接坐标系模式建立临时坐标系统。高程系统:采用地方独立高程系统,进行高程控制测量和地形图高程测注。假定点的高程应基本符合实际高程,且独立高程系统也应该可能同当地高程控制点数据联测。2.3 测量精度与方法(1)测量精度地物、地貌、要素测绘精度按 GB/T17160-1997 要求执行,即主要建筑物点位相对与邻近控制点点位中误差图上0.5mm;施测相对困难的隐蔽地物点和次要地物点点位中误差图上0.5mm。(2)测量方法31:500 地形图要素采集、编辑合成图,采用全野外地面数字测量法进行内外业一体化测绘与成图。2.4 采用的主
12、要技术2.4.1 GPS 测量技术GPS 测量技术主要用于 GPS 基础控制网施测。2.4.2 数字测绘技术数字测绘采用 CASS9.1 等国内优秀、可靠的数字地形图测绘软件。测图软件应具备外业测量数据自动采集记录、内业图形分成设色编辑、数据处理、数据检查、制图制表、数据交换等功能,应充分保证数据质量要求,并具备 DWG图形格式输出功能。 3 引用、依据技术标准序号 标准名称 标准代号 标准等级1 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国家标准2 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 行业标准3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 GB/T18314-2009 国家标准4 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
13、规范 GB/T12898-2009 国家标准5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 1004-2005 行业标准6 1:500 、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 GB/T20257.1-2007 国家标准7 1:500 1:1000 1:2000 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 GB/T17160-1997 国家标准8 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GB/T18316-2001 国家标准9 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43562009 国家标准4 生产硬件、软件配置4.1 生产硬件投入本项目应投入的主要硬件设备和生产装备:(1)测量型双频 GPS 接收机(可采用 GPS-RTK 进行一级
14、控制网以下的控制测量);(2)S3 数字水准仪;(3)木质水准标尺;(4)全站仪;4(5)带塑料杆的照准小棱镜;(6)便携式计算机;(7)台式计算机;(8)B3 幅面喷墨的打印机;(9)等级控制点中心标志(采用现场混凝土浇注埋标的方式)。4.2 生产软件投入(1)GPS 基线检核、处理和数据预处理软件;(2)GPS 数据后处理软件;(3)地面控制测量数据处理软件;(4)数字测绘软件(工程之星);(5)图形处理与输出软件(AutoCAD、Cass9.1);(6)办公应用软件(Microsoft Office2007);(7)计算机操作系统(Windows7)。5 控制测量5.1 平面控制测量5.
15、1.1 控制网布设方案基础控制网布设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等到低等的布网原则,按测图所需的村、组分别设。首级控制网应布设 GPS 四等网或一级控制网。首级控制网应在各个单位独立完成的前提下,择机进行联测。5.1.2 坐标系统选择控制网坐标系统采用地方独立坐标系统。5.1.3 基础控制网成果提供基础控制网成果应提供相应的控制网点选埋、测算、坐标与高程数据以及相应的精度评定成果。5.1.4 GPS 四等网与 GPS 一级网设计GPS 四等控制网与一级控制网的设计、选埋、测算均照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相关技术规范和规定执行。GPS 四等控制网与 GPS 一级控制
16、网应有足够的精度控制范围和网行强度。GPS 网选埋、观测的5具体技术指标见表 5.1.表 5.1 GPS 控制网基本技术要求GPS 网等级项目 指标四等 一级闭合环或符合路线的边数 8 10相邻点最大距离 km 5 2相邻点最小距离 km 1 0.1相邻点平均距离 km 24 0.20.5GPS 网设计GPS 网点布设平均密度点/km2 16固定误差 a mm 10 15标准差 参数 比例误差 b ppm 10 10GPS 测量模式 快速静态 快速静态卫星高度角 15 15GPS观测 数据采样间隔 s =15 =15有限监测卫星数 5 5观测时段长度 min 20 15平均重复设站数 2 1.
17、6坐标分量相对闭合差 ppm 6.0 9.0精度评定 环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ppm 10.015.0平差基线最弱扁平面粉量相对中误差 1/45000 1/20000注:若 GPS 四等网采用 27 个乡镇同步观测,由于 GPS 测量基线大大加长,加上 GPS 接收机性能差异,则 GPS 观测时段长度应为 120min 以上。相邻点空间距离观测精度用公式 5.1 表示。= 5.1)*b(ad式中:标准差, mm.a固定误差, mm.b比列误差, mm.6d相邻点距离, Km.a,b 取值见表 5.1.GPS 测量大地高的精度时,a、b 按表 5.1 规定的 2 倍执行。(2) GPS 点编号和命名
18、新埋设 GPS 四等控制点点名采用点位所在地的地理名称如村名、山名、地名、单位名应向当地政府部门、群众调查后确定,点名一律采用规范化汉字表述。当利用原有旧点时,点名不宜更改。GPS 四等点点号编排应适应计算机计算,采用 3 位字符编号,前 2 位用各自乡镇前两个汉字拼音的大写首字母表示,后 1 位采用阿拉伯数字从“1”“9”的自然数顺序编号,例如,竹园镇的 GPS 四等点编号为:ZY1、ZY2。一级控制点命名规则:采用 4 位字符编号,与 GPS 四等点点号前 2 位相同,后 22 位用阿拉伯数字从“11”“99”的自然数顺序编号。例如,竹园镇的一级控制点编号为:ZY11、ZY12、.(3)G
19、PS 网应有非同步观测边构成闭合环,每个闭合环边数的要求按表5.1 执行,各级网组成闭合环应相对独立。5.1.5 GPS 四等点与 GPS 一级点选埋(1)各级 GPS 点定位密度应满足下一级发展,并最后满足测图的基本要求。(2)GPS 点位应选在交通便利的地方,便于作业观测及其它测量手段利用。(3)点位周围应视野开阔,便于操作,视场内不应有高度角大于 150 的成片障碍物,位点应远离有整片幕墙玻璃的高大建筑物,远离大片平静湖面,以降低多路径效应对 GPS 卫星星号的影响。(4)点位应远离高压线和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离高压线的水平距离不小于 50m,而与无线电发射源的水平距离不小于 200m。(5)GPS 四等点和一、二级控制点均需按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要求测绘点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