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组员:熊成义陈妤 、罗懿 、杨琪 分子印迹技术(MIPs)的起源早在1940年,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Pauling就提出了可用抗原作模板来铸造抗体的空间结合位点理论 1949年,Dickey首先提出“专一性吸附”这一概念,可以视为分子印迹的萌芽 1972年,德国Wulff 研究小组利用酶和抗体具有分子形状、空间结构选择性的特点,首次报道了用于色谱手性拆分的分子印迹聚合物 80年代后非共价型模板聚合物的出现,尤其是1993年Mosbach等人在Nature上发表了有关茶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报道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分子印迹具有三大特点:构效预定性特异识别性广泛实用性分子印迹技术的类型 预组织法(共价法) Wulff 结合方式:可逆共价键 优点:空间精确固定排列 自组装法 (非共价法)Mosbach 结合方式:非共价键 优点:简单易行 模板容易除去 近似天然 牺牲空间法 (两者兼备)Vulfson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悬浮聚合法表面印迹法原位聚合法分散聚合法本体聚合法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分类 该类传感器通常以金表面作为基体,其优点是无须加入额外的试剂或标记,而且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