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共5页).docx

上传人:晟*** 文档编号:10321436 上传时间:2022-01-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4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共5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共5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共5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共5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Ⅰ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机制和防治原则(共5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1 发生机制1.致敏阶段:反应原初次进入过敏体质的机体,刺激B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IgE类抗体。IgE以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Fc受体结合,使之致敏的阶段。在此阶段形成结合有IgE的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称为致敏细胞。含有致敏细胞的机体则处于致敏状态,此状态一般可持续数月或更长时间。常见变应原:药物、异种动物血清、植物花粉、尘螨、真菌孢子、动物皮屑或羽毛、昆虫或其毒液以及鱼、虾、蛋、乳、蟹、贝等食物和某些酶类如枯草菌溶素、蜂毒中的磷脂酶 A2 等。2.激发阶段: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细胞上的IgE特异性结合使之脱颗粒,合成和释放活性介质的阶段。变应原同时与致敏细胞上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IgE分子结合,使细胞表面的多个IgE受体(FcR 1)交联形成复合物,进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活化反应,导致细胞脱颗粒,释放颗粒内储备介质如组胺、激肽原酶等,并能新合成一些活性介质如白三烯LTS、前列腺素D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等。除此而外,过敏毒素(C3a、C5a)、蜂毒、蛇毒、抗IgE抗体以及吗啡、可待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