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 2015 级地理组 2017-2018 学年上期 13 周城市化教学设计设计人:吴雨风 审核人:佟明权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第一环节 自主复习知识梳理 示意图图解归纳总结示意图图解图文转换点拨 归纳总结图文转换构建答题模板归纳总结 图解示意图第二环节真题演练第三环节纠错补漏三维设计练习 纠错本第四环节 教学反思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评析、总结一、城市化课题名称 城市化科 目 地理 年 级 2015 级 适用班级 2015 级必修 2 城市化 6 课(节) 教学时间 第 13 周一、教学目标考试大纲: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
2、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考试说明: 二、教学考点考点1. 城市化的进程2.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三、教学过程1概念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2驱动力驱动力 含义 因素推力( 乡村) 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拉力( 城市)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3.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4意义(1)带来了聚落形态的变化。(2)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巨大变化。(3)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温馨提示城市
3、化不只是表现为城市人口的增多, 还表现在城市用地 规模的扩大, 劳动力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观念的转变上。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1时间变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随时间的变化可以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阶 段 特 点A:初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1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B: 中期阶段 城市化推进很快,市区出现了城市化问题C:后期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2.地区差异(1)大部分发达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C(填字母) 阶段。(2)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城市化的 A 或 B(填字母)阶段。三、城
4、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有利 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过快的城市化会使城市环境质量下降,甚至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不合理城市化表现 环境问题不利生物的多样性减少;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废渣影响土地质量;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建筑群影响日照、风速、风向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等2.生态城市建设(1)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问题导思近年来,我国的一些大城市夏季内涝严重,大街上一 时积水很深,两旁建筑受到浸泡,人们戏称“海景房”景观。你能从城市化 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方面,分析一些大城市
5、内涝严重的原因吗?提示:城市规模扩张,地面硬化面 积增大, 绿地面积减少,雨水下渗少,地表径流增强;城市排水设施不完善。城 市 化 的 进 程1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时间差异如下表所示。发展阶段 特点 问题 趋势 国家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中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进很快 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2.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6、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越高;反之越低。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城市起步 早( 自工业革命开始) 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目前水平 高,城市人口比重在 70%以上 较低,许多国家城市人口比重不足40%发展趋势城市化速度放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少数大城市迅速膨胀合理性农业现代化使大批农业劳动力向城市移动,相对合理城市化速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出现许多社会问题3.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的区别(1)郊区城市化:指城市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从城市中心向郊区迁移,中心区
7、人口绝对数量下降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加速阶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如图1 所示:(2)逆城市化:指城市人口由市区迁往农村和小城镇的现象。一般发生在城市发展的后期阶段,并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如图 2 所示:(3)再城市化:发达国家针对大城市郊区化、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大城市中心区继续萎缩,并实施了一系列城市复兴计划,使大城市出现再城市化的现象。如图 3 所示:典题示例(2015重庆高考)下图中的曲线示意中国、日本、意大利和法国四个国家的城镇化率变化情况,曲线上的圆点表示各国不同高 铁线路开始运营的年份。读图,回答(1) (2)题。(1)图中第一条高铁开始运营时,四个
8、国家中乡村人口比重最小的为( )A20%30% B30%40%C40%50% D60%70%(2)图中 20002010 年高铁新运营线路最多的国家在此期间 ( )A工业化程度提高 B人口增长率增大C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D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审答规范培养1.从文字材料中获取信息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率低;日本、意大利、法国为发达国家,城镇化率高。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 (1)B (2)A1(2015广东高考)下表为 2009 年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统计表。由此可判断该年( )国家 中国 * 印度 德国 美国人口数/百万人 1 338 1 155 82 307比重
9、/% 17 13 8 45*未含台湾省统计数据。A中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明显超过了德国B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数量比德国少C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美国少D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多解析:选 D 表中反映了四个国家的人口数及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比重。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 总人口的比重,因此表中数据不能直接反映城市化水平,德国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故 A 错误;表中数据不能显示城市数目的多少,故 B 错误; 该国人口总数乘以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占本国人口的比重,即可得出 该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数,经计算可得出,中国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人口比印度和美
10、国多,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2(2014四川高考)下图是某城市 1990 年和 2010 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四地单位面积人口数量,2010 年较 1990 年增长最大的是 ( )A2 km 附近 B4 km 附近C8 km 附近 D10 km 附近(2)结合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推断,图中人口密度二十年的变化是( )A城市化水平降低的表现B城市地租水平保持稳定的需要C城市等级提高的结果D城市内部空间结构调整的反映解析:(1)D (2)D 第(1) 题, 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即人口密度,由图示信息可知,在距市中心 6 km 附近 2010 年人口密度开始超过 1
11、990 年人口密度。四个选项中,在距市中心 10 km附近,2010 年人口密度与 1990 年人口密度相差最大,故在距市中心 10 km 附近 2010 年较1990 年单位面积人口数量增长最大。第 (2)题,由图示信息可知,从 1990 年到 2010 年的二十年间,在距市中心 6 km 范围内的城区,人口密度大幅度下降,在距市中心 较远的地区,人口密度增加,说明城市的一些功能区迁出城市中心区,故 该市人口密度二十年的 变化反映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调整,选 D 项。3(2013安徽高考节选)下图表示安徽省 19852010 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2005 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12、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选 B 读图可知,20052010 年,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大约由 35%提高至 43%,而就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来看,城 镇人口比重在 30% 70%的阶段属于城市化的中期阶段,故选 B。4(2013四川高考)下表是我国不同时期的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统计表。据表回答(1)(2)题。时期/年 19851990 19902000 20002011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 6.49 5.72 6.22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 3.77 4.28 3.79(1)19852011 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总体变化趋势为 ( )A
13、先增后减 B先减后增C不断增加 D逐渐减少(2)据表并结合相关知识可以判断,1985 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为主D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解析:(1)C (2)D 第(1) 题,由材料可知,19852011 年,我国城市用地年均增长率一直高于城市人口年均增长率,因此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 总体变化趋势为不断增加。第(2)题,由材料可知 1985 年以来我国城市用地和城市人口均逐年递增,居住用地是城市土地利用的最主要形式,城市新增用地以居住用地为主, 乡村人口数量持 续减少,故 A、B 项错;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大量乡村人口迁
14、入城市,以机械增长为主,故 C 项错;城市用地逐年递增导致农业用地面积有所减少,故 D 项正确。城 市 化 对 地 理 环 境 的 影 响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2城市化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影 响 成 因 措 施耕地面积减少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城市、公共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资源短缺 水资源短缺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生态破坏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大气污染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大量烟尘、废气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水污
15、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固体垃圾污染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处理方法环 境 污 染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社 会 问 题就业困难、社会秩序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混乱3.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措施特别提醒城市中心“岛屿”效应热岛效应 城市市区气温经常比郊区高雨岛效应市区降水比郊区偏多。原因:市
16、区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市区凝结核多干岛效应 白天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小于郊区湿岛效应 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混浊岛效应 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1(2015山东高考)近年来,北京市出现了一些大型城郊居住区,而大量就业岗位仍分布在城市中心地区,产生了“ 钟摆”交通现象。完成 (1)(2) 题。(1)该图为某工作日北京市部分路段路面交通实时路况示意图。图示时刻最有可能是( )A8:00 B12:00C14:00 D18:00(2)为缓解北京市的“钟摆”交通现象,可以( )A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B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产业C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业投资环境D迁出城市中心地区的部分企事
17、业单位解析:(1)A (2)D 第(1) 题,根据图中拥挤的路段可以看出,在市区的拥挤最为严重,且出现双向拥挤,在郊区部分地区出 现了单向拥挤,可以推断是上下班时间,故 C、D 错误。根据“靠右行驶”的交通法规可以判断郊区道路中单向拥堵的是进城方向车流,因此判断为上班时间。第(2) 题,要缓解“ 钟摆”交通现象,即需要减少郊区居民进入市区, “移业就民”是比较可行的办法,而发展城市中心地区的第三 产业, 优化城市中心地区的企 业投资环境会增加城市中心的产业密度,加 剧“钟摆”交通现象,所以 B、C 两项错误;迁出中心地区的部分人口,不迁走就业岗位,仍然会存在“钟摆”交通现象,所以 A 项错误。2(2015安徽高考)下图表示某市 20032013 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1)(2)题。(1)据图推测,20032013 年该市( )A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解析:(1)D (2)C 第(1) 题,根据图中所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柱的高低,可以判断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由图 可知,林地面 积自 2003 年到 2009 年增加,2009 年到 201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