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等院校数字化教育云平台解决方案方案撰写公司:XXXXX有限公司目 录第一部分 高等院校数字化教育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5第 1 章 建设背景 .51.1 背景 .51.1.1 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背景 .51.1.2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 .61.2 目的 .71.2.1 主要任务 .71.2.2 建设目标 .7第 2 章 方案概述 .92.1 方案简介与应用架构 .92.2 功能特点 .102.2.1 设计原则 .102.2.2 技术架构 .11第 3 章 建设内容 .133.1 高效教学子系统 .133.1.1 在线备课 .133.1.2 翻转课堂 .153.1.3 微课程 .163.1
2、.4 在线作业 .183.1.5 智能测评 .193.1.6 成绩分析 .203.1.7 提分大师 .213.2 高效教学子系统之“翻转课堂” .223.2.1 发布导学案 .263.2.2 在线学习与自测 .273.2.3 学情分析 .273.2.4 课堂教学 .283.2.5 巩固拓展 .283.3 高效教学子系统之“智能测评” .283.3.1 题库维护 .293.3.2 智能组卷 .293.3.3 参加考试 .303.3.4 试卷批改 .313.3.5 成绩分析 .323.4 教育管理子系统 .333.4.1 教育局门户 .333.4.2 院校管理 .353.4.3 教师管理 .353
3、.4.4 学生管理 .363.4.5 班级管理 .363.4.6 校园门户 .363.4.7 通知公告 .373.4.8 规章制度 .383.4.9 公文公告 .383.4.10 日程安排 .383.4.11 通讯簿 .393.4.12 综合评价 .393.4.13 智能考勤 .393.4.14 校车管理 .403.4.15 学生定位 .403.4.16 资产管理 *.403.4.17 邮件管理 .413.4.18 内部消息 .413.5 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子系统 .413.5.1 个人日志 .413.5.2 新鲜事 .423.5.3 网络相册 .423.5.4 个人微博 .423.5.5 微
4、班级 .423.5.6 微校园 .433.5.7 好友管理 .433.5.8 百科问答 .443.5.9 网上家访 .443.5.10 留言板 .453.5.11 成长记录 .453.5.12 光荣榜 .453.5.13 个人荣誉 .453.5.14 财务中心 .463.5.15 个人设置 .463.6 教育教学资源子系统 .473.6.1 教辅资源 .473.6.2 数字图书馆 .483.6.3 多媒体课堂 .503.6.4 资源再生机制 .51第 6 页第一部分 高等院校数字化教育云平台整体解决方案第 1 章 建设背景1.1 背景1.1.1 基础教育信息化政策背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5、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 (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的创新与变革,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工具的不断更新,遍布全球的互联网络正在无时无刻、无所不在地渗透到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们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这是对教育的严
6、峻挑战,也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2012 年 9 月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强调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深刻意义并对近年来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她指出,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要明确发展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应用驱动,统筹兼顾、有序推进,优先保障农村和边远地区,加快缩小城乡、区第 7 页域、校际间的“数字差距”。坚持以“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为核心目标:推动“宽带网络校校通”,多管齐下加快推进学校接入宽带,完善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动“优质资源
7、班班通”,重点建设名师和名校网络课堂,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推动“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促进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变革,实现教与学、教与教、学与学的有效互动。刘延东要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要明确责任、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推动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实质,就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面的广泛应用;建设教育信息资源,这是教育信息化顺利发展的关键;建设教育信息网络系统,这是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基础;建设教育信息技术及应用的人才队伍,这是教信息化的成功之本;建设教育信息化成熟的网络应用模式,这是教育信息化的理想目标,所以推进教育信息化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
8、行政举措,更是科学技术和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谁抓住了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动权,谁就抓住了学校发展的主动权。1.1.2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1)“ 三通”工程建设情况“三通”工程建设中“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之间是环环紧扣的,随着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的持续开展,“宽带网络校校通”在各地已经基本建设完成,这就为“三通”工程第二部分的“班班通”和“人人通”创造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对于“班班通”,很多地方以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录播教室等硬件设施设备为“班班通”工程建设的重点,采购布置了大量的硬件设备。关于“人人通”,很多地区和学校为学生和教师开设了用于发布信息论
9、坛、博客空间等。(2)“ 班班通”建设情况2013 年 12 月 28-29 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在“全国中小学数字化校园与提升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班指出:“优势资源的建设和应用,对学校来说是资源使用,并在使用中逐步产生二次资源,如第 8 页果真正实现了“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校的资源建设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单纯靠引进,因为你们的教师,甚至包括你们的学生都会在应用中产生新的资源,这样就改变了资源建设的模式。国家不会做一个平台,原来确实有在基础教育方面全国做一个平台的想法,现在不可能、也不现实,我们是充分发挥各地区、各市、各县的积极性,按照中央精神建设自己的教育云。教师
10、不能一味索取,学校在向教师推送资源的同时也能将教师产生的二次性资源公布在网上供其他教师使用。”不可否认,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硬件设备是实现“班班通”不可或缺的条件之一,但“班班通”的实现依靠的不仅是这些硬件,也不是单纯依靠优质教学资源的引入,而是一种成熟的数字课堂应用模式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更符合当前当地基础教育现状的再生优质教学资源。(3)“ 人人通”建设情况“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2014 年,教育部将重点推进“学习空间人人通”工作。目前很多地方仅仅将“论坛”、“微薄”、“QQ 空间”等进行改头换面,发一些贴子文章图片,然后每人一个帐号就形成所谓的“人人通”,这是对“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11、的误解。“人人通”建设的核心关键词是“网络学习”,教师和学生不仅要有空间,更重要的是能将自己的教学和学习等核心业务,利用一套成熟可靠的网络应用,真正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无缝结合,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实现随时随地教学以及学生与教师的人性化、个性化发展。1.2 目的1.2.1 主要任务以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深化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应用和整合为核心,以提高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育管理、教科研和服务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探索第 9 页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育教学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等方面的发展路径和方法,实现教育教学管理、课程管理、学籍管理、
12、考试、备课、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促进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变革,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快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1.2.2 建设目标意在为全国建设智慧型教育,主要帮助全国教育实现以下目的:(1)完善全国信息化基础建设,促进教学、科研、管理过程及模式的全面信息化对全国教育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统一信息标准、统一数据管理,统一应用平台、规范业务流程,消除区域内信息孤岛,实现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各种资源的共享,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性发展。智慧教育项目将信息技术融于教学、科研、管理的各个环节,使信息工具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部门管理的重要手段,有力地促进全县范围内的资源共
13、享和交换,拓展获取信息的渠道,提高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智慧教育项目的建设,构建一个集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虚拟管理、教学环境,最终实现青海省教育的全面信息化,提高全省现代化教育的整体水平。(2)构建移动化、碎片化在线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利用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的完成预习、作业,实现在线求讲解,打通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课堂外的学习沟通渠道,视频导学、微课作业辅导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网络空间。老师可以移动终端上随时随地的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在线辅导,并能及时掌握学生预习情况和作业情况。(3)完成课堂一对多互动式教学试点建设在智慧教室里,老师可通过智慧课堂云终端与所有学生一对
14、多互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的第 10 页教学中,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也能及时反馈到教室终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课堂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从而让课堂变得更有效率。(4)建设简易、实用的微课制作和运用系统每一个老师都能通过微课大师,把随时随地制作的微课程,连接网络上传至学习平台,学生可以登录自己的账号,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反复观看学习,直到学懂学透为止。微课堂是提高教师重难点授课效率、帮助学生学习复习的法宝。(5)实现教师随时随地云备课让教师在有网络的环境下可以将所有备课的电子化资源上传移动学习平台,教师可通过平台随时调用自己的备课资源,也可随时推送个学生资助学习。(6)搭建区域资源平台,实现区域内优质资源共享机制。学校可组织老师利用微课大师或者其他资源建设工具制作本校的教学资源,将所有校本资源上传学习平台的资源库,学校拥有校本资源库,全省拥有特色域内资源库;在区域内实现资源共享,让所有教师都能获得优质教学资源的机会。(7)构建完善的信息沟通体系管理者、学生、教师、家长,多位一体,随时类微信沟通。通过平台,教育局可以随时发布教育新闻,院校负责人一键发布通知公告,老师可以利用移动智能终端随时随地的实现与学生和家长的沟通,强大的通知功能,确保消息及时送达。家长随时随地的了解学生在校学习、作业、考试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