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阳和汤治疗糖尿病足(阳虚寒凝夹瘀毒证)的临床研究.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43522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31.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味阳和汤治疗糖尿病足(阳虚寒凝夹瘀毒证)的临床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加味阳和汤治疗糖尿病足(阳虚寒凝夹瘀毒证)的临床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加味阳和汤治疗糖尿病足(阳虚寒凝夹瘀毒证)的临床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加味阳和汤治疗糖尿病足(阳虚寒凝夹瘀毒证)的临床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加味阳和汤治疗糖尿病足(阳虚寒凝夹瘀毒证)的临床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加味阳和汤治疗糖尿病足(阳虚寒凝夹瘀毒证)的临床研究Clinical Study of Yanghe Decoction on Diabetic Foot (Yang Deficiency and Blood Stasis Syndrome)中文摘要 1英文摘要 3英文缩略语 4前 言 5文献综述 61中医对糖尿病足认识 52糖尿病足的中医治疗概述 113西医学对糖尿病足认识 12 4西医治疗糖尿病足 12 5总结 12 临床研究 131临床资料及标准 131.1 病例来源 131.2 西医诊断标准 131.3 中医诊断标准 131.4 中医证候积分法 141.5 实验病例标准 152研究方

2、法 162.1 分组方法 162.2 治疗方法 172.3 观察项目及观察指标 172.4 疗效评价 182.5 统计学方法 183.结果 183.1 一般情况 183.2 治疗后两组疗效指标分析 19讨 论 211糖尿病足的定义及流行病学调查 212中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213疗效分析 214加味阳和汤的组方分析 225现代药理学研究 23结 论 42致 谢 43参考文献 440中文摘要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常见的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DM)最严重和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很强的致残性,最终结局溃疡,截肢甚至危及死亡。中医认为糖尿病足

3、始于“消渴” “脱疽”源于体质虚为本。目前多认为其属本虚标实。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加味阳和汤治疗糖尿病足(阳虚寒凝夹瘀毒证)的临床研究,观察阳和汤的临床疗效性,加味阳和汤应用,进而证明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优势,并为临床诊治提供更有效的方案。方法:收集 2017.01-2017.12 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内分泌代谢疗区住院病人收治的 60 例患者,均为加味阳和汤治疗糖尿病足(阳虚寒凝夹瘀毒证)的患者。将 60 例患者随机分成二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均 30 例,治疗组给予西医外科常规换药及加味阳和汤口服,水煎取汁每日 300ml,每次 150ml 早晚分服。 ;对照组给予

4、西医外科常规换药对:生理盐水、碘伏棉球清创,换药后纱布包扎,日 1 次。两组疗程均为 28 天,治疗 28 天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性观察。观察两组患者的创面面积及糖尿病足(阳虚寒凝夹瘀毒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用数码照相机记录治疗前后溃疡面的变化,并用 image j 图像分析软件计算创面面积,所得数码据采用 SPSS24.0 软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经过 1 个疗程临床观察后,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创面缩小率比较,治疗组的显效率为 24 例,有效率为 4 例,无效为 5 例,总有效为 83.33%;而对照组的显效率为 7 例,有效率为 11 例,无效为 12 例,总有效为 60.00%。

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著性(P0.05)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溃疡及面愈合率明显提高,两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1) 。中医症候比较治疗组患者症状均改善明显(P0.05)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愈患者 3 例,显效患者 18 例,有效患者 4 例,无效患者 5 例,总有效达 83.33%;而对照组的痊愈患者 1 例,显效患者 6 例,有效患者 14 例,无效患者 9 例,总有效率 7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3)。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加味阳和汤治疗糖尿

6、病足(阳虚寒凝夹瘀毒证)能明显减轻患者相应症状,疗效佳等优点,是加味阳和汤治疗糖尿病足(阳虚寒凝夹瘀毒证)患者有效安全的治1疗方案。关键词: 糖尿病足;加味阳和汤;阳虚寒凝夹瘀毒证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 届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2ABSTRACT。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 届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缩略语3英文缩略语缩写 英文全称 中文译文DM Diabetes Mellitus 糖尿病DF Diabetic Foot 糖尿病足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 届硕士学位论文 前言4前 言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很典型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的疾病。预计 2035

7、 年全球将拥有 5.92 亿人,其中中国人 9629 万人,根据中国糖尿病协会新的调查发现 2007 年中国的糖尿病发率达到了 9.7%。在 2015 年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达到 1.09 亿人,约占西太平洋地区患病人数的 71%,相比于 2013 年增加了 1120 万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国际糖尿病联盟的统计预计到 2040 年,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将达到 1.51 亿人,相比于 2015 年增加近 50%,中国可能成为了全球范围糖尿病发病率最多的国家之一。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慢性病并发症,然而其病因、病机当前尚不能合理解释,中国古代医学

8、把糖尿病足于脱疽、脉痹的范畴,以阳气不足,脉络瘀痹为主要病机。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典型的并发症,高度致残致死,并且给患者带来无尽的精神折磨。三年通过加味阳和汤治疗糖尿病足(阳虚寒凝夹瘀毒证)的临床研究,加味阳和汤为朴春丽教授通过治疗糖尿病的多年临床经验所拟, 临床用药效果显著、副作用小,在后期对患者的用药效果评估中发现导师选用的加味阳和汤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身体与经济负担,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明显的提升。这项研究大力促进了中药学在治疗顽症方面的发展,使中药在临床治疗上发挥了更重要的作用。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 届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5文献综述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

9、 DM)是一种慢性疾病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 其有多种病因引起,是因胰岛素分泌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而引起。当今社会,大多数人们都处在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之下,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与饮食结构的改变使糖尿病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根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质料显示,仅在 2014 年全世界糖尿病足患者数量 3.87 亿人,预计 2035 年全球将拥有 5.92 亿人。糖尿病足(Diabetes foot,DF)是糖尿病的一种非常常见并发症,近些年发病率逐步的上升,影响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还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世界卫生组织(WHO) 于 1999 年将其定义为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

10、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踝关节或踝关节以下的部分)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1。1.糖尿病足在中医方面的认识1.1 糖尿病足病名的认识中医学古代医家对糖尿病并发症有比较多的论述和记载 。与之相关的古代文献中 , 数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诸病源侯论的论述和记载较为详尽和系统 。尽管糖尿病足的发病与糖尿病并发痈疽有些差别, 但诸病源侯论的论述 , 对后世仍然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 李媛媛等 2通过对中医古文献总结,发现中医文献中,并没有糖尿病足的诊断,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归于中医学“脱痈” 、 “脱疽” 、 “脉痹”的范畴, 病因病机为饮食不节;房劳过度,肾水亏虚;情志不和;外伤。陈忠明 3以中医“从痹论

11、”立论,认为糖尿病足证属于中医的“消渴” 、 “血痹”范畴,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证。邵鑫等 4认为糖尿病足以肢体末端疼痛、麻木、感染、溃疡、坏疽为临床表现,属中医的“消渴” 、 “脱疽” 、 “筋疽” 、 “脉痹”等范畴。病机方面,病性属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气阴两虚为主,标实责之气滞、血瘀、热(火) 毒、寒凝、湿热、痰浊等。病位在血、脉、筋。1.2 中医辩证要点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1)肌肤失养为主,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麻木,严重时出现血疱、皮肤溃疡或坏疽。此类进一步发展则继续损伤肌肉、血脉、甚至筋骨。2)脉络病变为主,表现为肢体行走无力,疼痛、麻木,肢端青紫,肌

12、肉消瘦,肌肤甲错、皮毛干枯,趺阳脉消失,最终可出现肢端坏死。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 届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63)筋骨毒腐为主:表现为筋膜、肌腱腐败变性,染毒后局部红肿、溃脓、湿性坏死,筋骨腐烂,严重者可出现高热、神昏、谵语等热入营血症状。以上 3 种类型可以单独发生,亦可先后发生,或同时出现在足部的不同位置。1.3 中医分期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20111)初期: 患肢麻木、沉重、怕冷、步履不便(间歇性跛行),即行走时小腿或足部抽掣疼痛,需休息片刻后才能继续行走。患足皮色苍白,皮温降低,趺阳脉(足背动脉) 搏动减弱。相当于西医的局部缺血期。2) 中期: 患肢疼痛加重,入夜尤甚

13、,日夜抱膝而坐。患肢畏寒,常需厚盖、抚摩。剧烈静息痛往往是溃烂先兆。患足肤色暗红,下垂位明显,抬高立即变苍白,严重时可见瘀点及紫斑,足背动脉搏动消失。皮肤干燥无汗,毳毛脱落,趾甲增厚变形。舌质暗有瘀斑,苔薄白,脉沉涩。相当于西医的营养障碍期。3) 末期: 患部皮色由暗红变为青紫,肉枯筋萎,呈干性坏疽。若遇邪毒入侵,则肿胀溃烂,流水污臭,并且向周围蔓延,五趾相传,或波及足背,痛若汤泼火燃,药物难解。伴有全身发热,口干纳呆,尿黄便结等症。经治疗后,若肿消痛减,坏死组织与正常皮肤分界清楚,流出薄脓,或腐肉死骨脱落,创面肉芽渐红,是为佳兆。反之,患部肿痛不减,坏疽向近端及深部组织浸润蔓延,分界不清,伴

14、有发热寒颤,烦躁不安,此为逆候。该病坏疽分为三级:一级坏疽局限于足趾或手指部位; 二级坏疽局限于足跖部位; 三级坏疽发展至足背、足跟、踝关节及其上方。此期相当于西医的坏死溃疡期。1.4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诸多医家对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认识各有不同。 王云飞等 5认为糖尿病足的病机是本虚标实,虚主要是气虚、阴虚, 是发病的根本原因, 实主要包括气滞、血痕、湿热、火毒, 其中痕血痹阻是本病发生的关键因素。潘勇 6认为总的病机是正虚邪恋、虚实夹杂腋阻脉络是重要病理机制, 湿热是发病关键。秦海洗等 7 总结唐汉钧教授治疗糖尿病足的经验, 认为糖尿病足的病机是脾失健运, 湿热内蕴强调了脾虚在本病的重要性。

15、高忠梁 8认为糖尿病足忠的病机是消渴日久, 气阴两伤、阴损及阳, 致气滞痰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8 届硕士学位论文 文献综述7凝、血痕痹阻脉络。贾文华 9出糖尿病足之本为气阴两虚 , 主要证型为气虚血瘀 , 标证为湿热壅盛 ,血管病变与血瘀证的发展趋势按气阴两虚 , 气虚血瘀 , 湿热壅盛的顺序递增 , 病情也随之加重 。牛志世等 10根据所观察病人均为中 、老年者 , 无明显三多症状 , 多见胸闷 、面紫 、体胖 、乏力 、患足肌肤甲错 、瘀斑 、僵硬 、麻木等 ,提出病机为血瘀痰阻 ,正气虚损。朱章志等 11认为本病机主要是气阴两虚 , 经脉瘀阻 ,肢端失养所致 , 总属本虚标实之证 ,

16、以气阴两虚为本 ,经脉瘀阻为标。唐英 12 认为糖尿病足的病机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气、血、阴、阳虚损,标实为瘀血、湿热、热毒、寒湿等病理产物阻滞经脉。消渴日久,气阴两虚,气虚则血运乏力,血液凝滞致瘀;阴虚生热灼伤脉络,血溢脉外为瘀。瘀血阻络,或久病阴损及阳,可致阴阳两虚,阳虚寒凝,均可致血行不畅,肢体失养。潘保华等 13认为糖尿病足的病机是脾肾两虚 , 气血凝滞 , 经络阻隔 ,阳虚血瘀为本病发病之根本。邵启惠 14认为本病肇始于消渴 , 属阴虚火旺 , 热灼津血 , 酿成血瘀 , 致使肢体失养 ,复感邪毒 ,乃至肢端溃烂而成脱疽 ,其基本病机为正虚血瘀 , 热毒内蕴。奚九一 15则根据对糖

17、尿病足部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 的临床观察 ,指出其病机为 : 老年肾肝渐衰 , 气阴消耗 , 气不化湿 , 阴不养筋 ,日久筋损腐毒为疽。许樟荣等 16 采用分类分期辨证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认为本病早期气阴两虚,脉络不和,中期气血亏虚,湿毒内蕴,晚期肝肾阴虚,痰阻血瘀。吕仁和 17用分类分期辨证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糖尿病足 , 认为本病早期气阴两虚 ,脉络不和 ,中期气血亏虚 , 湿毒内蕴 , 晚期肝肾阴虚 ,痰阻血瘀 。程亦勤 18认为糖尿病足的病机主要归结于热和瘀 , 糖尿病患者阴液亏虚 ,虚热内生 , 耗灼津液而成瘀 , 或病损及阳 , 以至阴阳两虚 , 阳或因多食肥甘 , 湿邪内生 , 湿性滞下 , 湿热瘀互结而发病。尹德海 19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 虚实夹杂之证。瘀血内生,或阴虚燥热、 热灼津血, 血黏成瘀。刘大芳 20 认为本病机多由糖尿病久病入络所致。其病因多是寒湿侵袭, 饮食不节。基本病机在于气阴两虚, 瘀血阻滞, 血脉痹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