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43738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建筑工程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键施工技术、工艺及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一、砌砖工程1.1 砂浆强度不稳定1、砂浆强度不稳定的原因分析(1)影响砂浆强度的主要因素是计量不准,对砂浆的配合比多数工地使用体积比,以手推车为计量单位,由于砂子的含水率的变化和运料途中丢失,使砂浆含水量低于规定量的 1020。(2)水泥混合砂浆中塑化材料用量,常常超过规定的用量,降低了强度。(3)塑化材料材质不佳,如石灰膏中含有较多的灰渣,或运至现场保管不当,发生结硬,使砂浆中含有较多的软弱颗粒,降低了强度。(4)砂浆搅拌不均匀,人工拌和不均匀,影响砂浆的匀质性及和易性。2、预防措施(1)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应结合现场的材质情况,在满

2、足砂浆和易性的条件下,控制砂浆的强度,按每袋水泥、白灰膏用量进行控制,做定型量具,控制用量。(2)建立施工计量校验、维修、保管制度。(3)塑化材料一般为混料,计量更为困难,由于其计量误差对砂浆强度影响十分敏感,故应严格控制。(4)砂浆搅拌加料顺序:用砂浆搅拌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通过搅拌机叶子和砂子搓劲,将塑化材料打开,再投入其余部分的砂子和全部水泥。1.2 组砌方法不正确1、现象: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直缝和“二层皮” ,降低了强度和整体性。2、原因分析:因混水墙要抹灰,操作人员容易忽视组砌形式,因此,出现了多层砖的直缝和“二层皮”的现象;组织技术水平高的技工,

3、先将墙地四皮砖搭好底,让后来的顺下而上。3、预防措施:应使操作者了解传递荷载的需要,墙体中砖缝搭设不得少于 1/4 砖长,横竖向灰缝的砂浆必须饱满,每砌皮砖,都要进行一次竖缝刮浆塞缝工作,以提高砌体强度,砖的选用应根据所砌部位的受力性质和砖的规格尺寸、误差而定,在同一幢号中应尽量使用同一砖厂的砖。1.3 水平灰缝砂浆不饱满 1、现象:砖层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低于 80,竖缝内无砂浆。2、原因分析:(1)铺灰过长,砌筑速度跟不上,砂浆内的水分被底砖吸收,使砌上的砖层与砂浆失去粘结。(2)用干砖砌墙,使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标号,而干砖表面的粉屑起隔离作用,减弱砖与砂浆层的粘结。3、防治措施(1)改进砌

4、筑方法,应用“三一”砌砖法。(2)严禁干砖上墙。二、钢筋混凝土模板工程2.1、模板工程2.1.1 柱模板1、现象;底部漏浆,平面尺寸变形,高低不平。2、原因分析:底部填塞不平,未使用隔离剂或隔离剂失效造成粘结。3、预防措施:两侧及端部要有足够的刚度,并撑牢夹层,保证严密。2.1.2 梁模板1、现象:梁身不平直,梁底不平、下挠;梁侧模板拆模后发现梁身侧面有水平裂缝、掉角、表面毛糙,局部模板曲入梁柱间,拆除困难。2、原因分析:木模板未校直撑牢。(1)模板没有支撑在坚硬的地面上。(2)梁底模板未起拱。(3)固定梁而未定牢。(4)木模在砼浇灌后吸水膨胀,事先未留有空隙。3、预防措施(1)支梁模时应遵守

5、边模包底模的原则,梁模与柱模连接处,应考虑浇灌后不致嵌入柱内。(2)梁底间距应能保证在砼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3)梁侧模及底模用料厚与宽度根据设计尺寸进行配制,必须具有足够的拼条。(4)梁侧模下口必须有夹条木钉紧钉在支柱上,以保证砼浇灌的过程中,侧模下口不致鼓模。2.1.3 板模板工程1、现象:板中间下沉,板底砼面不平,板边模嵌入梁内不易拆除。2、原因分析(1)板搁棚用料较小造成挠度过大。(2)板下支撑底部不牢,砼浇灌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板模下挠。(3)板模底不平,砼接触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4)将模板钉在梁侧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内,浇灌砼后,板模板吸水膨胀,梁模略有外胀,造成边

6、缘一块模板嵌牢在砼内。3、预防措施(1)模板厚度一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支撑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结。(3)模板与梁模搭结处,板模应拼铺到梁侧模外口平齐,避免模板嵌入梁砼内,以便于拆除。2.2 钢筋工程2.2.1 竖向钢筋偏位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1)在立柱模板支撑系统前,宜在现浇混凝土楼面上预埋 12 的钢筋头或 48 的短钢管作为支点,间距不大于 1m,并使斜支撑能与支点有牢固的连接,起到撑顶、反拉和调节垂直度的作用。(2)图纸会审与钢筋放样时注意梁、柱筋的排列,尽量减少竖向主筋因排列问题而产生的位移。(3)在梁柱节点钢筋密集处,在柱与梁顶交界处,扎筋时给柱增加一个限位箍

7、筋,用电焊将它与梁的箍筋点焊固定,再将柱主筋逐一绑扎牢固,并沿柱高临时绑扎间距不大于500 的箍筋,确保节点处柱筋在浇筑时不会发生偏位。(4)加强混凝土的现场浇筑管理工作,认真进行技术交底,严禁将整车或整料斗的混凝土直接灌注到柱、墙内,不得随意冲撞构件的钢筋骨架,应先将混凝土卸在盘板上。再均匀下料,分层浇筑,分层振捣,这样既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又可防止撞偏钢筋骨架。(5)在进行竖向钢筋的搭接、焊接和机械连接前应先搭好脚手架,在上部通过吊线,用钢管固定出上部的托筋位置,使接长的钢筋能准确地套在箍筋范围内,这样在脚手架上安装柱的钢筋,绑扎箍筋,既安全,又能保证框架柱骨架不扭曲、不倾斜,还能提高

8、工效。2.2.2 钢筋加工(1)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结构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对于 I 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2.2.3 钢筋绑扎与安装(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曲变形。(2)保护层砂浆垫块应准确,垫块步距取 800800,否则导致平板悬臂板面出现裂缝,梁底柱侧露筋。(3)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会出现斜向一方,绑扎时铁线应绑成八字形。左右口绑扎发现箍筋遗漏、间距不对要及时调整好。(4

9、)柱子箍筋接头无错开放置,绑扎前要先检查:绑扎完成后再检查,若有错误应立即纠正。(5)浇筑混凝土时,受到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2.2.4 钢筋弯曲1、现象:沿钢筋全长有一处或数处“慢弯” 。2、原因分析:运输时装车不注意,运输车辆较短,条状钢筋弯折过度,用吊车卸车时,挂钩或堆放不慎,压垛过重。但每批料或多或少都有“慢弯” 。3、预防措施及治理办法:直径为 14mm 和 14mm 以下的钢丝绳的工作案子,将弯折处放在卡盘上板柱间,用平头横口扳子将钢筋弯折处板直,必要时用大锤配合调直,将钢筋进行冷拉以伸直。2.2.5 绑扎间距不符合要求,有缺扣、松扣现象1、现象:搬移钢筋骨架时,绑扎

10、节点松扣或浇捣砼时绑扎松扣。2、原因分析:绑扎铁丝太硬或粗细不当,绑扎形式不正确。3、预防措施:绑扎 12 以下的钢筋用 22 号铁丝绑扎,直径1216 毫米的钢筋用 20 号铁丝绑扎,绑扎梁柱等直径较粗的钢筋可用双根 22 号铁丝。绑扎时要尽量选用不易松脱的绑扎形式,如绑平板钢筋网时,除了用一面顺扣外,还应加一些十字花扣,钢筋转角处要采用兜扣并加缠。对竖立的钢筋网,除了十字花扣以外,也要适当加缠。4、治理方法:将节点扣处重新绑扎。2.2.6 钢筋生锈1、现象:钢筋套丝生锈。2、预防措施:钢筋轧丝后马上套上塑料保护帽。2.3 砼工程2.3.1 钢筋砼现浇楼板裂缝防治的技术措施(1)现浇板的砼应

11、采用中粗砂。(2)砼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好、对砼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 8%。(3)预拌砼的含砂率应控制在 40%以内,每立方米粗骨料的用量不少于 1000kg,粉煤灰的掺量不宜大于 15%。(4)预拌砼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高层住宅不应大于180mm,其他住宅不应大于 150mm。(5)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 300mm 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砼时保证钢筋不位移。(6)在剪力区一般不宜设置接线盒,如设置应征求设计同意并应有设计加固措施。(7)现浇板中的线管必须布置在钢筋网片之上(双层

12、双向配筋时,布置在下层钢筋之上) ,线管应设置在板中,并有可靠的支撑固定措施。交叉布线处应采用线盒,线管的直径应小于 1/3 楼板厚度,线管密集处或管径大于 1/3 楼板厚度的沿预埋管线方向应增设6150、宽度不小于 450mm 的钢筋网带。(8)现浇板浇筑时,在砼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在砼终凝前进行两次压抹。(9)现浇板浇筑后,应在 12h 内进行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 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砼,不得少于 14d。(10)现浇板养护期间,当砼强度小于 1.2Mpa 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当砼强度小于 10Mpa 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

13、冲击影响。(11)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 300mm,中间不宜大于 800mm。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范要求拆模。(12)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砼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2.3.2、现象:浇筑砼工程前,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清除不净,砼振捣不密实,蜂窝、麻面、露筋、露石及轴线位移,断面尺寸不符合要求,砼墙体定部高低不平。1、原因分析(1)由于职工的粗心及随意性造成。(2)麻面由于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出现麻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14、或局部模板漏刷,拼缝不严密,浇捣砼时缝隙漏浆,砼沿模板缝位置出现麻面。振捣不密实,有气泡排出,木模板浇筑砼前未浇水湿润。(3)板搁栅用料较小造成挠度过大。(4)板下支撑底部不牢,砼浇灌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加,板模下挠。(5)板模底不平,砼接触面平整度超过允许偏差。(6)将模板钉在梁侧模上面,甚至略伸入梁内,浇灌砼后,板模板吸水膨胀,梁模略有外胀,造成边缘一块模板嵌牢在砼内。(7)墙砼浇注时,没有按交底标高。2、预防措施:(1)模板厚度一致,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支撑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前后左右相互搭结。(3)模板与梁模搭结处,板模应拼铺到梁侧模外口平齐,避免模板嵌入梁砼内,以便于拆除。(4)墙

15、砼浇注时要比设计标高高出 3cm,拆模后按设计标高弹线凿掉。2.3.3 蜂窝1、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2、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和移动振动器。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黏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 2.5mm,予以填封,梁筋过密时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2.3.4 露筋1、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2、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部距宜密些,使钢筋自重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必须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

16、除后才能移动。2.3.5 麻面1、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2、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2.3.6 孔洞1、产生原因: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住或漏振。2、预防措施:对钢筋较密的部位应分次下料,缩小分层振捣的高度;按照规程使用振动器。2.3.7 缝隙及夹渣1、产生原因:施工缝没有按规定进行清理和浇浆,特别是柱头和梯板脚。2、预防措施:浇注前对柱头、施工缝、梯板脚等部位重新检查,清理杂物、泥沙、木屑。2.3.8 柱底部缺陷(烂脚)1、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不严密,导致漏水泥浆;或浇筑前没有先浇灌足够 5

17、0mm 厚以上水泥砂浆。2、预防措施:模板缝隙宽度超过 2.5mm 应予以填塞严密,特别防止侧板吊脚;浇注混凝土前先浇足 50-100厚的水泥砂浆。2.3.9 梁柱节点处断面尺寸偏差过大1、产生原因:柱头模板刚度差,或把安装柱头模板放在楼层模板安装的最后阶段,缺乏质量控制和监督。2、预防措施:安装梁板模板前,先安装梁柱接头模板,并检查其断面尺寸、垂直度、刚度,符合要求才允许接驳梁模板。2.3.10 楼板表面平整度差1、产生原因:振捣后没有用拖板、刮尺抹平;梯级和斜水部位没有符合尺寸的模具定位;混凝土未达终凝就在上面行人和操作。2、预防措施:浇捣楼面应提倡使用拖板或刮尺抹平,梯级要使用平直、厚度

18、符合要求和模具定位;混凝土达到 1.2MPa 后才允许在混凝土面上操作。2.3.11 基础轴线位移,螺孔、埋件位移1、产生原因:模板支撑不牢,埋件固定措施不当,浇筑时受到碰撞引起。2、预防措施:基础混凝土是属厚大构件,模板支撑系统要予以充分考虑;当混凝土捣至螺孔底时,要进行复线检查,及时纠正。浇注混凝土时应在螺孔周边均匀下料,对重要的预埋螺栓尚应采用钢架固定。必要时二次浇筑。2.3.12 混凝土表面不规则裂缝1、产生原因:一般是淋水保养不及时,湿润不足,水分蒸发过快或厚大构件温差收缩,没有执行有关规定。2、预防措施:混凝土终凝后立即进行淋水保养;高温或干燥天气要加麻袋等覆盖,保持构件有较久的湿

19、润时间。厚大构件参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有关规定。2.3.13 缺棱掉角1、产生的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方法不当。2、预防措施: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计量准确;搅拌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在拆除模板不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2.3.14 钢筋保护层垫块脆裂1、产生原因:垫块强度低于构件强度;沉置钢筋笼时冲力过大。2、预防措施:垫块的强度不得低于构件强度,并能抵御钢筋放置时的冲击力;当承托较大的梁钢筋时,垫块中应加钢筋或铁丝增强;执块制作完毕应浇水养护。三、屋面工程1、现象:屋面的渗漏有一定的规律性,容易发生的

20、部位主要有山墙和女儿墙、檐口、雨水管穿过防水层等处。2、原因分析:(1)非承重墙与屋面板变形不一致,在连接处容易拉裂脱空;(2)在女儿墙和楼梯间墙与防水层分格缝的末端形成应力集中并导致开裂,甚至将泛水裂缝;(3)在嵌填防水油膏前,未将防水层分格缝中浮砂、石屑等杂物清除干净,冷底子油有漏涂现象,致使油膏嵌填不实。3、预防措施:(1)非承重墙连接处,先灌细石砼(或干硬砂浆) ,然后分二次,嵌填防水油膏并压实,油膏深 30 毫米,宽 1520 毫米。(2)做泛水前,应先将女儿墙浇水湿透,阴角处泛水做成圆弧;(3)泛水部位砼应拍打(或插捣)密实,并注意将表面压光,措压密实,加强养护,特别在夏季,养护时

21、间不应少于 1014 天。4、治理方法:(1)分格缝中的油膏如嵌填不实或已变质,应将旧膏剔除干净,然后按操作规程重新嵌填油膏。(2)对于女儿墙和楼梯间墙与防水分格缝相交部位的渗漏治理方法是:将分格缝相交部位的渗漏治理方法是:将分格缝沿泛水部分打通。四、卫生间地漏安装1、现象:卫生间的地漏附近,或现浇板出现渗漏现象。2、原因分析:(1)卫生间处的下水管道及地漏安装后,墙没有清理干净,有夹渣层,墙完时未保潮,造成两层结合不好;(2)填塞时未分层填塞造成水泥收缩后出现裂纹,安装地漏时,水电工随意安装。3、防治措施:(1)卫生间处的下水管道周围填塞时应先填塞一半,待一天后再进行填塞后一半。(2)对水电工进行专业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