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正.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44128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 制 人:杨可文总工程师:曾令海矿 长:夏合平编制单位:强 博 煤 矿编制日期:2018 年 1 月 18 日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1目录总说明 -3第一节、总体思路 -3第二节、编制原则 -4第三节、编制依据 -4第一章 三采区概况 -5第一节 三采区建设条件 -5第二节 三采区设计概况 -10第二章 三采区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11第一节 组织准备 -11第二节 技术准备 -12第三节 工程准备 -12第三章 施工总体部署 -12第一节 三采区建设特点、重点及难点分析 -12第二节 三采区建设主要条件分析

2、及评价 -13第三节 施工总体部署方案 -13第四章 三采区建设总工期 -15第一节 里程碑计划 -15第一节 施工总进度计划 -16第三节 施工图供应计划 -17第五章 三采区建设生产系统 -17第一节 运输系统 -17第二节 压风系统 -17第三节 通风系统 -17第四节 供排水系统 -19第五节 供电及通讯系统 -19第六节 瓦斯抽采系统 -19第六章 工业场地施工总平面布置 -20第七章 主要工程施工方案 -20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2第一节 主要井巷工程施工方案 -20第二节 主要土建工程施工方案 -22第三节 主要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22第八章 三采区建设项目管理

3、 -23第一节 项目组织管理 -23第二节 质量管理 -23第三节 进度管理 -23第四节 投资管理 -24第五节 技术管理 -24第六节 物资供应管理 -26第九章 安全管理 -27第一节 安全管理目标及保证体系 -27第二节 安全管理机构、岗位职责及制度 -28第三节 安全技术措施主要内容 -34第四节 安全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50第十章 绿色施工 -52第一节 绿色施工管理体系 -52第二节 文明施工 -57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3总说明桐梓县强博煤矿行政区划属贵州省遵义市桐梓县水坝塘镇。本矿井设计年产 15 万 t/a。矿井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本施工组织方案根据遵义思安

4、矿山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的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开采方案设计(15 万吨/a)和贵州吉利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关于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开采方案设计的批复贵吉能投安字【2017】153号文件及专家意见批复为依据。编制过程中,在熟悉领会设计意图和组织现场踏勘的基础上,根据我矿的施工素质及技术装备,在考虑执行国家有关建设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的情况下,采取了可靠的施工技术管理方法进行组织施工,合理地对人力资源、施工机械及物资材料进行配置。第一节、总体思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以高起步、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四高”为总体目标,精心组织,精细施工,铸造精品。首先确保安全和质量目标、确保工期目标。其次是高标准控制施工全过

5、程,高效率、高水平建设本工程。在实施中,用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配置来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来保证质量要求;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方法,结合工程特点,统筹考虑,科学安排。对施工中的重点、难点部位,始终放在突出的位置,狠抓不放过,根据我矿多年来从事井巷工程的施工经验,对本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事前、事中控制。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4做好施工中的每项监测控制,对各道工序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测,并及时收集整理施工全过程的各类信息,以便更好地指导施工。第二节、编制原则1、认真贯彻现行国家、行业标准、规范,在确保安全施工和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2、积极合理地采用

6、和推广国内先进的技术装备和施工经验,优选施工方案,组织平行交叉作业,坚持正规循环和一次成巷,加快施工进度。3、施工方案安全可靠、工期科学合理,确保工程达到工程质量要求。4、选用成熟配套的机械化作业线,合理组织和综合平衡各种资源。优化劳动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全面实现。5、改善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做到文明施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稳产、高效,确保工程按期或提前完成。6、针对井巷工程的特殊性,做到技术可靠、经济合理、可控性好、可操作性强、关键点清晰、预防及应急措施齐全可靠。7、坚持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实现标准化管理,实现安全“两无”-无

7、重伤、无死亡的管理目标。第三节、编制依据1、工程施工设计图纸等相关资料;2、 煤矿安全规程 (2016 年版) ;3、 矿山井巷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J213-90) ;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54、 煤矿井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MT5009-94) ;5、 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 煤炭建设工程质量技术资料管理规定与评级办法(煤规字第 34 号);7、 煤炭工业煤矿井巷建筑安装单位工程质量保证资料评级办法 ;8、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9、与本工程有关的国家及部颁现行国家标准、规范,行业或地方标准、规范;各种技术规范、规程、规定及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等。

8、第一章 三采区概况第一节 三采区建设条件一、地理位置桐梓县强博煤矿地理坐标为:东经 107 0211 107 0318,北纬 28 4500 284705,桐梓县强博煤矿位于桐梓县城北约 140 公里处,地属桐梓县水坝塘镇金竹村,区内有公路与狮溪至松坎公路相连,南西 70 公里与川黔公路相接,北东 38 公里可到重庆市南川区,交通较为方便。见交通位置图 1-1-1。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6交通位置示意图 1-1-1强博煤矿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7二、井田坐标及范围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2007 年 6 月 19 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桐梓县强博煤矿井田开采标高+106

9、0+457m 标高,矿区面积 3.6801km2。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 2016 年11 月 9 日颁发的采矿许可证,矿区面积 5.021km2,矿区范围由以下 7 个拐点圈定,拐点编号及坐标见表 3-1-1。表 2-1-1 强博煤矿矿界拐点坐标表拐点号 横坐标(X) 纵坐标(Y)1 3185632.591 36407666.3412 3185782.593 36407320.3413 3185594.592 36407177.3384 3185594.594 36406427.3345 3182444.577 36405827.3216 3181944.572 36406352.3237 3

10、182089.57 36407357.329三、地形地貌该区位于贵州省北部,属云贵高原斜坡地带,矿区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海拔标高 500m1294.4m,最高点位于矿区西部的一山顶,海拔1294.4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部的河流,海拔 500m,相对高差 794.4m。矿区总体上属中山峡谷地貌,地层经多次风化剥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四、河流水系桐梓县强博煤矿地处长江流域,为綦江水系,羊磴河上游支流,地表水大多为雨季“V”型冲沟水,冲沟流程短,水量较小,旱时干涸。五、气象及地震情况井田内属温带高原气候,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据气候资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8料,年平均气温 14

11、,最高气温 36.3,最低气温6.9,相对湿度在6887%之间,年平均降雨量为 1062.90mm,雨季相对集中在 57 月份。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干旱、冰雹、暴雨和洪涝、低温霜冻等。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 0.05g,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 0.35s, 地震基本烈度小于度,总体上区内地震活动较弱,地壳稳定性较好,新构造运动不明显,区域地壳的稳定性较好。六、矿区经济、环境情况煤炭工业是桐梓县的主要工业,煤炭生产是桐梓县的重要经济支柱,煤炭生产促进了桐梓县的经济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区内地方工业生产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有很大发展

12、。矿产资源丰富,除煤矿外,主要还有水泥用石灰岩等,建材、矿冶、旅游、服务业均有所发展。区内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烤烟、辣椒、生漆等;畜牧产品主要有牛、马、羊、猪等。七、水文地质概况强博煤矿地处长江流域綦江水系羊磴河上游支流,矿区位于黔中高原,区内地形以中山为主,内部缓坡,境内碳酸盐类岩石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如溶丘、洼地、峰丛、溶斗、伏流等分布普遍。 区域内岩层主要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两大类。矿区地势总体呈南高北低,海拔标高 500m1294.4m,最高点位于矿区西部的一山顶,海拔 1294.4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部的河流,海拔500m,相对高差 794.4m。

13、矿区总体上属中山峡谷地貌,地层经多次风化剥桐梓县强博煤矿三采区施工组织设计方案9蚀形成低凹或缓坡地形。桐梓县强博煤矿地处长江流域,为綦江水系,羊磴河上游支流,地表水大多为雨季“V”型冲沟水,冲沟流程短,水量较小,旱时干涸。桐梓县强博煤矿建成后为年产 15 万吨的生产矿井,以平硐方式开拓,煤厚一般 1.2m,开采走向最长 400m,倾向斜长 100 m,巷道控制最低标高+600m,运输大巷主要布置在煤层底板中,走向长壁后退式开采,金属支护,高瓦斯矿井,抽出式通风,绞车提升。据坑道水文地质调查 Q 正常 = 3.3031060.000013 m3/m2 = 42.94m3/d,Q 最大= FK F

14、 = 3.3031060.000026 m3/m2 = 85.88m3/d,煤层开采时无淋水现象,仅局部地段有淋(滴)水现象,矿坑充水主要来源于基岩裂隙水,大气降雨是引起矿井涌水量动态变化的主要因素,建井以来未发生过突水淹井事故,一般有底鼓现象,矿井水文类型简单,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矿井生产时实际涌水量为:正常涌水量为 3.8m3/d,最大涌水量为7.8m3/d。矿区内含煤地层龙潭组(P 3l)含煤 56 层,含煤平均总厚 3.4m,含煤系数 4.8%;组内可采煤层总厚度平均 0.94m,可采含煤系数 1.3%。矿区可采煤层为 C1、C5 煤层,C1、C5 煤层较稳定。其它煤层厚度及煤质指标不

15、详。现将可采煤层分述如下: C1 煤层:位于龙潭组(P 3l)中上部,上距长兴灰岩底界 1417 米,下距 5 号煤层约 50 米。为黑色,粉粒状,条带状结构,半暗光亮型。结构较简单,一般不含夹石。煤层厚度为 0.801.24m,平均厚约 1.02m,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C5 煤层:位于龙潭组(P 3l)底部含黄铁矿粘土岩之上,下距茅口灰岩顶界 0.53 米。为黑色,粉粒状,条带状结构,半暗光亮型。结构较简单,一般不含夹石。煤层厚度为 0.801.23m,平均厚约 1.02m,厚度变化不大,属较稳定煤层,全区可采。综上所述,C1、C5 煤层结构较简单,厚度及层位较稳定,煤层稳定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建筑建材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