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052097 上传时间:2018-11-26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1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宜兴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宜兴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宜兴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宜兴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宜兴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宜兴市“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宜 兴 市 国 土 资 源 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二一年十二月I目 录第一章 区域概况与土地利用现状 .1第一节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条件 .1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与特点 .3第三节 “十一五” 土地利用成绩与利用效益 .5第二章 “十二五”土地利用战略取向与任务目标 .11第一节 “十二五” 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重要性 .11第二节 土地利用战略取向 .14第三节 主要任务 .15第三章 土地利用调控目标 .17第四章 保障建设用地需求,促进节约集约利用 .19第一节 建设用地供需状况 .19第二节 协调城乡建设用地供需平衡 .20第三节 保障重点基础设施用

2、地需求 .21第四节 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22第五节 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 .23第五章 严格保护耕地与基本农田 .25第一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现状 .25第二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任务确定 .27第三节 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对策 .30第六章 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 .32第一节 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环境现状 .32第二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评价 .33第三节 生态环境建设 .36第七章 土地分区及管制规则 .38第一节 土地用途分区及管制对策 .38第二节 建设用地控制分区及管理规则 .40第八章 提供规划实施保障与促进国土科学化管理 .43第一节 加强规划实施的制度建设 .43第二节 提

3、供规划实施的行政保障 .44第三节 综合调控多种经济手段 .45第四节 科学管理与保护土地 .46宜兴市“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1第一章 区域概况与土地利用现状第一节 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条件宜兴市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省南段与沪、宁、杭三角中心,介于北纬31073137,东经 1193112003之间,全市总面积 1999.64 平方千米。东依太湖,东南邻浙江长兴,西南接安徽广德,西濒溧阳,西北毗连金坛,北与武进相傍,滆湖镶嵌其间。1、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方面,宜兴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历年平均气温 15.6,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99.8 毫米,无霜期 241 天,平均日照百分率4

4、4,相对湿度 81。地貌水文方面,其处于我国东南丘陵向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地貌形态多样,其中山地岗丘、平原与水域(不含太湖、滆湖面积)分别占市域面积的22.4%、 60.9、及 16.7。市域北部为宽广的平原,南部为有天目山余脉组成的的低山丘陵,低山平均海拔高程在 150240 米之间,丘陵一般高程在 50 米左右;全市镇级以上河流 215 条,市级河流 20 条:主要有南北向的横塘河、锡溧漕河等;东西向的段村港河、北溪河、南溪河、分洪河等。此外还有湖荡 20 多个,水库 19 座。土壤植被方面,市域平原地区多为水稻土,是太湖地区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山地岗丘多为棕壤,红黄壤和

5、黄棕壤;常绿阔叶林构成主要植被类型,全市植被覆盖绿较高。地质条件方面,宜兴市域内存在两条相对稳定的断层构造,分别是南山-东矜村断裂带与狮螺山- 宜兴背斜陷落断层带。资源方面,宜兴拥有丰富的生物与矿产资源,是江苏省主要的毛竹产区,拥有杉木、马尾松等多种珍贵优良树种;动物资源有黄鹂、画眉等鸟类上百种,银鱼等鱼类几十种,还有穿山甲、松鼠等多种野生动物。图 1-1 宜兴市区位图宜兴市“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2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粘土矿,矿种多样,已探明工业储量 6000 万吨,瓷石瓷土矿储量 200 万吨,石灰石估计储量 17 亿吨,大理石储量 5000 万立方米,建筑石储量百亿吨。今年来还发现多处矿泉

6、水资源。2、社会经济发展状况(1)经济总量增长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发以后,宜兴利用乡镇工业大发展的机遇,以村镇经济为主体,开始工业经济的原始积累,近十年间,宜兴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尤其是“十一五” 期间,是宜兴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的五年。2010 年,全市实现 GDP 805.8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122%,人均 GDP 从 2005 年的 4500 美元增长到 2010 年 10900 美元。表 1-1 1997-2010 年宜兴市主要经济指标变化情况单位:亿元年份 GDP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1997 150.02 16.00 81.51 52.51 1998 16

7、5.01 16.51 90.56 57.94 1999 175.02 16.61 100.50 57.91 2000 180.82 16.64 103.23 60.95 2001 199.93 17.19 114.72 68.02 2002 224.02 17.61 130.02 76.39 2003 262.03 14.44 157.48 90.11 2004 310.12 15.63 187.22 107.27 2005 363.02 16.23 219.74 127.052006 428.03 17.32 256.72 153.992007 505.06 18.25 299.96 186

8、.852008 609.62 29.55 348.62 231.452009 680.68 32.14 382.39 266.152010 805.8 36.26 447.22 322.32注:资料来自宜兴市统计年鉴1996 年以后,乡镇经济市场竞争力下降,第一产业产值开始下降,第二、第三产业保持较快增长。 “十一五 ”期间,改革开放呈现新活力,经济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步伐不断加快,宜兴积极实施“走出去” 战略,外经合作水平明显提高。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不断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业集约发展水平。 “十一五”期间全市三产比例“十五”末 4.8:60.3:34.9 调整到 4.555.5

9、40。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生态农业、设施农业、外向农业、都市农业等新兴农业不断发展,农业区域特色逐步显现;工业结构调整不断推进;服务业快速发展,发展层次不断提高。宜兴市“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3图 1-2 1997-2010 宜兴市经济增长情况(2)园区建设欣欣向荣,工业经济蓬勃发展1993 年宜兴就开始重视开发区建设,宜兴环科园是国务院批准授牌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国家科技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共同管理和支持” 的单位。它的建设与管理被列入中国 21 世纪议程优先发展计划 ,园区发展以环保产业为主体,高新技术和外向型经济为主导。此后各镇的工业集中区迅速发展起来,到目前为止已经形成 1

10、7 个工业集中区,形成了以开发区和环科园为代表的一批工业集中发展地区。 “十一五”期间,开发区和环科园经济得到了蓬勃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达到 299.43%和68.93%,两者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 24.90%;GDP 年增长率分别达到 57.79%和11.64%,两者占全市 GDP 总数的 13.43%。目前各集镇各类园区规划面积达到160km2,已经建成 90km2,建成率 56.25%。随着园区不断发展,土地开发程度和经济贡献的进一步增强,以经济开发区和环科园为代表的各园区将成为宜兴市工业经济蓬勃发展的动力。第二节 土地利用结构与特点1、土地利用现状结构2010 年底,宜兴市土地

11、总面积 199663.80 公顷。其中,农用地 119272.98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 59.74%;建设用地 38082.83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 19.07%;其他土地宜兴市“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442307.99 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 21.19%。农用地:耕地 53877.48 公顷,园地 9796.06 公顷,林地 29827.71 公顷,其他农用地 25771.73 公顷,分别占农用地的 45.17%、8.21%、25.01%和 21.61%。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 32010.37 公顷,交通水利用地 5257.93 公顷,其他建设用地 814.53 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

12、的 84.05%、13.81%和 2.14%。其他土地:水域 39476.61 公顷,自然保留地 2831.58 公顷,分别占其他土地的93.31%和 6.69%。农 用 地119272.9859.74%建 设 用 地38082.8319.07%其 他 土 地42307.9921.19%图 1-3 2010 年宜兴市土地利用结构现状(单位:公顷)2、土地利用特点(1)地形复杂,地类齐全。宜兴市全市地形复杂,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宜潥山地,北部为太湖水网平原,东部紧傍太湖,湖岸线达 40 千米,得天独厚的地形自然条件,使宜兴市的土地类型形成了多样化的格局。(2)自然条件优越,地类结构均衡。全市气候、

13、水文、动植物、土壤等自然条件优越,三大类的面积比例能满足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宜人类居住和创业发展。(3)区域差异较为明显,地域分工基本形成。在长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土地利用产生了一定的区域差异,且差异较为明显。东部地区是宜兴市经济发展重心,建设用地占土地的比重将越来越高;西部地区目前仍是传统的农业用地区,该地区地土地利用将形成农用地为主。(4)资源充分利用。宜兴市北部水网平原,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具有长期精耕细作的农业文化。(5)农业效益提高,农业结构优化。全市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宜兴市“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5定和发展,在农业标准化建设中,进一步优化了农业

14、产业结构,提高了农业综合竞争力和整体效益。2010 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超过 36 亿元,其中多种经营增长最为明显。(6)经济发展迅速,建设用地扩展。改革开放以来,全市经济全面发展,各类建设用地也与日俱增,为创建适宜创业发展和居住生活的生态环境,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虽经过合理控制,精心的规划,建设用地仍不断增长,主要表现在建制镇用地和独立工矿用地上。3、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1、土地环境污染,生产潜力下降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地使用者往往缺乏长远观念,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如过多使用化肥,而忽视有机肥料,对基本农田建设投入较少,致使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降低,耕作层土质变差,土壤的供肥保肥能力减弱,

15、造成土地质量和地力逐渐下降。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民营个体企业的不断增加,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直接或间接地进入土地环境,加上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对大气、水、土壤的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本地的农业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影响。2、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突出2010 年宜兴市共有其他用地 42307.99 公顷,其中河流水面、湖泊水面、苇地、滩涂等难以加以利用的土地共计 39476.42 公顷,占其他用地总量的 93.31%,其土地质量较差,开发成本较高,且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不宜将这些土地全部开发利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人均耕地面积逐年减少,人地矛盾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加剧。3、工业用地扩

16、张迅速,合理规划不力建设用地总量不断增加,居民点和工矿用地增加的最快。根据过去经济发展趋势推断,上轮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量控制目标的实现有困难,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也已不能满足当地发展的需求。20052010 年间,工业用地用地增加是各镇(园)建设用地规模扩大的主要动因,因此工业用地需求也是未来建设用地需求的主导类型。第三节 “十一五”土地利用成绩与利用效益1、 “十一五”期间土地利用成绩“十一五”时期,在宜兴市委、市政府和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下,宜兴市国土宜兴市“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6资源局认真贯彻落实各项重大战略决策,紧紧围绕该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依

17、法行政,深化改革,创新管理,优质服务,实现了保障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双赢” ,取得的成就包括以下方面:(1)土地资源保障了经济建设用地需求供给。尽管科技进步可以缓解其稀缺性,土地在经济活动中仍不可或缺。计算结果表明,宜兴市 GDP 每增加 1 亿元,建设用地将增加 22.83 公顷。但土地利用规划的效益更多的还在于保障建设用地供给与完善建设用地使用规范。可见,尽管难以直接估算,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优化建设用地供给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无疑是巨大的。另外,通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规划能对地区竞争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产生重要影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增加总产出,还由

18、于资本效益的上升,能够吸引更多的外来资源,如资金、人才,从而促进经济增长;不合理的土地利用结构则可能会降低资源配置效率,阻碍经济增长,引发社会问题。2010 年,全市实现 GDP 805.8 亿元,人均 GDP 增长到 10900 美元,巩固了宜兴在苏南经济发达地区的地位。(2)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建立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机制。按照“工业项目向开发区集中、镇企业向城镇规划区集中、农民建房向中心村集中”的原则,现行规划对(新增)建设用地布局产生了实质影响。规划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以往无序用地的局面。开发区和环科园占GDP 中的比重从 2005 年 10.10%增长到 2010 年 1

19、3.43%;二三产值地均 GDP 从 2005年的 112.47 万元增长到 2010 年的 170 万元,5 年增长了增加了 51.41%。目前在宜兴市各城市圈、城市带上已经形成了工业用地集聚的格局。产业用地的集中促进关联产业(企业)空间集聚,上下游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企业专业化水平也不同程度上升,从而导致社会总产出增长与生产成本下降。同时,经济集聚还可以带来经济运作成本的下降,尤其是交易成本的下降。规划实施以来宜兴市经济运行的运输成本(单位产值客运或货运总量)下降速度明显加快。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保持较低的发展成本不仅有利于提高全社会净福利水平,还可以缓解资源与生态压力,促进社会经济的长期可

20、持续发展。(3)耕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十一五”期间,在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管理政策双重作用下,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宜兴市“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7逐步得到落实,控制和引导土地利用成效显著:农用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保护得到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规模得到有效控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 的原则,严格控制农用地转用总量,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新增用地挂钩试点工作,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开发复垦工作,实现了耕地占补平衡。(4)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十一五”规划实施后,通过疏浚河道、兴修水利、植树造林,增加了森林覆盖率,控制水土流失,增强了抗洪涝灾害能力,优化了生态结构,

21、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如工业用水重复率水从 65.76%,增长到 88.76%;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一直保持在 98.6%以上,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从 88 提高到 91。“十一五”期间,位宜兴市确立了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新宜兴和“中国陶都、东方水城”新兴中等城市的目标,定进一步加强了对生态资源的维护和保护,积极开展太湖治理工作,大力推进沿太湖地区生态防护林建设。同时对龙背山、铜官山、龙池山自然保护区、宜兴国家森林公园、阳羡茶场、芙蓉寺茶场、横山水库、油车水库等水源保护区、大贤岭林场等生态重点维护地区进行保护,对宜兴生态环境的维护,生态名片的打造起到了积极作用。(5)土地资源市场化建

22、设取得巨大成绩。高效的土地市场与有效的政府土地管理是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明确了政府土地管理的任务在于调整用地结构、控制用地规模、优化用地布局。通过规划使土地利用中主要的外部成本规模得到控制,长期性土地利用得到重视,从而为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创造了前提条件。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宜兴市“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调节” 相结合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十一五”期间,宜兴市大力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和国有土地储备、租赁制度。在全部土地供应总量中,招拍挂方式出让土地比重逐渐增加,有偿使用制度在宜兴市土地资源配置中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对显化国有土地资产收益,优化土地资源配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土地利用效益分析(1)宜兴市土地利用效益现状选取单位土地固定资产投资、城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农村人均建设用地对 18 个宜兴市“十二五”土地利用专项规划8镇(园、街道)土地利用效益进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