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铜 安 线 接 入 西 郭 变 电 站 110kV 线 路 工 程环境影响报告表简本(报批版)建 设 单 位 : 国 网 重 庆 铜 梁 县 供 电 有 限 责 任 公 司编 制 单 位 : 招 商 局 重 庆 交 通 科 研 设 计 院 有 限 公 司二 一 三 年 九 月目 录一、建设项目概况 .3(一)工程内容及规模 .3(二)建设项目选址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 .4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5(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5(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 .6(三)环境敏感目标调查 .7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8(一)生态环境 .8(二)声环境
2、.9(三)水环境 .9(四)环境空气 .9(五)固体废物 .10(六)电磁环境 .10(七)无线电干扰 .11(八)环境风险分析 .12四、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 .13五、公众参与 .13(一)环评公众参与方式 .15(二)调查对象和结果 .15(三)公众调查结论 .15六、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17七、联系方式 .18(一)工程建设单位名称及联系方式 .18一、建设项目概况(一)工程内容及规模(1)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主体工程包括:开断铜梁变安居变 110kV 线路接入西郭变新建双回 110kV 线路工程,线路简称:110kV 铜郭、郭安线,同塔双回架设,长度约22.2km
3、,导线型号为 JL/G1A-300/25 型钢芯铝绞线,预计使用杆塔 9 基。项目特征表见表 1。表 1 项目特性表一、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 铜安线 接入西郭变电站 110kV 线路工程建设地点 铜梁县巴川街道工程性质 新建总投资 371 万元建设期 2013 年 10 月2013 年 12 月施工,工期 3 个月。建设规模开断铜梁变安居变 110kV 线路接入西郭变新建双回 110kV 线路工程,线路简称:110kV 铜郭、郭安线,同塔双回架设,长度约 22.2km。工程占地 永久占地 225m2,全部为线路塔基占地。二、项目主要组成项目组成 主要指标 项目名称 主要指标110kV 线路长度
4、(km) 22.2km 线路架设方式 双回路架设杆塔(基) 9 基。 基础型式现浇钢筋混凝土直柱掏挖基础、人工挖孔桩灌注基础、机械钻孔灌注桩基础曲折系数 1.3 平均档距 240m耐张转角次数 5 次 平均耐张段长度 260m导线型号 JL/G1A-300/25 型钢芯铝绞线 分裂数 单导线沿线地形地貌 100%丘陵 沿线地质 松散土 20%,砂石30%,岩石 50%。无不良地质情况绝缘子直线绝缘子串采用 70kN 型防污瓷绝缘子 ,单联成串,重要交叉跨越段采用双联成串;耐张绝缘子串采用 70kN 型防污瓷绝缘子,双联成串,进出线档耐张串采用 70kN 型防污瓷绝缘子,单联成串;跳线串采用 7
5、0kN 型防污瓷绝缘子,单联成串。设计气象条件 最高气温 40,最低气温-5 ,年平均气温 15。设计基本风速采用 23.5m/s,无覆冰设计。年平均雷电日 45 海拔高程 290320m汽车运距 2km 平均人力运距 350m(2)线路路径走向本工程路径方案为从 110kV 西郭站出线后,连续跨规划北环道路及三环高速公路后,左转沿三环高速公路平行走线至铜安线 接点。路径所经乡镇为巴川街道,架空线路全长约 2.2km,全部采用双回架设,预计使用角钢塔 9 基。(3)建设周期和投资本项目计划于 2013 年 10 月施工,工期约为 3 个月。工程总投资约 371 万元,国网重庆铜梁县供电有限责任
6、公司投资。(二)建设项目选址与法律法规、政策、规划和规划环评的相符性。本项目主体工程为铜安线 接入西郭变电站 110kV 线路工程,线路主要在铜梁县巴川街道城市规划区附近地区布线,行政区划隶属铜梁县,线路在设计过程中征求了当地政府的意见。根据现场踏勘,本工程沿线用地以杂木林地、旱地和荒草地为主,本项目不涉及房屋拆迁。根据项目初步地质勘察资料得知,塔基所立之处场地稳定,地震烈度等于或小于 6 度。在建区域无大的构造断裂通过,无特殊的不良地质现象,本评价认为选线选择合理。本项目主体工程为铜安线 接入西郭变电站 110kV 线路工程,地处铜梁县境内,全线交通运输、运行维护较方便,线路在设计过程中征求
7、了当地政府和沿线乡镇的意见,路线选线路径取得了铜梁县城乡建设委员会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选字第市政 500224201300016 号) ,同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 ,该项目为城乡电网改造及建设类项目,本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一)环境质量现状评价(1)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本工程主要在铜梁县巴川街道城市规划区附近地区布线。根据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规定的通知 (渝府发2008135 号) ,项目沿线地区属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的二类区,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拟建工程属非污染型项目,
8、在评价区范围内有现行资料可利用。根据 2011年重庆市环境状况公报统计数据,拟建项目所在地铜梁县空气中大气污染物指标 SO2 年均浓度 0.050mg/m3,NO 2 年均浓度 0.031mg/m3,PM 10 年均浓度0.055mg/m3,三项指标年均浓度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类标准,说明项目区的环境空气质量较好。(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本工程拟建输电线路沿线重点评价范围内无大规模地表径流。(3)声环境质量现状声环境监测数据采用现场监测的手段获得,通过沿线勘察及对照地形图。本工程输电线路在巴川街道城市规划区附近地区布线,由于重庆三环高速正在实施建设,沿线居民房屋已经
9、部分拆迁,沿线重点评价范围内目前仅有 1 处分散居民点分布,因此本项目在沿线选择了 1 处敏感点作为项目区域内环境背景资料,2013 年月重庆市辐射技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监测资料见附件。监测项目为 Leq(A) ,监测结果统计汇总于表 2-1。表 2-1 声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单位:dB(A)序号 监测点 昼间 夜间 昼间执行标准 夜间执行标准1 铜梁县巴川镇桥家村 5 社(长无间) 53.0 43.0 60 50监测结果表明:拟建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现状良好。声环境现状昼夜均可以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096-2008)中的 2 类标准。(4)工频电磁环境通过沿线勘察及对照地形图,本项目在沿线
10、选择了 1 处敏感点作为项目区域内电磁环境背景资料,监测工频电磁场和无限电干扰。监测内容:为距离地面 1.5m 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磁感应强度以及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见表 2-2。表 2-2 工频电磁环境及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序号 测 点 工频电场(V/m) 磁感应强度 (uT ) 无线电干扰 dB(V/m)1 铜梁县巴川镇桥家村 5 社(长无间) 2.3630.001 0.0190.002 40.42从表 2-2 可以看出,本项目沿线的工频电场强度值为 2.363V/m,远远小于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推荐的工频电场强度标准值 4k
11、V/m;磁感应强度为 0.019uT,也远远小于HJ/T24-1998 推荐的标准值 0.1mT(0.110 3uT) ;无线电干扰最大值为40.42dB(V/m),小于 46dB(V/m)的标准限值。可见,本项目沿线的工频电磁环境质量现状较好。(5)生态环境现状本工程主要在铜梁县巴川街道城市规划区附近地区布线。根据调查,本工程塔基占地范围内无野生珍稀动物出没,无珍稀保护植物分布。工程评价区域分布的植被以马尾松、杂木、农作物、竹林、稀疏灌草丛及四旁树等为主。动物主要有麻雀、喜鹊、山斑鸠等常见动物。(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范围鉴于本工程的电压等级为 110kV,参照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
12、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 (HJ/T24-1998)的要求,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93、HJ/T2.3-93),结合项目工程的特点与污染物排放强度特征,考虑电场、磁感应强度同电压等级的关系,确定评价范围如下:工频电场、工频磁场评价范围为:以送电走廊两侧 30m 带状区域。无线电干扰评价范围为:以送电线路走廊两侧 2000m 带状区域,考虑到无线电干扰的影响因素较多,且输变电线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影响主要集中在边导线 20m 范围,故确定本项目评价重点以边导线外侧 100m 范围。噪声:施工期为施工厂界 100m 范围;运营期为边导线外 30m 范围。(三)环境敏感目标调查本
13、工程输电线路在巴川街道城市规划区附近地区布线,由于重庆三环高速正在实施建设,沿线居民房屋已经部分拆迁,沿线重点评价范围内目前仅有 1处分散居民点分布。工程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古迹以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目标。根据现场踏勘,线路评价范围内电磁环境、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主要敏感点表 2-3。表 2-3 本工程工频电磁环境、声环境和环境空气主要敏感点一览表序号敏感点环境特征敏感点与线路的位置关系敏感点实景照片1铜梁县巴川镇桥家村5 社(长无间)居民点为 12 层砖混楼房、砖瓦房,有居民约 12户。本项目评价范围内有居民约6 户。线路跨越左侧房屋,其余居民房屋位于线路右侧,距离
14、线路最近约 10米。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一)生态环境(1)主要环境影响本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期间铁塔基础开挖回填、材料运输与清除等施工活动。本工程建设结束后运行期对区域生态环境不产生影响。本项目输电线路位于铜梁县城市规划附近地区。本工程输电线路杆塔占地面积约 225m2,占地类型主要为杂木林、旱地和荒草地,为非基本农田保护区,项目实施后,塔基采取原土回填的方式,经自然恢复后可恢复为原来的用地性质,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对土地占用的的影响是暂时的。综上,由于本项目总体占地面积相对较小,项目的建设对大的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本工程开挖土石方在塔基施工结束后全部用于回填,
15、基本无弃土,无弃土场。因此,本工程不设置取(弃)土场。本工程输电线路全部沿丘陵架设,线路通过的旱地、经济林地和灌木林地等则不改变其现有植被,由于输电线路的建设,没有使塔基这部分土地的功能发生了改变,其原有植被没有遭到永久性破坏。通过对输电线路沿线植被情况的收资调查和实地踏勘,本工程塔基用地范围内均无占用原始林区、亦无国家级或省级保护植物。因此本工程占地不会造成物种数量减少和物种绝灭。本项目施工期场地开挖后将产生松散的表土层,在降雨、地表径流等的冲刷作用下易于发生水土流失。(2)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铁塔基础采取必要的防治和预防水土流失措施,避免大开挖,以减小水土流失。对于建在坡度较大的斜坡上的
16、铁塔,应修建排水沟,以避免雨水冲刷。加强施工材料的覆盖,尽量利用原有道路运输,减少临时工程开挖,完工后及时恢复植被。施工单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在施工期采取相应环境保护措施,并加强监管,本工程施工期的生态环境影响是短暂的、可逆的,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二)声环境(1)主要环境影响本工程架空线路施工过程中,主要是车辆运输、混凝土搅拌、机械吊装产生的噪声,受影响的敏感点主要是距离线路两侧较近的居民点。由于工程沿线交通条件较好,设备材料运输采用汽车运输和人力运输。线路工程施工的固有特性决定了单个施工点(铁塔)的运输量相对较小,且在靠近施工点时,一般靠人力抬运材料,所以施工期交通噪声对环境影响较小。本
17、项目输电线路运行时,由于电晕放电产生电晕噪声,不过其值很小,且线路架设较高,降低了其对环境的影响。(2)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工程建设中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GB12523-2011),从严要求,加强施工噪声的管理,做到预防为主,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及文明施工;施工中采用低噪声设备,减少噪声污染。(三)水环境线路架设过程中主要是线路铁塔基础的人工开挖,开挖面积很小,没有施工废水产生,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期间不设施工营地,主要租赁附近农房,生活污水主要排入农户厕所用于农肥,不外排。线路运营期无废水产生,不会对区域水环境产生影响。(四)环境空气(1)主要环境影响本项目
18、施工期不涉及大的土石方开挖、出渣装卸、钻孔、建筑材料运输等施工活动。施工机械为不连续作业,使用数量不多,因此所排的废气污染物对施工现场的空气质量产生影响较小。线路营运期无废气产生,不会对区域环境空气产生影响。(2)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水泥、砂石运输过程中以及在场地堆放时,在有风的天气会产生扬尘。要求运输时加盖蓬布。水泥要求袋装,运到现场后,没使用时放入临时料库,禁止风吹雨淋。运营期无大气污染物产生(五)固体废物本工程输电线路架线的塔基已经优化设计,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直柱掏挖基础、人工挖孔桩灌注基础、机械钻孔灌注桩基础,塔基施工开挖的土石方基本回填,就地平整填埋,基本无弃土。施工期间不
19、设施工营地,主要租赁附近农房,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利用当地农户现有的生活垃圾处理方式处置。线路营运期不产生固体废物。(六)电磁环境(1)主要环境影响1)距离地面 1.5m 处工频电磁场: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总体上随着与边相导线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输电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随着线高的增大而减少,线高越大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值越小。工频电场最大值导线对地最小距离为 12m 时,本工程典型塔型 1D1-SJ 双回线路段下方离地 1.5m 处电场强度的最大值为 1.019kV/m;线路临近居民区时(即导线对地最小距离 12m),1D1-SJ 双回塔边导线外 10m 处(距离塔中心约
20、15m)的工频电场为 0.105kV/m,低于 4kV/m 的评价标准。工频磁场最大值导线对地最小距离为 12m 时,本工程典型塔型 1D1-SJ 双回线路段下方离地 1.5m 处的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为 0.005mT,结果小于 0.1mT 的评价标准。2)工频电磁场(合成场强)空间分布:对于双回1D1-SJ塔型,在考虑最大风偏计算值的情况下(根据项目最大档距,估算出最大风偏距离在2.0m左右) ,根据计算结果,在距离地面 0m以上,最低导线2m以下,工频电场强度(合成场强)预测最大值 3.882kV/m,距离边导线(A相)5.0m之外(铁塔中心10m外) ,工频电场强度(合成场强)最大预测值小于1.422kV/m,满足HJ/T24-1998中规定的4kV/m的限值。根据110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GB505452010) ,最低导线与建筑物最小垂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