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 燥 剂21世纪课程教材中医类专业本科教学课件 方剂学教研室Date 方剂学一、概念: 组成 :轻宣辛散或甘凉滋润的药物为主; 作用 :轻宣外燥或滋阴润燥; 治证 :燥证。* 燥邪致病的特点: 1、干涩伤津 2、燥易伤肺 治燥剂Date 方剂学 温燥(热) 因初秋感受燥热邪气而致。 头痛身热、干咳少痰,或气逆而喘, 口渴鼻燥、舌边尖 红,苔薄白而干; 凉燥(寒) 因深秋感受风寒燥邪而致。 “ 次寒 ” 、 “ 小寒 ” 。 头痛恶寒,咳嗽痰稀,鼻塞咽干,舌 苔薄白。 上燥(肺) 干咳、少痰,口燥咽干,咯血; 中燥(胃) 多食易饥,肌肉消瘦,口渴干呕; 下燥(肾) 消渴,便秘。外燥内燥*燥证 治燥剂Date 方剂学二、分类、适应证、代表方。1、轻宣外燥 凉燥或温燥 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2、滋阴润燥 脏腑津伤液耗的内燥证 养阴清肺汤、麦门冬汤、百合固 金汤、玉液汤、增液汤。 治燥剂Date 方剂学三、使用注意: 1、辨明内燥、外燥,分别选用相应方剂治疗; 2、燥易伤津耗液,久则耗气,故多配伍养阴、 生津、 益气之品。 3、滋润内燥之剂多为寒凉滋润之品,易助湿碍气,凡素 体多痰湿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