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浮田【浮田古今谈】 不久前,不少媒体报道了一条很有意思的新闻:南京通济门桥旁的秦淮河上,有一块漂移在水面上的菜地,让人颇感惊异。据种菜人介绍,他利用漂移物在水中架构成田,种了空心菜和芹菜,后来常常划船来采摘蔬菜。 其实在我国古代类似这种类型的土地利用方式早已有之,时人称之为“葑田”、“浮田”或“架田”等。这种水上浮田在唐宋时期一度蔚然成风,有人甚至在上面居住、酿酒、养殖鸡犬等禽畜,成为当时江河湖泊中的一大独特景观,显示了我国先民的聪慧才智。浮田是我国古代民众利用多年生葑(茭草)的根茎和泥土凝聚而成,又称为“葑田”,有自然葑田和人造浮田两种。自然葑田在我国利用的历史很早,东晋学者郭璞在江赋中记载有“标之以翠翳,泛之以游菰,播匪艺之芒种,挺自然之嘉蔬”之句。赋中“泛之以游菰”,指的是漂移的葑田,“芒种”与“嘉蔬”指的是长于浮田之上的水稻和蔬菜。自然浮田厚度不同,厚的可达数尺,薄的只有几寸;大小不等,小的不到一亩,大的甚至可达几百亩。据乾隆元年(1736年)江南通志纪闻记载:清代太平县龙门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