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064162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四川农业大学 2013 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 果 名 称 糯玉米种质资源发掘创新及甜糯玉米新品种选育与应用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主 要 完 成人 黄玉碧、刘坚、刘永建、胡尔良、田孟良、张明强、卢艳丽、兰海、吴元奇鉴 定 组 织 单 位 四川省科技厅鉴 定 时 间 2013.4.7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成 果 水 平 国际先进成 果 简 介1、该成果首次将农艺性状分析与 RAPD、SSR 等分子标记结合,全面系 统评价了西南糯玉米种质资源。研究表明,西南糯玉米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主要分布在种质资源间,而地理分布对遗传 多样性的贡献很小。2、结合 RAPD、SSR 等分子标记以及 wa

2、xy 基因部分片段、glb-1 基因、线粒体 nad1 基因第 2 内含子、叶绿体 rpL16 基因内含子和核糖体核酸内转录间隔区基因( nrDNA ITS)的序列分析,研究糯玉米的亲缘关系。 结果表明,糯玉米与玉米近缘野生材料间的遗传相似性较小,与普通玉米相比也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3、根据糯玉米 wx 基因突 变位点与非糯玉米 Wx 基因之间的序列差异,开发了显性基因 Wx 的基因内分子 标记 (引物 P7/P8),隐性基因 wx 的基因内分子标记(引物 S1/S2),在幼苗期即可鉴定 WxWx、Wxwx 和 wxwx 三种基因型单株,开展了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高了育种效率。4、首次用玉米近

3、缘属材料构建的远缘杂交组合 RK029 与四川糯玉米地方品种峨眉糯杂交,以其为基础材料选育了糯玉米自交系 SWX02 及糯玉米杂交种川单糯 1 号。5、课题组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通 过方法创新选育了适宜西南地区的糯玉米新品种 2个,甜玉米新品种 4 个。其中, “荣玉甜 1 号”于 2012 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系西南地区第一个通过国家级审定的甜玉米新品种。目前,已在四川、重庆、广西、贵州和云南等省(市、区)广泛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综上,该成果将现代分子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在甜糯玉米育种基础理论研究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育种方法 创新性突出,育成的 强优势组合及亲本有重大突破

4、。 该成果具有基础性、引领性、战略性的重大意义,整体达到同类研究国际先进水平。四川农业大学 2013 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 果 名 称 四川小麦白粉病发生流行规律和防控技术研究与应用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厅植保站主 要 完成人 龚国淑、张敏、封传红、 陈华保、余文海、刘娜、 罗培高、伍亚琼、杨继芝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鉴 定 时 间 2013.4.21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成 果 水 平 国际先进成 果 简 介1、研究揭示了四川小麦白粉病的发生流行规律。明确了四川小麦白粉菌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和侵染循环等;查明了四川小麦白粉病菌越夏下限在海拔 500 m 左右,以分子孢子在

5、自生麦苗上越夏,并导 致秋播麦苗发病,有性 闭 囊壳在病害循环中有一定作用;弄清了小麦白粉病的季节流行曲线为“S”形曲线;明确了四川小麦白粉菌的毒性、 遗传多样性及其对三唑酮的抗性水平;建立了适合四川不同生态区域的数学预测模型。为小麦白粉病早期预警及科学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2、发掘鉴定了一个来源于偃麦草抗小麦白粉病新基因 Pm40,该基因对中国当前所有的小麦白粉菌生理小种均具有很强的抗性,创制出携带 Pm21 基因和抗赤霉病主效 QTL 的双抗聚合品系,为小麦抗白粉病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新种质。3、筛选出 100 多个抗病品种(系)、4 种高效化学杀菌剂和生防菌 K15,提出了生物多样性、种子包

6、衣防治小麦白粉病的应用技术, 为构建病害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奠定了基础。4、针对小麦白粉病的不同流行区域,构建了以抗病品种、种子包衣、健身栽培、生物多样性利用、化学防控等关键技 术为主体的小麦白粉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在眉山、 资阳、绵阳等小麦主产区大面积示范推广,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该成果科技进步显著、创新性强、生 产应用价值大。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四川农业大学 2013 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 果 名 称 小 麦 族 Ns 染 色 体 组 植 物 的 分 类 、系 统 发 育 与 资 源 创 新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 主 要 完成人 周永红、杨瑞武、张海琴、凡星、康厚扬、沙莉

7、娜、王益、丁春邦、张利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鉴 定 时 间 2013.4.14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成 果 水 平 国际先进成 果 简 介1、 针对 小麦族 Ns 染色体组植物(赖草属、猬草属、新麦草属和牧场麦属)的分类与系统发育中存在的科学问题,系统收集和保存了 Ns 染色体组植物 52 个物种 350 余份材料,综合利用形态学、生物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和手段,系统开展了猬草属和赖草属植物的物种生物学、系统发育与演化方面的研究,以及华山新麦草在小麦育种中的资源创新,在理论和实践上具有重要意义。2、 澄清了猬草属的生物学本质,论证了该属是一个无效的属。模式种 Hystrix pa

8、tula 染色体组组成为 StH,应组合到披碱草属中;Hy. duthiei ssp. duthiei、Hy. duthiei ssp. longearistata、Hy. coreana和 Hy. komarovii 具有 NsXm 染色体组, 应组合到赖草属中。3、 阐明了赖草属起源于中新世中晚期的欧亚大陆,存在北美-欧亚大陆的地理格局;欧亚大陆的原始类群经白令路桥扩散形成北美赖草;东亚物种作为遗传纽带连接欧亚大陆和北美赖草;赖草属植物经两次辐射演化导致该属物种的多样性。4、 揭示了 Ns染色体组起源于新麦草属,存在多重起源;Xm染色体组的起源可能与冰草属的P染色体组和旱麦草属的F 染色体

9、 组有关;Ns和Xm染色体组供体均作为赖草属物种母本供体。5、创制出一系列具有育种价值的染色体材料,包括普通小麦与华山新麦草双二倍体、部分双二倍体、渐 渗系、普通小麦- 华 山新麦草与中间偃麦草、黑麦的三属杂种;发现华山新麦草 3Ns 携带高抗小麦条锈病基因;成功获得一批农艺性状优良、高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育种中间材料。6、 在国内外重要学 术刊物上 发表论文 63 篇,其中 SCI 刊物论文 42 篇,被 SCI 引用 145 次;培养博士 8 名,1 篇博士学位 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1 篇获得四川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综上所述,该成果系统性强, 创新性突出, 总体达到国 际同类研

10、究先进水平,在赖草属和猬草属物种生物学、系统发育与进 化研究方面居国际领先水平。四川农业大学 2013 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 果 名 称 仲 彬 草 属 植 物 的 分 类 与 起 源 研 究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主 要 完成人 张利、凡星、曾建、周永红、丁春邦、 张海琴、 杨瑞武、沙莉娜、王晓丽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鉴 定 时 间 2013.4.14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成 果 水 平 国际先进成 果 简 介1、 针对仲 彬 草 属 植 物 的 分 类 及 起 源 问题,综合运用形态学、生物化学、 细胞学、分子标记、DNA 序列分析技 术 ,探讨了该属的系统地位、物种分类、种间亲缘关系

11、、遗传分化、起源与演化,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2、 揭示了仲彬草属与鹅观草属、披碱草属、赖草属之间存在显著的形态差异;生化和分子标记揭示了仲彬草与近缘属物种的遗传差异显著,支持作为独立的属处理。3、 发现硬秆仲彬草的天然杂种在形态上与窄颖仲彬草和 孪生仲彬草相似,并用细胞学证据揭示了这些天然杂种的亲本来源。4、 阐 明了仲彬草属与杜威草属、鹅观草属、 拟鹅观草属和冰草属的亲缘关系;冰草属和拟鹅观草属都可能作为母本供体参与了仲彬草属物种形成;P 染色体组存在明显的地理分化;青藏高原与中亚及邻近地区的仲彬草属 P 染色体组具有独立的起源。5、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 15 篇,其中 SCI

12、收录论文 6 篇;培养了 3 名博士和 6 名硕士研究生。综上所述,该成果系统性强, 创新性突出, 总体达到国 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在仲 彬草 属 的 起源研究方面居国 际领先水平。四川农业大学 2013 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 果 名 称 川早系列核桃杂交良种选育及配套技术应用推广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雅安市林业局、石棉 县林业局、汉源 县林业局、马边金凉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朝天区林业局、 绵竹市林业局、重 庆市林科院、成都市农林科学院、德阳市林业局、南江县林业局等主 要 完成人 肖千文、张健、胡庭兴、周兰英、 陈礼清、蒲光兰、张尚杰、王自勇、朱天辉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鉴 定 时

13、 间 2013.4.15鉴定形式 会议鉴定成 果 水 平 国际先进成 果 简 介1、该成果针对长期阻滞川渝地区核桃产业发展的适生良种缺乏与繁育困难两大难题,历经二十年取得成果对于改良四川数百万亩劣质核桃资源,推动核桃产业发展,促进山区脱贫致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实现山区生 态治理,促 进少数民族区域 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而深 远的意义。2、课题组在四川核桃主产区育种资源调查的基础上,运用 DNA 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了区域核桃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建立了优良核桃种质资源数据库;通过对核桃受精机理、花粉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实现了核桃早花早果的早期预测;借助光合生理指标的测定,阐明了光合能力与核桃丰产的关

14、系,极大地缩短了核桃早花早果、丰产良种的 选育周期,具有重要的理 论创新。3、首次育成了适应川渝地区的川早 1 号等系列杂交早实核桃良种 5 个,实现了四川核桃杂交育种的重大突破;率先在国内大规模推广改良胚芽嫁接技术及“2+3”育苗技术体系,核桃嫁接成活率稳定在 80%左右,解决了核桃嫁接成活率低的难题;研制了高效解磷菌剂 PAN 4,促进良种幼树的快速生长,构建了与核桃新品种相配套的栽培技术,为川渝地区核桃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4、该项目坚持科学研究、示范与推广三结合,探索出关键技术研发创新与技术人才培养一体化的成果推广模式,有效地加速了核桃良种推广的进程。该项成果通过省级以上审(认)

15、定杂交新品种 5 个,获国家发明专利 1 项,发表论文 36 篇。在四川、重庆 30 余县市推广面 积 已达 47640 亩,良种和技术推广新增直接经济收益达 14.66 亿元,培训核桃嫁接技术人才超 10 万人次,取得了巨大的 经济、社会、生 态效益。该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整体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良种选育的原始创新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四川农业大学 2013 年鉴定科技成果简介成 果 名 称 华山松大小蠹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完 成 单 位 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总站、巴中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南江县林业局主 要 完成人 杨伟、李锋、 杨佐忠、王 兴旺、李 强、陈小平、李涛、杨桦、 杨春平鉴定组织单位 四川省科技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