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065708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20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1二一五年九月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第一部分 “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总结(20112015)一、“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成就“十二五”期间,化学化工学院健康发展,基本完成建设目标,在学科建设、学术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基础条件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教育部长江学者团队、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千人计划、优秀青年基金、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等标志性成果上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为建设研究型学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十二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绩和重大标志性成果1. 整合

2、学科资源,加强平台建设,凝练专业方向,学科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学科建设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的基础,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学院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学院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在学科建设方面已取得更加显著的成绩。“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取得了2新进展。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获得批准;功能材料专业增列为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被批准为第五批甘肃省一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被批准为一级重点培育学科。兰州大学首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有色金属催化剂开发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获准立项建设;甘肃省有色金属化学与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获准建设并顺利通过验收、评估;甘肃省化工催化工程实验室获准立

3、项建设;分析测试中心顺利通过国家计量认证,并顺利通过复查评审;国家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评估。2015 年 3 月 26 日,自然出版集团发布了 2015 自然指数,在全球ESI 学科前 1%排行中,我校化学学科排名第 128 名(进入 ESI 全球前1%的机构数为 1076),比 2010 年提高了 69 名,在中国大陆高校中排名为第 14 名。在 2015 年自然指数化学学科亚太地区前 20 位机构名单中,我校化学学科进入全国高校排名第 8 位,亚太地区第 15 位。2015 年 8 月 15 日出炉的 2015 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列出了全球领先的 500 所研究型大学。根据 http:

4、/ 数据显示,中国内地共有 32 所大学上榜,兰州大学世界排名位列 301-400 名,位列中国内地高校 1427 名。在学科排名方面,兰州大学化学学科 2015 年排名稳定在世界 101150 位。表 1. 近年来兰州大学化学学科世界排名3目前,学院有本科专业 4 个;理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专业各 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1 个;工学硕士学位授权专业 2 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1 个;同时拥有国家理科基地、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创新研究群体和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化学和功能材料)、甘肃省重点实验

5、室和甘肃省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 完善师资结构,实施“内培外引”工程,扩大外延丰富内涵,队伍建设初具规模。“十二五”期间,学院在兰州大学萃英人才建设计划等相关政策的支持下,积极发挥了全院师生的主动性,认真做好了学术团队建设。一是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尤其是具有明显竞争力的学科(术)带头人的引进工作。二是做好现有人才稳定工作,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条件留人、环境留人。三是不断加大中青年业务骨干的培养力度,积极创造多出人才、出高水平人才的良好环境,促4进新一代学术带头人的脱颖而出,努力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通过以上措施,加强

6、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努力造就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的学术团队,并最终提升本学科的国际竞争力。目前全院教职员工 260 人,其中教学科研人员 177 人(博士 166人,占 94%)、实验技术人员 54 人、党政后勤管理人员 29 人。“十二五”期间学院共引进各类人才 10 人,其中萃英特聘教授 1 人、教授和研究员 4 人、副教授 5 人;选留和调进一般人员 42 人。以上人员的引进,为我院教师队伍增添了新生力量,使学术梯队日趋合理。另外有 40 人次在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做访问学者及博士后研究工作,极大地提升了相关人员的学术水平,也加深了与国内外相关机构及学科的交流。与

7、此同时,加强智力引进,共聘请了 2 名“萃英讲席教授”、12 名兼职教授进行科研合作。五年来,新增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1 个,新增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 人,2 人入选青年千人计划,2 人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五年来,师资队伍在扩大外延的同时内涵也不断丰富。1 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 人当选中国化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2 人当选中国化学会理事会理事;2 人当选“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5 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3 人获宝钢优秀教师奖;6 人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 人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60 余名教师荣分获甘肃省三八红旗手、甘肃

8、青年五四奖章等省级、5校级各类奖项。从 2014 年开始,学院举办文魁论坛和“化学青年”学术沙龙,自筹经费实施“化学院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为青年教师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助力青年教师全面成长成才。3. 夯实基础,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学生能力培养为重点,紧抓国家级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优秀教学成果奖等质量工程,不断深化改革,夯实基础,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二五”期间,博士毕业生毕海鹏荣获“2012 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化学化工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为首批 100 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9、中心。“兰州大学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顺利通过验收。化学创新实验教学中心荣获“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称号。学院教师获甘肃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等省级奖项 5 项,兰州大学教学成果奖等校级奖项 6 项,修订、出版教材 7 部,完成本科生教学大纲撰写及修订工作,率先在全校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率先在全校举办青年教师授课大赛,成功申请化学拔尖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并完善了化学萃英班课程体系。高分子基础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自此我院所有主干基础课程均为省级以上精品课程。学院成功举办第九届全国大学化学实验竞赛、配位化学教学高级研讨班、甘肃省首届大学化学竞赛以及新时期有机化学教学研讨班,受到参会者一致好评

10、。获得教育部实验室专项维修等国家项目 3 项,兰州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等校级项6目 8 项;化学基地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继续资助。连续举办五届研究生学术论坛,2 人入选“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1 人获得“首届全国研究生学术报告会”优秀报告奖。1 个团队获第二届全国高校环保科技创意设计大赛银奖和最佳科技展示奖;1 人获第八届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1 人获第三届全国化学专业大学生科技交流会“大会报告类”二等奖,2 人分获第三届全国化学专业大学生科技交流会“墙报类”一等奖和二等奖。4. 强化优势,科研、项目、成果、经费均有较大突破。“十二五”期间,学院继续保持基础理论研究的优势,通过整合

11、学术队伍,加强横向合作,增强承担国家、地方重大重点项目的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研经费呈上升趋势,保持发表在 SCI 收录学术刊物上的研究论文数量不减少、影响因子逐年上升(见表 2、表 3)。表 2. 近五年科研经费进帐情况年 度 总经费(万元) 横向经费(万元)2011 2151.15 546.152012 3074.17 990.982013 2644.22 734.222014 2688.88 349.752015 1001.0(不完全) 80.24(不完全)表 3. 近五年发表 SCI 论文情况年 度 SCI 总数(篇) 影响因子2 2011 357 26972012 348 281

12、2013 356 3002014 401 3512015 ? ?(1)涂永强院士牵头的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多环天然产物高效合成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资助,成为我校首个作为主持单位获批的重大项目。(2)完成科研项目 563 项,其中国家级基金 74 项、教育部各类基金 36 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81 项、甘肃省科学基金及兰州市科技计划 37 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159 项。横向课题 176 项,到位经费总计 12422 万元。(3)发表各类研究论文 2042 篇,其中发表在 SCI 收录刊物上的论文 1787 篇,在化学一区刊物 J. Am. Chem. Soc

13、.、Angew. Chem. Int. Ed.、 Adv. Colloid Interfac.、 Chem. Sci.、 Energy Environ. Sci.和 Chem. Soc. Rev.上发表论文 43 篇。(4)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自然科学)一等奖 1 项,甘肃省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 2 项、二等奖项,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项、二等奖项;国家发明专利 65 项、实用新型专利2 项、省(部)级鉴定 6 项、新产品(新技术)鉴定 2 项。5. 加强合作,高水平学术交流日益频繁。学院始终以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学术环境作为学科建设和人才8培养的重要内容,坚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14、学术自由、追求卓越。利用兰州大学外聘专家来校讲学办法,积极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本学科进行短期学术交流。五年来,学术交流日益频繁,且来院做报告的高层次专家越来越多,其中包括著名理论有机化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机分校 Kendall N. Houk 教授,新加坡工程科学院院士钟台生教授,J. Am. Chem. Soc.期刊副主编、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Sidney Hecht 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艺术与人文院院士、美国杰克逊州立大学交叉学科纳米毒性研究中心主任 Jerzy Leszczynski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 12 人,中组部“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5 人

15、,长江学者 16 人,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8 人等。通过举办国际华人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研讨会、英国皇家化学学会Chem. Commun.、Chem. Soc. Rev.国际研讨会、全国金属有机化学学术讨论会、“百年兰大名家讲坛”、“文魁论坛”等活动,共邀请了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在内的来自美、英、德、日等多个国家地区和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的 200 余名专家学者做了 300 余场专题学术报告。在此期间,学院主办了国际学术会议 6 次,国内学术会议 11 次。同时,本院教学科研人员也陆续受国内外化学研究机构的邀请参加了学术交流。频繁的学术交流使全院师生开阔了学术视野,增进了与著名专家的沟通与交流,对

16、促进学科建设,提高学术水平,推动学院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6. 保障有力,办学条件持续改善,服务社会工作有效开展。9“十二五”期间,学院狠抓行政后勤工作,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强化办公室人员业务能力培训、推进化学楼通风改造、改善实验室基础设施、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实施关爱教职工行动、加强后勤维修及物业管理、推进办公网络服务、完善规章制度、严格经费管理、认真落实公司改制、增强校友联络、主动走访和拓宽科技合作渠道等,进一步改善了学院的办学条件,提升了办公室人员的工作水平,增强了学院的凝聚力,有效地促进了学院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仪器设备购置”项目获批 2014 年“中央级普通高

17、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专项资金”750 万元;“基础化学实验 I 仪器的增补更新”项目获批“本科生实践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专项建设项目”200 万元;“物化实验平台升级改造项目”项目获批“本科生实践教学质量提升计划专项建设项目”200 万元;在以上项目支持下,学院实验室进行了改造及仪器设备的更新,新增实验仪器设备1152 台/套,改造学生实验室 12 间、仪器室 5 间、预备室及药品储藏室 8 间,面积共计 2000 m2。其中改造“基础化工实验室”3 间(300 m2),建成虚拟仿真实验室 2 间(共 46 机位,150 m2),改造综合实验室 2 间 (240 m 2),基础化学实验 I 实验室 18 间(约 1340 m2)。目前有各类实验室 30000 m2,功能有机分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设备达到国内高校同类学科的先进水平,分析测试中心成为具有法律效力分析评价资质的分析测试单位,化学文献资料楼 1000 m2,文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