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启发.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067476 上传时间:2018-11-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阅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启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阅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启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阅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启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阅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启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阅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启发.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谈阅读教学对学生想象力的启发翠茵 刘博摘要 想象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重要的能力。想象是儿童独特的存在方式。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的切入点,本文尝试对此问题进行细致地研究。首先,介绍进行儿童想象力培养研究的缘起、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意义,对想象力、儿童想象力等的概念进行界定,确定本文的研究方法。其次,在阅读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萨特的文学想象理论和伊瑟尔的召唤结构理论,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的想象力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根据上述理论确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再造想象力。接着指出通过阅读培养想象力的四个前提条件:相信童话、为想象力创设情境、合理安排想象层级,把握阅读的内容和结

2、构。最后通过案例研究分别验证了在阅读策略在再造形象、场景、情节中的运用。关键词 儿童 想象力 阅读一、何为想象力(一)想象力的概念人类的想象力是神奇而具有魅力的。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声称,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作为动物,人类之所以得以生存繁衍,毫无疑问是依靠想象力。作为人类,人们也正是依赖这种想象力才得以征服世界。同时,想象力还能使人类征服整个宇宙。 ”1想象具有认知功能,康德曾说是想象力创造了第二自然,使得那些经验看来平淡无奇的地方在想象的陪衬下带给人类惊喜。人的认知是有限的,但想象却为人类打开了未来世界的大门。它是连接理性与非理性、 “在场”与“不在场”之间的桥梁。想象又具有审美功能

3、,想象是审美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了想象,人们便无法生成美也无法接受美。想象还具有道德功能,它能够提高人的道德认识、激发人的道德情感、磨炼人的道德意志、促成人的道德行为。除此以外,想象力还是创造力的源泉。对于儿童而言,想象力更是弥足珍贵的,儿童喜欢想象,愿意沉浸在想象活动中。他们在游戏玩耍中想象未来的生活;他们的画笔所勾勒的图画中更是蕴藏着令人惊异的想象;他们稚拙的话语亦或是喃喃自语,也充盈着天马行空的想象。可以说,儿童生活在想象中,想象是儿童独特的存在方式。正是想象力的独特魅力以及它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才使得笔者把研究的焦点聚集到了这个很有吸1 美奥斯本.创造性想象M.王明利等译.广东: 广

4、东人民出版社,1987.1-2引力但又让人感觉捉摸不透、虚无缥缈的想象世界中。(二)国内外的研究国外学者对想象力培养非常重视,不仅建构了丰富的想象力培养理论体系,还致力于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切实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美国著名学者艾斯纳认为想象和热情是教育的关键词。他进一步指出,学校不是工厂,教育工作不是工业生产,它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教学中教师需要具有想象力,还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由此他提出了学校的“空无课程” “教育鉴赏” “教育批判”等新的课程设计与评价方式。 1加拿大西门菲沙大学的基兰伊根教授创建了“富有想象力的教育研究团队” ,他所撰写的走出“盒子”的教与学在课程中激发想象力 ,从多个维度

5、聚焦想象力培养及其价值问题,确立想象在教育中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伊根教授认为想象力培养的价值主要在于:想象力与感情紧密相连,它使我们能够将这个世界中,无论是在场的还是不在场的都视为有意义的。它是思考可能性存在事物的能力,是新奇事物、发明和创造力的源泉。伊根教授认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目的,它是使教学活动对所有的学生富有成效和充满意味的关键。 2他还对文学阅读中想象力的培养进行了论述。他认为文学文本提供了一种对现实的想象性的描述。作者通过比喻语言、文学手法、依据文化即社会价值将这些信息资源创造成文学文本。但是,作者的思想并非直接传递给读者,理解文本需要读者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想要使学生想

6、象性地阅读文本,教师必须让学生们摆脱自己对文本主观性的反思。国外的研究者对于想象力培养的研究针对性强,注重于课程的建构;操作性强,多针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策略,在想象力培养的研究方面已取得很大成果。国内关于通过阅读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研究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从阅读的材料入手,研究文体的特点进而提出策略;另一种是从想象类型的出发,研究如何通过阅读培养不同类型的想象力。明娟在硕士论文文学阅读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中提倡阅读的文体不同,就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也就有了不同的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策略。具体而言,在诗歌教学中,要用想象构想画面,融入意境;在散文教学中,应用想象探寻“形”貌,抓住“神”韵;在小说教学中

7、,需用想象鲜活人物,丰富情节;在戏剧教学中,要用想象把握冲突,还原生活。 3国内对通过阅读培养想象力的研究仍在起步阶段,首先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持,另外,在这方面没有形成可操作的实践性课程。1 刘徽.让教育重振想象的翅膀教育想象学校课程设计与评价精粹解读J.现代教学,2010(5):77-792 Kieran Egan .走出“盒子”的教与学 M.王攀峰,张天宝译.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8,813 明娟.文学阅读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D: 硕士学位论文. 武汉: 华中师范大学,2007二、想象力的分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儿童想象力需要科学的理论作支撑。许多哲学家、文论家、文学

8、家等都对想象理论进行了阐述。其中萨特的文学想象理论、伊瑟尔的召唤结构理论、保罗利科的虚构叙事想象理论、康德的创造想象理论、刘勰的神思理论等为我们在教学中培养想象力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萨特的文学想象理论既论述再造想象也论述创造想象。他认为阅读主要需要再造想象,写作主要需要创造想象。伊瑟尔的召唤结构理论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其阅读再造想象理论的借鉴与吸收。保罗利科的虚构叙事想象理论以虚构叙事为切入点,理论视角较为创新,论述在虚构叙事文体中的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康德的创造想象理论主要论及文学创作中创造想象的发挥机制。我国古代文论家刘勰对此也有论述。总之,萨特的理论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兼收并蓄,伊瑟尔的文本

9、召唤结构理论侧重于再造想象,保罗利科、康德、刘勰的理论偏重于创造想象。这些理论为本文确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儿童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提供了理论基础。再造想象力萨特认为文学的想象分为两种,即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再造想象主要体现在阅读方面。萨特将阅读过程分为两个部分,即知觉和创造。在知觉阶段,居于主要地位的是阅读的作品,读者通过自己的感觉感知作品。而在再创造阶段,居于主要地位的则是读者,他们需要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对文本进行再创造。他需要超越作品有限的字词,寻觅隐藏在作品背后更为深刻更深层次的存在。而这些作品是不会直接展现出来的,作者只负责引导,而要了解其蕴藏的深刻内涵,则必须由读者自己

10、进行再造想象。 “阅读便是在符号上体现出与非实在世界的联系。 ”1符号即是文学作品的语词、句子等,文学作品的符号隐含着无限的遐想空间,它指向于我们脑海中的想象世界。这就如同我们在海平面上观赏冰山, 看到的有时只是冰山一角,隐藏在后面的许多联系都需要我们的再造想象。因此萨特说“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便有了一种混合性的意识,一种半是含义的,半是想象的意识。 ”德国美学理论家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的文本的召唤结构理论与萨特关于阅读的再造想象的论述有相似之处,从某种程度上讲,其中包含着对萨特理论的借鉴与补充。他认为文本具有某种召唤读者阅读的机制,而这种召唤机制并非外在于文本,而就在文本自身。这种召唤功能主要来自

11、于文本的“空白点”与不确定性。文本的空白给作品带来无限魅力,1 法萨特.想象心理学M.储朔维译,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114是作者故意留给读者的。他曾在隐在的读者中说, “在文学作品文本写作过程中,作者头脑里始终有一个隐在的读者,而写作过程便是向这个隐在的读者叙述故事并进行对话的过程。 ”1也就是说作者在写作时,总是考虑读者阅读时的感受,因而要留给读者对文本进行再造想象的空间。创造想象主要表现在文学创作方面。萨特认为,写作者在进行文学创作时,心中必须不断为读者考虑,也就是说写作者的写作过程必须隐含读者的阅读期待。 “写作和阅读是同一事实的两个方面。 ”2在创作过程中,写作者期待着读

12、者能够积极的参与其中。没有读者参与的作品也是毫无意义的。 “写作既是揭示世界又是把世界当作任务提供给读者的豪情。 ”3萨特认为如果作家要想让读者对自己的作品充满热情,完全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想象空间,写作者在创作时必须进行丰富的创造想象,作品就必须体现着创造想象的自由性。在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的再造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并不仅仅只是对文本的再现和空白的想象弥补,老师作为学生想象力的引导者,应将这种再造想象力有具体和有方向的进行引导。三、阅读与想象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朱自强先生说“文学是以语言表现想象世界的艺术,在文学阅读教育中将语言转变成形象的过程就是想象力发挥作

13、用的过程” 。 4的确,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文本为中心,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想象,填补文本的意义空白,建构文本的意义世界。这一过程中的想象属于再造性想象。离开了再造想象,学生便只能理解到文本的表层意思,不能理解其深层内容,也无法体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文学阅读是培养再造想象力的重要载体。语文课程标准也非常重视阅读教学中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积极展开想象,要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建意境,体悟情感。课标的要求是合理的,学生也天生具有想象力,但是这样的想象在教学中并不是拿来即可用的,要想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展开想象” 、 “想象意境” ,教师就必须利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

14、养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这种再造想象更有目的性,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不至于变成荒谬的无意义的空想。1 赵宪章.二十世纪外国美学,文艺学名著精义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 ,1987.4682 法萨特.什么是文学,萨特文学论文集M.施康强等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119.3 鲍俊晓.现象学视野中的萨特想象理论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 上海:复旦大学,2012.132 4 朱自强.小学语文文学教育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召唤结构理论表明读者在阅读中发挥再造想象力空间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文本的空白与不确定程度。如果文本的空白较多较丰富,读者就越能深入参与对文本的再创造充分发挥自身

15、的想象潜能,反之,如果文本的空白点较少,读者发挥再造想象的空间也比较狭小。应该予以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文本都存在着“召唤结构” 。虚构叙事作品更能挑战读者对文本的再塑形能力,激励读者通过再造想象揭示话语背后的意义。而且这三种体裁就其自身而言,也与儿童想象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四、阅读激发想象力的前提条件(一)阅读前的认知相信童话想象必须相信,才能走入相应的情境。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孩子,他从翻开第一页开始,就驱走脑海中那个“这不是真的”的声音,站到故事的一边,相信故事里的一切。而不喜欢这个故事的孩子一开始就不相信他说的故事会真的发生。此时,教师必须让孩子进入作品所营造的情境当中。例如,在指导阅读罗尔德

16、.达尔的作品时,班上总有那么一两个质疑的声音,讲到好心眼巨人把美丽的“仙境游”或“摇铃铛”用小号吹进孩子们的头脑中时,有一位男孩就马上提出质疑:人所有的梦都是假的,是不能实现的。表情相当认真,仿佛掌握了所有的真理一般的认真。阅读的前提是相信,并不是要儿童相信书中所说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存在,而是要读者相信它在小说中的真实存在。也就是说,在阅读儿童文学前,儿童心理必须能分清现实与虚构,相信它在书中的真实,这是阅读的第一法则。(二)创设情境,让想象力随之舞蹈如何让缺乏想象力的孩子相信书中故事的存在,如何让上述情景中孩子用现实科学看待幻想世界的现象不再发生,关键在于导读中对情境的创设和故事背景的交代。

17、如针对好心眼巨人的导读,教师可以通过如下的语言将学生带入情境中:世界上最大最高的人我们都叫他巨人,这样的人在罗尔德达尔的书中真实存在,这些巨人与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见的像姚明那样的大高个不同,他们是有魔法的。我们一起去看看,达尔书中的巨人有什么神奇的魔法吧!这样的导读,一开始就告知孩子,我们是在阅读书中的现实,同时通过与现实世界同样事物的对比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迅速进入阅读情境。詹姆斯和大仙桃这本书也非常有意思,写的是,詹姆斯不堪两个姨妈的虐待,爬进了大仙桃,和一群受了魔法的昆虫蜈蚣、螳螂、蚯蚓、瓢虫、蜘蛛、蚕、萤火虫一起开始了冒险旅行。导读时,先在大屏幕中出示一个桃子,请孩子们想想桃子的用处。小

18、嘴巴叽里呱啦地说了一大堆:当水果吃了,做干果、做果汁,做面膜等等,比较有创意的答案就是用果皮做花瓣装饰了。通过质疑,再出示第二幅图片,仙桃马车,利用海鸥的飞翔来将仙桃带离海面。接下来,就带着孩子与詹姆斯和他的书中伙伴们一起历险了。现实与虚构的巨大反差,不仅让孩子得以区分,同时也起到激趣的效果。仙桃飞行器一出示,孩子们眼睛都闪亮了,阅读兴趣也有了。(三)合理安排想象活动的层级儿童对游戏活动以及群体活动有着天生的兴趣,加之其思维更倾向于感性思维,逻辑理性思维还在缓慢的成长中。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优质想象力时,应该注重想象活动的层级安排,从简入深,根据文本的特点,适当地多安排些想象活动,激发学生学习

19、兴趣,开拓他们的想象空间。如在解释文中词语时,带领学生想象, “通过这些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积极踊跃地表达着自己看到的景象,虽然一开始有些生涩,但随着想想活动的深入,学生的想象已经腾飞。在想象查理巧克力工厂的情景时,不仅可以让学生想象构图,还可以让学生配音,成为更为直观的“视频” ,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仿佛进入情境,情感更为真切,对人物形象理解更到位。(四)把握阅读内容和结构但值得注意的是,利用想象力再现文本世界,进行再造想象的前提是孩子对阅读内容和结构的理解程度。虽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还是要确保所有读者知道主人公叫哈姆雷特以及他的故事。因此,对小说的整

20、体大意的把握很重要。一部小说的大意总是在情节之中,除非你能简要地说明剧情不是主旨或论述否则你还是没有抓住重点,在情节中就有大意。即要知道故事是从哪里开始的,当然,不一定是从第一页开始的,中间经过些什么,最后的结局是什么,高潮在哪里,又是怎样发生的?引导孩子把握小说情节和大意的方法有多种,面对中低段的孩子,可以采用人物和人物描写的连线游戏,或者对暗号的游戏进行,如查理和巧克力工厂中,一个孩子读一段描写人物特征的句子,请另一个孩子猜,这样能让孩子们快速地了解人物和故事细节。对于高段的孩子来说,对人物和故事有一定的概括能力了,就可以以出示图片或关键词的方式,引导孩子将片段化的故事连接起来进行叙述。通

21、过连线或语言描述文本的方式进行再现,这期间就需要调动想象力。或者,用猜情节的方式来回顾故事内容。如在小乔治的神奇魔药中可以让孩子猜小乔治是如何烹制魔药的,人和动物吃了魔药后有什么变化,一边调动孩子想象力的情况下还激起进一步阅读的兴趣。5、阅读中运用策略进行再造想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强调故事性文本与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周作人认为童话的内容与儿童富于幻想相契合,童话可以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1具体而言故事性文本与想象力联系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故事想象与儿童年龄阶段有关。在童年期,儿童对故事性文本的感受逐渐由语音层扩展到语象层,对故事会语象层的感受不仅依赖于儿童语言符号能力的发展更依

22、靠他们想象力的发展。故事性文本包含的丰富多彩的想象力符合这一时期儿童想象性的文学接受特点。这使得他们在想象层面上与故事性文本实现沟通和交流。在利用故事性文体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力时,可以抓住三个关键点:故事形象、故事场景、故事情节。在抓住这三个关键点的基础上,通过直观教学法,让学生超越课文有限的字词,在头脑中再造形象、场景和情节,形成一个仿佛身临其境的世界,培养其再造想象力。(一)再造故事的形象故事的主体是人物形象。人物形象充满着作家天马行空的想象,也为儿童留下了广阔的再造想象空间。1. 善用语言描述语言描绘法,是填补故事形象空白,启迪学生想象故事形象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擅用语言描述,塑造童话形象,

23、唤起学生的再造想象。语言描绘法首先要求教师自己对故事形象有着深刻的把握,然后再组织语言激发学生去想象。教师语言描述的艺术性很重要。语言必须是生动有趣的。例如在时代广场的蟋蟀导读课开头中,老师运用了这样一段描述,将学生带入了故事的形象中,引发学生好奇:同学们,认识一位新朋友,它是谁?我们先来听听它是声音,你们听,它是一只?它的声音好听吗?它就是我们今天要读的这本书时代广场的蟋蟀的主角儿。我们的新朋友叫柴斯特,我们一起来呼唤它!(嘿,柴斯特!你好,朋友)然而今天我们的蟋蟀老兄却流浪到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的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在如此繁华的时代广场,你猜猜:蟋蟀柴斯特会有什么奇遇呢?萨特说过,阅读是

24、一个充满期待和预测的过程,读者时常走在符号的前面。因而教师要善于使用语言勾起学生的期待与预测。停顿是语言描述的一个小技巧,教师如能在关键时刻,做一个小小的停顿,急于往下听的学生往往不甘于教师的停顿,在自己的脑海中已经悄悄开始想象预测。2.“大声读”放飞想象在故事中当文字在孩子大脑中构筑成图片,并形成情感后,这种情感在朗诵时就明显1 周作人.儿童文学小论M.上海:儿童书局,1932.14地表现出来,因此,大声读是培养学生感悟文本,体会故事形象的好方法。在读玛蒂尔达时,孩子们每每读到玛蒂尔达父母语言的描述时,都是厌恶而凶狠的,每次的朗诵环节,他们的表现往往会比平时语文课上的情感更饱满,但并不是一开

25、始就这样,朗诵的情感随着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而加深,当读过几本罗尔德达尔的书后,孩子们对于书中那个永远的顽童比如说詹姆斯、玛蒂尔达、小乔治,有了一种较固定的情感,语气是活泼的,对于大人干的蠢事情读起来有了一种戏虐的感觉。读到有趣处,常相视哈哈大笑。如在阅读小飞侠彼得.潘时,彼得抓影子的那一段:彼得就像个男孩一样,一点也不在乎外表,他这时欢喜得发狂,满屋子乱跳。 (欢快)他早已忘记,他的快乐是温迪赐给的。他以为影子是他自己粘上的。 “我多聪明啊, ”他开心地大叫, “啊,我多机灵啊!”学生通过朗读将彼得骄傲、欢快的个性读了出来。朗诵再现了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老师的范读,孩子们的诵读,能让学生在抑扬顿

26、挫中引发想象力,培养想象力。朗读时可以培养孩子边听边想,听后指导孩子看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将孩子的注意力引到想象人物上上来。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形成想象的良好习惯,思维就会活跃起来。(二)再造故事的场景故事场景是人物形象活动的空间,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空间。但有些场景是学生所熟悉的,有些是距离学生现实生活很远的。一般来说,远离儿童生活实际的场景更能激起儿童的想象。因为不熟悉就会产生不确定,就需要想象去填补。从时间角度说,常常有, “从前” 、 “很久很久以前”等,从空间角度说,有“森林里” 、 “天空中” 、 “大海里” ,甚至是“树洞里” 、 “壁橱里” 、 “墙壁上” 、 “地

27、板里”等,这些是学生所不熟悉的,给他们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要让学生从现在走到从前,从教室走到森林、天空、大海,走进小树洞、墙壁内、地板里等,这都需要借助于学生的再造想象。也需要教师利用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想象,帮助学生走出现实,走出教室。1. 引导观察策略在阅读绘本我家是动物园时,画面唯美、精致,它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展儿童的想象。所以观察画面所蕴含的信息成为儿童打开绘本阅读大门的钥匙,观察让儿童的想象有了凭借。进入绘本阅读时,我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猜测想象,根据性格特征,人物形象特点,把 “动物 ”和 “人 ”进行合理联想,发现图中的奥秘,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体会画面带来的惊

28、喜与乐趣。2. 绘画再造人物形象的再造方式除了语言文字外,还可以用图片,比如画出罗尔德达尔的作品中你给你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如果是画小乔治的凶恶奶奶的话,笔者发现,孩子们的图片上人物的五官可能不同,但身材都是又高又细的,像竹竿一般。另外,动作表演也是不错的再现方式,对于刚接触幻想小说或孩子们想象力比较弱的情况下,先以图片、动作表演的方式进行文本再现是一种比较恰当的选择。当孩子们语言和理解能力提高后,再考虑用文字进行再现。下面,就几种再现方式进行分析说明。既然是再现,就是一种需要调动想象力的品位,画画也是如此,没有现成的图片,让孩子根据小说描述以及自己的想象进行绘画,在笔者组织的一次查理和巧克力

29、工厂人物绘画中,对于维奥利特这个整天嚼口香糖的女孩来说,有的孩子是厌恶她争强好胜的性格的,画出来的维奥丽特像一个巫婆,有的孩子对维奥丽特没有特别的厌恶,中规中矩,但有的孩子觉得每天嚼口香糖是一件很酷的事,可以争取吉尼斯纪录,因此,她笔下的维奥丽特比较神气,同时在介绍这个人物时,图片下还加上了对这个维奥丽特的拉票宣传语。3. 多媒体再造多媒体的运用更有利于快速将学生带入文本语境中,有利于学生体会文本,感受场景。例如在时代广场的蟋蟀的导读课中,老师在朗读柴斯特为白利尼妈妈鸣唱时,同时播放黑鸭子的重归苏莲托的音乐并配有意大利拿波湾夜晚的图片以及情人在海湾偎依着欣赏日落的图片,将所有学生的注意力带入书

30、中的场景。最后,学生在谈感受说,音乐能带给人浪漫,有的学生说,音乐让人自由和接近自然之美,还有学生说,音乐缓冲了柴斯特与白利尼妈妈之间的矛盾,音乐能触动心里最柔软的地方。(三)再造童话的情节保罗利科认为虚构叙事的想象主要体现在其对情节的编排上,故事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依靠想象把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制造出离奇的情节。在教学时也需要激发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再造性想象。1.预测引导合理想象在萨特眼里阅读不再是纯认知性的,而是具有再造想象性的。基于此,萨特认为文学作品是一种召唤。首先阅读不是单纯认识性的,它是一个充满期待和预测的过程。读者阅读时并不是机械的、被动地,他要想领会作品的意义,就需要利用

31、已有的知识结构与经验积累。读者是走在作品符号前面的。他们会在头脑中不断预测下一步作品将走向何处,可能会发生什么,他们的推测可能得到证实也可能被推翻。读者对作品所做的预想有时候与作品的发展相一致,有时候又会违背作品的走向。但不管如何这种预测和期待都是读者阅读过程中最为宝贵的地方。读者在不停地思考和预测中参与了再创造,获得了对作品的理解,建构了作品的意义。儿童得出的推断及给出的解释,依赖于儿童被谈话对象引导所得出的关于那些前提的立场。特别是,儿童可能会被引导着接受这些前提,并分析其中的暗示,或者转而求助于他们自身的经验知识。例如,在时代广场的蟋蟀的导读课中,老师就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进行预测。例如,在

32、开头,就问学生:我们所认识的蟋蟀一般是生活在哪的?学生纷纷回答:乡村田间。于是老师抓住机会引发质疑与想象:我们今天的这位蟋蟀朋友却时生活在被成为“地球的十字路口”的繁华的纽约时代广场,你们认为一只乡下生长的蟋蟀在城市会有什么奇遇呢?请展开想象吧!于是学生们天马行空的想象有利于引发对下文的阅读兴趣。但是,在阅读中的想象有时也是有边际的,需要学生根据文中的线索进行想象。例如在化妆这个童话的阅读教学中,老师首先将文本分为四个部分,在阅读万第一部分文本之后,老师给出的两项预测的思考题:“绿青蛙想出什么办法?” “灰蛤蟆高兴吗?”于是,学生根据出示段落提供的信息进行想象推理,有学生就预测:绿青蛙给青蛙讲

33、了一个笑话;还有学生提出了更有价值的质疑:“绿青蛙并不知道灰蛤蟆为什么不高兴,所以不会往屋里撒绿色粉末。 ”这个问题涉及的是读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等于就是作品中人物拥有的信息,所以,预测有助于想象朝正确的轨道发展。2. 联结策略拓展想象“联结“策略是指以阅读文本为原点,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因子的辐射作用,以师生为资料链接的双主体, 共同探寻相关阅读材料, 并在这些参照文本的交互印证下,或体验、或证实(或证伪) 、或演绎文本中已有的观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孩子与文本信息联结、与相关文本信息联结、与已知事物和网络资讯联结、与生活经验联结,使阅读的触角伸向文本的文化源头、作者的生命体验和学生的生命体验。在联结过程中,对文本的演绎,想象力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种演绎和想象,都是依托文本信息,联结生活实际和已有经验所进行的。因此,在阅读指导中,注意联结策略对想象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2.1 与生活联结在长袜子皮皮整本书阅读中,教师设计了“放飞心中的皮皮”这一环节,让孩子们读过长袜子皮皮一书后,想想在皮皮的生活中,有哪些事是自己没做过但是很想做的?并在阅读单上设计了相应的区域,请孩子们画下来。由于长袜子皮皮中充满神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