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执笔:金坛市华城实验小学 唐燕一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安排了我给江主席献花 、 天安门广场、徐悲鸿励志学画、虎门销烟四篇课文,还有一次习作和一个练习。本组课文题材多样,有记叙文,说明文,有人物故事,也有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以爱国主义为主题,旨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的思想感情。我给江主席献花记叙了“我”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让学生感受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无比激动和欣喜的心情。 天安门广场是
2、一篇说明性的文章,它介绍了天安门广场上的雄伟建筑,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广场上令人神往的庄严的升旗仪式、盛大而热闹的节日场景。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 虎门销烟介绍了 1839年 6 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教学本组课文时,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把握课文的重点,突破难点,引领学生与文本亲切对话,领悟本单元教材编排的意图。统筹安排课后练习,因课设练,多次重复,螺旋上升,最终达到训练目的。(
3、二)单元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部分内容。2、学会本单元 30 个生字,其中 25 个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壮观辉煌;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4、了解徐悲鸿励志学画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后为国争光。5、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6、通过习作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健全人格。(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
4、上,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的教育。二篇目教学分析:5我给江主席献花(一)文本解读我给江主席献花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新增设的一篇课文,它生动地记叙了“我”随着欢迎队伍在启德机场等待江主席的到来,并给江主席献花的情景,表达了“我”对国家领袖的衷心爱戴以及在回归祖国的大喜日子里香港同胞的无比激动和欣喜,展示了血浓于水的动人一幕。 。我给江主席献花共有 12 个自然段,可以按献花前、献花时、献花后分为三个部分。第 1-7 自然段写献花前。课文先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第 8-11 自然段写献花时。第 12 自然段写献
5、花后。响应开头,强调这次献花在自己一年中有着不平凡的意义和价值。全文叙事清楚,首尾呼应,以情动人,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训练重点。课文插图再现了“我”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动人情景,可指导学生观察、想象。(二)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 7 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 6 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会用“秩序井然”、“满面春风”造句。能按照提供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4. 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爱戴国家领袖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香港回归之时的自豪感以及给江主席献花时的幸福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
6、难点:理解第九自然段的反问句,引导学生体会香港人在洗刷了百年耻辱之后回到祖国怀抱的欣喜若狂、激动万分的心情;指导学生理解“我就像流遍全身”这个打比方的句子,深切感受香港同胞的欣喜和幸福。(三)教学资源运用有关“香港回归”的录像带、相关资料、生字卡。(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构想或建议一、回忆导入,质疑问难 引导学生回忆三年级曾学过的课文“东方之珠” ,同学们知道“东方之珠”指哪儿吗?(香港) 你知道有关香港的知识吗?(学生介绍:香港的风景、历史、回归日)你知道香港现任行政长官是谁?学习生字“董”记住“董建华”1997 年 6 月 30 日,江主席等中央领导来到香港和英方政府举行交接仪式,
7、在香港的启德机场,中央代表团受到了香港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香港的一位少先队员姜咪咪(板书:姜咪咪)代表香港青少年给江主席献花(板书:给江主席献花) ,事后姜咪咪写下了一生中最难忘的作文我给江主席献花 。 (板书:我)读课题,学生质疑问难,激发学习兴趣。二、观看录象,说说感受。 1897 年到 1997 年,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了,香港就像一个失去母亲的孩子,倍受欺凌。今天,香港回归到祖国的怀抱,香港人民多么激动,让我们和香港人民一起来体会。观看后,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三、师生对话,体会感情。 1、学习“等待”一部分。 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指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师生交流。理解句子
8、:我捧着准备献给江主席的鲜花,又是兴奋,又是激动,竟顾不得擦一下脸上的雨水。想一想,此时“我”的心情为什么这样高兴、激动?人们仅仅是今天在等待吗?指导朗读。 2、学习“献花”部分 人们站在红地毯两侧,心情是一样的,他们都在兴奋而激动地等待着江主席的到来,竟顾不得擦去脸上的雨水。盼着,盼着,中央代表团乘坐的专机降落了,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说说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当时人民的激动的心情?理解“沸腾起来了”: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理解“欢迎!欢迎!热烈欢迎!” 如果你是香港的百姓,你会怎样说?(展现情景)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插入录象,再次有感情地朗读。理解“在回归的日子里,洗刷了百年耻辱
9、的香港人,受次迎接自己的国家元首,怎能不欣喜如狂、激动万分呢?” 出示资料:1840 年英国发动侵华的鸦片战争。1842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永久割占香港岛。1860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永久割占九龙半岛以南。1898 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强行租借九龙半岛和新界,租期 99 年。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触?指导朗读读了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百年耻辱、自己国家的、怎能)指导朗读。读出自豪的心情。 3、学习“忘不了”部分“我”代表二百万青少年献花,心情更加激动,从哪里可以看出?(2)理解“我就像一个失散多
10、年的孩子重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顿时感到一股暖流流遍了全身。 ”体会我的心情:“失散多年”原指什么?现在指什么?“母亲”指什么?有感情地朗读。仅仅是“我”感到幸福吗?读:我、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香港就像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看录象,体会香港人民的喜悦的心情。此情此景,我代表千千万万的香港同胞,我多么幸福啊!4、总结: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我激动香港回归祖国)四、总结课文,朗读课文。1、总结课文。 2、有感情朗读课文; (六)课时作业设计1、围绕“香港的昨天、今天、明天”出一期手抄报,或开一个主题班会。2、写出几个表示心情喜悦的词语。满面春风 、 、 3、拓展训练:1、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读读背背。
11、a,人生(不是)一种享乐,( 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劳动。列夫托尔斯泰b,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意义。爱因斯坦2、江主席是江苏( )人,是我国第( )代领导集体的核心。3,香港在( )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她的区旗是( ),首任行政长官是 ( );澳门香港在( )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她的区旗是( ),首任行政长官是 ( )。4,学唱歌曲东方之珠、我的中国心6.天安门广场(一)文本解读天安门广场是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一篇说明性的课文,主要介绍了天安门广场雄伟壮观的景色,加深了读者对天安门广场的了解,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课文一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用概括的语言总领
12、全文,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的位置和特点。二、三自然段按照方位的顺序分别介绍了天安门、金水桥、金水河、人们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具体位置和壮观景象。第四自然段介绍了天安门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第五、六自然段着重描述了两个典型场面:清晨的天安门广场和节日的广场。天安门广场作者紧紧扣住第一小节中的“最宽广、最壮观”依次介绍了广场上的雄伟建筑,广场特殊的政治地位以及广场上令人神往的庄严的升旗仪式、盛大而热闹的节日场景。本文语言优美、描写形象生动,主要表现在:一、运用大量的成语和四字词组,使文章有形有色,让人感到如在眼前;二、采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三、
13、对偶的运用,使文章语言更精彩、更具节奏感。(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 19 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中生字,不仅要注意读准字音,辨析字形,还必须书写正确、工整。2、认真阅读课文,赏析重点片段,并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了解天安门就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爱国的思想感情。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46 段。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文中关键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天安门广场建筑物特点及结构布局。难点:通过对宣布新中国成立、清晨的天安门广场、节日的广场这三个场景的感知,感受天安门广场的象征意义,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三)教学资源运用天安门建筑的图片;升旗仪式录像;课后练习 4;语文新补充读
14、本(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构想或建议一、听说训练,导入新课。让学生倾听后准确复述两句话,同时能比较两句话的异同。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我国首都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宽广、最壮观的城市广场。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第二句让我们知道了天安门广场的准确地理位置)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都强调“最宽广、最壮观”)二、初读二三段,体会”壮观”。1. 在这最宽广、最雄伟的城市广场上有哪些建筑物呢?速读 2、3 小节找出来。2. 这些建筑物有什么特点?默读 2、3 节,找出相关的词语。3.欣赏图片,产生共鸣,带着自豪的心情读出广场上这些建筑物的雄伟、壮观。4.这些建筑物在哪个位
15、置呢?我们一起来填一填,请大家看课后“练习 4”,谁来读一读题目? 5.学生完成,集体校对,请正确的同学说一说理由。三、研读四五段,意会“象征”。1. “感受天安门广场的特殊政治地位”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难点。基于此,本段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通过教师大量的语言描绘以及与学生的对话,让学生走进旧中国那一段段屈辱的历史,感受新中国成立带来的自豪与激动,并通过反复的朗读表达心中的情感,萌发爱国的种子。2.同学们,没有哪个中国人心中没有天安门?为什么?那为什么天安门会成为新中国的象征呢?3.让我们一起回忆那段令所有中国人感到屈辱的历史。你们知道旧中国人被外国人称为什么吗?从鸦片战争开始
16、,外国列强肆意地掠夺我国的资源与财产,蛮横地践踏中国人的尊严,从火烧圆明园到让我们倍感屈辱的九一八事件,再到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一桩桩、一幕幕黑暗的历史让旧中国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长期地受欺辱、压迫,作为一个中国人,怎能忘记那一段屈辱的历史?刚刚老师所讲的话中有很多历史事件可能大家都不是十分了解,课后你们可以自己去查阅相关的资料。4.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奋起反抗,无数革命烈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终于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1949 年 10 月 1 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天安门广场亲手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并向全世界庄严宣告(学生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
17、” 。这是一个多么振奋人心的消息啊!新中国终于诞生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天安门成了所有中国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说到新中国的诞生,人们就会想到天安门;看到天安门,人们就会想到新中国的诞生,所以说, (出示句子,学生读)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从此,天安门广场就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5.从那一天开始,我国许多重大的活动都在这宽广、壮观、神圣的天安门广场举行,如每日清晨那庄严的升旗仪式,每逢重大节日的庆典活动,永远是那样的令人向往。四、品读五六段,感受“向往”。1. 有了前面的情感铺垫,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内心升腾,此时学习 5、6能让学生内心的爱国情感得以延续、升华。2. 让我们迎着清
18、晨淡淡的曙光,汇聚天安门广场,先一同参加这庄严的升旗仪式。(播放录像)聆听着雄壮的国歌,目睹着国旗在朝阳的光辉中徐徐升起,相信每一个人都会感到热血沸腾。带着这样的激动与自豪,读好第五小节。3、庄严的升旗仪式那么令人向往,那节日的天安门广场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节日的天安门广场去感受。第六段中用了许多优美的词句,请划出来,用心读读,想像这些词句所描绘的景象。4.让我们来欣赏这些词语描绘的壮观、热闹的景象。(学生根据图片说出相关的词语)读出这壮观的景象。五、总结拓展,升华情感。1、说话训练:因为 ,所以天安门广场成了全中国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提醒学生“用上第六节中的词句说得更生动”。
19、)2.天安门广场上还有哪些盛大的活动令人无比向往呢?3.请你用上第二个句式将刚才的活动说出来。因为 ,所以 。(六)课时作业设计1、把词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 )梁( )栋 ( )紫( )红五彩( ) ( ) ( ) ( )壮丽( ) ( )黄瓦 ( ) ( )锦簇(1) 描写建筑物的词语:_(2) 描写花草等植物的词语:_2、默读课文,把代表天安门广场的几个建筑物的序号分别填入示意图的方格内。(1)天安门(2)人民英雄纪念碑 (3)毛主席纪念堂(4)人民大会堂(5)中国国家博物馆7.徐悲鸿励志学画(一)文本解读徐悲鸿励志学画是一篇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年轻画师徐悲鸿留学法国时,为回击外国学
20、生的嘲笑,励志勤奋学画,以优异成绩为中国人争光的故事,赞扬了徐悲鸿为祖国勤学苦练的可贵精神。课文紧扣课题,围绕“励志学画”这个重点来逐层叙述。课文共有 8 个自然段,可分为三段。第一段(13 自然段)写徐悲鸿向达仰学画,引起一个外国学生嫉妒,他励志成才,要为中国人争气,这是交待他励志学画的起因,第二段(46 自然段) ,这是具体记叙徐悲鸿为了“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 ,怎样潜心学画,勤学苦练的。第三段(78 自然段)写的是徐悲鸿学有所成,以事实为中国人挣了光。课文叙述清楚、脉络分明、重点突出、前后照应、主题鲜明,是一篇学生学习语言、练习朗读、体会情感的好文章。文本中的语言,
21、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积,它蕴涵了作者的精神和情感。本文层次清楚,过渡自然,用“更加奋发努力” 、 “功夫不负有心人”等词句,承上启下,转承自然。另外课文首尾呼应,前文写外国学生因偏见而出言不逊,后文写那个学生,因徐悲鸿油画轰动画界而鞠躬道歉。文章前后对比更鲜明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这是一篇培养学生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爱国情怀的好文章。(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教育学生以徐悲鸿为榜样,从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朗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徐悲鸿是怎样励志学画,为中国人争气的
22、。(三)教学资源运用奔马图 、励志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一定要争气(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构想或建议一、了解人物,揭题质疑。学生畅所欲言交流介绍徐悲鸿,教师出示奔马图 ,补充介绍徐悲鸿,使学生对徐悲鸿有了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写了徐悲鸿励志学画的故事。然后抓住题眼“励志”一词,先理解其意,随后进行质疑,教师将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梳理,抓住四个统领全篇的重要问题:1、徐悲鸿立下什么志?2、为什么励志?3、他励志后是怎样做的?4、结果如何?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教师对字词的预习做个检查,最主要的目的是理清课文的层次。分段是四年级重要阅读训练项目,为了使学生
23、掌握小节归并法这一分段方法,让学生根据板书,边读边思考:哪几节写徐悲鸿励志学画的原因?哪几节写他励志后是怎样做的?哪几节写了结果?有了提示,学生就能轻而易举把握本课的脉络,为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1-3 节)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由轻声读:1、徐悲鸿立下什么志向?用“-”划出有关句子?徐悲鸿为什么励志学画?同桌交流。集体反馈时,板书徐悲鸿的志向:必须用事实让他们重新认识一下真正的中国人!出示,外国学生的话,指导朗读。自己练读,挑战读,组织评议再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以读为主,从读中领悟文意,体会外国学生傲慢、轻视,徐悲鸿
24、立志为国争光,意志坚定的语气。四、学习课文第二段(4-6 节)这是课文的重点段。为突破课文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以学生的读、找、议三步进行教学。先重点研读第四节,理解“奋发”一词。然后出示句子: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与书上的句子:从此,徐悲鸿更加奋发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骏马,日夜奔驰,勇往直前。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中理解、品味、体会。随后,过渡学习 5、6 两节:为什么徐悲鸿像骏马?他是怎样奋发努力的呢?为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读一读这两节,找一找描写徐悲鸿奋发努力的词句,然后议一议。五、学习课文第三段(7、8 节)通过引读,了解徐悲鸿所取得的成绩。完成课后练习
25、。理解“震惊” ,再通过联系上文,比较那个外国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让学生感悟到徐悲鸿非常了不起,为国争了光,激励学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六、总结课文,适当拓展。请学生复述时,先出示方法:抓住重点 和“四不”要求:不背书、不颠倒、不重复、不遗漏。再进行分析指导抓住描写徐悲鸿奋发努力学画的词句进行复述。最后推荐两个励志的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 一定要争气作为阅读材料,激励学生以徐悲鸿、周恩来、童第周为榜样,小立志爱国,矢志刻苦学习,长大为国争光。(六)课时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2、用钢笔描红(有趣的是这组生字都是左右结构,所以指导时可从左右结构书写的区别上来把握)3、说说课文的
26、主要内容,尽可能用上下面的词语:嫉妒 礼貌 激怒 励志 疲倦 陈列 临摹 优异 承认 震惊4、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功夫不负有心人”和“有眼不识泰山”的理解。(这可以说是一种语文活动、实践化的理解。结合文中内容理解这两句成语,体会其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将主题更加鲜明突出地进行理解,并且能学会尝试运用它们)8.虎门销烟(一)文本解读虎门销烟介绍了 1839 年 6 月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经过,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讴歌了中国人民爱国御侮的斗争精神。全文语言精炼、结构严谨、层次清晰。课文共 6 个自然段,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第一自然段交代了虎门销烟的时间,第二自然段具体叙述了虎门销烟
27、的经过,并用生动的语言描写了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销烟场面;最后一个自然段揭示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全文结构严谨,首尾照应,记叙清楚有序。课文的重点是销烟的经过。在叙事的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地强烈反响,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地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此外,在叙事的过程中,通过生动的描写很好地渲染了当时欢快激动的场面,从侧面反映了,在国难当头之际,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个壮举,真是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为中华民族扬威,令国人扬眉吐气,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气节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这篇课文历史年代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林则徐不了
28、解,对鸦片的危害不了解。因此,必须让学生充分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当年以及现在鸦片给中国人带来什么样的灾难,才能更好地理解课文,认识虎门销烟地伟大意义,从而培养学生 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课前可以安排学生预习课文,上网搜集资料,了解虎门的地理位置,了解鸦片的危害,了解林则徐其人和他的英雄事迹。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于让学生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御外侮的精神,同时,也通过此,让学生简单认识一下毒品的危害,让他们要明白:拒绝毒品,珍爱生命!(二)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学会本课 10 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 8 个字只识不写,认识 1 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三)教学资源运用影片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的相关历史资料。(四)教学时间:两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