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07953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土地管理概论复习资料 1、 什么是土地 ?土地与国土、土壤、土地资源有什么区别 ? 答:( 1)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 并且综合了人类劳动成果的 自然 经济 综合体。 ( 2) 土地和土壤不是一个概念,土壤是指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土地的含义要比土攘广泛得多。土壤只是土地表层的附属物,人力可以搬动土壤,却无法搬动土地。 严格地说,土地与国土也不是一个概念国土是指一国主权管辖内的版图,就其广义而言,包括一国的陆地、河流、湖泊、内海、领海、大陆架以及它的下层和上空。 土地和土地资源也是有区别的,土地资源是指

2、土地总量中,现在和可预见的未来,能为人类所利用,用以创造财富 产生经济价值的这部分土地。 目前人们还很难断定,哪部分土地是绝对不能利用,不能为人类创造 财富,绝对无经济价值的,所以,土地和土地资源在习惯上是通用的。 2、 土地与人口、环境是什么关系 ?( P20) 答: 人地关系也是土地供需平衡关系的重要体现。因土地数量有限、而人口的数量在一定阶段都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变数。土地所能承担的人口“负荷量”,亦称土地的人口承载力,它取决于自然条件,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科学技术水平等。在一般情况下,社会生产力越低,土地所能承担的人口“负荷量”越小,反之则越大。耕地面积减少和人口增长速

3、度的加快,已日渐成为世界性的突出矛盾之一。 土地与环境、生态的关系,是指土地生产力的保护和破坏对共它环境条件,甚至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 3、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以及现阶段耕地利用、居民地利用的具体特点 ?( P23) 答: 主要是人多地少,后备资源不足。具体是: 土地总数最大,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国土地面积为 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 1 15,占亚洲面积的 1 4,仅次于原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的土地资源按人口平均却是世界上比较贫乏的一个国家。据统计,我国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只有 13 3 亩,只有世界平均数 44 5 亩的 l 3,仅相当于加拿大的 1 47,原苏联的

4、1 9,美国的 1 4。 土地类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同时由于土地的水热条件组合的差异和复杂的地形地貌条件,以及各地多种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极为复杂而多样的土地类型。在全国各种土地类型中,山地多于平原,全国山地、高原、丘陵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 69,其中山地占 33;平原 -盆地占 31。 土地资源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我国平原、丘陵主要分布于东部,山地、高原主要分布于西部全国 90以上的耕地和内陆水域分布在东南部,一半以上的林地集中于东北部和西南部地区 , 86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 难以利用的土地面积大,土地后备资源潜力不足: 全国难以利用的

5、沙漠、戈壁、冰川及永久积雪、石山、裸地等的面积,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 1 3土地后备资源 18 8亿亩,其中宜垦土地约为 5 亿亩在 5 亿亩宜垦土地中,质量较好、宜农的只有 2亿亩左右,按现有技术条件,综合开发,综台治理,土地垦殖率以 50计算,全部开垦出来,耕地面积最多只能增加 1 亿多亩。 水土资源不平衡:我国水资源总量约为 28000 多亿立方米。长江、珠江、浙、闽、台及西南诸河流域的水量占全国总水量的 82.3,而这些地区的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 38%;黄河、淮河及其它北方诸河流域水量约占全国总水量的17,而耕地却占全国的 63.7。 我国处于季雨地带,由于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衡,使

6、季节性和地区性缺水更趋尖锐。 ( 2)现阶段耕地利用、居民地利用的具体特点: 耕地开垦过度,减少过速; 建设用地利用粗放,土地浪费严重; 土地生态环境恶化,土地退化严重。 4、 我国在土地利用方面存在哪 些问题 ? 答: (1)耕地严重减少; (2)土地的总供给和总需求的不平衡; (2)土地利用的个人目标的矛盾,( 4)现有的土地使用制度与经济体制改革形势不相适应。( 5)土地质量退化,优质土地数量减少。 5、 什么叫土地管理? ( P28) 答:土地管理是指国家为维护土地所有制,调整土地关系,保障土地的合理利用,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整理、保护,对土地资产的流转、

7、收回等各项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协调。 6、 土地管理的职能包括那些方面 ? 答: 土地管理的职能可分为目的任务职能和管理程序职能两个系统。土地管理的目的任务职能是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正确调整土地关系,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切实保护土地,维 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利。土地管理的程序职能包括决策、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和监督等。 7、 现阶段土地管理的方法、主要任务是什么 ? 答:( 1)现阶段土地管理的方法主要有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和工程技术手段等。 法律手段: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围绕土地问题进行立法、守法、执法,使土地管理目标得到实现。 行政手段:是指通过土地行政管理部

8、门采取的行政组织、行政领导、行政立法、行政监督、行政方法技术,在注重行政效率的情况下对土地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 经济手段:是指国家为实现对土地的有效管理,在财政、税收、价格、交易等方面采取的各项措施。 工程技术手段:是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通过采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对土地的有效管理。 ( 2)土地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 宣传、贯彻和执行土地管理法及有关土地法规,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 强化土地管理,实现全国土地统一管理; 做好土地管理的基础性工作, 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完稳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 培育、规范土地市场,建立完善的地产市场体系; 充分合理利用土地,实现土地的宏观管理,实现

9、计划管理和招标管 理。 8、 概述我国社会主义土地管理的形成和发展 答: 解放初期,土地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没收官僚买办和地主的土地,处理城镇房地产权和无主土地,摧毁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土地私有制,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土地所有制和土地使用方式。 1950 年全国公布了土地改革法,并结合土改分地,进行了土地清丈、划界、定桩、登记、颁发土地证等。 土改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土地管理的内容逐步从侧重于土地权属管理,转向土地利用管理方向。为建立和健全我国的土地管理科学奠定了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国民经济的蓬勃发展,我国土地问题的严重性日益突出,土地管理逐步提到国家的

10、重要议事日程上来特别是 1988 年以后,党和国家对土地管理工作采取了重大改革决策:一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耕地的通知,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使士地管理走上了法制的轨道;三是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土地管理局。实现了全国土地和城乡地政的统一管理,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的土地管理体制,四是积极稳妥地进行非农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试验,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我国社会主义土地管理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走上全面的、统一的、科学的和法制的管理轨道。党的十四大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又为我国的土地管理和改革指明了方向,推动土地管理走上建

11、立社会主义地产市场体系的轨道。 9、 解释人本原理、行为原理和动力原理 答:( 1)人本原理(人本能动原理) 人本原理是指一切管理工作中,人的因素、人的主观能动性起着第一位的作用。认为做好人的工作,应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根本前提。 ( 2)行为原理 行为原理指在管理过程中要根据人的行为规律来进行管理。 其中,行为规律是指人的需要决定动机,动机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目标(见图)。 需要 -动机 - 行为 -目标 ( 3)动力原理 动力原理是指管理活动象物质运动那样,要达到预定的目标,应具有动力并要求正确地运用动力的原理。 10、 试述土地价格的评估方法 地价的评估主要通过地租量的测定和对影

12、响地租量大小的因素进行研究来进行的。 收益还原法 常见的地价 土地剩余法 评估方法有 市 场 比较法 成本法等。 1.收益还原法:由于土地利用具有长期性,其现在所得的收益可望在将来也会继续获得,土地的价格就是随时间延长而获得的土地纯收益还原折算为现在价值的总额。 令: :土地价格; : 年纯收益; : 资本还原利率(银行利率) : 每年纯收益的增减值。 1)有限年期地价: (各年纯收益的总额),由于土地价格是一次性支付的,因此从第一年开始就必须扣除复利(重复计算的资本还原利率)。 . 1 ( 1 r) 2 ( 1) 3 ( 1) ( 1 ) (1 ) 2)无限年期土地价格: 3)每年纯收益有增

13、减值时的无限年期土地价格 : 2 2.土地剩余法 这种方法首先测算土地与建筑物的总纯收益(楼价) ,然后,从中扣除建筑物的收益,即得土地纯收益,再用利率还原,就可得出土地价格。 A)令: P-土地价格, L-土地与建筑物合计纯收益 (折旧前 ), B-建筑物价格, r2 -建筑物的还原利率, r1 -土地还原利率; d-建筑物的折旧率, A-土地纯收益( L B(r2 )) (是以土地使用权无限期出让或出让时间相当长为基础推套公式) L B(r2 ) A P r1 r1 B)若为新开发地新建的房屋,则公式为: P L B c e f (1)(未还原) P土地价格; L楼价(市场上建筑物的出售价

14、); B建筑费用; c银行利息; e正常利润; f税金。 银行利率 (r)和利润率 (p)还原有: L( B c e) f P (2) 1 r p 在 (2)中 :令 b建筑成本; i指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费用(如邀请测量师、建筑设计师、工程师等服务所需的费用)占建筑成本的百分率 ; r正常的银行利率; p正常利润率。 B b( 1 i); c e b( r p ir ip) L b( 1 i r p ir ip) f P (3) 1 r p 3.市 场 比较法 该法是在确定待评土地的价格, 以条件类似的原土地买卖(或租赁)实例与待评估的土地加以对照,从而求得待估土地价格的方法。 理论依据:地价

15、评估的替代原则。 一般人们在经济市埸上的行为是要求利润(效用)最大,即以一定的费用获取最大利用或以最小费用求得同等利润。因此,在选择土地时,都会选择高效低价格。如果价格与效用比较,价格偏高的,大都会放弃。这种经济行为导致了效用均等的土地间可产生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土地市埸上,效用相同的土地,其价格也互相接近或相同。我们在评估某一地块的价格时,就可以通过同已知价格的同类地块比较,求得待评地块的价格。 4.成本法 成本法是以开发土地所耗费的各项费用之和为主要依据, 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和应纳税金来确定土地价格的估价方法。 应用的基本原理:生产费用价值论,即以土地的生产费用为计算的依据。 设:新开发土地的

16、价格 -P,购置开发土地的费用 -X, 开发土地所需的投资 -Y,出让时间 -n(年);土地还原利率利润-r1。 有: P X Y r1(未还原)( 1) 又设 a=p/n;还原利率为 r2 有 : P a / r2 ( 2) 其中,开发土地所需的投资包括土地开发费、其它有关的支出和税收。 ( 1)市场比较法:根据市场替代原理 , 将待估土地与具有替代性的 ,且在近期市场上交易的类似土地进行比较 ,并对类似土地的成交价格作适当修正 , 以此估算待估土地客观合理价格的方法。市场比较法就是通过对具有替代关系的类似土地的交易价格进行修正 , 求得待估宗地价格。 ( 2)收益还原法:收益还原法又称收益

17、法、收益资本化法、地租资本化法等 , 是将待估土地未来正常年纯收益 ,以一定的土地还原利率还原 ,以此估算待估土地价格的方法。其财产的现值等于其未来纯收益的折现价值,在价值上等于将这笔投资存入银行而每年获得的利息量。 ( 3)成本逼近法:成本逼近法是以开发土地所耗费的各项客观费用之和为主要依据 , 再加上一定的利润、利息、应缴纳的税金和土地增值收益来确定土地价格的方法。 ( 4)剩余法:剩余法又称假设开发法 ,是在预计开发完成后不动产正常交易价格的基础上 ,扣除预计的正常开发成本及有关专业费用、利息、利润和税收等 , 以价格余额来估算待估土地价格的方法。 11、 什么叫土地管理体制?土地管理体

18、制的基本模式 ? 答:土地管理体制是指土地管理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权限划分的制度。土地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有统管、分管和统管与分管相结合等三种形式。 12、 我国现行土地管理机构的特点 ? 答:我国土地现行土地管理行政组织体系由国家土地管理机关、省 (直辖市、自治区 )土地管理机关和县级土地管理机关构成。 国家设置土地资源部作为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主管本全国的土地管理工作;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置土地管理机构,主管本行政区域的土地管理工作,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建立统一的土地管理职能机构。 13、 解释地籍、地籍管理。 答: 地籍最早是为征税而建立的一种田赋清册,其中记载有应缴纳课税的土地面积、土地质量和土

19、地税额。现代地籍是指土地的权属、座落位置、土地质量、土地用途、土地等级、土地面积和户名(所有者、使用者)等基本情况的资料,所以也可称作土地的户籍。因此。现代地籍的内容比早期的地籍内容多得多。 地籍管理是为建立地籍,设置地籍和地籍图,需要收集、记载、定期更新地籍信息,而开展的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登记、土地统计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地籍管理也可以理解为:国家为获得地籍信息,科学管理土地,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含测量)、土地分等定级 、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措施。 14、 解释级差地租、特尔斐法、因素成对比较法、土地制度、土地权属调查、土地价格构成的二元性 答: 级差地租

20、: 是一个相对于 绝对地租 的概念,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 农业资本家 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 的 超额利润 。 特尔斐法: 因素成对比较法: 土地制度 土地权属调查:是土地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弄清每一每一宗地的位置、权属、界址、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 土地价格构成的二元性: 地价构成的二元性是基于地租构成的二元性。地价是地租的资本化。地租由土地物质所要求的真正地租和由土地资本所要求的地租构成,地价相应也由土地物质价格和土地资本价格构成。 15、 简述 地籍管理在土地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 地籍管理,对于科学管理土地、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合法权益,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和土地

21、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土地政策,征收土地税等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 地籍是科学管理土地的标志。 地籍详细记载着有关土地的数量、质量、权属和利用状况,是科学管理土地的基础资料,是维护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土地征用、划拨、处理土地纠纷和违法占地的重要依据。没有地籍则意味着土地管理的混乱。 (2) 地籍是编制国民经济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 地籍所提供的有关土地数量、质量、利用状况的数据和图件,是编制国民经济情况计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 ( 3)地籍是制定土地政策的依据。 地籍文件上记载有土地资源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权属单位间的分配情况;农用地与非农用地的比例及逐年变

22、化情况;土地权属和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等等,所以是国家制定土地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4)地籍是征收土地税的依据。 地籍为制定土地税税率提供土地面积、质量等级、土地位置等方面的资料,是征收差额土地税的主要根据。 16、 解释土地调查、土地分等定级、土地登记、土地统计、地籍档案管理。 答: 土地调查包括地籍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条件调查。其主要任务是查清土地的位置(界线、四至)、权属、利用类型、数量、质量,为土地管理取得基础资料。 土地分等定级是根据土地的用途、自然性状、地理位置、环境条件、基础设施、经济效益等因素,对土地进行分等定级,做为合理利用土地,计算征地补偿费、土地使用费(税)、投补

23、偿费的主要依据。 土地登记指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即对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进 行登记发证工作。 土地统计是对土地的面积、质量等级、权属、利用类型等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国家提供土地统计资料,实行统计监督。 地籍档案管理是将经过土地调查、分等定级、登记、统计等工作形成的各种文字、数据、图件资料立卷归档、保管和提供利用等工作。 17、 地籍调查的单位、内容、工作程序? 答: 地籍调查的单位是一宗地,所谓一宗地指被权属界址所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它是地籍调查的基本单位 。一宗地原则上是一个土地使用单位使用。如果同一个土地使用单位使用两块不连接的土地,则应该划分为两个

24、独立权属地即二宗地。如果一宗地是若干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又难以划分清楚的混合宗 ,也称一宗地。 地籍调查的主要内容是: (1) 查清一宗地的位置、界线和四至; (2)查清一宗地的权属状况; (3)查清一宗地的面积和质量等级; (4)查清一宗地的利用类型。 准备工作、土地权属调查、地籍测量、面积量算、编绘地籍图、编绘宗地图。 18.简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程序 。 答: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本程序由准备工作、外业调 查(航片调绘、补测、利用状况了解等)航片转绘、面积量算、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编写调查报告和成果检查验收(见图)。 准 备 工 作 规程 图件 航片 调 境 界 查 权属状况 补调

25、 权属界 补测 绘 地类界 清 利用状况 整饰 航 片 转 绘 土 地 面 积 量 算 编绘土地利用现状图 编写土地利用现状 调查报告和说明书 成果检查验收 成 果 应 用 19、 土地自然适宜性等级及其评估方法 答:土地自然适宜性等级是指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的适宜性程度。 评估方法: ( 1)主观综合法 ( 2)经验判断法 ( 3)最小因子法 ( 4)回归分析法 20、 土地分等定级的意义是什么? 答: 土地分等定级是将土地利用与土地管理建立在科学基础上进行的基础性工作。 现阶段,土地分等定级可以满足以下工作的需要: (1)为科学地确定土地税、土地使用费、征地补偿费

26、等提供依据; (2)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依据; (3)为合理用地和提高土地利用的生态效益提供依据;(4)为提高土地投资的经济效益提供参考; (5)为调整农村土地承包和确定土地转包投资补偿费提供依据; (6)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地价评估提供依据; (7)为科学合理地确定土地使用税费收取标准提供依据。 21、 简述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工作的内容(程序)。 答 :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内容是: (1) 准备工作; (2)外业调查; (3)定级资料整理及定量化; (4)单元分值计算、土地级评定和级差收益测算; (5)编制土地级别总图和面积量算; (6) 土地级的边界确定和分宗整理; (7)编写土地定级报告; (8)

27、土地级成果验收; (9)成果归档和资料更新。 22、 试述土地登记的工作程序。 答: 土地登记分为初始登记和变更登记。土地初始登记,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对本行政区范围内的全部城乡土地进行普遍登记,又称土地总登记。土地变更登记就是继初始登记之后,因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或经批准的主要用途和地类发生变更而随时办理的登记。 (1)初始土地登记的程序 第一,登记准备:首先要安民告示,方法可采取发布公告或政府主持召开本地区土地使用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土地申报登记发证动员大会,讲清登记发证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要求;然后发给土地登记申请表填表说明书,各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应按期做好如下工作: 收集足以证明土地所有权、

28、使用权的各种权源证明材料,批准文件和有关文据。 按宗地填写统一印制的土地登记申请书。 第二,申报: 土地申报登记单位或个人应在规定的期限内,向土地所在县、区土地登记机关申报登记。土地申报登记者必须向土地登记机关递交下列文件: 由申报单位签名盖章的土地登记申请书。 土地登记申请者的法人代表证明,个人身份证明或户籍证明。 土地权属来源证明。 地上附着物证明。 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的土地,由各土地使用者分别在自己的申报登记表内,填写共有使用权情况。 使用跨区、县土地的单位和个人,应分别向土地所在区、县土地管理部门申报登记。 负责土地申报登记的土地管理人员,应严格审查填表内容及权源文据,对符合要

29、求的,应当面点清申报登记者递交的申报登记资料件数,并开列收件收据,装入地籍资料袋,对不符合申报登记要求的应补办手续。 第三,地籍调查。编制地籍图。 第四,权属审核,登记发证。 在完成申报登记工作的基础上,县、区土地管理局应根据填写的土地登记申请书和递交的权属证明材料以及地籍调查结果,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严格的审查。审查的主要内容是: 户 名是否正确,与公章是否一致。 土地权属性质是否正确,地权来源的依据是否合法、齐全。 权属界线是否清楚,有无争议,四至说明与地籍图界线是否一致。 申报登记面积和地类面积是否正确,与依法批准面积是否相符。 实际用途和批准用途是否一致。上述内容经审查有异议的,应

30、到实地进行复查核实。申请登记的审核结果,应由土地管理部门予以公告。公告期满,土地所有者、使用者他项权力拥有者及其它土地权益有关者,对土地申请登记审核结果,未提出异议的,报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确认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进行注册登记。市、县人民政府根据土地使用 权、所有权性质,向国有土地使用者颁发国有土地使用证;向集体土地所有者颁发集体土地所有证;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者颁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尚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土地,由县级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进行登记造册,不发土地使用证书。 (2)变更土地登记程序 在土地初始登记后,用地单位因更改户名、权属、面积和批准的主要用途,以及因出卖、转让地上附

31、着物,涉及土地权属转移的,都必须依法办理土地变更手续。方法上可采取:首先由用地单位提出变更登记申请,并填写变更登记申请表。凡申请土地使用权、所 有权以及他项权力变更登记的,必须向土地管理部门提交原土地证书。土地管理部门根据土地使用者、所有者及他项权力拥有者,申请变更土地登记申请书,经地籍调查、审核,符合变更土地登记规定的,报人民政府批准后,变更注册登记,更换或更改土地证书及地籍图,土地归户卡也要作为相应的更改。 23、 简述土地统计工作程序、土地统计的对象和原则。 答: 土地统计,可以按土地统计工作程序分为初始土地统计,日常(变更)土地统计。也可以按行政规划层次,划分为基层土地统计、国家土地统

32、计。 (1)初始土地统计: 初始土地统计:是土地统计的起点,是在土地详查的基础上,最初开展的土地统计工作,可以全面反映出土地统计各项内容的现实状况,包括: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权属面积量算记录表、初始土地统计台帐。 初始土地统计程序是: (1)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土地登记的土地权属、地类图斑面积,按土地权属单位建立乡(镇)土地统计台帐。 (2)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权属单位,以及国有后备土地,按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进行统计汇总,建立乡(镇)土地统计簿。 (3)对分乡(镇)的集体土地和国有土地进行汇总统计,建立县(市、 区)土地统计簿。 (4)凡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后,因土地权属

33、争议,一时难以确定土地权属,或因调查图件比例尺小,未能查到村一级土地权属界线,暂不能开展初始土地登记的,可先按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地类面积数据进行初始土地统计,做好年度统计,待查清土地权属后再进行初始登记。 (2)日常(变更)土地统计: 日常土地统计:是土地统计的必须环节,在初始土地统计后,对土地权属、地类、面积等变更情况进行土地统计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填写土地统计台帐和土地统计簿,完成土地统计年报,进行土地统计分析。土地统计年度 为上年 X 月 X 日至当年 X 月 X日。每年 X 月 X 日后发生的土地变更情况,列入下一年度的土地统计。当年土地权属和主要用途发生变更,未进行变更土地登

34、记的,按当年土地统计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在土地变更调查记录表及土地统计台帐上加以注明。 日常(变更)土地统计程序是: 搜集资料。包括图件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籍图及其他有关图件。土地登记文件:土地登记表、土地变更原始记录表、基层土地变更统计报表、土地统计台帐等。 土地统计调查:在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要进行分类、整理,如资料不能反映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则必须进行土地统计调 查。凡已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或开展地籍调查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其成果资料。 填写土地统计台帐、土地统计簿和年内地类变化平衡表。 审查汇总。 编制土地统计年报,进行土地统计分析。 (3)土地统计文件(表、册、图)的编制与上报 土地统计的对象是中华人名共和国版图上的全部土地资源,包括城镇和农村用地、已开发利用的土地和为开发利用的土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