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别名古代对文人的称呼 在中国古代的.生活中,人们的日常称谓出名、字和号。号,在古代.作为个人的一种称谓,不受场合、对象的限制,常常取代名和字,成为人们交往时的称呼。 古代的一些士大夫们以及文人墨客在名、字之外,还有自己起的一种称呼。因这种自称有别于父母或长辈起的名和字,且与名和字在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故称别名,亦称自号。但古人自起别名,也绝非随便,而是蕴含着特定的寓意或内涵。 古人别名的类型许多,有的取自自己的书斋,有的取自自己的居所或地望(即籍贯或家乡),有的表现自己的情趣和爱好,也有的是表现自己的志向、追求和抱负。在古人自起的各种号中,以自己书房(斋)为号的现象较多。如明代哲学家王守仁在任刑部、兵部主事时,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为龙场(今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驿丞。他到龙场后,曾在县城北的龙岗山山腰处的自然?洞中,筑室读书,并改名为“阳明小洞天”,亦称“阳明洞”。之后,他便以“阳明先生”为号。明代书画家徐渭也因其书斋名为“青藤书屋”,而自号“青藤道士”。又如小说家冯梦龙的别名“墨憨斋仆人”,是取名自己的书斋“墨憨斋”;明代学者、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