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考 03517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 华南师范大学 常考重点第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概述S1 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1、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人们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和措施,调动一切内外积极因素,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2、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在于“防患于未然” 。3、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心理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依托,以培养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为目的的。4、心理学家认为,成人身上表现出来的种种的心理疾患,多多少少都与其童年期“不适宜经验”有关,即其小时候不良境遇和体验有关。5、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一种新的教育模式,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体系(是教育不是
2、教学)6、从内容看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素质培养与心理健康维护两部分。心理素质培养:心理素质是人的三大基本素质之一(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 。心理素质是由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组合而成。心理素质的高低,既决定着个体智力活动的成效,也决定着个体社会适应的难易和水平 心理健康维护:心理状态可以分为三种状态或情况:正常状态(常态) 、不平衡状态(偏态或亚健康状态) 、不健康状态或病态(变态) 。正常状态:通常是指个体的认识、情感及行为表现,符合一定社会的规范要求,以及与其本人的价值观体系、道德水平和人格特征相一致。不平衡状态或亚健康状态:是指由于个体遇到某些“生活事件” ,心理处于挫折
3、、焦虑、压抑、恐惧、担忧、矛盾等“危机状态” ,从而引起个体的不适应行为 不健康状态或病态:是指个体的认识、情感及行为表现经常性地一定社会的规范要求相矛盾或相冲突。 心理健康维护是怎样进行的?心理健康维护,主要是要使个体形成并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和发展。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帮助学生形成自我调控能力,使之能维持正常的心理状态。第二,帮助进入了不良心理状态的学生及时摆脱这种状态,恢复正常状态。第三,帮助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康复,使之恢复健康状态。7、从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发展性教育与补救性教育两种性质的教育。发展性教育是一种常规性、提高性、预防性的教育,教育对象是正常发
4、展的学生 补救性教育是在发展性教育不能发挥作用的情况下,由心理辅导人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学生在学习、生活和适应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帮助(指导 帮助) 。补救性教育是一种矫正性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心理方面出现了不同程度问题的学生。 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是预防和治疗。发展性教育相当于预防,补救性教育相当于治疗。8、从形式上看,心理健康教育课分为团体性教育和个别性教育。团体性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基本、最主要的部分,它以学生班组或具有共同心理特点的学生小组为单位施行教育。 (团体性教育和个别性教育都可以用于发展性教育和补救性教育) ,发展性教育是面向绝大多数正常
5、发展的学生,所以更适合于团体性教育形式;而补救性教育主要是针对个别“已经出现问题”的学生,它更适合个别性教育的形式。9、从实施途径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既有专门途径也有非专门途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两大类:一类是专门途径,主要包括心理素质教育和心理咨询与辅导和心理治疗;另一类是非专门途径,主要包括各科教学、各项活动(包括班主任活动和团队活动等。 )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是由教育者主动地设计及实施方案,心理素质教育一般是发展性教育,它所面对的学生基本上是心理处于正常状态的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是指根据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与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帮助心理出现问题的个体摆脱不利的心理状态或排
6、除各种心理障碍,使之恢复到健康状态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般分为两种形式:一种形式是由教育者提供一个能自由倾谈的环境(咨询室和心理热线) ,让学生(咨询者)主动咨询,这种称为心理咨询。另一种形式是教育者发现心理或行为出现问题的学生,主动与之沟通疏导,或设计方案,在他们配合下实施,通常称为心理辅导 心理咨询与辅导一般是补救性的 (这里没有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不是教育)心理咨询与辅导面对的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心理基本正常,但在生活中有烦恼,有明显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另一种是心理偏常的学生,他们既可能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方面存在心理障碍,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疾病症状。心理治疗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已
7、经产生较严重心理障碍的人员进行专门的调节、疏导工作,使之恢复到正常状态。心理治疗是补救性的 (这里没有教育,心理治疗不是教育)10、非专门途径:“课程心理化”使心理目标渗透到课程目标当中。11、教师风格与学生性格对比教师风格 学生性格专制的 紧张、焦虑、冷淡或带攻击性;教师在场时毕恭毕敬,不在场是秩序混乱、不能自制民主的 情绪稳定、积极、态度友好、有领导能力、诚实、坦率放任的 无团体目标、无组织、无纪律、无责任心、放任状态S2 心理健康教育与现代教育体系的关系(论述题)1、 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德育是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德育包括:政治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三个
8、方面,他们各自的特点与异同:首先从目标层次来看,政治思想教育是最高层次的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是最低层次的德育工作,而道德教育居于两者之间; 其次从三种教育的内容差异来看,政治思想教育最具特殊性,它是直接有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上层建筑所决定的,不同社会的政治思想教育的具体内容迥然不同,具有明确的排他性而道德教育虽然主要是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所决定的,但不同社会的道德毕竟具有一定的共性,心理健康教育所涉及的品质主要不是由特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来决定的,所以不同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可有更多的共性。 从进行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来看,由于三者形成的规律不同,所以三者的进行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有明显
9、区别 道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同从所要达到的目标来看,道德教育旨在塑造个人完善的道德品质,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健全、独立人格;从所要解决的问题实质来看: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人生观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成长的问题。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一个道德内化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则是成长问题 从方法和手段来看,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示范和社会学习。道德教育主要是一个教导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讨论沟通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理解、接纳而不是说教、劝告。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灌输的过程,不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而是一个讨论的过程,一个心灵沟通的过程,他以尊重为基础,以同感为前提,以心灵沟通
10、来强化当事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促进其健康成长 简而言之,道德教育是一个以价值判断、我教你学关系为前提,以示范教学为基本手段。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平等尊重关系未前提,讨论沟通为主要手段。2、 心理健康教育与智育的关系智育是旨在受教育者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的教育。一方面智育为受教育者良好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提供知识及技能的基础,另一方面,良好的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又可进一步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智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异同:相同之处是两者都肩负传授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认知能力的使命。不同之处:认知的指向对象:智育的认识对象主要是指向于外部事物(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 ,
11、具体来说是语、数、英、物、化、史、地等科学领域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学习者本人的心理活动及其特征作为认识的对象,即认识的对象指向于主体本身。教学的主要目标。智育的教学目标是掌握知识和技能,促进智力的提高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出了强调认识层面的提高之外,以促进人的非智力因素及其品质发展为目标 师生关系:智育强调“师道尊严” ,师生之间是上下、敬畏和服从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的师生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尊重的关系3、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的关系:生理是心理的基础。体育活动的目标更多的体现于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锻炼意志、培养坚毅的精神。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活动中的主要目标是:认识自己的能力和
12、特长,增强自信心,学会选择合适的目标,增强挫折承受力,提高行动的自觉性和自控性,学会合作与竞争,提高社会适应力。4、心理健康教育与美育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美育的基础,美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升华。S3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简答)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从两方面展开论述的):一方面从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性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必要性。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性决定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矛盾激荡性,青少年的心理矛盾和冲突的集中表现如下:生理、性成熟带来的新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性成熟、性意识的增强与心理上道德上的准备不足的矛盾 新的独立性需要与社会地位的矛盾 新的独立性需要与心理成熟水平的矛盾另一方
13、面从当前特定的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心理问题的特殊性来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特殊性,与其成长的特殊背景有密切相关联,青少年成长的特殊背景指的是社会转型期的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发生的变化及其对青少年的复杂影响。第二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般特点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因为它是以绝大多数的心理正常的学生作为对象,以提高其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为目标,以团体教育、团体训练为主要手段来开展各项教学活动,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比,更突出其培养健全人格的提高性、发展性目标。S1 对课程的一般认识1、课程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2、广义上的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
14、所获得的全部经验,包括目的、有计划的学科设置、教学活动、教学进程、课外活动和学校的环境和氛围的影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最直接的形式,它有自己明确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它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通过课堂教学与相关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即涉及如何进行课程设计,课程组织或实施,如何进行课程评价以提高课程的质量等问题。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本质(简单题)课程是国家社会对未来人才要求的体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的学生,是以发展性目标的教育。课程是科学文化发展和人类经验的结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包含着人文精神的课程,是与人文主义的教学思想的渊源相关 课程是社会
15、国民素质进步的反映。一个国家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往往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个教育系统,整个社会科学发展水平和国民素质水平的重要标志。4、模式,是指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课程模式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的思想和理论,选择和组织一定性质和范围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手段,制定教学评价原则等而形成的一种形式系统,简单说,是对确定教材内容,组织教育活动和改善教学过程进行指导的结构性框架或行动计划。5、目标模式:主张以一定的目标标准来编制课程,它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思想,受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强调先确定教学目标,以此为依据来进行课程评价。目标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注重
16、具体明确的、有行为导向的教学目标,强调课程目标的结构。内容选择主要视其能否达到目标位依据(不注重其本身的价值) 根据预先确定的目标来组织课程内容 以课程目标为参照标准来进行量化评价 批评的焦点这是一种静止的课程。6、过程模式:它认为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最终结果,不是按照目标事先可以确定下来的,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对内容和过程的说明和理解而获得的。课程设计更注重教学的过程。教材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学的过程,因此过程模式是以讨论而不是以传递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过程模式的产生是人们对知识的性质和价值的理解和对人格发展有密切联系。过程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强调课程编制过程设计的开放性 注重教学过程自身的
17、价值 鼓励学生发现和探索式学习 提倡按学生实际情况灵活来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过程模式很好地体现了课程编制和设计思想,它提倡在现代课堂上复活人类认识的本性,它提倡在知识的真实获得和人格发展的完美结合,注重课程人格塑造功能7、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从学问中心过渡到尊重学习者的本性和需求,主张学校的只能“使人充分地培养成为名符其实的人,决不能只是提供人力资源” ,学校课程的价值在于为每个学习者提供真正有助于个性解放和成长的经验,重视人的存在,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基础。S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类型(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学问中心课程和人本主义课程)1、 学科课程:以科学文化遗产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各门学科系统
18、的总称。学科课程的优点:学科课程是按照学科的固有逻辑和系统组织的 教材内容是按照“从易到难”排列起来的 学科课程是传授知识为主2、 学科课程注重学习结果。它体现了行为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思想(或者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刺激反映是人的行为的基本单位 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3、 活动课程又称为经验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它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为中心而组织起来的。a) 活动课程的重要作用是: 它是以活动作为全新组织要素,针对学科课程忽略儿童的需要和兴趣的弊端,把儿童置于教学的中心,改变了儿童被动的、呆板的学习状态。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其兴趣特长,丰富其精神生活,促进其个性
19、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4、活动课程的特点:主体性(让学生为主体,调动积极性,主体性) 具体性(解决成长中的实际发生的问题) 综合性(综合运用几个学科) 经验性(获得经验)活动课程注重学习的过程,反映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6、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差异:学科课程 活动课程主导作用 教师中心 学生中心学习内容 教材中心知识系统 问题中心直接体验学习方式 课堂中心 实践活动中心学习方法 讲授和练习 探索操作下的主体活动学习基础 学科知识系统 兴趣关注学习目标 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个性思考、能力、态度7、学问中心课程:它是以科学的人文主义思潮为背景的课程,它强调人的认识发展和知识、学问发展之间的所存在的共
20、性,它要求以统一的、结构化的方法抓住所学过的知识和学问。强调以掌握学科的结构来学习以促进知识的迁移,注重科学、知识、学问对人的发展具有的普遍价值。8、学科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与原理之间那种具有内在联系和起普遍作用的知识体系。9、学问中心的特点:结构化 专门化 智力化 。学问中心课程关心的不是学生学会某种刺激而做出的某种反映的结果。它关心的是学生的头脑中认知结构的重建和重组,也就是关心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学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过程10、 人本主义课程:(理论它是从学问中心过渡到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本性和需要,它主张学校的只能是“使人充分地培养其成为名副其实的人,而决不能只是提供人力资源” ,学校的价
21、值在于提供有助于个性发展和成长经验,重视人的存在,强调学生的内部动机基础) ,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教材内容做出“意义发现” ,即认识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目的的互动关系。把学习内容纳入学生的生活经验之中,引导学生在课程中获取个人自由发展的经验。它要使学校人本化,教育人本化,这不仅要求把学生当做人来看待,更要提供一种有助于深化人性的教育。人本主义课程视学生的自我实现为一种基本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己学习的情境。 (人本主义课程要实现的课题是如何将学科的认知侧面和情感侧面统一起来,不仅强调智力发展,而且还强调伦理、审美和道德的人格发展。第三章)11、人本主义课程的特点:强调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强调师生
22、人际关系和互相信赖 强调学科的综合性和课程结构。人本主义课程所弘扬的“人本化”内涵,心理健康教育属于人本主义课程的类型 S3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体系是由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原则等有关教学问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一个整体。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本身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它是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确立课程目标主要考虑几个问题:它应该是学生能够接受和理解的 它应该是具体可行的 它应该是兼顾社会规范与个人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目标可分为三方面: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问题解决目标。 3、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认知目标的几个方
23、面:协助学生认识自己 协助学生认识他人 协助学生认识所处的社会和环境 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情感目标:(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协助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社会性情感 协助学生形成和提高情绪情感的表达与自我调控能力 协助学生形成坚强意志,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协助学生形成对自我、他人和环境以及彼此之间关系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问题解决目标: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技能目标,是初级目标,主要用于临时解决问题;另一个是个性目标,是高级目标,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技能目标:掌握情绪调节技能技巧:如宣泄法、自我暗示法、注意转移法(选择题)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如各种记忆术、科学合理
24、运用复习方法、考试技巧;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如运用适当的人际交往工具、社会交往的礼仪和习惯,如何适当地表现自己个性目标:主要培养六项的品质:自主、勤劳、负责、坚强、利他和创新6、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基础性目标是:维护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是基本性目标也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一般性目标;最高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促进自我实现。S4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为总目标的。课程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整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他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活动形成正确、积极的自我意识,以奠定其日后走向社会,敢于参与竞争,能承受挫折失败的良好心理基础。7、
25、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内容主要由几方面:自我意识发展教育 情感教育 学习心理辅导 人际关系教育 青春期教育 生活与职业辅导自我意识发展教育: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对自己与周围的人和事之间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发展教育的内容是综合了认知目标、情感目标、个性发展目标,它主要包括了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的水平 使学生学会恰当地展示自我 使学生体会并学会自尊和自信 使学生学会追求自我完善 使学生摆脱自我意识方面的困扰。情感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为目的和内容的教育。情感教育的内容主要几方面: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 提高学生的调控消极情绪的能力 提高学
26、生的挫折承受力。挫折承受力是指个人对挫折忍耐、承受的程度。其与下列主要因素有关:A 生活经历 B 认知水平 C 个性特征 D 期望水平 E 心理防御机制。学习心理辅导: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习上的焦虑、失败和挫折。学习心理辅导的主要范围是:学习动机辅导 学习能力辅导 应试心理辅导学习动机辅导: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产生学习动机的基础是学习的需要。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受以下三种动机的支配: 交往动机、成就动机和求知动机 ( S8 动机对学习活动的三种作用: 激起学生的学习行为; 将学生的学习行为引向某个特定的目标 维持和增强学生的学习行为) 。学习动机辅导
27、的内容:A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 B 个人合理的学习目标的确定 C 学习兴趣的培养( S3 学习兴趣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内部动机 求知欲 的重要途径 ) 。学习能力辅导:学习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顺利完成任务、获得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心理特征和内部条件。学习能力主要是指自学能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能力和掌握学习策略的能力(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用以提高学习效率的各种认知技能,包括三个方面:A 学习方法 B 学习调节和控制 C 元认知)学习能力辅导内容主要包括:A 如何提高学习能力 B 协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增强自信。 ( S8 学习习惯 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
28、。学习习惯的作用:良好的学习习惯符合学习心理的规律,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不好的学习习惯偏离学习的心理学规律,会妨碍学习的效果。 )应试心理辅导的内容:A 考试复习的心理辅导;B 考试焦虑的心理辅导;C 应试的方法和策略辅导;D 考试后的归因分析辅导;E 应试期的身心保健。概而言之,学习心理辅导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A 提供必要的学习技能技巧的指导 B 排除各种心理障碍,改变不合理的认识和观念,使学生形成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自信。 人际关系教育: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是双方彼此之间关系在心理上的依恋和心理距离的反映,也是交往双方的需求在交往过程中是否得到满足以及满足程度的
29、体现。人际关系教育的主要内容:A 让学生认识人际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B 使学生了解影响人际关系的最重要因素是良好的个性品质C 使学生掌握人际交往中的礼仪、规范和各种技能技巧 D 使学生明白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是相互尊重,互利互惠。(S10 同学人际交往的主要内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帮助他们认识到人际交往的本质,使他们知道建立良好同学关系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要得到朋友也需要付出真诚 提供机会让同学们相互认识了解,并让他们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人际交往的能力)青春期教育 常见的青春期性心理问题主要有: 性困惑 性角色混乱 性价值观的混乱 异性交往不当 性保健意识淡薄等。青春期教育主要
30、范畴是,性生理教育 性心理教育 性伦理教育。性生理教育:主要教给学生生理和卫生方面的知识 性心理教育:培养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性心理的意识和能力性伦理教育:教育学生认识到性不仅是生理和心理的现象,也是社会现象。认识到两性关系的严肃性和社会责任,自觉遵守社会道德行为规范生活与职业辅导:生活辅导主要是通过对休闲与消费的辅导,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职业辅导主要是通过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欣赏自己,使之能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做好就业准备来对学生做生涯指导。生活与职业辅导的四个基本要求: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交往 学会生存I. 生活辅导:A 休闲辅导:休闲活动的特点非功利
31、性和自主性。休闲活动的主要内容:文化活动 社交活动 体育活动 艺术活动。休闲辅导的主要内容:休闲的意义和作用的教育 学会分辨和选择不同的休闲方式 学会如何安排休闲活动和休闲时间 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休闲活动。B 消费教育:消费教育也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新的课题,对学生进行消费教育不但是教他们如何消费,如何花钱,更重要的是是要他们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念与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消费教育的主要内容: 消费观教育 消费常识教育 消费法规和维权教育 生态教育(生态教育是人们对待自然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的教育)消费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权益保护,而且关系到个人的健康
32、成长和全面发展,更关系到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II. 职业辅导是帮助学生认识职业,选择职业、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职业辅导的主要内容是:职业观教育 帮助学生了解职业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 帮助学生掌握求职技巧技能。8、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是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在共同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途径和手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常用几种方法:认知法 讨论法 操作法 角色扮演法 行为改变法9、认知法: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概念、原理和意义,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意识,使之自觉地进行心理保健和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认知法的主要活动:讲授 阅读或讲故事 艺术欣赏 参观访问10、
33、讨论法:即就某一问题交互意见或进行辩论。主要的方法:专题讨论 脑力激荡(运用集体思考和讨论的方式,使思想观念相互激荡,发生连锁变化,而引发更多的想法和意见) 自由发言11、操作法:通过学生的言语和行为动作等实际活动来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主要的方法有:游戏(竞争性游戏和非竞争性游戏,有建设性游戏和破坏性游戏。竞争性游戏能够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结协助精神,非竞争性游戏减轻紧张和焦虑,获得轻松愉快的精神享受) 作业 心理测验(帮助学生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分析) 讲演 表演12、角色扮演法:是一种通过行为模范和行为替代来影响个体心理的方法:剧情或小品表演 双重表演 13、行为改变法:是通过奖惩等手
34、段建立或消除某些不良行为。方法:示范学习:学生模仿了好行为表现之后,应该得到及时的强化:表扬、奖励,反之,则受到一定的惩罚。 行为训练:如:每堂课至少要主动举手发言 10次,每天主动向别人招呼 15 次,并加以督促和鼓励,这种方法对自卑和缺乏行为勇气的学生很有帮助) 。 14、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组织原则:学生主体性原则:这一原则强调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教学过程的地位和作用 平等尊重性原则:强调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不是一个灌输、教导的过程,而是一个讨论沟通的过程。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和友好态度是彼此进行充分沟通的基础 启发自觉性原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处于积极
35、主动的地位 积极适应性原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应变,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使教学适合学生的特点。 “教为不教”原则:使人相信自己有力量,自己解决问题,即“助人自助” 艺术性原则:这一原则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巧,善于运用言语表达、情感交流和教育手段来理解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心理发展和行为改变。第三章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与教学模式S1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1、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的本性,关心人的价值和潜能,解决与人类进步有重要意义的问题的一个心理学派,被认为是继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精神分析心理学之后第三种力量,其代表
36、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2、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以正常人为研究对象,旨在帮助个人健康成长,自我实现,以至造福社会(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之前,美国和世界的心理学发展,主要表现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和理论上)同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也是一支具有重要影响的力量。这些理论,把人的行为等同于动物的行为,将其尽量简单化如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就通过“刺激反应”把人的全部行为包括身体活动和通常所说的心理活动,最终还原为人一些物理或化学反应一起另一些的物理或化学反应。或者模糊了精神病人、心理病患者和正常心理之间的差异和界限,只看到人的消极情感和异常行为,而忽略了人类的积极情感如弗洛伊
37、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强调本能及其压抑对人的发展的消极影响。马斯洛认为不能只把人作为实验的客体放在实验室里做研究,他提出,心理学不应当仅仅研究精神病人或动物,不应当把研究重心放在人类的缺陷和弱点上,而更应该研究健康人或自我实现的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人类的本质。人本主义心理特别重视研究人的情感、信念和意图等动力系统,这些是使一个人的行为不同于另外一个人行为的重要原因。人本主义课程要实现的课题是如何将学科的认知侧面和情感侧面统一起来,不仅强调智力发展,而且还强调伦理、审美和道德的人格发展。 3、马斯洛人的需要层次:(由低到高排列):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
38、需要(马斯洛自我实现的标准) ,以创造潜能的发挥为人类的最高需要,是人生追求的最高目标,实现这一目标即自我实现。马斯洛把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需要和认知需要称为“超越性需要” (高级需要) ,把尊重需要、归属和爱需要、安全需要和生理需要称为“缺乏性需要” (低级需要) ,缺乏性需要时因为匮乏而引起的需要,超越性需要则指向人类的潜能的充分实现。 马斯洛认为生物进化赋予人的本性基本上都是好的,应该以正向关怀、积极鼓励和启发诱导等教育手段,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发挥。4、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核心是肯定人的本性,认为“人的本性在自由运行时,是有建设性的,是值得信赖的”(罗杰斯) ,因此无论是教育和心理治疗上应
39、该“以人为本” ,提供一个良好的、能够满足其合理的正当需要的环境,让人的美好本性得以充分发挥。罗杰斯提出了“学生中心教学” ,把人际关系和自我实现放在首位,其内容是:教学目标,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教学方法:提倡非指导性的自发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信心。 师生关系:罗杰斯提出应该把教师的名称改为学习促进者罗杰斯强调要以学生的自身需要出发,努力引导学生自我思考、自我指导和自我评价,力图满足学生生长和个性整合需要的自由解放过程。5、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致力于人的认识发生发展规律的探索和研究。在论及人的心理发展时,他特别强调主体活动在其中的重要意
40、义和作用 (活动) ,强调主体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对外界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差异) ,强调社会交往对个体的心理发展起促进作用 (社会发展) 。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6、知识来自活动,发展源于活动:皮亚杰指出“知识来自活动” ,认为儿童最有效的学习是通过在环境中的活动获得的,没有主体的活动,就没有心理的发展 智力发展和心理发展:皮亚杰看来,人的智力是对环境的适应,适应的形成在生物学上是同化和顺应的平衡,在心理学上是主体和客体交互作用的平衡。个体出生之后,在先天的遗传图式基础上,先以简单的感知动作和环境相互作用,不断地对环境作用进行同化和顺应,实现动态平衡,使图式得以丰富和扩充。形成具有内包关系、
41、序列关系与一一对应关系的智慧动作图式。然后,随着符号功能的出现上述的三种动作图式内化成为三种最基本的内部运算图式,通过个体在活动中同化和顺应过程,将其协调和最终构建起越来越高级的心理运算图式。个体的心理发展经历:感知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四个相互联系,层层深入的过程。 要发展儿童智力,促进儿童心理发展,就必须儿童作用于环境7、儿童心理的差异性:皮亚杰认为儿童并不是消极地反应来自所处的环境的事物和刺激的,恰恰相反,他们是主动作用于客观对象,并且从内部对外部资源进行积极的信息加工。儿童的认知是受到自己已有的或正在形成的认知图式影响和制约的。儿童的认知图式是儿童在发展过程中
42、的通过交互作用而逐渐构成的。没有任何两个儿童会有同样的经验,没有任何两个儿童有同样的认知结构。儿童的认知和心理的差异必然存在,尊重这种个别差异是我们应取的态度。兴趣是儿童个别差异的重要表现,也是儿童建立自己的认知结构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动机。儿童兴趣的培养和发展:首先鼓励儿童多活动,多观察。只有活动才能发现问题,才能产生探索的需要。 其次鼓励儿童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只有学生的主体活动,才能发挥个性的独立性、积极性和创造性8、社会发展:皮亚杰不仅重视儿童的智力发展,也非常重视儿童的社会发展,他认为儿童的社会发展水平与其认知结构发展有密切相关。促进儿童的社会发展,同样需要儿童的主体的活动,以同化和顺
43、应的方式不断获得新的平衡。 传统教育是以服从为特征的道德教育 皮亚杰强调,儿童的社会发展只有通过社会交往和社会合作来促进的。简而言之, (皮亚杰认为人格是怎样形成的)儿童的社会发展 (的规律) 是从自我中心状态开始转向相互交流,从不自觉的把外界同化到自我转向互相理解,导致人格的形成。从整体混沌的未分化状态转向有纪律的组织为基础的分化状态。S2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教学模式(课程模式的区别)1、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的教学理论逻辑轮廓,为了完成某种的教学任务而建立的相对稳定和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和范式。其具有假设性、近似性、操作性和整合性的特点。教学模式结构通常包含具有五个方面的因素: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 教学活动的程序和方法(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和做法) 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关系(师生关系、理论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关系、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教学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