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之我见随着现代化科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新媒体平台、软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便利。而与此同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也正悄悄披起科技外衣,从线下的实际工作搬入网上,跑进手机,在干部的指尖滋生、蔓延,下面我结合自己在工作的实际体会,谈一谈几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一是强行拉票求赞。一些部门举办评选、考核活动,借助网络投票来扩大市民知晓度和参与度,收集民意。但有的地方相关部门为了完成评选和宣传任务,向各单位摊派任务,要求每个单位必须要完成多少投票、点赞任务,并且上传截图,不仅给基层工作人员增加了负担,也违背了评比的初衷。有的部门为了追求文章浏览率和点赞数量,
2、摊派下级部门完成点赞阅读任务。同时有的媒体为了推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联合政府部门,推出了一系列某某之星、某某先进之类的评选,而在投票审核中把关不严,而让一些刷票机构钻了空子,甚至形成了产业,加剧了弄虚作假的行为。二是强制推广下载。一些政务 APP、微信公众号的下载、关注和转载任务量大 ,有的地方和部门在推广 APP、微信公众号时搞强行推广,有发通知让下级部门必须要完成下载、关注任务,并与年底评优挂钩,导致基层部门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要求办事群众先下载、关注后办事,极大地占用基层干部群众的时间和精力。同时不少 APP 和公众号除下载、关注之外,还有转发、反馈等任务,仅这类工作,就占据基层工作人员
3、相当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不久前,某省纪委监察委督导调研组在明察暗访时了解到,某乡镇一些干部的手机上普遍装有七八个工作 APP 和 20 多个工作类微信公众号,每天若要认真完成APP 上的“留痕”任务,要耗费两个小时左右。而且很多公众号、APP 实用价值不高,虽然下载或关注数据很夸张,但并没有多少人看,也没有多少人用,数字繁荣的背后影响十分有限。三是夸大自我宣传。有的单位把公众号、政务网站当成了自我标榜的“秀场” ,热衷于“晒工作” “秀经验” ,普遍存在“干得好不如晒得好”倾向,有的喜欢用文字来包装政绩,热衷于遣词造句,过分追求文章合辙押韵、对仗华丽,看似文字鲜活,实则华而不实;有的“将来时”变“完成时” ,工作还没完成,业绩先宣传出来了;有的为了追求关注率和点击量,在标题制作上以偏概全,或虚假夸大,和文章内容大相径庭。这种为了宣传而宣传,为了总结而总结的做法,使宣传内容严重“脱离群众” ,与“互联网+政务”的初衷不符,也很容易引起群众反感和误解,从而更不会提心甘情愿下载和关注了。遏制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最重要的是净化其生存土壤,上级部门应该转变思路,不以单一的“捆绑式”投票、点赞来定义工作质量,同时把更多评价权留给群众,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导向的科学考核体系,让广大干部把精力放在工作上,而不是“作秀”上,让人民真心实意的为我们“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