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心理学真题.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85568 上传时间:2018-12-03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29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心理学真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心理学真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心理学真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心理学真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心理学真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01 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考试真题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5 分)。 1 “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是由 ( )提出的。 A 凯洛夫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2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通常称为 ( ) A 学习内容 B 教学内容 C狭义课程 D广义课程 3社会学习论者的研究表明,受到奖励或指责的榜样对儿童具有 ( ) A 替代强化作用 B示范作用 C 暗示作用 D激励作用 4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普及的程度,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需求是在()时期提出的。 A 一次工业革命 B二次工业革命 C 第三次工业革命 D信息革命 5教学内容的安排既要有系统性

2、和连贯性,同时又要保持一定的难度与速度,并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这主要体现( )的要求 A 循序渐进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原则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 C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D集体教学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参考答案: 1 B 2D 3 A 4C 5A 二、填空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论著。 2 “学科中心论”主张,学校课程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 3近 20 年来,我国相继提出了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化安排的结构迁移说、阶段连续说和螺旋循环说三种观点或模式,并具体运用其中的研制出各级学校德育大纲或纲要。

3、 4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教育的演变历程。5有别于人类一般实践活动中直接经验的获得方式,教学实践往往将直接经验典型化、,主要方式是实验、演示、教学录像,参加一定的生产劳动、社会调查,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等。 6德育是各个社会共有的教育现象,具有社会性。德育随社会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具有历史性。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德育的原理、原则和内容、方法等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德育具有7根据赫尔巴特多方面兴趣理论,将教学过程划分为明了、联想、系统、等 4 个阶段。 8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称为o 9校园文化可以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

4、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其中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10借助摄像机、录像机等训练师范生或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小型教学活动,称为。 参考答案: 1 学记 2学科教学 3螺旋循环说 4制度化 5简约化 6继承性 7方法 8课的结构 9精神文化 lO微型教学法 三、名词解释(每题 3 分,共 15 分)。 1广义教育:广义的教育是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 2道德两难法:柯尔伯格在明确区分道德与非道德、确定了道德冲突在人们作出道德决定中的作用的基础上,采用“道德两难法”研究儿童的道德发展和教育问题。 “道德两难法”即道德两难故事问答讨论法,启发儿童积极思考道德问题,从道德

5、冲突中寻找正确的答案,以有效地发展儿童的道德判断力。 3教学策略:指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 4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学科教学活动之外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 5教育民主化: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 5 分共 25 分) 。 1青少年学生是权利的主体。 答:对。从法制的角度讲,青少年

6、是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不仅享受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而且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1989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正是维护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这一精神的基本原则是:(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3) 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 (4)无歧视原则 2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答:对。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为智力提供了广阔的领域,只有有了某方面的知识,才有可能从事某方面的思维活动,同时知识中也包含有认识方法的启示。向学生介绍关于归纳、演绎、解决问题等思维方法的知识,就是把心智操作的方式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必然要求学生积极进行认识、思考和判

7、断等心智活动,只有在心智操作的活动中才能发展认识能力。 3德育即思想政治教育。 答:错。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因此,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和,而不单是思想政治教育。 4师生关系是知识的授受关系。 答:错。这种观点把教育活动和师生关系理解得太简单了、太肤浅了。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可是学校也是社会,从社会学的角色看,师生关系在更深刻的意义上,是人和人的关系,是师生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人格的碰撞的互动关系。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上的、智力上的影响,更是思想的、人格的影响。学校的教师对儿童和

8、青少年的发展有着特别的意义。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人,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身的影响。 5潜在课程并不是真正的课程。 答:对。潜在课程也叫“隐性课程” 。 “课程”并非实指,只是借用“课程”一词来说明学校中还存在对学生产生影响的、但又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它们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价值、行为规范、情感等发生影响的全部信息的总和及其动态传递方式。它在学校情境中以内隐的方式存在。 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 1试论教育的文化功能。

9、答: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现为对文化起着承传、改造和创新的作用。 (一)教育与文化的承传 人类文化的承传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在文字出现以前,文化主要依赖人们之间耳传口授而获得传递和保存。第二阶段:文字出现以后,文化的承传更依赖于文字记载和有系统的教育。第三阶段:人类通过包括教育在内的多种途径承传文化,教育的重心已转移到帮助人们掌握文化中的最基本的要素。和选取、使用、储存和创造文化的基本手段、基本方法。由于这些手段和方法越来越复杂和精细,文化的承传就将越来越依赖于系统的教育。 (二) 教育与文化的改造 教育通过选择文化和整理文化两种形式实现对文化的改造。 (1)教育对文化的选择。现代教育

10、对文化的选择主要通过对教师的选择、对教育内容的选择、对教育方式方法的选择来实现。这种选择主要包括:第一,选择社会的主流要素和基本精神,如语言、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第二,选择能有效促进学生多方面得到发展的丛本文化要素;第三,选择有利于利,技进步、生产力发展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应用较高的文化要素。 (2)教育对文化的整理。教育对文化有整理的功能首先是因为它本身具有整理文化的需要。浩繁的文化与青年一代的身心特点,决定了只有经过精心选择和整理,才易于被年轻一代理解和接受;其次是因为教育者具有整理文化的能力,他们不仅具有知识,而且懂得人类掌握文化的基本特点。经过他们整理的文化更易于被掌握。 (三)教育对文

11、化的创新。 (1)教育上的发明、发现和创造,构成了世界文化总量增加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新的教育思想、学说和方式方法是世界文化中创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3)现代教育为文化的不断更新发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创造活力的人。 (4)现代教育的许多活动已都与科技发明、文化更新融为一体。 2联系实际阐述教育过程中知、情、意三者的关系。 答:(1)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情、意相互作用,同时介入,这就需要我们处理好知识学习与思想、情感、意志培养的关系问题。 (2)赫尔巴特认为,理性、情感和意志都是在知识基础上产生的,而教学是形成人的品德的基本途径,主张把知识涵养和人的人格成长统一于教学过程之中。 (

12、3)知、情、意是教学过程内在的因素,它们的协调发展不仅与教学内容,也与在教学过程的组织、方法的运用相关,教师教学的责任感、价值观、思想作风、言行举止以及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等对这些方面的发展也有重要影响。 (4)学生所学的社会科学本身,就是社会意识的一种形式。而自然科学不仅是人们认识自然的成果,而且还对人们的科学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有直接的作用。情、意方面的作用在教学中越来越明显,人们认识到情感、意志、兴趣等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教学中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勤奋的学习态度,不仅要学会学习,而且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在实际教

13、学中,知识教学都会伴随有是非感、荣辱感、对待学习中困难和障碍的态度等情感和意志的活动。特别是政治、历史、语文、地理、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学中,情感和意志的因素更为强烈。教师在教学科知识时,要激发与该知识有关的情、意活动,教师本人也应倾注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与学生建立起情感、意志的交流。在 教屈原的离骚时,在教抗日战争史时,在教中国地理时,都要既传授学科知识,又要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甚至教自然科学时,都会涉及到科学家的献身精神,科学与宗教迷信斗争等可歌可泣的事迹。情感的发展反过来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真理的信念,成为刻苦学习的动力。 3述评马卡连柯的集体教育思想

14、。 答:集体主义教育是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它的集体教育体系简单说就是“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 他认为集体应有共同的目的、组织机构、自觉纪律、正确舆论、优良传统和作风。他提出了前景教育原则和平行教育影响原则。前景教育原则就是通过经常在集体和集体成员面前呈现美好的“明天的快乐”的前景,推动集体不断向前运动、发展,永远保持生气勃勃的旺盛的力量。平行教育影响就是“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而这种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给予集体的一种影响 2002 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在个体的发展问题上,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15、.孟子 格塞尔 C 威尔逊 D华生 2明确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经济学家是 ( ) A.舒尔茨 B 斯特鲁米林 C 布鲁纳D亚当斯密 3提出“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 中庸 4古希腊最早提出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自然特点的思想家是 ( ) A.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亚里斯多德 D赫拉克里特 5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 A.互补性 B 个体差异性C 不平衡性 D顺序性 6用测量知识的题目去测量学生的智力,这样的测验显然缺乏 ( ) A.难度 B 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7随机管理策略多用于( )学习和其他复杂行为的学

16、习中。 ( ) A 知识 B 技能 C 概念D态度 8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 1966 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 ( ) A.职业 B 专业 C 事业 D以上三者都是 9我国法律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它教学设施中活动。 ”明确作出此规定的是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0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思维或道德推理( ) A 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 B 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 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 参

17、考答案: 1 D 2A 3C 4C 5D 6B 7B 8B 9D 10C 二、填空题( 每题 1 分,共 5 分) 1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_。 2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_年。 3美国著名教育学家_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 “从做中学”的过程。 4制约课程的三大因素是社会、知识和_。 5涂尔干认为德性由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_三要素组成。 参考答案1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21985 年 3杜威 4儿童 5意志自由 三、名词解释(每题 3分共 15 分) 1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2终身教育:终身教育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

18、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是片面的。 3课的结构:课的结构是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各组成部分进行的顺序,时限和相互关系。4认识的间接性: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知识,并在教育中间接地去认识世界。教学认识的基本方式是“掌握” ,是一种简约的和经过提炼了的认识过程,同样以教学活动为基础。 5观察学习:社会学习论关于道德教育的基本观点是,儿童的道德行为通过社会学习即观察学习和模仿学习可以获得和改变。班杜拉和麦克唐纳通过采用道德判断的故事进行实验证实儿童的很多行为习惯是从模仿他人的行为模式中得来的。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

19、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 5 分,共 25 分) 1美育即艺术教育 答:错。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文明素养的教育。美育并不等于艺术教育,也不是美学的学习,它的内容要比美学和艺术教育学习要广泛得多。 2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是一回事 答:错。活动课程渊于课外活动,但与课外活动不同,从课程上看,比课外活动正规化,列人教学计划;从内容上看,注意活动系列化;从参加者看,由部分学生扩展到整体学生,由自由参加到必须但可以自由选择内容参加,因此,不要把我国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活动课程等同于课外活动。 3教学过程的结构就是教学模式 答:错。教学过程的结构指教学进

20、程的基本阶段。按教师组织教学活动中所要求实现的不同认识任务,可以划分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认识的不同阶段。而教学模式作为 教学理论具体化与教学经验概括化的中介,提供一种相对稳定的和具有范式意义的教学结构,它有利于我们从动态上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 4教学是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 答:正确,教学不仅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学校德育最基本,最经常和最有效的形式。通过教学实施德育主要是通过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实现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只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

21、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品德。 5学生品德是个体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长期交互作用的结果 答:正确。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是学生思想道德结构不断建构完善的过程,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对外界的认识对其品德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学生品德不是先天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在积极的活动和过程中逐步形成发展起来和表现出来并接受其检验的。 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45 分) 1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谈谈你对“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的内涵与现实意义的认识。 答:(1)内涵;主张引导学生但不要牵着学生走;对学生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但不要使学生恢心;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但不提

22、供现成的答案。 (2)现实意义: 进行启发式、开放式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鼓励学生,因材施教,进行理想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 2谈谈课程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及其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答:基本特点:(1)重视课程的整体功能;(2) 强调加强基础;(3)重视智力开发,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发展;(4)重视个别差异;(5) 加强课程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的联系;(6)重视课程的文化内涵,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加强国际交流相辅相成。 对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启示: (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2)课程

23、设计与编制结构化;(3)课程形式的多样化,个性化和综合化;(4)课程内容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 3围绕如下问题分析、评论下述案例。 (1)案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了哪些方面的道德教育? (2)这位教师使用了哪些方法教育学生? (3)这个案例反映了一种什么样的师生关系? 就在今天上午,加伦让我们知道了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因为有事我进教室晚了些, 不过老师还没有来。三、四个男孩子正在逗弄可怜的克洛西_就是那一头红发、残了一只手臂、还有一个卖菜的妈妈的男孩子。他们用尺子戳他,用剥了的栗子壳砸他的脸,恶意地模仿他残臂的姿势,取笑他是个残废,是个怪物。他孤零零地坐在板凳上,脸色惨白,求饶的目光从一个人脸

24、上转向另一个人脸上,恳求他们放过他。可那些人恶作剧的模仿更甚了,他气得全身发抖,满脸通红。突然,一脸坏相的弗兰提跳一张长凳,装作两臂各挎一只篮子的样子,取笑克洛西那以前常来校门口接儿子的母亲,她现在正卧病在床。许多人开始大笑。克洛西狂怒了,他抓起一只墨水瓶,用尽全力向那坏蛋砸去。可是弗兰提避开了,墨水瓶正砸在刚巧走进来的老师身上。大家全跑回自己的座位上,吓得不敢出声。 老师脸色苍白地走上讲台,用严厉的声音责问:“谁干的?” 没有人回答。 老师提高了声音,又问了一遍:“谁干的?” 可怜的克洛西的不幸似乎感动了加伦,他突然站起身来坚定地说:“是我。 ” 老师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呆坐的学生,然后平静地

25、说:“不是你。 ” 顿了一顿,他又说:“这一次我不会罚那个犯错误的人的。站起来吧!” 克洛西站了起来,抽泣地说:“他们砸我,还侮辱我,我气昏了头,才扔_” “坐下吧。 ”老师说, “欺侮他的人,站起来。 ” 四个人耷拉脑袋站了起来“你们几个,竟然去侮辱一个根本没有冒犯你们的同伴,竟然去挖苦一个本来不幸 的人,竟然去攻击一个无力自卫的人。你们这是卑鄙的行为! 是懦夫!” 说完,他走下讲台,来到耷拉着脑袋的加伦面前,伸出一只手放在加伦的腮下, 抬起了他的头。老师注视着加伦的双眼,对他说:“你是一个高尚的人。 ”加伦附在老 师的耳旁,不知说了些什么,然后老师就对四个顽皮的同学说:“这次原谅你们。 ”

26、 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重视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尊重学生的观点,允 许学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答:(1)进行如下方面道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 法制教育。(2)使用如下道德教育方法;陶冶教育法;品德修养指导法;品德评价法 (3)该案例反映了如下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师生关系 在社会道德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注:考生可结合案例展开论述) 2003 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10 分) 1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是在 ( ) A1911 年 B1905 年 C1898 年 D1902年 2中国古代提出“有教

27、无类”的思想家是 (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董仲舒 3决定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根本因素是 ( ) A科学技术状况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价值观念 4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的国家是 ( )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日本 6提出“人是唯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思想家是 (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卢梭 7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纲要( 试行) ,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 ) A教学大纲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教学参考书 8发现教学、探究教学和问题教学都属于 ( A以掌握知识为主的方法 B以训练技能

28、为主的方法 B以陶冶情操为主的方法 D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9以重视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为显著特点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 A道尔顿制 B班级授课制 C贝尔一兰卡斯特制 D分组教学 9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儿童、少年 ( ) A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B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B接受六年义务教育的权利D接受五年义务教育的权利 10间接的道德教育就是 ( ) A在各科教学中渗透道德影响 B在学校集体生活中渗透道德影响 C学校道德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 D以上三者 参考答案: 1B 2A 3C 4D 5C 6B 7D 8A 9A 10D 二、填空题(每题 1分共 5

29、分)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_和互补性。 2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道路来实现:一条是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另一条是_。 3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教学原则中的“教学生活实际”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规定的与实践相关的_;二是学生本身的实际;三是社会实际 4教学工作以_为中心环节。5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维护儿童权利的基本原则;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_原则。 参考答案: 1个体差异性 2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3活动性作业 4上课 5无歧视 三、名词解释 1教育资本储量:是指国家在某一时期内教育支出的总额。通过对教育资本储量的测定,可以

30、分析一个国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2教育民主化:是 20 世纪最大的教育思潮之一。教育民主化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以及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的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3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得感性认识的方法。 4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具体方法有口头提问、书面测验等,目的是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改进教学进程。 5平行教育原则:又称“平等影响原则” ,是马卡连柯提

31、出的一条集体教育原则。其基本要求是:对学生个体进行的教育,要通过学生集体并影响学生集体;对学生集体进行的教育,同时要成为对集体每个成员的教育。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每题 5 分,共 25 分) 1中等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是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答:正确。(2 分) 在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学术性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职业性课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1 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双轨制,两种教育相互隔离。第二次 世界大战以后,在生产力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以及教育民主化运动等影响下,这

32、种相互隔离的状况被逐渐改变,出现了在普通教育中增设职业课程,在职业教育中加强普通文化教育的趋势,并出现了将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融为一体的综合中学。(2 分 2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要用探究式学习取代接受式学习。 答:错误。(2 分) 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各有其适用性;(1 分 )当前课程和教学改革要求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而不是以一种方式代替另一种。(2 分 ) 3教学过程就是认识过程。 答:错误。(2 分) 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特殊认识过程;(1 分)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认识的领导性,(2 分)( 指出教学

33、过程既是认识过程,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就酌情给分) 4师生平等。 答:错误。(2 分)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平等,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也要尊重教师的人格。这个意义上,师生平等的论断是正确的。(1 分 )总体而言,教师在知识上多于学生,在智力上比学生发达,在社会经验上比学生丰富。这种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这个意义上说,师生关系是不平等的。教师一方面要提高学生的知识和智力水平,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以消除这种心智上的不平等;另一方面又要努力提高自己,以保持教师在教学上的优势地位。(1 分)教育和受教育的关系,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在权利、义务关系上的不均等。教师必须为学

34、生服务,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负责,学生却没有为教师服务,对教师负责的义务。(1 分) 5班级集体是班级学生和任课教师共同生活的集体。 答:正确。(2 分) 班级既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层集体,也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2 分 )学生和任课教师都是班集体的成员。(1 分) 五、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30 分 ) 1试述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 答: (1)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主要是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以及网络时代的到来(5 分) (2)教育国际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国际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人才的全球性流动、国际教育的竞争与合作、教育机构的跨国设立,国际化网

35、络教育的兴起以及国际学位、学分的相互承认等等。(5 分) (3)教育国际化对一国家或地区的教育改革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也提出了难得的机遇、不同的经验和教育发展的新途径。(有独到见解者可酌情加分) 2论德育目标要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答: (1)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是我国当前公民道德建设原则之一。根据这条原则,德育目标的设立,应该坚持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1 分) 。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现阶段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也是在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奋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要从实际出发,鼓励先进,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36、,用共同理想动员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样才能团结和引导不同觉悟程度的人们一起向上,形成凝聚亿万人民的强大精神力量。(2 分)(3)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就是要从实际出发,区分层次,着眼多数,循序渐进,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1 分)就是要鼓励支持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弘扬正气的思想道德,一切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1分)就是要鼓励先进,大力倡导共产党员和各级干部带头实践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

37、(1分) (4)对学校德育的指导意义:设定德育目标时,第一,要区分思想道德要求的层次,对大多数人的广泛群众性、基础性的要求,同对作为共产党员、先进分子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和高标准要求就有所区别。(2 分)第二,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着眼多数学生,从基础文明教育,基础道德教育人手,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目标。(2 分)第三,要鼓励学生,倡导学生中的党员,团员和先进分子学习和践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2 分) (5)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是, “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国的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

38、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这便是在努力实现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的辩证统一。(3 分)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 15 分 ) 一项意在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实验研究,开出了一节名为“找圆心”的数学观摩课。执教老师先让学生说说生活中见到过那些圆的图形,然后引导他们利用圆形物品在纸上画圆,并让每个学生把画好的圆剪下来。这样,每个学生手上都有了一个不知道圆心的圆纸片。怎样找圆心呢?老师用投影仪提示: “将手中的圆对折,展开,换个方向,再对折,两条折痕的交叉点就是圆心。 ”学生按提示操作,果然找到了圆心。试从现代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角度评析这节数学课。 参考

39、答案: (1)这位老师关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是与实验的意图想一致的;(5 分) (2)教学中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并用操作性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值得肯定的;(5 分) (3)但是,老师的“导”限制了学生的“学” ,假如能让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自己发现找圆心的办法,则更有得于学生的主动发展。(5 分) 2004 年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全国联考教育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是_。 A人类社会的出现B交往的出现 C学校的出现 D语言的出现 217 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_。 A自然性 B社会性

40、 C历史性 D世俗性 3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_。 A不平衡性要求 B个别差异性要求 C顺序性要求 D互补性要求 4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_ A美国B德国 C法国 D本 5反映教育活动中人的个性化要求的现代教育特征是_。 A教育的民主化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多元化 D教育的终身化 6我国的班级授课制最早始于_。 A唐代 B民初 C清末 D新中国成立 7把教学过程分为“情景一问题一观察一解决一应用” 等教学步骤的教育家是_A杜威 B夸美纽斯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8在思想道德建设上,明确提出“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的是_。

41、A1986 年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B1996 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 C2001 年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D以上三个文件 9在社会学习理论中,观察学习又称“替代学习”或_。 A “行为习得”B “模仿学习” C “道德学习” D “强化学习” 10涂尔干认为,德性的要素包括纪律精神、牺牲精神和_。 A合作精神 B正义感 C同情心 D意志自由 参考答案: 1 C 2A 3B 4D 5C 6C 7A 8D 9B 10D 二、填空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5 分) 1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_以及课程活

42、动文化。 2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关键因素是_。 3现代教学策略的实施,提倡选择性学习、参与性学习、自主性学习和_。 4教师对学生进行模拟考试是一种_ 评价。 5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中,教师被列在“_”这一大类。参考答案: 1精神文化 2生产力水平,3合作学习 4诊断性 5专业、技术人员( 或专业人员)三、名词解释(共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 1全民教育:近 10 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概念。全民教育就是让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另 IJ 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2道尔顿制:柏克赫斯特 1920 年在美国道尔顿中学创建的一种个别教学组

43、织形式。其显著特点是,教师不系统讲授教材,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学生自学,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 3学科中心论:出发点是学科本身,主张学校课程应以各科知识的分类为基础,以学科教学为核心,以掌握各科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目标。 4螺旋循环说:是我国德育基本内容序列化探索中提出的一种观点或模式。其基本精神是,把不同层次的德育内容组织在受教育者邻近发展阶段进行教育。要求德育内容的层次既不能过高,又不能低于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只能适当超前,通过教育达到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要求。我国德育理论工作者运用螺旋循环说,研制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大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和进展。5道德:是

44、通过善恶评价、社会舆论、人们内心信念和传统习俗来维持的,调整人我、群我、物我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准则。道德教育,就是传授这类行为规范和准则,形成人们一定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教育。 四、判断题(先判断正误,再简要解释内容或说明理由。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分) 1新科技革命为培养目标个性化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 答:正确(2 分) 。新科技革命使得传统工业的标准化、规格化转向非标准化、多 样化,这为实现根据人的自然本性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理想,提供了更加充分的条件。(3 分 ) 2教学评价就是对学习结果的评价。 答:错误(2 分)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客观标准,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

45、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教学评价不仅包括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还包括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3 分) 3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用探究式学习取代接受式学习。 答:错误(2 分)。探究式和接受式是人类学习的两种基本方式,各有其适用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是实现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倡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而不是一种替代另一种。(3 分) 4班集体一定要有共同奋斗的目标。 答:正确(2 分) 。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3 分) 5德育规律要求先提高道德认识,进而陶冶道德情感,然后锻炼道德意志。最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 答:错误(2 分) ,这是一种机械的而且不

46、合乎品德形成规律的论断。品德是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理论上说道德教育应该同时影响学生的知、情、意、行。由于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发展不平衡,在实际操作上,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教育作为切入口,进而带动品德其它方面的发展。先提高道德认识,进而陶冶道德情感,然后锻炼道德意志,最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这只是对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的概括。而实际的德育开端不止一种,教师也可能从陶冶道德情感开始,或者从锻炼道德意志开始,或者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开始,进而实现学生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和谐发展。(3 分) 五、论述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 1试论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 答: (1)教育使人发现人的生命价值、主体地位、人格尊严。(3 分) (2)教育使人的潜能得以发掘。(3 分 ) (3)教育使人的身体和精神力量得以发挥。(3 分) (4)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3 分) (5)阐述全面、系统具有独到见解。(3 分) 2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