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铜鼓:铜鼓天气 铜鼓,是壮、布依、侗、毛南、瑶等民族的敲击体鸣乐器。因通身用青铜铸成而得名。 追根溯源 关于铜鼓的记载,自汉以来常见。范晔后汉书马援传中有云:“援好骑,善别名马,于交趾得骆越铜鼓。”这是对铜鼓的最早记载。骆越系秦汉以前百越民族中的一个部族,即今之壮族等壮侗语族群。隋唐以来特殊是两广、滇、黔、川和湘西等地的文献中常见有关铜鼓的记载。唐代刘恂在岭表录异中描写铜鼓形象时写道:“蛮夷之乐有铜鼓焉,形如腰鼓,一头有面,鼓圆二尺,炉铸之妙,实为奇巧,击之洪亮,不下鸣鼍。”一般的铜鼓鼓面直径约50厘米,高约30厘米(个别的较大)。铜鼓平面曲腰、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鼓身都刻有精致的花纹。据有关专家讨论,铜鼓按不同形制和花纹,可分为8个类型:万家坝型、石寨山型、冷水冲型、遵义型、麻江型、北流型、灵山型、西盟型。广西北流出土的一面铜鼓,高67.5厘米、面径166厘米,重300千克,为迄今世界上发觉的最大铜鼓,号称“铜鼓之王”。 权力象征古代铜鼓多为歌舞伴奏,而舞乐又与祈年、赛神等.紧密相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