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商 务 部国土资源部二 OO 六年 7 月2建立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决策,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大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实践和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新时期进一步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水平,更好地发挥其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制定本规划纲要。一、发展现状1、自 1984 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首批 14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到“ 十五” 期末,全国累 计批准设立了 49 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 5 个享受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政策的其他国家级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国家级开 发区”
2、 )。经过 20 多年的艰苦创业,国家级开发区按照国务院确定的“以发展工业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针(以下简称“ 三为主、一致力”),积极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率先3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土地集约利用程度较高、现代制造业集中、产业集聚效应突出、外商投资密集的外向型工业园区,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经济实力迅速增强。 “十五” 期间,国家 级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34.51,对全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2以上。 “十五” 期末,
3、54 个国家级开 发区(下同)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8195 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总量的 4.49;工业总产值(现价)达到 23377 亿元, “十五” 期 间年均增长 37.77%;工业增加值达到 5981 亿元, “十五” 期间年均增 长 35.24;税收总收入达到 1219 亿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32.77%。国家级开发区对所在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日益突出,地区生产总值占所在城市的比例达到 1030,成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3、外向型经济成效显著。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我国引进外资的重点区域,国家级开发区累计实际使用外资超过 999.32 亿美元。其中,2005 年实际使用外资 1
4、30.23 亿美元,占全国的21.59。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跨国公司的投资热点,截至 2005年底,国家级开发区内兴办的世界 500 强公司投资项目超过1000 个。台商在一些国家级开发区投资比较集中,促进了两岸经贸合作交流。国家级开发区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基地,2005年进出口总额达 2252.35 亿美元,十五期间年均增长 47.92%,其4中出口 1138 亿美元,年均增长 47.50%,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4.93。4、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国家级开发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链条逐步延伸,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明显,成为了国际产业分工和国际市场循环的重要环节。国家级开发区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交通运
5、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生物医药、化学原料及制品、航空航天和食品饮料等产业集群,在国内同行业中所占比重日益提高,逐步形成了我国现代制造业的核心集聚区。物流、软件开发、金融、保险、咨询与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也得以初步发展,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形成了一定的发展优势。5、高新技术产业日益壮大。 “十五” 期末,国家 级开发区内高新技术企业数累计达到 3205 个,引进和建设研发中心超过 600家,财政投入科技创新扶持资金累计超 100 亿元。国家级开发区集聚了一批涉及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航空航天、环境保护、海洋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业群。2005年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 10
6、860.90 亿元,占国家级开发区工业总产值的 46.4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774.30 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 68.04。6、土地资源利用高效集约。国家级开发区高度重视土地的规划、管理和利用,坚持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坚持滚动开发、少占耕地、有偿使用和工业用地为主的原则,土地单位面积产出5迅速增加。 “十五” 期末, 54 个国家级经济 技术开发区已累计完成工业用地开发约 591 平方公里;单位面积土地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为 13.87 亿元/平方公里,单位面积工业用地产生工业产值39.56 亿元/平方公里,单位工业产值增加值率达 25.58,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税收贡献率为 14.84。7、管
7、理体制不断创新。国家级开发区推进了管理体制改革,探索了“管委会 ”的管理模式,提出并成功实践了“小政府,大社会” 的管理理念,率先形成了市场经济 条件下的新型政企关系,构建了集中精简、灵活高效、亲商务实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国家级开发区在依法行政、土地开发与管理、外向型经济管理、投融资体制、人才管理机制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积累了新鲜的经验。8、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国家级开发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累计投入开发(基础设施)资金3310 亿元人民币,形成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改变了所在区域的旧面貌,一批新城区迅速崛起。国
8、家级开发区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建成了一批“ 国家环保示范区 ”。国家级开发区积极营造投资软环境,努力与国际惯例接轨,全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初步建立了一套符合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高效服务体系,投资环境综合竞争力逐步增强,成为跨国公司来华投资的首选地。69、吸纳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国家级开发区已成为对外开放的大学校和人才培训基地,各类培训中心、技术交流中心、留学生创业园和孵化器不断涌现,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同时也推动了思想的解放和观念的转变。目前,国家级开发区从业人员中,10%以上具有中高级专业职称;有的国家级开发区聚集了所在城市 1/31/2 的海外留学人员。10、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9、。国家级开发区在社会保障制度、人才机制、征地农民安置、进城务工人员的管理与服务、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会建设等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探索,各项社会事业获得了健康发展。同时,国家级开发区的发展扩大了全国就业规模,目前,国家级开发区直接从业人员超过 417 万人,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和解决农民工进城等闯出了一条新路。二、发展环境11、“十一五” 时期,国内外形 势正发生深刻 变化,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发展迎来了重要战略机遇期,国家级开发区也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一)国际发展环境12、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
10、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快。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技革命和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要素的全球性流动与地区合作7的广度与深度日益加强。中国加入 WTO、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内地与港澳 CEPA 的实施以及推动东北亚经济合作等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加快了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使我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家级开发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先行区,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有条件率先抓住国家扩大对外开放带来的新机遇,提高国际化程度,实现新的发展。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与日俱增,有可能对经济的稳定性、安全性造成不利的影响,对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建立有效防范
11、应对机制。13、全球经济处于一个新的上升期。 “十一五” 时期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将继续推进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将保持增长势头,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重化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外包将成为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14、国际制造业转移加快。生产制造的全球化日趋明显,产品的研发、营销、制造环节相分离,制造及部分生产性服务业趋向离散化,研发、管理控制等环节趋向集聚化。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从简单加工组装环节向产业链的上游和下游环节扩散。国家级开发区作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大平台,也是跨国产业资本转移中国的聚集地,能够较快地与世界生产体系融为一体,成
12、为“ 世界工厂 ”不可或缺的重要 组成部分。815、科技研发活动的全球化步伐加快。制造业的全球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跨国公司经营本地化战略,推动了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全球化布局步伐,特别是与产品生产活动直接关联的应用性研发活动趋向全球化。国家级开发区作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主要集聚地,只要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完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则有条件成为承接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各类人才引进的平台。16、服务贸易全球化。现代服务业,特别是与生产活动紧密关联的生产性服务业,如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会计、进出口服务、信息服务等,必然伴随着生产的全球化而趋向服务网络的全球化。跨国公司服务外包有巨大的市场需求,随
13、着全球服务业外包发展,服务贸易规模和类型迅速扩大,跨国投资中服务业所占比重将提高,国家级开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潜力巨大。17、国际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国都在致力于改善投资环境,放宽外资准入条件,扩大优惠措施,加强投资促进,这些都与我国形成直接的竞争,这也要求国家级开发区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和低廉的要素成本,转向更多地依靠完善综合投资环境,来增强对国际投资者的吸引力。(二)国内发展环境1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国将在本世纪头 20 年,集9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14、、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十一五” 时期,我国宏观经济将保持平稳运行,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 2000 年翻一番,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实施,对国家级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国家级开发区发展提供了动力和机遇,促使开发区在新的发展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服从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创新型国家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走出一条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19、推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根据我国当前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中央明确提出了促进地区协调发展
15、的战略布局: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国家级开发区新一轮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动力,同时也要求对国家级开发区实施分类指导,进一步发挥国家级开发区辐射带动作用。20、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当前,我国体制改革进入到攻坚阶段,加快体制改革仍然是国家“十一五 ”时期的重要任务。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家级开发区需要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在更宽领10域、更深层次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率先创造体制的优势,为全国深化改革摸索新鲜经验。21、资源与环境瓶颈制约长期存在。我国总体上
16、是一个资源比较匮乏的国家,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资源要素的瓶颈问题将日益突出。国家级开发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土地、水等资源需求绝对量将增加,如何降低资源消耗、提高利用效益,已经成为国家级开发区面临的重要任务。同时,在推进工业化的进程中,国家级开发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降低污染、保护生态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三)国家级开发区内部发展环境22、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与优势。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国家级开发区区域规划起点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高、配套完善,能够满足各类项目发展的需求,拥有产业发展环境优势;体制精简、运作高效,拥有管理体制优势;聚集了一大批富有特色的产业群,产业结构优化,拥有产业优势;实现了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积累了比较雄厚的经济实力,拥有财力优势;引进了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成为管理和技术人才密集的区域,拥有人才优势。上述这些都是国家级开发区实现新一轮发展的重要保证。23、优化综合投资环境面临新任务。中国入世后,一系列与WTO 规则不相符合的政策逐步取消,国家级开发区在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