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嘉兴市新型城市化发展研究一、研究背景(一)复杂国际经济形势下战略选择的重要支撑目前世界的社会经济处于重大变革中,充满机遇与挑战,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造就了新的国际格局,支撑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因素随之发生重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金融危机以来外需条件受限,亟需我们转内需、促销费。作为经济迅速上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本身具有最大的消费市场,而最雄厚的内需潜力则在城市化,因此顺势而为推进城乡统筹的新型城市化进程是实现国富民强的重要举措。(二)转型期国家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方向十七大提出“走中国特色城 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
2、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代小的原则,促 进 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增 强综合承载力为重点,以特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三)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2006 年为促进省域内城乡互动、协调发展,浙江省首次提出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工作,走新型城市化道路的意见,提出进一步优化城镇体系,完善城乡规划,提升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创新发展机制,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坚2定不移地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城乡互促共进的新型城市化道路。(四)城市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嘉兴市人均 GDP 达
3、到 1 万美元,标志着社会 经济发展踏上新平台,新形势 下需要按照新型城市化的思路推进城市功能的完善和提升,使之成为推进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嘉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指明了新型城市化的战略重点,提出坚持走新型城市化道路,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完善城市功能,增强中心城市集聚能力,加快县(市)城区与滨海新城、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推进市域一体化,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区域联动发展新格局。二、回顾总结(一)回顾成就嘉兴市近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科学谋
4、划,大力推进城镇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化进入新的发展阶段。1、城市化水平逐渐提升,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在可持续的城市化发展战略指引下,嘉兴城市化进程健康有序的推进,城市化水平稳步提高,2005 年的 50%提高到 2010 年的 52%,全市城镇建成区面积由 2005 年的 190.43 平方公里扩大到 2009 年的3203.36 平方公里,年均扩大 3.2 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06 年的 60.20 平方千米提高到 2010 年的 85.11 平方千米。嘉兴市城市化率已超过 30%,人均 GDP 超过 1 万元,基本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这些表明嘉兴城市化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是
5、加快转变富民强市的巨大历史机遇期。2、市域空间不断完善,网络型田园城市格局初现 市域空间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区为主中心,各县(市)城区和滨海新区为副中心、以中心镇和一般建制镇为支撑、一主多副、功能互补的网络化大城市框架。全市网络化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一批大型基础设施相继建成,高速公路密度位居长三角同等地级市之首, “三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初见雏形,与各县市联系的快速通道基本建成,嘉兴网络田园城市的交通网、能源网和信息网网络等支撑体系初步完善。3、城乡统筹稳步发展,城乡一体化格局率先推进根据十六大提出的“统 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要求,全面实施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市域城乡统筹进一步推进,紧抓被列为全省
6、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机遇,全面启动实施以优化土地使用制度为核心的“ 十改联动 ”,“两分两 换”试点有序推进。 “两新”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全面实施“ 1640”工程,联动推进扩权强县和扩权强镇,主副中心城市同步发展。2010 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27487 元和 14365 元,城乡收入差距为 1.91:1,收入4差距进一步缩小,城乡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格局开始显现。4、城市社会事业全面推进,民生保障均衡发展2010 年,嘉兴市全面普及 15 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文化事业继续快速发展, “三体系一名城”建设深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十项工
7、程全面启动,并取得新成效,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能力和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建立公共图书馆乡镇分馆和新华书店农村“ 小连锁 ”模式;公共卫生服务 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医疗卫生服务,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成功承办第十四届省运会;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建立起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二)总结经验目前嘉兴市已进入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期,新型城市化成为城市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最积极、最重要的因素。需要明确的经验为以后城市发展战略提供借鉴。1、 注重实际,适时适地调整城市化发展战略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阶段、工业化水平和
8、产业结构状况等差异较大,所处的城市化发展阶段也有差异,因此没有固定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模式,在国家和浙江省提出的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基础上,根据嘉兴城市化实际和城市化规律,对新型城市化战略需要做出适时调整,因地制宜地探索发展路径,建立充分体现地域特色5的新型城市化体系,是促进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要求。2、规划先行,深化基 础工作前提下统筹城市化的发展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工作紧迫而艰巨,着眼长远、立足实际,从全局的角度、战略的高度,对城市的发展规律进行研究,牢固树立规划为城市化发展服务,为保护资源改善环境服务的思想,通过对区域规划到城市规划、从总体规划到专项规划广泛研究的基础上,
9、科学制定各项规划,统筹安排好城市化发展的战略要点、重点步骤,坚持量力而行、分布实施、有序推动的原则,建立嘉兴市新型城市化发展纲要,做好统筹安排新型城市化建设及各行业规划的衔接。通过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经济,壮大经济,培育核心增长极和增长带。3、统筹规划,实现城乡融合、区域 协调发展统筹规划是城乡一体化的龙头和基础,坚持城乡互利,着眼于城乡共同繁荣,建立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新机制,统筹城乡之间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流动,通过城乡产业融合,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不断增强城镇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形成城乡互动共进,融合 发展的格局,缩小城乡差距, 实现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64、
10、注重品质,有序推 进中心城市辐射积聚力推进加快城市化进程中,要注意城市的外延发展和内涵发展的统一,在资 源有限的条件下,加快城市化势必会带来城市生活和经济活动环境的恶化,以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城市设施完善化、城市环境优美的城市品质提升,有助于增强城市的发展能力和城市对人口等要素的吸纳能力。城市化加速阶段外延扩张的趋势还会持续,但必须重视城市化内涵的提升,在数量发展的同时着眼于质量的提高,保证城市真正起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5、政府重视,建立完善的城市化建设配套政策树立城市建设是生产力的意识,把加快城市设施建设作为基本建设的重中之重,为克服城市化进程中政策不配套问题,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11、明确其社会管理者的定位,加大政策推动及基础项目的资金支撑,创造良好的经济和投资环境,引导资源合理流动与配置。(三)存在问题1、新型城市化的思想认识需进一步提高,网络城市构建虽然体系清晰,但系统有机联系较差。对新型城市化的内涵把握不够深刻,建设“1640”网络型田园城市的目标未能形成统一的共识,虽然网络结构体系清晰,但系统有机性较差,还未形成有效分工联系。县、 镇等行政主体仅着眼于自身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彼此缺少衔接,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意识淡薄。72、城乡规划的引领作用需进一步加强一方面,因行政单元的高度分割带来空间管理的破碎化,不同行政主体编制的规划缺乏统筹和协调,市域规划的引领作用不强;另一
12、方面,不同部门、行政主体编制的专项规划缺乏有效衔接,致使专项规划指导城乡建设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发挥。3、新型城市化体制机制需进一步推进我市现行的以县(市)、镇为主体,自行其事的城乡建设推进机制有利于自身城镇规模和经济规模的扩张,但是不利于新型城市化建设的统筹协调发展,市域发展的集聚力和集约性不强。4、新型城市化的产业支撑力不足,二产门类多,但层次低,且存在“低、小、散”现象。目前嘉兴第二产业产业类型以纺织业、机械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业、通用 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以及化工制品制造业等中低端产业为主。企 业类型以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居多,生产模式粗放,城市工业用地破碎化现象突出,工业用地集中度尚未达
13、到适度集中的程度。低端的产业层级、粗放式农 副 产 品 加 工 业食 品 制 造 业纺 织 业纺 织 服 装 、 鞋 、 制 造 业皮 革 、 毛 皮 、 羽 毛 及 其 制 造品家 具 制 造 业造 纸 及 纸 制 品 业 化 学 原 料 及 化 学 制 品 制 造 业化 学 纤 维 制 造 业橡 胶 制 品 业塑 料 制 品 业非 金 属 矿 物 制 品 业金 属 制 品 业 通 用 设 备 制 造 业专 用 设 备 制 造 业交 通 运 输 及 设 备 制 造 业电 器 机 械 及 器 材 制 造 业废 气 资 源 和 废 旧 材 料 回 收 加工 业通 信 设 备 、 计 算 机 及
14、其 他 电子 设 备 制 造 业0.0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8生产模式和分散化布局,导致嘉兴制造业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带动力强的大企业缺乏,企业自身缺乏创新能力。2010 年嘉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 5.558.536,服务业增加值在GDP 中所占比重未达到“ 十一五”规划目标,第二产业增长率仍快于第三产业,第三 产业比重较第二产业存在明显差距,未能发展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偏低,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压力增大。5、资源环境
15、要素约束趋紧背景下城市粗放蔓延发展与生态环境容量保持矛盾突出近年来嘉兴面临着要素供给不足,环境承载力欠强等一系列资源环境问题。土地资源比较缺乏,土地总量有限的基础上,用地需求量在逐年增加,用地成本越来越高。城乡生态环境承载力较弱,污染问题仍然存在,水环境问题依然存在。城乡经济结构来看,现有基本上是“ 劳动力依赖性及资源依赖型”的发展环境,依赖 要素低成本, 单位土地的产出效益差,经济发展方式是高污染、高消耗的粗放式发展,对环境容量的压力较大。96、城市化过程中中心城市总量大但能级低、网络核心带动作用不突出近年来,中心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但能级较低,特别是网络核心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弱,主要体现在以下
16、 2 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1 ”核心力竞争力不强, “1”(核心)集聚功能尚未发挥。另一方面城市对乡村的带动力不足,虽然城乡收入差距由 05 年的1.96:1 缩小到的 1.73:1,远远低于全市 1.91:1 的均值。但究差距渐小的原因并非城乡差距同步提升的基础上产生,而是城市实力较弱,与农村的差距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2005-2010年 中 心 城 市 城 乡 居 民 收 入 比 较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1.601.651.701.751.801.851.901.952.00城 镇 居 民 收 入 ( 元 ) 农 村 居 民 收 入 ( 元 ) 城
17、 乡 收 入 差 距城 镇 居 民 收 入 ( 元 ) 15555 17129 19238 21177 22730 24815农 村 居 民 收 入 ( 元 ) 7936 8890 10118 11492 12643 14333城 乡 收 入 差 距 1.96 1.93 1.90 1.84 1.80 1.73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三、嘉兴新型城市化发展战略(一)新型城市化内涵1、新型城市化内涵新型城市化是基于对传统城市化的反思,对城市化理念和道路选择的一种重新界定。传统城市化强调人口、经济要素及现代生活要素2010 年城市联系强度10向城市的集
18、聚,集聚过程的同时陷入了发展的瓶颈,在此背景下新型城市化更加强调城乡内涵式增长和质量升级的可持续城市化发展理念,其发展方式和关注重点发生了变化,重点体现在城乡关系、空间结构、发展路径、城市化产业、环境、社会等方面。新型城市化转变传统的大中城市发展论,提倡区域城乡协同发展;转变传统重城抑乡的城乡关系,提倡城乡融合发展;转变传统粗放蔓延的城市空间结构,提倡空间集约发展;转变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发展路径,提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转变传统产业结构单一、类型雷同的产业结构,提倡新型产业化发展;转变传统城乡差距逐渐扩大的社会关系,提倡城乡公平发展;转变传统污染的环境效应,提倡城乡生态文明发展。综上新型
19、城市化内涵的新体现在:新在城市形态的区域发展;新在城乡关系的统筹发展;新在城市空间的创新转型发展;新在城乡新型产业化发展;新在城乡社会关系公平发展;新在环境的绿色发展;新在城市的宜居性和多样性发展。实现以人为本、城乡一体、人与自然和谐的新型城市化目标。传统城市化与新型城市化比较一览表比较项目 传统城市化道路 新型城市化道路关注重点 城市、发展、速度、粗放式发展 区域、城乡、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城乡关系 重城抑乡,集中关注城市发展(产生城乡分离) ,城市自身极化效应较大,追求物质文明记住关注区域发展(达到城乡融合) ,连同农村在内的组团式城市群,共同追求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统一空间结构 摊大饼的模式扩张,产生严重的城市病以城市网络化、田园化为主要发展模式,克服城市病发展路径 大量占有资源、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利于健康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之路,推行循环经济与低碳发展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