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试复习纲要.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08844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考试复习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教育学考试复习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教育学考试复习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教育学考试复习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教育学考试复习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教育学考试复习纲要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一、 教育的发展 1、 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 1) 广义的教育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 2) 狭义的教育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2、 教育的起源和学校的出现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 它随着人类社会产生而产生,随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人类生产劳动的进行,是产生教育的

2、最具基本性的条件,语言的形成则是教育产生的另一个重要的社会条件。 人类生产劳动和语言的形成是教育产生的重要条件。人类教育两种形态。 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 模仿起源说(孟禄)、 教育起源于劳动(劳动起源说)、 人类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交往(交往起源说)、 学校的出现是教育形成自已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 3、 教育制度及其发展趋势 ( 1) 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学校教育制度的含义。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学制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的典型表征。 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

3、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 2)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 学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并重视与小学的衔接工作。 强化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 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 通教育是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某 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 大众化、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基础性的、应用性、工艺性的学校 教育的国际交流加强 : 具体表现为人

4、才的全球性流动、竞争与合作,教育机构的跨国设立,国际化网络教育兴起以及国际学分、学位的互认等等,一个世界性的各国教育相互渗透、高度融合的大趋势正在出现。 4、 教育发展的历程 古代教育 ( 1) 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 中国早在 4000 多年前的夏代,就 有了学校教育的形式。孟子里说夏、商、周设“痒、序、学、校”。西周以后称“国学”与 “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宋代以后四书五经,特别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被作为科举考试的依据。一直到光绪 31 年科举制度废除。 古代印度:人分为四等,最高等级是僧侣祭司,其次是刹帝利,再次是吠舍种姓,最低是首陀罗种姓。 佛教和婆罗门教是两

5、大教派。 古代埃及:宫廷学校,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 古代希腊、罗马: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文化有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教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学习 的内容主要是神学和七艺、其次是骑士教育。教育内容首先是效忠领主的品质,然后是军事征战的本领,以及附庸风雅的素养。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刻板性。 ( 2) 文艺复兴后欧洲教育 : 人性反对神性、以科学理性反对蒙昧主义、以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以平等反对等级观念 。 ( 3) 近代教育 :变化表现在: A、 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

6、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B、教育的世俗化 C、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D、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 4) 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 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世 界的格局,民主化,工业现代化、国家主认成为世界三股最强大的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在数量上获得更大的发展,义务教育普遍向中等教育延伸,职业教育发展受到普遍重视,政治道德教育呈现出国家主义特征,平民教育运动,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在世界和地都有不同程度展开。 科学技术的革命魔术般地改变着世界的面貌。教育,在落后国家被看成是追赶现代化的法宝,在发达国家被看成增强竞争国力的基础,教育在数量上迅速膨胀,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更快。 人类对自

7、身的生命价值、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的重新认识,也极大影响着教育的改革和发 展,使得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均发和了深刻的变化,社会的现代特征逐渐在教育上也反映出来。 教育的终身化 : 终身教育思想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把终身教育等同于成人教育或职业教育是片面的。 教育的全民化 : 所有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使中青年脱盲。 教育的民主化 : 教育民主化首无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牟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的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再次是指教育

8、活动 、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民主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 教育的多元化 : 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它是社会生活多元化的人的个性化要求在教育上的反映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设备,教育手段,以及工艺,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 二、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1 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 1) 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儒家的教育思想及其代表人物孔子 的 论语、主张“有教无类”;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 导。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家与儒家并称显

9、学、墨家认为,主要有:亲知”、“闻知”和“说知”三种途径。 道家;根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学记的教育思想 : 从正么两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以简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地阐发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教育、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是罕见的世界教育思想遗产。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启发式教学,“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抑,开 而弗达。 ( 2) 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和他的“产婆术” : 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10、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他的理想国 : 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理想国中。 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的他的政治学 : 亚里士多德、但亚里士多德注意到了儿童发展的自然特点,主张按照和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 3)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教育思想 : 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 ( 4) 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的教育学思想 : 启蒙时期的思想 家、教育家对自然性思想作了新的解释,并使之哲学化、法国的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齐、仁爱精神。英国哲学家洛克、“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同白板,绅士教育。 2 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 1) 赫尔巴特与他的普遍教育学

11、 : 教育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康德,但对后世影响最大、最明确地构建教育学体系的是赫尔巴特。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把教育联合会的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是奠定了科学教育的基础。提出教学的四个形式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 强调道德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而 且道德教育就是强迫的教育,纪律和管理是教育的主要手段。 ( 2) 杜威与他的民主主义教育 : 杜威与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主张“在做中学”。 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及反映在他其他作品中的教育思想,教育研究 ( 3) 教育学研究的实证化倾向 : 3 教育学的分化与多学科的出现 : 教育

12、分支学科大量出现 :教学、教育管理、教育研究。 教育学科群逐渐形成 :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4 20 世纪中国教育学的演变 ( 1)中国教育学科的形成 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科 : A、 对西方教育思想和理论的了解、引进,不是直接源于西方而 是经由日本学习结果。 B、引进的内容以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主,结合学校管理法、学校卫生学内外教育史等相应学科;C、引进的过程的特点是从直接翻译到编译,引进的主要用途是为教学服务。 在国外教育学介绍、研究的基础上开启本国的教育学研究 国内学者开始撰写教育学科方面的教科书等著作 在探索理论的同时,开展了教育改革型 的实验研究 ( 3) 中国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

13、学习前苏联,批判西方和新中国建立前的教育学思想及实践 : 凯洛夫主编了当时被认为具有权威性的马克思 主义的教育学。分成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 。 努力建设中国化的社会主义教育学 对前 17 年的教育实行全盘否定 在觉醒中重建教育学科体系 走向教育学研究的新繁荣 : 中共中内、国务院于 1993 年 2 月印发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燕钢要。 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 1998 年颁布了面向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确产了“深化教育改革,建立起教体教育新体制的基本框架,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 六大工程、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和跨世纪园丁工程。 各年试题选: 一、选择题

14、1、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 ( ) 。( 98) A、 二战以后 B、 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以后 C、 废除科举以后 D、 文艺复兴以后 2、教育的终身化是文艺复兴时期( ) A、 16 世纪 B、 19 世纪 C、 20 世纪 D、 教育的特征。( 99) 3、与义务教育最接近的概念是 ( ) ( 00) A、 普及教育 B、 强迫教育 C、 基础教育 D、 国民教育 4、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 ( ) ( 00)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学记 D、论语 5、“教育即生活”的命题是由 ( ) 提出的。( 01) A、 凯洛夫 B、 杜威 C、 赫

15、 尔巴特 D、裴斯泰洛齐 6、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 ) ( 02)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中庸 7、古希腊最早提出教育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自然特点的思想家是 ( ) ( 02)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赫拉克里特 8、清政府正式下令废科举、兴学堂是在 ( ) ( 03) A、 1911 年 B、 1905 年 C、 1898 年 D、 1902 年 9、中国古代提出“有教无类”的思想家是 ( ) ( 03)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10、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学者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主要通过的国家是 ( ) (

16、 03)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日本 11、提出“人是惟一需要教育的动物”的思想家是 ( ) ( 03)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卢梭 12、教育形成自己相对独立形态的标志是( )( 04) A、人类社会的出现 B、交往的出现 C、学校的出现 D、语言的出现 13、 17 世纪的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 )( 04) A、自然性 B、社会性 C、历史性 D、世俗性 14、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 )( 04) A、不平衡性要求 B、个别差异性要求 C、顺序性要求 D、互补性要求 15、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了解和引进西方教育学

17、只要通过( )( 04)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日本 16、反映教育活动中人的个性化要求的现代教育特征是( )( 04) A、教育的民主化 B、教育的全民化 C、教育的多元化 D、教育终身化 17、 隋唐以后兴起 的科举制度废除于( )( 05) A、 1898 年 B、 1902 年 C、 1912 年 D、 1905 年 18、卢梭的作品爱弥尔 -论教育阐述了( )教育学说。( 05) A、自然主义 B、国家主义 C、实用主义 D、科学主义 19、反映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 )( 06) A、有教无类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博学

18、于文,约之以礼 20、世界各国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的时间是( )( 06) A、 19 世纪末 B、一战以后 C、二战以后 D、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 21、学记中“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一句所论述的主题相当于现代教育中的( )( 07) A、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B、接受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 C、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 D、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关系 二、填空题 1、在我国历史上,科举制度( )开始盛行。( 98) 2、( )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 98) 3、在西方近代教 育思想史上,以“泛爱教育”为旗帜,提倡自然主义教育的教育家是( )。( 98)

19、 4、西方著名哲学家柏拉图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他的代表作( )中。( 00)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论著( )。( 01) 6、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 )教育的演变过程。( 01) 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的改革决定颁布于( )年。( 02) 8、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 05) 9、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的均等、教育过程中享有教育资源机会均等和(教育结果的均等)。( 06) 10、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废除双轨制,综合中学比例逐渐增加,中等教育阶

20、段出现了( )的趋势。( 07) 三、名词解释 1、学制( 98) P27 2、广义教育( 01) P26 3、教育民主化( 01) P31 4、终身教育( 02) P31 5、教育民主化( 03) P31 6、全民教育( 04) 6、苏格拉底问答法( 05) P32 四、判断题 1、终身教育主要是成人教育。( 98) 2、现 代教育中,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日趋分化。( 99) 3、教育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00) 4、中等教育阶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互渗透是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 03) 5、 终身教育 即 成人教育 或职业教育。( 05) 6、教育的多元化指办学主体层次

21、的多样化。( 06) 7、教育民主化就是指教育机会均等。( 07) 五、论述题 1、论述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内涵及意义。( 03)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 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 1)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 ( 2)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 教育的权利 。 ( 3) 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 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制约,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更不是说学校要直接为政治经济服务 。 2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 1) 教育为政治经济培养所需人才 ,通过培养人才能实现对政治经济的影响,是教育作

22、用于政治经济的主要途径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 2) 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 3) 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总之,政治经济制度直接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教育对政治经济的影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变得越来越重要 。 二、 教 育与生产力水平 1 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 1) 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 能选择三个时间提出不同教育 ) ( 2)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 ( 3) 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纸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 2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 1) 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 2) 教育再产科学技术 3 人力资本理论 ( 1) 人力资本理论的内涵 :人

23、力资本是相对物质资本而言,它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促进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物质资本相比,在经济活动中是更活跃、更具发展特性的因素,在现代经济中常常是更具有关键性的因素。 ( 2) 人力资本投资的内容 :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 生保健及为适应就业机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所有这些方面的投资都或多或少改善和提高知识、技能、健康等人力品质,从而提高生产力,增强金钱和精神收益。 ( 3) 教育投资的效益 : 三、 教育与科学技术 1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 1) 科学技术的概念 : ( 2)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可能影响 : A、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 B、 科学技

24、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 C、 科学技术可以渗透到教育活动的所有环节中去,为教育资料的更新和发展提供各种必要的思想基础和技术条件 。 ( 3) 可能的影响转化为现实的影响 A、 科学技术以理论形态进入教育领域,影响教育者的 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教育能力,影响教育的内容 。 B、 科学技术以物质实体和操作程序的方式进入教育领域,引起教育的物质资料的更新,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 。 C、 科学技术以方法、手段的形式进教育,引起教育方法、手段的更新。 2 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科学的发展推动教育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燕尾服的水平,同时,教育也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 1) 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25、与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 ( 2) 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 3) 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 4) 教育向科学提出将科学成果在教育应用上的技术化的要求,从而丰富科学技术的活动,扩大科 学技术的成果 3 新科技革命与教育 ( 1) 新科技革命对教育改革的意义 : ( 2) 教育观念的转变 A、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 B、 教学开式个别化 。 C、 培养目标个性化更加受到关注 。 D、 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四、 教育与文化 1 教育与文化的 承传、改造和创新 ( 1) 教育与文化的承传 ( 2) 教育与文化的改造 A、 教育对文化的选择 。 B、 教育对文化的整理 。 C、 教育对文化的创

26、新 。 2 教育与文化的价值取向 ( 1) 对传统文化积极方面的吸纳 ( 2) 传统价值观中消极因素对今天教育的影响 3 校园文化 ( 1) 校园文化的定义 :校园文化是社会的一种文化,是学校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有意无意形成的独特的 文化形态。 ( 2) 校园文化的价值 : 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等。校园文化的核心是精神文化。 各年试题选: 一、选择题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普及的程度,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社会需求是在( )时期提出的。( 01)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信息革命 2、决定公民受教育权利的根本因素是( )( 03)

27、 A、科学技术状况 B、社会生产力水平 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价值观念 3、直接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 社会因素是( )( 05) A、生产力水平 B、科学技术 C、文化传统 D、政治经济制度 4、在各种社会因素中,决定受教育权利的因素是( )( 07) A、生产力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传统 二 、填空题 1、教育与文化的联系密不可分,它对整个文化起着保存、承传、改造、( )的作用。( 00) 2、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以及课程活动文化。其中( )是校园文化的核心。( 01) 3、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通过两条道理来实现

28、:一条是教育再生产科学技术,另一条是( )( 03) 4、校园文化可以细分为校园的物质文化、组织制度文化、( )以及课程活动文化。( 04) 5、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关键因素是( )( 04) 三、名词解释 1、校园文化 ( 07) 四、判断题 1、新科技革命为培养目标个性化提供了更充分的条件。( 04)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06) 五、论述题 1、试论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01) 2、试论述教育在提升人类地位中的作用。 ( 04)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个体身心发燕尾服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 个体身心发展(个体发展) 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

29、 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 1)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 ( 人是社会的人,人是社会环境中发展的) ( 2)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 1)内发论 : 内发论 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 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孟子 是中国古代内发论的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的。 奥地利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

30、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则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决定作用。(双生子爬梯的训练)。 ( 2)外铄论 : 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对于人自身因素,有的认为是需要改造。 中国荀子是性本恶的代表人物。 英国哲 学家洛克的“白板说”是一个典型的代表。 外铄论另一个典型的代表是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 ( 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 相互作用的结果,人是能动的实践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在客观条件大致相似的情况下,个体 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 ,

31、对人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关键期事最佳期的概念 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度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身高、体重) 不同方面发展的 不平衡性。(生殖系统、神经系统) 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 ( 2)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 从上到下,从中间到下肢、从骨骼到肌肉的顺序发展、机械记忆到意义和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

32、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认同皮亚杰的观点),认为人的道德认知遵循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 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阶段。 ( 3)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 个性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是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形式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 互补性反映个体身心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互补性也存在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 (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

33、别差异性 : ( 因材施教 ) 二、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 的特殊功能 个体身心发展受 遗传、成熟、环境和个人实践活动 的影响。 1遗传 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1) 遗传 素质的概念 遗传素质是人的先天素质的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每个人先天素质中还有父母不同的独特因素。遗传是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 2)遗传素质的意义 : A、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B、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2成熟对个休发展的影响 ( 1)成熟的概念 : 人的个体器官和整个系统 的结构、功能随年

34、龄增长而发展。 ( 2)成熟的意义 : 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 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格塞尔的双生子爬梯实验,证明了人的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 1)环境的概念 :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按环境的性质来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按环境的范围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 ( 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A、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 B、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 4 学 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 1) 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

35、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 ( 2) 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 ( 3) 学校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 。 ( 4) 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 三、 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1 教育对人的价值的发现 ( 1) 人的价值的含义 : 所谓人的价值,是指人在世界是的地位得到肯定,人的作用得到发挥,人的尊严得到保证。 ( 2) 教育怎样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 : 教育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教会人们驾驭知识技 能、要教会人们怀疑知识技能。 2 教育对人潜能的发掘 ( 1) 人的潜能的意义 : 潜

36、能是人足以区别于动物的重要标志,是能够把未成熟人培养为成熟人、把平凡的人培养成出色的人的可能性或前提条件。 ( 2) 教育怎样发挥人的潜力 3 教育对人的力量的发挥 ( 1) 人的力量的含义 : 人的力量既有身体的力量 , 更有精神的力量 。 ( 2) 教育怎样发挥人的力量 4 教育对人的个性的发展 ( 1) 个性的意义 : 亦称人格,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整体性与独特性。 ( 2) 教育怎样发展人的个性 : 发展个性就是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 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发展人的个性是教育的理想。 四、 普通中等教育促进青少年

37、发燕尾服的特殊任务 1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与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 1)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 : ( 12-15 岁左右)“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特征:身心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的阶段特征。 ( 2) 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的任务 :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决定初中教育在个体发展阶段的重 要性和艰巨性 。 初中教育、帮 助少年起飞。 2 青年期的年龄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 1) 青年期的年龄特征 : 青年期 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 2) 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 各年试题选: 一、选择题 1、个体在不同的年龄表现出不

38、同的身心发展总体特征,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矛盾,指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 C )A、 不平衡性 B、 顺序性 C、 阶段性 D、差异性 ( 99) 3、学生已有发展水平与通过教育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有教育学家称为( B )( 00) A、 顺序性 B、 最近发展区 C、 阶段水平 D、互补性 4、在个体的发展问题上,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 D ) ( 02) A、 孟子 B、 格塞尔 C、 威尔逊 D、华生 5、皮亚杰有关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D )( 02) A、 互补性 B、 个体差异性 C、 不平衡性 D、顺序性 6、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辨证唯物

39、主义的观点是( A )( 05) A、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B、 外铄论 C、内发论 D、一般发展论 7、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来看,“树大自然直”的说法反映了( C )( 07) A、多因素相互论 B、白板说 C、内发论 D、 外铄论 二、填空题 1 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有不同的观点,孟子认为人 性本善,是我国古代( 内发 )论的代表。( 98) 2、当人的机体在某一方面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这是个体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互补 )性。( 98) 3、在个体发展中,( )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 99) 4、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 成熟机制 )对人的发

40、展起决定的作用。( 00) 5、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 00) 6、在个体身心发展动力的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是(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 02) 7、 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顺序性、阶段性、( 差异性 )和互补性。( 03) 8、心理学家格塞尔进行的双生子爬梯试验说明了( 成熟机制 )因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07) 三、名词解释 1 个体发展的内发论( 99) P49 2、外铄论( 00) P50 3、个性发展( 00) P49 4、发展关键期( 02) P50 5、潜能( 06) P54 四、判断题 1、个体的发展是在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条件下,个体能动

41、实践的结果 。( 98) 五、论述题 1、试述学校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99) 第四章 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和层次 1教育目的界说 ( 1)教育目的的概念 :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教育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 ( 2)教育目的 意义: 决定了教育制度的制定、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与教育方法的运用,无一不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 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归宿。教育目的确定受教育价值观的支配,也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与

42、需要相关。 2教育目的层次 学校教育的目的 A 教育目的(国家的或思想家理想中的) B 培养目标(各级各类学校的) C 课程目标(各学习领域和或学科目的) D 教学目标(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单元、课时的) 三、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原理 1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 : 教育目的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 ( 熟悉书中古今中外的例子 ) ( 1)历史性、时代性 ( 2)社会性、阶级性 ( 3)教育目的的变化爱社会发展制约 : 教育目的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制约。 2制定教育目的受制于特定的时代背景 : 教育目的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以及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受制于特定时代背景 和

43、文化特征。一个国家教育目的的制定往往有自己的轻重缓急,往往把社会对教育的最迫切的要求与教育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之间的矛盾,作为制定教育目的的中心问题。 四、我国的教育目的 1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 ( 1)建国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几次表述 : P59 注意 几次表述的内容 ( 2)几次表述的一致性和变化 : 三个要点 P65-66 2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 (本章重点,五育的定义) ( 1)体育 : 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 2)智育 :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 3)德育 :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 政治素质,形成正确的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