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期末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08881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期末复习资料) 共同关注的问题: 1、社会主义是什么? 2、现实社会主义从何而来?是不是历史的错误选择? 3、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改革?(现实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会存在许多违背社会主义原则的社会问题) 4、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会从改革走向改向? 5、苏东剧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党的现状如何? 6、社会主义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社会主义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吗?(敢问路在何方?) 导 论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基本问题 一、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 克思主义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A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恩格

2、斯反杜林论) 科学社会主义 核心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 B.科学社会主义的定义 科学社会主义具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含义: 从广义上说,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关于阶级斗争、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理论。” (1999 年版辞海 ) “科学社会主义又可称为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高放: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四版) “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专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社会主义学说。科学社会主义的 概念,最初是德国

3、社会主义者格律恩 1845 年在阐述圣西门的学说时首先使用的。 1872 年恩格斯在论住宅问题一文中开始使用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在马恩著作中,共产主义与社会主义经常是互用的。 就其内容而言,社会主义有三层涵义:一是指社会主义学说;二是指社会主义运动;三是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就其发展历程而言,社会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四次飞跃 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 从传统到现代 思考:以何为标志? 解答: 1、从空想到科学(以马克思、恩格斯 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 2、从理论到实践(以列宁 1917 年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并巩固无产阶级政权为标志) 3、从一国到多国(

4、二战后 13 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4、从传统到现代(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反思改革,探索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主要特点 1.学科性质 :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2研究对象 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 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 等三个方面: 性质: 阶级性 阶段性 特殊性 条件 :客观条件 主观条件 一般目的: 包括最近目的和最终目的 3.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时代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普遍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 实践性与发展性的统一 ;阶级性与开放性的统一 思考:如何理解这四个统一? 三、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意义

5、和方法: 目的 :培养“四信” 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 意义 :有利于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研究方法 : 1. 一般研究方法 :一般研究方法是运用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的研究方法。 2. 历史研究方法 3比较分析方法 4系统分析方法 第一章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一、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所取得的空前巨大的成就是以同样空前巨大的社会代价换来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马克思语) 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制度性弊病的反映,是资

6、本主义的对立物和资本主义文明的继承者。 二、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16 17 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18 世纪的空想平均社会主义; 19 世纪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1.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代表人物: (英)托马斯莫尔 ( 1478 1535) 1516 年撰写 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 (严复 翻译为乌托邦) ;(德)托马斯闵采尔 (约 1490 1525)“千年天国” ;(意)托马斯康帕内拉 ( 1568 1639)太阳城 乌托邦 运用虚构的故事体裁,记录一名航海家,关于某一个国家的大同盛世的谈话。主要包括两个大部分 : 一是对

7、英国和欧洲各国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指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揭露封建国家、王公贵族的自私自利用“羊吃 人”的说法,反对“圈地运动”指出私有制是旧世界的祸根。二是在财产公有的前提下,对理想社会进行描述。公民都是城市居民,基本职业是家庭手工业每天工作 6 小时,闲暇时间主要进行科学研究和提高技艺实行“ 按需分配 ”,产品归社会所有政治民主,管理和谐 莫尔作为社会主义的第一位探索者,在资本主义刚刚萌芽时,就率先揭露了原始积累的罪恶,揭露了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描绘了一个崭新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蓝图。莫尔之后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大都是在他设想的基本轮廓内加以充实和改造。 康帕内拉 (1568

8、1639)是意大 利的思想家,曾因反对教会先后三次被监禁,后又组织和准备反抗西班牙侵略者的起义,因叛徒出卖,被捕入狱,受尽折磨。他一生坐牢达 33 年之久,在狱中完成 太阳城 等著作。 “太阳城”是康帕内拉虚构的理想社会的名称,因为这里的最高统治者是一位被称作“太阳 ”的司祭,是世俗与宗教界的总首脑,故把这一社会称为太阳城。康帕内拉反对资本主义私有制,认为私有制是“万恶之因”,私有制产生出利己主义,自私自利,并造成贫富分化,伪善和暴行。他认为,产生私有制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存在家庭,二是愚昧无知。因此,追求知识和消灭家庭是废 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主要途径。在太阳城,人人都把劳动看成是光荣的,人

9、们都服从集体的分配,尽力做好服务性工作。太阳城居民每天在从事了 4 小时的体力劳动后,再从事科学研究、阅读、讲故事等发展智力的活动,因而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体之间的差别已经消失。在这里生活的居民,实行消费品按需分配,各人依据需要到公社领取物品。“ 公社制度使大家都成为富人,同时又是穷人;他们都是富人,因为大家共同占有一切;他们都是穷人,因为每个人都没有任何财产;因此,不是他们为一切东西服务,而是一切东西为他们服务。 闵采尔设想的未来理想社会 是“千载太平之国 ” 。这是一个财产公有的社会。人人劳动,人人平等,产品共同分配。这是一个人民的民主政权。社会最高组织形式是公社全体社员共同选举管理机构

10、 议会,由议会来维护社会秩序和人民利益。闵采尔与莫尔、康帕内拉不同的是:他不是代表社会的上层或知识分子来设想未来的理想境界,而是从工人农民的实际状况出发去阐述人民真切的希望;他不是停留在对私有制的感情与理论的批判及对美好社会的憧憬上,而是投入现实的斗争,指出了通过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道路实现财产公有的正确方向。 (开创了注重革命实践的思想体系 )。闵采尔更为进 步的地方在于: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和解决工人、农民受苦受难的现实途径,即采用武装起义,用暴力方式推翻反动国家政权,就能从富人手中夺回财富,实现公有制。 第一阶段的总体特点: ( 1)它们基本上是对资本主义原始积累过程的反映,是近代无产阶级的先

11、驱者反对早期资本主义的最初呐喊。 ( 2)它们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并改造了古希腊柏拉图的思想、早期基本教的平等思想以及当时正蓬勃兴起的资产阶级人文思想。 ( 3)它们在历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理想,开辟了社会主义思想史的新时代。 ( 4)它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理想制度的主张都较 为粗疏,缺乏严密的理论论证。 ( 5)它们的理想社会都是建立在手工业和小农业生产基础上的,带有明显的小生产者思想的烙印。 ( 6)它们普遍不承认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而把资本主义与封建制度及一切私有制度一起仅仅看成是一种罪恶的制度。 对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的评价: 在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最初发展阶段,上述三位早期的空

12、想社会主义者就勇敢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不平等等弊端,进而揭示出私有制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并在批判旧世界中,为早期的无产者和劳动人民描绘了美好的新世界。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但是,由于当时资本 主义的各种矛盾还没有明显暴露出来,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也还很薄弱,所以他们往往披上宗教神学的外衣,采用文学游记和乌托邦的形式来表述自己的思想,以理性原则代替对客观规律的探索,以繁琐的设计代替本质分析。他们都以极为虚幻的形式表现出“ 共产主义思想的微光”。 (恩格斯语 ) 2.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时间:从 17 世纪中叶到 18 世纪末 代表人物:英国掘地派:杰拉德温斯坦莱( 1

13、609 1660) 自由法; 法国启蒙运动 : 梅叶 ( 1664 1729)、 摩莱里 ( 1717 1778) 自然法典 、 马布利 ( 1709 1785) 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法国大革命时期: 巴贝夫 ( 1769 1797) 起义法令 第二阶段的主要特点: ( 1)在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早期社会主义者的思想,进行了许多新的探索,提出了许多新的理论。 ( 2)基本上剥去了早期空想家们的神学外衣,也抛弃了纯粹幻想的文学手法,他们把社会主义建立在自然法学说与理性论基础上,其现实感更强了。 ( 3)已带有明显的理论思辩与理论论证色彩,开始从理论上探讨和论证废除私有制

14、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其科学性更强了。 ( 4)法学色 彩极为鲜明,空想社会主义者们大都从法学的角度、通过法律条文的形式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和教育制度乃至社会生活的诸多重大原则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或详细的论述。 ( 5)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特征,恩格斯曾称之为“禁欲主义的、禁绝一切生活享受的、斯巴达式的共产主义”。 3. 空想社会主义发展的第三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19 世纪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 三个伟大的空想主义者:(法国) 圣西门 ( 1760 1825);(法国) 傅立叶 ( 1772 1837)(英国) 欧文 ( 1771 1858) 圣西门的“实业制度”: 人类历

15、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新制度代替旧制度是一种进步。“现在的社会完全是个是非颠倒的世界”。人类经过五个时期,真正的黄金时代应当是“实业制度”时代。实业制度是人类合乎理性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可以保证社会得到最大安宁,人民享有最大自由。他设想在实业制度中,人们吃得最好,穿得最美,拥有很好的住宅,而且人们的智力水平也很高。 实业制度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最高行政委员会和最高科学委员会,由最有才能的学者组成科学委员会,主管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由最优秀的实业家 (即工人、农民、工厂主、商人和银行家 )组 成最高行政委员会。掌管者只是为公共利益服务的社会管理人员,由人民选举产生,和人民平等相处。

16、 傅立叶的“和谐制度” 恩格斯说:“在傅立叶的著作中,几乎每一页都放射出对备受称颂的文明造成的灾祸所作的讽刺和批判的火花。”它的基本单位叫“法郎吉”。它是包括工业、农业、产业、家务、教育、科学、艺术“七种劳动”在内的综合性与消费协作组织。“法郎吉”按自愿原则组成。凡自愿以资金入股的人均可参加。傅立叶作为 19 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精湛独到。他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预见到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第一次 明确提出劳动权利的思想;第一次论证了资本主义的竞争将被竞赛所替代,他还第一个提出“ 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 欧文的“ 公社制度” : 欧文认为,私有制、

17、宗教、现存的婚姻制度是三大祸害,其中最主要的祸害是私有制。公社是未来社会的基层组织。这是一个由 2000 3000 人组成的生产和消费单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其根本原则是联合劳动、联合消费、联合保存财产和特权均等。财产公有制实现了人们之间利益的一致,在时间、劳动和“资本”方面得到最大限度的节约。公社是一个工、农、商、学相结合的组织。成员既从 事工业生产,又从事农业生产。它是工农结合的新村,既有现代化生产和生活设施,又有农村的自然风光,因而消除了城乡对立。公社是独立地由它的成员进行管理。公社的最高权力属全体社员大会,一切重大问题由社员大会讨论决定。由于公社的每个成员都受过教育,公社的管理工作已

18、大大简化。公社已消除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对立。他明确指出:“要使劳动阶级个人的脑力与体力广泛地结合起来。” 空想社会主义第三阶段的主要特点: ( 1)在欧洲近代产业革命已基本完成、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统治已基本稳固的时期出现的,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之前社会主义思 想发展的最高成就。 ( 2)三大空想家站在自己时代的高度,其理论基础基本上都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以及一系列历史唯物主义因素的社会历史观。 ( 3)直接来源于 18 世纪法国的启蒙学说,是在继承和改造启蒙学说的基础上形成的。 ( 4)敏锐地看到了大工业发展的前景。 ( 5)处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统治全面确立的时期,资本主义的制度性弊病也以前所

19、未有的程度暴露出来。 ( 6)对未来社会的若干重大原则作了较之先辈们更有价值的猜测,提出了许多“天才的思想萌芽和天才的思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材料。 ( 7)三大空想家在 生前就拥有一批为数不少的信徒,形成了颇有影响的圣西门学派、傅立叶学派和欧文学派。 第二节 空想社会主义的是非功过 一、空想社会主义的科学因素 ( 1)关于社会发展规律性的思想( 2)关于废除私有制和雇佣劳动制度,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新社会的思想( 3)关于劳动改造、劳动光荣与劳动竞赛的思想( 4)关于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的思想( 5)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用新型分工代替旧式分工的思想( 6)关于建立一个和谐

20、完美的社会的思想( 7)关于大力发展科学,繁荣艺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8)关于普及教育与消除愚昧的思想( 9)关 于消灭城市和乡村、工业和农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的思想( 10)关于缩短工时的思想( 11)关于未来社会分配制度的思想( 12)关于民主政治的思想( 13)关于法治建设的思想( 14)关于实现理想制度的方法与途径的思想( 15)关于建立一个精干的职业革命家组织的思想( 16)关于过渡时期的思想( 17)关于实行和平外交政策和不输出制度的思想( 18)关于国家消亡与未来社会管理的思想( 19)关于人口发展规划与人口平衡的思想( 20)关于妇女解放的思想 二、

21、空想社会主义的消极成分 ( 1)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 里还保留着奴隶与奴隶劳动( 2)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还保留着殖民地( 3)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歧视妇女,甚至主张公妻制( 4)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思想中包含着某种宗教神秘主义的因素( 5)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公开倡导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6)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中隐含着对社会生产劳动的偏见,潜藏着劳动不平等的思想( 7)相当一部分空想社会主义者把社会变革的希望寄托在某一个人或者少数几个人身上( 8)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思想和主张带有明显的政治极端主义色彩( 9)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里还保留着最高领导人的职务终 身制(

22、10)一些空想社会主义者的理想社会里,还保留着官员的特权和不同的阶级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先驱 ,为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最直接的理论来源。 历史功绩: 从莫尔的“乌托邦”一直发展到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学说,空想社会主义日益完善。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在历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的社会历史观中包含了趋向历史唯物主义的合理因素。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作了前所未有的揭露和批判。他们天才地预测了未来社会的许多特征和原则。他们当中的有些人 (如闵采尔、巴贝夫、欧文 ),还分别 通过试验示范和暴力革命的形式,不倦地实践着他们的理论主张。 历史局限性: 空想社会主义

23、的本质特征是空想,其历史观是一种唯心史观,因而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他们不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科学地阐明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他们没有真正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大多把希望寄托在统治者的“良心发现”或自身“示范带头”上,少数人找到了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但对怎样搞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也还认识不足;他们仅仅把无产阶级当成受苦难的、急待别人去加以解放的阶级,而看不到无产阶级能够自己解放自己。正如列宁指出的那 样:“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也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的创造者的社会力量。” 空想社会主义

24、的这些历史局限性,从根本上说来,由于当时资本主义制度还不够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出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还处在自发阶段等原因造成的。恩格斯在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一文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复习思考题: 1.简要分析说明空想社会主义 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有哪些? 2.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及其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3.空想社会主义不能成为现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第 2 章 马克思恩格斯与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一、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前提 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转

25、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进化论; 2.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和德国的古典哲学; 3.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 古典政治经济学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完成于 19 世纪初。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阶段以英国威廉 .配弟为代表,发展阶段以亚当 .斯密为代表开始 ,完成阶段以 大卫 .李嘉图 为代表。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的贡献在于:对交换价值决定于劳动时间, 商品的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 作了透彻的表述;触及到了 剩余价值问题 ,肯定了它的存在,分析了它的具体形式 利润、利息和地租;提出了当时 社会阶级结构和各阶级利益矛盾 的学说。 德国古典哲学包括: 黑格尔的辩证法; 费尔巴哈的唯物论 二、科学社

26、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和阶级基础 1.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与经济条件 -资本主义出现经济危机和严重的社会矛盾。 1825 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以 后大约每隔 10 年就重复一次,成为一种可怕的社会瘟疫。资本主义社会矛盾和危机的出现,表明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已相当 尖锐。 2.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政治条件与阶级基础 近代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呼唤新的社会主义理论 三大工人运动: 1831 年和 1834 年法国里昂丝织工人起义; 1836至 1848 年英国工人的宪章运动; 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丝织工人起义 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工人阶级的政治觉醒,表明无产阶级已经作为

27、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昂首阔步登上了历史舞台。 近代工人运动的新特点 : ( 1)无产阶级明确地、公开地提出了自 己的政治主张,把斗争的主要矛盾直接对准了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2)无产阶级逐渐抛弃破坏机器等原始斗争手段,转而采取罢工、游行示威直至武装起义等形式反抗资产阶级,这表明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新的更高的阶层。( 3)无产阶级开始建立起许多政治性组织。 三、马克思恩格斯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1.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新世界观的历程 1845 年 11 月 1846 年 8 月,这两位伟大的导师合作 德意志意识形态 ,标志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2.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两块基石

28、 (1)唯物史观 人类整个社 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的基础,归根到底是物质生产状况。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历史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前进的直接动力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为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真实的理论基础和现实可能性,从而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块理论基石。 (2)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 揭露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的本质 。从根本上 阐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3.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8 年 2 月 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 列宁说,“这部著作以天才的

29、透彻而鲜明的语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观。” 宣言 一方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理;另一方面,驳斥了资产阶级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诽谤,抨击了各种冒牌的社会主义。 宣言 的核心思想: 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两个必然” ) 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 阐明了无产阶级建党学说和策略原则。 宣言 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阐述主要包括: 1.唯物史观的核心思想 2.关于 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 3.关于无产阶级社会革命和无产阶级民主专政的理论 4.关于过渡时期的思想 5.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 6.关于多党合作与统

30、一战线的理论 7.关于国家问题 8.关于民族问题 9.关于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发展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理论 10.关于阶级解放与人的解放的理论 四、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 1。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社会主义从思想运动的历史推进到实践运动的历史。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把工人运动推进到新的阶段,加速了无产阶级由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 3。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与工人运 动两大运动的结合,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 复习思考题: 1. 简述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社会背景和阶级基础 )。 2. 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两块基石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3. 科学社会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的

31、根本区别何在? 第四讲 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1848 年西欧各国资产阶级对革命进行疯狂的镇压,“共产主义者同盟”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马克思也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马克思来到巴黎,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 4 月初,他又回到德国,直接参加德国革命,创办了新莱茵报, 通过报刊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不久又流亡英国伦敦,研究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积极参加欧洲革命,而且在 1850 至 1852 年间分别写出了 1848 年至 1850 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路易波拿巴雾月十八日和德国革命和反革命等

32、重要著作,全面总结 1848 年欧洲革命的经验教训,进一步阐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 60 年代马克思的研究注意力转向经济学 -资本论的诞生。 1864 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工人在英国伦敦集会,宣告第一国际的成立。马克思为其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 一、 第一国际 1.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 ( 1) 19 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德、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工业蓬勃发展, 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 ( 2) 1857 年世界经济危机之后,工人组织不断涌现,工人运动 和 民族解放运动又重新高涨起来。 ( 3)在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基础

33、上,马克思 和恩格斯 进行了深入的理论研究和广泛的实践活动,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奠定了基础。 2.第一 国际的成立 : 1864 年 在伦敦 圣马丁堂 成立国际工人组织,不久正式称为 国际工人协会简称“ 国际”,历史上称为“ 第一国际 ”。 “从这届起到海牙代表大会止,每届总委员会的灵魂都是马克思。” 恩格斯 “第一国际奠定了国际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斗争的基础” 列宁 3.第一国际的作用: 国际工人协会一成立,就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到 1870 年,国际几乎在欧洲所有国家都建立了支部 ,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开展。 马克思主义在工人群众中得到广泛传播。 二、巴黎公社革命 1871 年

34、3 月 18 日 ,巴黎工人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政府,建立了新的国家机关,以直接选举的方式选出了公社委员会,宣告 巴黎公社 的正式成立。 ( 1) 革命的措施: 第一,公社打碎旧的国家机器,代之以新的国家机器。废除了旧的警察司法机构,改组军队,代之以新的公安机关和司法制度。 第二,摧毁了资产阶级议会制,代之以公社委员会。 第三,社会经济方面,实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措施。如公社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规定公社职员的最高工资,成立救济贫民机构,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原则等。 第四,公社高举国际主 义旗帜,推毁象征拿破仑军国主义的万多姆广场上的凯旋柱 ,把广场改名为国际广场。 巴黎

35、公社的性质:巴黎公社是一个新型的国家政权即无产阶级政权。 公社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社会委员会、对外委员会、司法委员会、执行委员会、社会服务委员会、教育委员会、粮食委员会、劳动和交换委员会、财务委员会 ( 2) 巴黎公社的历史意义 巴黎公社虽然失败了,但它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首创精神和彻底革命精神。公社的历史功勋永远记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从巴黎公社以后到 19 世纪末,资本主义处在相对平稳的发展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继续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并着重深刻批判了这一时期出现的各种错误思潮,如巴枯宁无政府主义、拉萨尔主义、杜林主义、福尔马尔议会主义等,撰写了论权威、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 184

36、8 年至 1850 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等著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1889 年 7 月在恩格斯的倡导下,国际社会主义者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宣告第二国际成立。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 19 世纪下半叶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新总结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的 历史过程 2、“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3、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要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 4、不发达国家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过渡到高级形式的社会 5.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必须得到

37、农民的“合唱” 6. 民族独立是各民族和谐合作的必备条件 7. 工人阶级只有组织成为独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 8. 在工人阶级政党及其国际组织统一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世界革命 四、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 尽管马克思、恩格斯一生不断在丰富、 发展自己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但是并不表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全是正确无误的,这就要求人们在运用它以前认真地、客观地研究它, 防止教条主义。 列宁对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 一、战时共产主义时期(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时期) 1918 年夏 1921 年初 (一) 背景 对德和谈并签订布列斯特立托夫斯克和约后,苏俄获得了暂时和平喘息的时

38、机,初步具备了 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条件 。于是,列宁着手制定建设社会主义的纲领。 1918 年 4 月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公开发表,全俄开始准备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然而,自 1918 年夏天起,俄国国内的反动势力与协约国帝国主义者 (最多时达 14 个国家 )勾结起来,发动了反苏维埃政权的战争,并很快就吞噬了俄国 3/4的国土,苏俄被迫进入了连续三年的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战争使本来就十分落后的苏维埃俄国的经济更加困难。 经济困难的具体表现在 : 一是粮食紧缺 。 1918年 1 月仅完成计划征粮任务的 21.8%, 2 3 月仅完成 36.5%, 4

39、月完成 14.1%, 5 月完成 12.2%各城市可供应的粮食急剧减少。由于苏维埃共和国南方产粮区的联系被切断,工人每天只领到 1/8 磅面包。二 是 燃料和原材料奇缺 。由于产煤、产油区被敌占领,造成了许多工厂停工,有限的资源只能保证军工生产。 三是 运输危机 。 1918 年国家计划从产粮省运出 23 万车皮粮食,可是实际仅运出 1.56万车皮,不到计划的 1/15。在内战、粮荒的极端困难形势下,从 1918 年夏 1921 年春,苏维埃俄国被迫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俄国因此进入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其表现为,以余粮征集制为核心,国家对社会经济

40、生产实行全面垄断,实施供给制。 “战时共产主义”初期的措施: 1、从粮食垄断到余粮征集 制 ; 2、 建立中央集权的工业管理体系 ; 3、 私人商业国有化,限制市场和私人贸易 ; 4、试行经济关系实物化 5、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 从粮食垄断到余粮征集制:国家对粮食的垄断,即由地方人民政府集中征收私人储存的粮食(政府用工业品直接与农民交换农产品 ),集中分配和调整对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同时禁止私人买卖粮食。 余粮征集制在国家垄断范围内乃是向农民征收粮食的唯一可行办法。 1919 年 1月 11 日,人民委员会颁布了向生产省征集国家分配所需的粮食和饲料的法令,即通常所称的余粮征集制法令。 余粮征

41、集 制的具体内容: 1、规定了计算和集中余粮由国家支配的新办法,即按照国家需要的一定数额的粮食和饲料摊派给各产粮省向农民征收; 2、征集的品种最初是粮食、饲料和肉类,以后扩大到马铃薯及其他产品; 3、征集制实行阶级原则:富农多征,中农少征,贫农免征。 所谓“余粮”就是按照国家所需要的数额摊派给各省的征集额,也就是说,这不仅完全征收了农民的全部余粮,而且征收了一部分生活必需粮。 2、 建立中央集权的工业管理体系: 3、 中央集权工业管理体制包含:广泛的工业管理化、总管理局制 工业国有化 作坊型私营企业;中小企业 ;国计民生大企 业;工业部门大企业工商企业(治金工业、金属加工工业 、纺织工业、水泥

42、工业、私营铁路 、供水企业、 电力公司、马路和下水道企业 ); 关于国际如何管理企业:最初设想 民族集中制 最初设想 民族集中制 总管理局制:总管理局制的特征是中央管理局对企业实行集中的垂直领导:它不仅给企业规定年度计划,而且规定季度计划、月度计划,企业只能根据月度计划编制每昼夜、每小时的产品和品种表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控制得很死:生产所需物资由国家计划调拨,产品由国家包销,价格由国家规定,职工工资也由国家定额和包发。 3、私人商业 国有化:限制市场和私人贸易 粮食人民委员部有全权征集、分配、运输个人和家庭所需的一切物品,坚决取缔私人商业,不论私人批发商品还是零售商品,都必须实行国有化或收归

43、国有。如在莫斯科, 1919 被查封的私人商号有 3409 家,在等级后允许开业的仅剩 133 家;在彼得格勒,取缔约 800 家商号后仅剩 35 家,在 200家制鞋业中允许开业的只有 17家。 4、试行经济关系实物化 实行按阶级属性确定口粮标准;工业必需品配给制;单位之间停止货币结算,改用簿记的方式;大规模的实物交换; 1920 年开始实行配给品及生活服务免费制。 5、劳动 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 为了解决劳动力不足的困难, 1918 年 12 月 10 日,全饿中央执委会颁布了劳动法典,宣布对所用公民,从16 50 岁有劳动能力者实行劳动义务制。凡没有从事社会公益劳动的人,地方机关有权强迫他

44、们完成公益劳动。劳动义务制是和劳动军事化联系在一起的 (二)“战时共产主义”措施的加强 1、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的形成; 2、余粮征集制的进一步扩大; 3、完全禁止集市贸易和取缔私商; 4、经济实物化和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原则进一步加强; 5、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的加深。 余粮征集制的进一步扩大: 1919 1920 年度共征集到 21250 万普特粮食,为 1917 1918 年度的 289.5%; 1920 1921 年度共征集了 36700 万普特粮食,是 1917 1918 年度的 500% (三)“战时共产主义”体制形成过程中的主观因素 第一,强调在组织生产、管理和分配方面的统一,认为集

45、中程度越高便越能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第二,试图用军事方法即行政命令的方法解决经济建设问题。第三,认为社会主义与商品货币是不相容的。第四,认为在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以后,俄国可以不经过一定的过渡时期直接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四)“ 战时共产主义”体制的实质和经验教训 “战时共产主义”体制的实质:在一个落后的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企图以建立高度集中的生产、分配和管理体制来实现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直接过渡。 “战时共产主义”的局限:首先,脱它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现实。其次,它脱离了农民的需求; 再次,它实行无货币社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深刻教训,使列宁和俄共认识到,

46、必须采取新的途径来建设社会主义。 二、新经济政策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1921 年春,俄国发生政治经济危机,农业歉收固然是直接的原因,但根本的原因则是 政策的失误,剥夺了农民。 从 1920 年底,列宁就开始深入地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 1921 年 3 月,列宁在俄共 (布 )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 在列宁的倡议下,俄共 (布 )十大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 的措施: 1、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3、通过商品交换、货币流通和自由贸易活跃经济、 4、培植国家资本主义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与新经济政策 的对比: 战时共产主

47、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内 容 农业 实行余粮征集制 实行固定的粮食税 工业 实行工业国有化 允许本国外国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商业 取消商品贸易 ,国家集中分配 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 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工资级别制,按劳分配 影 响 积极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证军事斗争胜利;消极 :超过限度,不利于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 找到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工农支持,经济恢复、政权巩固 (四)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与特征 实质:第一 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力和改善工人农民的生活状况 ; 第二 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 ; 第三 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实施过渡 2、特征: 1)以市场为取向 ( 2)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 3)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 ( 4)改革过度集权的政权体制,加强对权利的有效监督与制约 思考题: 1、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2、列宁的 “新经济政策” 有何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