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总复习题.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08950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0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总复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总复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总复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总复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建筑结构抗震与防灾总复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习题汇编 一填空题 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 构造地震 、 火山地震 、 陷落地震 和 诱发地震 四种类型。 2地震按地震序列可划分为 主震型 、 震群型(多发型) 和 孤立型(单发型) 。 3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 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4地震波可分为 体波;面波 5体波包括 纵波(疏密波压缩波);横波(剪切波) 6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 快 。 7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 面波 为主。 8地震强度通常用 震级; 烈度 等反映。 9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 3210 倍之多。 10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 大 ,地震烈度愈 高 。 11建筑

2、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 设计地震分组 和 场地 类别来确定。 12设计地震分组共分 3 组,用以体现 震级 和 震中距 的影响。 13抗震设防的依据是 抗震设防烈度 。 14关于构造地震的成因主要有 断层说;板块构造说 15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 上下颠簸 ,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 水平方向摇晃 ,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 上下颠簸 又产生 左右摇晃 。 16面波分为 瑞雷波;洛夫波 17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 甲类;已类丙类丁类 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8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 有利 、 不利 和 危险 的地

3、段。 19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和 场地覆盖层厚度 划分为四类。 20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分为两步进行,即 初步判别 和 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 21可液化地基的抗震措施有 全部消除地 基液化沉陷 、 部分消除地基液化沉陷 和 基础和上部结构处理 。 22场地液化的危害程度通过 液化等级 来反映。 23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 液化指数 来划分。 24桩基的抗震验算包括 非液化土中低承台桩基的抗震验算 和 存在液化土层的低承台桩基抗震验算 两大类。 25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 拟静力方法(等效荷载法) 和 直接动力分析法 。 26工程中求解

4、自振频率和振型的近似方法有 矩阵迭代法 、 能量法 、 等效质量法 、 顶点位移法 。 27结构在地 震作用下,引起扭转的原因主要有 地面运动存在着转动分量 和 结构本身不对称 两个。 28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 结构抗震承载力的验算 和 结构抗震变形的验算 。 29结构的变形验算包括 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 和 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验算 。 30一幢房屋的动力性能基本上取决于它的 建筑布局 和 结构布置 。 31结构延性和耗能的大小,决定于构件的 破坏形态 及其 塑化过程 。 32 结构的整体性 是保证结构各部件在地震作用下协调工作的必要条件。 33选择结构 体系,要考虑 建筑物刚度 和

5、 场地条件 的关系。 34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 基础形式 及 埋置深度 。 35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 强柱弱梁 、 强剪弱弯 、 强节点 、强锚固 等设计原则。 36在工程手算方法中,常采用 反弯点法 和 D 值法(改进反弯点法) 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分析。 37竖向荷载下框架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 分层法 和 弯矩二次分配法 。 38影响梁截面延性的主要因素有 梁的截面尺寸;纵向钢筋配筋率;剪压比;配箍率;钢筋 的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39影响框架柱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 混凝土强度;剪跨比;轴压比;配箍特征值 等。 40轴压比是影响柱子 破坏形态

6、和 延性 的主要因素之一。 41框架节点破坏的主要形式是 节点核芯区剪切破坏;钢筋锚固破坏 42影响框架节点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有 柱轴向力;正交梁约束;混凝土强度;节点配箍情况 2 43梁筋的锚固方式一般有 直线锚固 和 弯折锚固 两种。 44框架结构最佳的抗震机制是 梁式侧移机构 。 45框架节点的抗震设计包括 梁纵筋 在节点区的锚固问题 和 节点核芯区混凝土的抗剪问题 两方面的内容。 46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 框架;抗震墙;框架 -抗震墙;框架 -筒 等结构体系。 47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 楼盖的水平刚度 和 各墙体的侧移刚度 。 48楼盖的水平刚度,一般

7、取决于 结构类型 和 楼盖的宽长比 。 49 防倒塌 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重要问题。 50底部框架 -抗震墙砖房形成了 上刚下柔 的结构体系。 51防止砌体结构房屋的倒塌主要是从 总体布置;细部构造措施 等抗震措施方面着手。 52结构的变形缝有 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 53高层钢结构的结构体系主要有 框架体系;框架 -支撑体系;筒体体系;巨型框架体系 54框架体系的抗侧力能力主要决定于 梁柱构件 和 节点 的强度与延性。 55框架体系的节点常采用 刚性连接 节点。 56框架 -支撑体系的支撑类型有 中心支撑 和 偏心支撑 。 57筒体结构体系可分为 框架筒;桁架筒;筒中筒;束筒 等体系

8、。 58防止板件失稳的有效方法是限制它的 宽厚比 。 59支撑构件的性能与杆 件的 长细比;截面形状;板件宽厚比;端部支承条件;杆件初始缺陷;钢材性能 等因素有关。 60常用的剪力墙板有 钢板剪力墙;内藏钢板支撑剪力墙;带竖缝混凝土剪力墙 等。 61框架梁与柱的连接宜采用 柱贯通 型。 62抗震设防时,柱的拼接应位于 框架节点塑性区 以外,并按 等强度原则 设计。 63高层钢结构的柱脚分 埋入式;外包式;外露式 3 种。 64屋盖体系中,应尽可能选用( 轻 )屋盖。 65在单层厂房中,柱底至室内地坪以上 500mm 范围内和阶形柱的上柱宜采用 矩形 截面。 66柱间支撑是 保证厂房纵向刚度 和

9、 抵抗纵向地震作用 的重要抗侧力构件。 67结构减震控制根据是否需要外部能源输入分为 被动控制;主动控制;半主动控制;混合控制 。 68隔震系统一般由 隔震器;阻尼器;地基微震动;风反应控制装置 等部分组成。 69隔震支座布置时应力求使 质量中心 和 刚度中心 一致。 70隔震结构的抗震计算一般采用 时程分析法 法,对砌体结构及其基本周期相当的结构可采用 底部剪力法 。 71耗能减震装置根据耗能器耗能的依赖性可分为 速度相关型 和 位移相关型 等。 72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 纵 波和 横 波,而面波分为 瑞雷 波和 洛夫 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

10、破坏主要以 面 波为主。 73.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波速 和 场地覆土层厚度 划分为 IV 类。 74.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 T11.4Tg时,在 结构顶部 附加 Fn,其目的是考虑 高振型 的影响。 75.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 8 度和 9 度的大跨和 长悬臂 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 9 度时的 高层建筑 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76.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 建筑物的类型 和 高度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77.地震系数 k 表示 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 与 重力加速度 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 最大绝对加速

11、度 与 地面最大加速度 的比值。 78.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 ,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 为了使多层砌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 ,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 避免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 。 79.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 平方和开 平方 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80.地震灾害主要表现在 地表破坏 、 结构物直接受震破坏 和 次生震害 三个方面。 81.底部剪力法 适用于高度不超过 40m ,以 剪切 变形为主, 质量 和 刚度 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

12、82.地震作用是振动过程中作用在结构上的 惯性力 。 83.求结构基本周期的近似方法有 顶点位移法、能量法、等效质量法 。 3 84.地震影响系数与 动力系数 和 地震系数 有关。 85.框架按破坏机制可分为 柱铰机制、梁铰机制 。 86.建筑场地的类别是根据 场地土类型 和 覆盖土层厚度 划分为四类。 87.抗震设防标准是依据 设防烈度 ,一般情况下采用 基本烈度 。 88.地震作用的大小不仅与地震烈度的大小有关,而且与建筑物的 动力特性 有关。 构造地震为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 89、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 土层等效剪切波速 和 场地覆盖层厚度 划分为四

13、类。 90、抗震规范将 50 年内超越概率为 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63.2% 的烈度值 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91、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 结构类型房屋高度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82、柱的轴压比 n 定义 n=N/fcAc(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 83、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 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 和 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 84、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 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 85、在多层 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

14、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 室外地面以下 500mm处 。 86、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 80 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 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 类场地(中软土 ) 。 87、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 惯性力 和 阻尼力 。 88 、位于 9 度 地 震 区 的 高 层 建 筑 的 地 震 作 用 效 应 和 其 他 荷 载 效 应 的 基 本 组 合 为 wkwwE v kEvE h kEhGEG SSSSS 。 89、楼层屈服强度 系数为 )(/)()( iViVi eyy 为第 i 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

15、际承载力与第 i 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 90、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 50 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 8 度,结构类型为框架 -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 二级 ,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 一级 。 91、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 是防止梁发生脆性的斜压破坏 。 92、某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 为 8 度,则其罕遇地震烈度为 9 度 。 93、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为 剪切 型。 94、框架结构防震缝的宽度不小于 70 mm。 95、粉土的粘粒含量百分率, 7 度和 8 度分别不小于 10% 和 13% 时,可判别为不液化土。 96、框架结构设计时(不考虑填充墙的作用), 框架梁

16、 是第一道防线, 框架柱 是第二道防线。 97、建筑结构扭转不规则时,应考虑扭转影响,楼层竖向构件最大的层间位移不宜大于楼层层间位移平 均值的 1.5 倍。 98、多层砌体房屋的结构体系应优先采用 横墙承重 或 纵、横墙共同承重 的结构体系。 99、为了避免发生剪切破坏,梁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 4 。 100、按抗震等级为一、二级设计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1.25 ;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 1.30 。 101、标准贯入试验设备由 标准贯入器;触探杆 和重 63.5kg 的穿心锤组成。 102、 修正刚度法适

17、用于柱顶标高不大于 15 m 且平均跨度不大于 30 m 的单跨或多跨等高钢筋混凝土无檩和有檩屋盖的厂房。 103、抗震设计时,当结构上部楼层收进部位到室外地面的高度与房屋高度之比大于 0.2 时,上部楼层收进的水平尺寸 地震、不宜小于下部楼层尺寸的 0.75 倍;当上部楼层相对于下部楼层外挑时,下部楼层的水平尺寸不宜小于楼层水平尺寸的 0.9 倍,且水平外挑尺寸不宜大于 4m 。 104、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地震作用下会发生墙体开裂、破坏,产生裂缝。其墙体裂缝 的形式主要有 水平裂缝 、斜裂缝、交叉裂缝、 竖向裂缝 。 105、高层钢结构体系主要有 框架体系 、 框架 支撑体系 、筒体体系或巨

18、型框架体系。 106、粘弹性阻尼器的典型滞回曲线呈 椭圆 形,它能同时提供刚度和 阻尼 。 107、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约为 6400 Km 的椭圆球体。 108、地球从地表至核心由 地核;地幔;地壳 。 4 110、按震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的感觉程度划分地震可以分为 无感地震;有感 地震 111、构造地震按其地震序列可以分为 孤立型地震;主震型地震;震群型 。 112、 建筑抗震设计一般包括三个方面: 概念设计、抗震计算和构造措施 二判断题 1构造地震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2体波可以在地球内部和外部传播。() 3横波向外传播时,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 4地震现象表明,

19、横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 5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小。() 6纵波的特点是周期较长,振幅较大。() 7横波只能在固体内传播。() 8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9震害表明,坚硬地基上,柔性结构一般表现较好,而刚性结构有的表现较差。() 10一般来讲,震害随场地覆盖层厚度的增加而减轻。() 11地震作用对软土的承载力影响较小,土越软,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 12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小于地基土的静承载力。() 13结构的自振周期随其质量的增加而减小,随刚度的增加而加大。() 14一般而言,房屋愈高,所受到的地震力和倾覆力矩愈大,破坏的可能

20、性也愈大。() 15建筑物的高宽比越大,地震作用下的侧 移越大,地震引起的倾覆作用越严重。() 16一般而言,在结构抗震设计中,对结构中重要构件的延性要求,低于对结构总体的延性要求;对构件中关键杆件或部位的延性要求,又低于对整个结构的延性要求。() 17弯曲构件的延性远远小于剪切构件的延性。 () 18在同等设防烈度和房屋高度的情况下,对于不 同的结构类型,其次要抗侧力构件抗震要求可低于主要抗侧力构件。( ) 19在进行梁端弯矩调幅时,可先进行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梁端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 20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可以先浇柱,后砌墙。() 21构 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 22地震时内框架房

21、屋的震害要比全框架结构房屋严重,比多层砖房要轻。() 23中心支撑与偏心支撑相比具有较大的延性。() 24耗能梁段的屈服强度越高,屈服后的延性越好,耗能能力越大。() 25.震级是反映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 26.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 1.55 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 1.55 度。 ( ) 27.软弱地基对上部结构的影响有增长周期,改变振型和增大阻尼等作用。( ) 28.当结构的自振周期与场地的特征周期相同或接近时,结 构的地震反应最大。( ) 29.在抗震设计中,对烈度为 8 度和 9 度的大跨、长悬臂结构,才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 30.地震烈度

22、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 31.地震动的三大要素是最大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 ) 32.液化地基根据液化指标划分为三个等级。( ) 33.任何结构都要进行两个阶段的抗震设计。( ) 34.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在横向水平地震作用下,各道墙的地震剪力的分配,不仅与屋盖刚度有关而且与墙体侧移刚度有关。( ) 35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距( ) 36抗震结构 在设计时,应保证有一定的强度、足够的刚度和良好的延性 ( ) 37设防烈度小于 8 度时,可不考虑结构物场地范围内发震断裂的影响( ) 38当饱和粉土中粘粒含量百分率达到一定数值后,可初步判为不液化土 ( ) 39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只能

23、适用于弹性体系 ( ) 40地震作用下,绝对刚性结构的绝对加速度反应应趋于零 ( ) 41若结构体系按某一振型振动,体系的所有质点将按同一频率作简谐振动( ) 42地震基本烈度是指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 10%的地震( ) 5 43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 ) 44设防烈度为 8 度和 9 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 ) 45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 ) 50砌体房屋中,满足一定高宽比要求的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 ( ) 51多层砌体房屋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可直接取 max1 65.0 ( ) 52对多层砌体房屋,楼层的纵向地震剪力

24、皆可按各纵墙抗侧移刚度大小的比例进行分配 ( ) 53建筑场地类别 主要是根据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厚度来确定的( ) 54、为防止地基失效,提高安全度,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应在地基土静承载力的基础上乘以小于 1 的调整系数 ( ) 55、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定缝宽 ( ) 56、限制梁柱的剪压比,主要是为了防止梁柱混凝土过早发生斜压破坏 . ( ) 57、在截面抗震验算时,其采用的承载力调整系数一般均小于 1( ) 58、非结构构件的存在,不会影响主体结构的动力特性。( ) 59、场地类 别 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综合确定。

25、( ) 60、一般工程结构均为欠阻尼状态。( ) 61、地震动振幅越大,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 62、当结构周期较长时,结构的高阶振型地震作用影响不能忽略。( ) 63、多遇地震下的强度验算,以防止结构倒塌。( ) 64、砌体房屋震害,刚性屋盖是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 ) 65、柱的轴力越大,柱的延性越差。( ) 66、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件包括暗柱、端柱和暗梁。( ) 67、排架结构按底部剪力法计算,单质点体系取全部重力荷载代表值。() 68. 粉土中的粘粒含量百分率越大,则土层透水性越小,越容易发生液化。 ( ) 69. 现行抗震规范规定的抗震设防范围为 6、 7、 8、 9 度区,对

26、烈度为 10 度的地区按有关规定执行。 ( ) 70. 现行抗震规范对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主要取决于表层土的刚度(软、硬) ( ) 71. 对刚度和楼层屈服承载力系数 y 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其薄 弱层可取最上层。 ( ) 72. 控制柱子的轴压比是为了保证其具有较好的延性。 ( ) 73. 地震烈度的高低仅与震源深度、震中距有关,与土质条件无关。 ( ) 74. 地基的抗震承载力是指其承受水平力的能力。 ( ) 75.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从而也只有一个烈度。 ( ) 76. 地基液化指数越小,液化震害越严重。 ( ) 77. 现行抗震规范对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主要取决于表层土的厚度。 (

27、) 78. 6 度地震区的建筑以加强构造措施为主。 ( ) 79. 控制柱子的轴压比是为了保证其具有较好的延性 。 ( ) 80. 设防烈度为 7 度区的两相邻建筑物,其中一幢为 45m 高的框架结构,另一幢为 35m 高抗震墙结构,两建筑物之间设置防震缝,则该缝最小宽度应为 220mm。 ( ) 81、 构造地震分布最广,危害最大。 ( ) 82、 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小。 ( ) 83、 在进行梁端弯 矩调幅时,可先进行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的梁端弯矩组合后再进行调幅 ( ) 84、 构造柱必须单独设置基础。 ( ) 85、 耗能梁段的屈服强度越高,屈服后的延性越好,

28、耗能能力越大。 ( ) 86、 建筑抗震设防的三水准目标中,第一水准的要求为 大震不倒。 ( ) 87、 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方向摇晃,而面波 使建筑物既产生上下颠簸又产生左右摇晃 。 ( ) 88、 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弱梁 、 强剪弱弯 、 强节点 、 强锚固等设计原则。 ( ) 89、 抗震设防烈度一般情况下采用罕遇地震。 ( ) 单项选择 题 1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 50011 2001)适用于设防烈度为 ()地区建筑工程的抗震设计。 ( B ) A 5、 6、 7 和 8 度 B 6、 7、 8 和 9 度 C

29、 4、 5、 6 和 7 度 D 7、 8、 9 和 10 度 2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 、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大量的建筑物属于 ( C )。 6 A甲类 B乙类 C丙类 D丁类 3按我国抗震设计规范设计的建筑,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建筑物 ( A )。 A一般不 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B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C不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D不致倒塌 4、抗震规范给出的设计反应谱中,当结构自振周期在 0.1sTg 之间时,谱曲线为( A ) A水平直线 B.斜直线 C.抛物线 D.指数曲线 5、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

30、种因素有关? ( B ) A.建筑物类型 B.离震中的距离 C.行政区划 D.城市大小 6、规 范规定不考虑扭转影响时,用什么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计算?( B ) A.完全二次项组合法( CQC 法) B. 平方和开平方法( SRSS 法 ) C.杜哈米积分 D.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7、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 C ) A.40 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B.自振周期 T1很长 (T14s)的高层建筑 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 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 心的多高层建筑 8、地震系数 k 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A ) A.地震基本烈度 B

31、.场地卓越周期 C.场地土类别 D.结构基本周期 9、 9 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 Geq为( C ) A. 0.85(1.2 恒载标准值 GK+1.4 活载标准值 QK) B. 0.85(GK+Qk) C. 0.75(GK+0.5QK) D. 0.85(GK+0.5QK) 10、框架结构考虑填充 墙刚度时 ,T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 Fe有何变化 ?( A ) A.T1 ,Fe B.T1 ,Fe C.T1 ,Fe D.T1 ,Fe 11、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 A ) A柱宽的 1/4 B柱宽的 1/8 C梁宽的 1/4 D

32、梁宽的 1/8 12、 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 A ) A谱曲线峰值右移 B谱曲线峰值左移 C谱曲线峰值增大 D谱曲线峰值降低 13、震中距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在烈度相同的条件下,震中距越远,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 A ) A谱曲线峰值右移 B谱曲线峰值左移 C谱曲线峰值增大 D谱曲线峰值降低 14、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 ( C ) A.较大的初始刚度 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 C.较好的延性 D.较小的自振周期 T1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 的位置为 ( D ) A.最顶层 B.中间楼层 C. 第二层

33、 D. 底层 16、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 B ) A.与楼盖刚度无关 B.与楼盖刚度有关 C.仅与墙体刚度有关 D.仅与墙体质量有关 17、场地特征周期 Tg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C ) A.地震烈度 B.建筑物等级 C.场地覆盖层厚度 D.场地大小 18、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 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D ) A.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 B.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 C.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D.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 19、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 B ) A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

34、进行 B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20、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Fek的大小除了与质量 ,地震烈度 ,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 ,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 B ) A.场地平面尺寸 B.场地特征周期 C.荷载分项系数 D.抗震等级 21、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要素( B ) A.加速度峰值 B.地震烈度 C.频谱特性 D.地震持时 22、震级大的远震 与震级小的 近震对某地区 产生相同的 宏观烈度,则 对该地区产 生的地震 影响是 ( B ) A.震级大的远震对

35、刚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 B.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 C.震级小的近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大 D.震级大的远震对柔性结构产生的震害小 23、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 ( C ) 7 A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 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 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貌 24 、 一般 情 况下 , 工程 场地 覆 盖层 的厚 度 应按 地面 至 剪切 波 速大 于多 少 的土 层顶 面 的距离 确 定 ( D ) A 200m/s B 300m/s C 400m/s D 500m/

36、s 25、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A ) A.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B.地震 持续时间长,即使烈度低,也可能出现液化 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D.地下水位越深,越不容易液化 26、某地区设防烈度为 7 度,乙类建筑抗震设计应按下列要求进行设计 ( D ) A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 8 度考虑 B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均按 7 度考虑 C地震作用按 8 度确定,抗震措施按 7 度采用 D地震作用按 7 度确定,抗震措施按 8 度采用 27、框架柱轴压比过高会使柱产生( B ) A大偏心受压构件 B小偏心受压构件 C剪切破坏 D扭转 破坏 28、钢筋混凝土丙

37、类建筑房屋的抗震等级应根据那些因素查表确定 ( B ) A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层数 B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 C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层数 D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型和房屋高度 29、纵波、横波和面波( L 波)之间的波速关系为 ( A ) A VP VS VL B VS VP VL C VL VP VS D VP VL VS 30、位于软弱场地上 ,震害较重的 建筑物是 : ( A ) A.木楼盖等柔性建筑 B.单层框架结构 C.单层厂房结构 D.多层剪力墙结构 31、强剪弱弯是指 : ( B ) A.抗剪承载力 Vu 大于抗弯承载力 Mu B.剪切破坏发生在弯曲破坏之

38、后 C.设计剪力大于设计弯矩 D.柱剪切破坏发生在梁剪切破坏之后 32、下列结构延性哪个延性在抗震设计时要求最高 ( D ) A.结构总体延性 B.结构楼层的延性 C.构件的延性 D.关键杆件的延性 33、强柱弱梁是指 : ( B ) A.柱线刚度大于梁线刚度 B.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 C.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梁抗剪承载力 C.柱配筋大于梁配筋 34、对于 8 度以上地区,当墩高大于 ( B )应在接近地面或施工水位处设置横系梁 A.6 米 B.7 米 C.8 米 D.9 米 36.底部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 种建筑 ? ( C ) A.40 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B.自振周期 T

39、1很长 (T14s)的高层建筑 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 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 37、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建筑,诸如:医疗、通信、交通等,在抗震规范中列为( B) A、甲类建筑 B、乙类建筑 C、丙类建筑 D、丁类建筑 38、场地是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相当于厂区、居民小 居和自然村或不小于( B) km2平面面积。 A、 2 B、 1 C、 3 D、 1.5 39、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单质点体系时水平地震作用时,应采用( A ) A、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B、结构总重力荷载的 80% C、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 90% D、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的 85% 40、计算地震作用时,建筑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对雪荷载的取值规定为( A) A、取 50% B、不考虑 C、与屋面活载比较取大者 D、 85% 41、地震作用的大下与 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C) 、 建筑物的重量 场地烈度 建筑物本身的动力特性 地震持续时间 A、 B、 C、 D、 42、 6 度 7 度区多层砌体房屋总高度与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分别为( B ) A、 3.0、 2.5 B、 2.5、 2.5 C、 2.5、 2.0 D、 3.0、 3.0 8 43、 7 度地震区多层砌体结构承重窗间墙的最小宽度为( C ) A、 1.5m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