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陕师大古代汉语基础专升本作业及答案.doc

上传人:h**** 文档编号:109004 上传时间:2018-07-07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陕师大古代汉语基础专升本作业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6年陕师大古代汉语基础专升本作业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6年陕师大古代汉语基础专升本作业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6年陕师大古代汉语基础专升本作业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6年陕师大古代汉语基础专升本作业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6 年 陕师大 中文专升本 古代汉语基础作业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 540 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说文解字诂林 : 丁福保所编,是一部古文字学大型资料性辞书。全书正编采集有关著作 182种 ,汇为 1036卷 ,总字数达一千几百万字 ,装订成 12 函 66册。书成之后 ,作者又仰取俯拾 ,编成说文解字诂林补遗。说文解字诂林包罗宏富,博大渊深,集万卷于一体, 是历代对说文解字注释的总汇。 康 熙字典:张玉书、陈廷敬等编 ,成书于清代康熙五十五年,共收字四万七千多个。这本字典按照部

2、首排列,分成 214 部,以笔画为序,再按十二地支分十二集,每集分上中下三卷。释字体例先注音后释义,每义引古书为证。其注音采用反切法、直音法、叶音法;释义则罗列旧说、排列古注、分别义项、引例为证。 经籍纂诂:清代阮元编,成书于庆历三年,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在编排上采用韵目排列法,以平水韵一百零六韵编次被释的字,每一韵为一卷。 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助字辨略:清代刘淇著,出版于 1711 年。共收字四百七十多个。全书按四声分卷,依韵排列。取材从先秦到元代,内容包括经传、诸子、史书、诗词、小说,资料丰富。但助字的分类标准不一,

3、内部体例也欠严密。 佩文韵府:清代张玉书编,成书于康熙五十年,是一部按韵编排的古代辞书。它主要用元明时代流传的韵府群玉、五车韵瑞等书为底本加以修订增补而成。先列单字,略加注音释义,然后列举两字词语、三字词语和四字词语,注明出处,用双行小字列在各条词语之下。 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 、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汉语大词典:大型多卷本汉语语词词典,罗竹风主编。中国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4、编纂,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全书正文 12 卷,共收单字 2.27 万,复词 37.5万,约 5000 万字, 是目前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工具书。 六书 : 许慎的说文解字认为汉字形体的构造有六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假借为用字之法。 四体二用 : 其观点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四种造字法,转注、假借是二种用字法。前四书是造字法;后二书是用字法。 2 词的本义 : 词的本来意义。如,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 词的引申义 : 从本义引申出来的,即从本义发展出来的意义。,向,本来的意义是向北的窗户。引申意义是朝着、对着。直接引申是

5、从本义直接派生出来的意义。间接引申是由直接引申而再引申出来的意义,与本义为间接关系。 偏义复词 : 古代汉语中的一种复音词,用两个单音的近 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而另一个只是作为陪衬。如有缓急,非有益也。缓急指的是有急,缓字无意义。 传 : 秦汉之际,把周易、尚书、诗经、礼记、乐记、春秋称作经,把解释经书的叫做传。传就是对经的解说。 注 : 指对古书的注解,狭义的注只指注解,而广义的则包括传、笺等。 笺 : 本来是对传的阐发和补充,后来只指注解的意思。 疏 : 是相对注而言的,在注的基础上再进一步作注就叫做疏。疏是对注的解释。 集解 : 选取各家

6、注解通释经传的叫集解。 变文:变文是唐代兴起的一种说唱文学,多用韵文和散文交错组成,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来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如敦煌石窟里发现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伍子胥变文等。 三十六字母 : 传统认为,有三十六字母,字母指声母,古代没有拼音字母,只好找出三十六个汉字作为声母的代表,如见溪群疑等,反映了唐宋时期汉语声母系统的情况。而上古的声母现在研究为三十二个,被分为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半舌、半齿。 五音:是指将中国古代汉语里的三十六字母按照不同的发音部位分 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故称五音。 七音:是指在五音的基础上又分出半舌音、半齿音两类。构成唇音

7、、舌音、齿音、牙音、喉音、半舌音、半齿音七类声母,故称七音。 全清:是指汉语音韵学里不带音,不送气的声母,如帮、端、精、见、照等声母。 次清:是指汉语音韵学里不带音,送气声母,如滂、透、清、溪、澈等声母。 全浊:是指汉语音韵学里带音的,但都是塞音、塞擦音、擦音,如并、定、澄等声母。 次浊:是指汉语音韵学里不带音的,都是鼻音、边音和半元音,如明、泥、娘等声母。 阴声韵:是指 汉语音韵学里无韵尾,即直接以元音收尾的韵。包括之部、幽部、宵部、侯部、鱼部、支部、脂部、微部、歌部。 阳声韵:是指汉语音韵学里以鼻辅音 m, n, n g 等收尾的韵。包括,蒸部、东部、冬部、阳部、耕部、真部、文部、元部、侵

8、部、谈部。 入声韵:是指汉语音韵学里以清塞音 p, t, k收尾的韵。如:屋、北、物、比、恰等字。 破读:古汉语中把通过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来区别词性或词义的方法,叫做破读。破读3 也叫读破,人们把一个字原来的读音叫做本音,把改变后的读音叫做破读音。 如字:通常 表示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一个字要按照它本来的读音读。古汉语中把这种读本音用本义的字叫做如字。 二、分析下列汉字的形体结构: 一,十,指,步,鼎,鱼,帛,羊,至,戍,燕,本,锦,手,秉,甘,领,问,即,鸟,通,见,悲,水,舟,效,讴,集,末,象,颖,江,下,耳,悲,陟,旌,户,旦,牟,视,鬲,采,徒,禾,寸,祭,月,亦,盆,上,腾,闻,明,涉,

9、疆,瓜,旗,刀,刃,捧,舂,看 答: (1)鱼,羊,手,燕,鸟,水,舟,象,耳,户,口,鬲,禾,月,刀,瓜,鼎等字为象形字; (2)一,十,本,甘,牟,寸,亦,上, 刃,末等字为指事字; (3)步 ,至 ,戍 ,见 ,采 ,祭 ,明 ,看 .秉 ,涉等字为会意字; (4)帛 ,锦 ,旌 ,视 .徒 ,盆 .腾 ,闻 ,疆 ,旗 ,捧 .舂等字为形声字。 三、回答下列问题: 1、举例说明古今词义异同的基本类型。 答: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情况: ( 1)古今词义基本未变的(古今通用词):基本词汇及一些一般词汇。例如:埃:尘也。巢:鸟在木上曰巢。作用:保证了汉语的稳定性。能够保持语言的

10、稳定性,词义基本未变的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词汇。 ( 2)古今词义完全不同或已经消亡的词(古用今废词)。如:绸。 古:缠绕。尔雅 释天:素锦绸杠。今:丝绸;该。古:完备。楚辞 招魂:招具该备。今:应当。此类词是学习古汉语的重点词汇。 ( 3)古今词义发展变化的。如:敌:古代的词义主要是指匹敌。左传 桓公三年凡公女嫁于敌国。 这里的敌国就不是指与我为仇的国家,而是指地位与我相匹敌的国家。今天主要是指敌人。 2、什么是词的本义?词义引申的方式有哪些? 答:一个词的本来的意义,即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证的最古的意义,叫做词的本义。从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词义的引申途径主要有 以下两种:一

11、是由于词义活用在特殊语言环境中所形成的临时意义约定俗成而产生词的新的义项。这一途径中,有以下几种引申方式:( 1)相类引申。( 2)包容引申。( 3)正反引申。( 4)连带引申;二是由于修辞在特定语言环境中所形成的临时意义约定俗成而产生词的新的义项。在这以途径中,有以下三种引申方式:( 1)比喻引申。( 2)借代引申。( 3)象征引申。 3、什么是六书?除六书外,关于汉字结构还有哪些理论? 答:六书一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除六书4 外, 关于汉字结构的理论还有:詹鄞鑫 ,新六书说象形、指示、象事、 会意、形声和变体;苏培成,他的新六书说是:会意字、形声字、

12、半意符半记号字、半音符半记号字、独体记号字和合体记号字;此外,还有王宁先生将汉字的构形模式分为十一种:全功能零合成字、标形合成字、标义合成字、会形合成字、 形义合成字、会义合成字、无音综合合成字、标音合成字、形音合成字、义音合成字和有音综合合成字。 4、简述许慎的生平及说文解字一书的内容。 答:许慎字叔重,是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有字圣之称)、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精文字训诂。历经 21 年著成说文 解字。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十五卷,收文 9353 个,重文 1163 个,均按 540 个部首排列,是我国第一部说解文字原始形体结构及考究

13、字源的文字学专著。 5、举例说明什么是古今字、异体字和繁简字? 答:古今字:由于历史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产生乐一个新的字代表一个字的一个或者几个意义,分担那字部分的意义,那么前一个字为古字,新产生的字为今字。如责,其债务等意义已经为债所替代,但责任等意义担任着,故而两者为古今字。 异体字:由于时间或地狱的关系,人 们为同一个词造出两个或更多的字来代表它,形成乐形体结构相差较大,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的字,如睹 覩 。 繁简字:由于人们改革汉字,进行简化而产生的现象,简化字要比繁体字的书写简单,笔画较少,往往是一对一的关系,也有一对多的情况。今天所用的许多简化字是历代相传下来的。如

14、礼 禮 、气 氣 等。有些简化字和繁体字之间词义毫不相干,因为同音而被采用。如后後、适適 、征征、余 餘 。 6、举例说明词类活用的基本类型。 答: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 ( 1)名词活用为动词:古代汉语当表示同某事物或方位处所等有关 的行为变化时,常常使用表示这一事物、方位处所的名词来表示,这就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晋军函陵 烛之武退秦师 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名词用; (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邻之厚,军之薄也 烛之武退秦师。 厚、薄皆为形容词,在这解释为变雄厚、变薄弱

15、,做动词用; ( 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把表示某种数量的数量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数量相关的行为变化,这就是数量词活用为动词。例霸 主将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长有诸侯乎 ?做霸主是凭德行,但贵国 (晋 )使自己的德行没有定准,那怎么长期掌握诸侯呢 ? 数词的使动用法,在于使事物发生数量的或以数量为比喻的 (如例的二三,使反反复复 )变化。 5 ( 4)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使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和语译。 例:焉用亡郑以陪邻 ? 项伯杀人,臣活之。 以上例句中的亡活都是不及物动词,都不能带宾语,但因分别跟了郑之,成为使动用法。亡郑即使郑国灭亡;活之

16、即使之活,这里可译 为救了他; ( 5)意动用法:其动词和宾语的关系,需要用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语言形式去理解或语译。 例如: 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7、什么是使动用法?什么是意动用法?举例分析二者的区别。 答: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 区别:一般说来,使动用法大多表现为客观行为,意动用法大多表现为主观意 念。古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作使动用法较多,名词作使动用法的较少见;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大多是使动用

17、法和意动用法,少数活用为一般动词;动词一般不作意动用法。 8、举例说明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几种类型。 答:( 1)语气词惟(维)的强调作用形成的判断句。见于西周金文,在尚书、诗经中用得很多,以后逐渐消失。例如:我马维骐。(诗经小雅皇皇者华) ( 2)语气词也的确认作用形成的判断句。 A,也式。例如:制,岩邑也。 B者,也式。例如:南冥者,天池也。 C 者,式。例如:陈轸者,游说之士。 D,式。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 3)动词为的判断句。先秦为字都是动词,不是真正的判断词。为的意义很多,有的可以译作作为,算作,句子有判断意味。例如: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少数的句子里,表示判断。例如:余为

18、伯 鯈 ( tiao 第二声),余而祖也。 ( 4)副词乃即等的确定语气形成的判断句。例如:吾乃梁人。 ( 5)判断动词是形成的判断句。例如:此必是豫让也。 9、举例说明古代汉语被动表示法的几 种类型。 答:第一,有没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意念被动句,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有,不过古代汉语更为常见。例如: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第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 1)于字句。【产生于西周金文。】例如: 郤 ( xi 第四声)克伤于矢,流血及履。 ( 2)为字句。【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可以引进施事者,也可以不引进施事者,引进动作行为施事者的为是介词,不引进动作行为施事者的是表示被动的为是助动词。】例

19、如:6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前者是介词,后者是助动词。 ( 3)见字句 。【用助词见,表示的被动句,产生于春秋战国之际。不能引进施事者。】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 4)为所式。【于字句和为字句都可以引进行为的施事者,但是表达被动的意味不明显。见字句不能引进施事者。这三种句式在被动表达法上都有不足。因此发展出为所式和见于式。】例如:楚逐削弱,为秦所轻。 ( 5)见于式。【最早见于西周金文,战国后开始多起来。】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6)被字句。【这类被动句出现在战国后期,汉代用得多一些。】例如:臣 被尚书召问。 10、举例说明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20、。 答:第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上古汉语的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的前面。【 1.动词前面有助动词,宾语一般也要放在助动词前面; 2.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时,也要放那个在介词前面。】如:臣实不才,又谁敢怨?正常语序应该是敢愿谁;敢问何谓也?的正常语序应该是敢问谓何。 第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这一类宾语前置包含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全句必须是否定句,例如:吾爱之,不吾叛也。不吾叛就是不叛吾; 领国未吾亲也。就是未亲吾。 第三,宾语用代词复指。为强调宾语,将宾语前置,并在前置宾语与动词之间加是、之等代词复指。例如:将虢( guo 第二声)是灭,何爱于虞?将虢是灭

21、就是将灭虢。还有惟(唯)是(之)形式,例如:率师以来,唯敌是求。唯敌是求就是求敌。此外,还有凝固格式是之谓、此之谓,例如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是之谓政令行。 第四,介词宾语前置。例如:微斯人,吾谁与归?正常语序应该是吾与谁归。 11、三十六字母按照 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可以分为哪些类? 答:音韵学家根据声母的发音部位的不同,把三十六字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五类,这叫做五音。宋以后,又从舌音里分出半舌音,从齿音里分出半齿音,连同前面的五音合称七音。这以后,唇音又分重唇、轻唇,舌音又分舌头、舌上,齿音又分齿头和正齿。这样,三十六字母的发音部位就分出了十类。 12、

22、背诵三十六字母。 答:三十六字母:帮 滂 并 明 非 敷 奉 微 端 透 定 泥 知 彻 澄 娘 精 清 从 心 邪 照 穿 床 审 禅 见 溪 群 疑 影 喻 晓 匣 来 日 13、背诵并默写上古三十韵部和三十一声母。 答:( 1)上古三十韵部分阴声韵、入声韵、阳声韵三类。分别是: 7 阴声韵:之部、支部、鱼部、侯部、宵部、幽部、微部、脂部、歌部 入声韵:职部、锡部、铎部、屋部、药部、觉部、物部、质部、月部、缉部、叶部 阳声韵:蒸部、耕部、阳部、东部、冬部、文部、真部、元部、侵部、谈部。 ( 2)上古三十一声母: 唇 音:帮 p 滂 p 并 b 明 m 舌头音:端 t 透 t 定 d 泥 n

23、 来 l 舌上音:章 昌 船 书 禅 日 齿头音:精 ts 清 ts 从 dz 心 s 邪 z 正齿音:庄 tS 初 tS 崇 dZ 生 S 牙 音:见 k 溪 k 群 g 疑 N 喉 音:影 o 晓 x 匣 14、举例说明上古音声母研究的五个结论。 答:一、古无轻唇音。所谓古无轻唇音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非敷奉微这组音在上古是不存在的。这组音在上古读作帮滂並明。轻唇音是在唐末宋初时期从帮滂並明四母中分化出来的。这项结论是清人钱大昕得出的。 二、古无舌上音 (钱氏称作舌音类隔之说不可信 )。这是钱大昕所得出的又一重要结论。所谓古无舌上音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知彻澄娘这组音在上古尚未产生,大约是到了六世

24、纪时这组音才从端透定泥中分化而出。 三、古音娘、日二纽归泥说。这是章太炎继钱大昕之后得出的结论。所谓 娘、日二纽归泥 ,是指三十六字母中的娘、日二母在上古均读作泥母。 四、喻三归匣、喻四归定说。这是近代音韵学家曾运乾在他的喻母古读考一文中提出来的。所谓喻三归匣是指中古的喻三 (即云母,曾氏称于 )在上古读作匣母。所谓喻四归定是指中古的喻四 (即以母,曾氏称喻 )在上古应读作定母。 五、照二归精说。这是近代学者黄侃先生提出来的观点。所谓照二 (庄组 )归精 ,是指中古的照二穿二床二审二 (即庄初崇生 )四母在上古读作齿头音精清从心。黄侃对这一观点未著专文论证 ,只是在其音略中定古声母为十九纽,将

25、中古的庄 组分别与精组归为同纽,视精组为古本声,视庄组为变声。 15、简述中古音到现代北京音的重要变化。 答:( 1)全浊声母消失,原全浊声母字变成了清声母字。变化的结果跟现代北京话基本一致,如浊塞音和塞擦音的清化以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为特点,浊擦音一律变成同部位的清擦音。 ( 2)舌上音知、彻、澄跟正齿音的照、穿、床(部分)、禅(部分)合流,成为卷舌音声母照母( zh)和穿母( ch)。 ( 3)轻唇音非敷奉三母合一,都有变成 f。 8 ( 4)喻母的全部和疑母的大多数字并入影母,即变成了零声母。 16、近体诗的格律要 求有哪些? 答:所谓近体诗,也就是格律诗,是指唐代以来的一种对诗歌进行平

26、仄、对仗和黏对等做出要求的一种诗体。 ( 1)格律诗讲究平仄,每句诗,都要平仄相间,比如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第一句有时入韵有时不入韵。格律诗一般有一下要求: ( 2)格律诗要求每联(双句)必须押韵,而且我们所说的格律诗必须押平声韵。 ( 3)格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其中律诗的第一二句称为首联,三四句称为颔联,五六句称为颈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 4)格律诗要求每联之间平仄相对。在相同位置上,上联是仄声字的,下联要用平声的字,上联用平声的,下联要用仄声的。 ( 5)格律诗要求两联相邻的句子相黏。相黏与相对是一个相对应的概念。通俗地说,所为相黏就是两联相邻的句子开始字的平仄一致,但全句不能完全一样

27、 因为要考虑到押韵的问题,也不可能一样。 相对是同一联内两句之间的关系,相黏是相邻的两联之间的关系。 ( 6)律诗还有对仗的要求,除了首联和尾联之外,全部要求对仗。 当然,格律诗还有其他方面的要求,比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比如不能犯孤平(在有韵脚的句里,除韵脚外不能只有一个平声字)等等。 17、举例说明古书注 解的常见术语。 答: (一 )释义术语 1、曰,为,谓之。 这三个术语是用来释义的,而且还用来区分同义词和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被释词一般放在曰为谓之的后面。 2、谓。 谓和谓之不同,注解中用谓时,被释词放在前面,解释语放在后面,常以具体释抽象,以分体释总体。 3、貌,之貌。 这两个

28、术语一般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后面,表示某种情态,被释词多是表示 某种性质或状态的形容词。相当于的样子 。 4、犹 ,犹言。 用犹犹言注释时,一般是用近义词作注,或者是引申义训解本文,被解词 与注解词语之间意义相近。犹大体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等于说。 (二 )声训术语 1、之言,之为言。 使用这两个术语时,一般是用音义相通词语来训释,被释词与用来解释的词在声音上相同或相近,在意义上相通,即所谓声训。 2、之犹言。 之犹言也声训术语,作用与之言之为言同。 (三 )注音术语 1、读为,读曰。 这两个术语是注明音读的,一般是用本字来注明假借字。 2、读若,读如。 这两个术语主要是用来注音的,但有时也用来注明

29、假借字。 9 18、十三经注疏包含哪些汉魏人的注?哪些唐宋人的疏? 答 :汉魏、唐时十三经的说法还未成型,至宋列孟子于经部方有十三经之名目。南宋时有了经文注疏的合刊本,目前通行的本子是阮元重刻的十三经注疏。 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正义:旧题(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 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 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 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集解,(唐)孔颖达正 义。 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 春秋

30、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 论语注疏:(魏)何晏等集解,(宋)邢 昺 疏。 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 昺 疏。 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 昺 疏。 孟子注疏:(汉)赵岐注,旧题(宋)孙 奭 疏。 四、标出下面律诗的平仄,并指出拗救。 (加者为入声字)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 郭 , 白 水绕东城。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此地 一 为 别 ,孤蓬万里征。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浮云游子意,落 日 故人情。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自为拗字,班为救字)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 国 游。

31、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随平野尽,江 入 大荒流。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月 下飞天镜,云生 结 海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故为拗字,乡为救字) 孤桐 王安石 天 质 自森森,孤高几 百 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陵霄 不 屈几, 得 地本虚心。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岁老根弥壮,阳骄 叶 更阴。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明时思解愠,愿 斫 五弦琴。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10 (此诗无拗救)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 阙 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与君离 别 意,同是宦游人。 平平平

32、仄仄,仄仄仄平平。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在为拗字,歧为救字) 赋得古草原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 岁 一 枯荣。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野火烧 不 尽,春风吹又生。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远芳侵古道,晴翠 接 荒城。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又送王孙去,凄凄满 别 情。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不为拗字,吹为救字) 重游何氏庄五首(之二) 杜甫 山雨樽仍在,沙 沉 榻 未移。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犬迎曾 宿客 ,雅擭落巢儿。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云 薄 翠微寺,天清皇子陂。 仄

33、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向来幽兴 极 ,步履过东篱。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翠为拗字,皇为救字) 宴胡侍御书堂 杜甫 江湖春 欲 暮,墙宇 日 犹微。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暗暗书 籍 满,轻轻花絮飞。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翰林名有素, 墨客 兴无违。 平平平仄 仄,仄仄仄平平。 今夜文星动,吾侪醉 不 归。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籍为拗字,花为救字) 饯别王十一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 阔 ,挥手泪沾巾。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飞鸟 没 何处,青山空向人。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长江 一 帆远, 落日 五湖春。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 白 苹。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一为拗字,帆为救字) 山居即事 戴叔伦 岩云掩 竹 扉,去鸟带余晖。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地 僻 生涯 薄 ,山深 俗 事稀。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复习参考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