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农村村域经济发展现状与研究以安徽省太湖县东湖村为例卓霞芬(池州学院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 2009 级 1 班,安徽 池州 247000)摘要:据中国农学会专家介绍,我国现有 80.4 万个行政村,100.6 万个村民委员会。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80%近年来,我国村域经济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明显滞后的局面仍没有根本改观。在我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之际,研究村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发展村域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入手,分析了其发展缓慢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措施。关键词:村域经济;人地关系;制约因素1 引言村是我国农村基层的自治单位,是农村经济社会的基本单
2、元,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都要靠村去实施。村域作为农区经济发展的空间载体,其发展状况不仅影响着农区经济发展的大局,更是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当前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着力点。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均位于农村,因此,村域经济发展的好坏,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在对村域经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其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提出初步的对策建议,供有关部门在制定村域经济发展战略时参考。2 村域经济发展相关理论2.1 村域经济的定义村域经济是指行政村域内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与经济关系,属于行政区域经济中村级级别的经济类型。村域经济主体包括农户,村组集体和新经济体;
3、村域经济活动涵盖了农林牧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和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及餐饮业、金融保险及房地产业、教育卫生体育文化艺术广播和科学研究、社区管理和服务等门类和行业。2.2 村域经济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纵观国际相关成果,对村域经济的内涵大致有四种解释:实体村经济;村域经济的泛化,有两种倾向:一种理解为是微观经济(micro economy)的泛称20,21或是微观的视角22;另一种理解为村域功能形象的泛称11,23等;把村域中某一组成部分(如农户经济、农场经济、合作经济或私营经济等) 作为村域经济的整体24-27;把村域经济理解为是一种村级水平经济的统称,一般译为Village lev
4、el economy6,14,或Villagewide economy2,28,是表示一种村级级别的经济类型国际上27672 种相关期刊中,相关的村域经济学术论文大约有267 篇,对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有如下特征:对村域经济的研究成果呈迅速抬升趋势(图1),从20 世纪80 年代的6.8 篇/ 年,90 年代的8.7 篇/ 年,到21 世纪以来到15.1 篇/ 年;从对村域关注的学科来看,主要集中于社会科学(占论文总篇数的28.02%)、环境科学(占18.41%)、农业和生物科学(占17.86%),其次为医学(占6.89%)、地学(占4.95%) 等;从对其关注的学科变化来看,环境科学的力量正在
5、加强,逐渐对人类活动所产生的环境影响予以重视,如近三年的论文数达到总数的近1/4;地学的关注相对较为稳定从论文涉及的地域来看,对非洲的社会问题尤为关注,农业科学偏向于美洲、欧洲国家及亚洲的印度、日本等,环境科学主要以美国、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为主,特定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蓬勃发展的农村工业是对中国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几年来,针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在逐渐增长,但是与目前村庄的建设实践相比,学术界对村域发展现状的研究仍然相当滞后。北京开展“百名规划师下乡”活动,对郊区村庄因地制宜开展。还有江苏省是“苏南模式”的生产地,完成了1905个乡镇规划,自然村合并为2.03万个中心村和3.11万个基层村。为全面
6、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研究内容较丰富,涉及多个村庄,可却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模式和比较可行的制度与法律。村域经济近来新的研究动向:(1)村域产业经济与内在机理研究,农业是村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村办企业的贡献。 (2)村域经济对外部响应研究。外部支持在一定程度上对相关的体制产生了刺激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贫困的程度。但有时外部支持也会滋生农户的惰性,对外部支持产生一定的依赖。 (3)村域经济的尺度转移强调村域经济资源基础。国内研究:村域经济的研究对象是村域内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及运行规律,是把“国民经济发展的地域组织规律”(程必定,1989)和“三农”问题下沉到村域层面来
7、研究。它的研究内容是,村域经济主体、类型和特点,村域资源配置及村际流动与组合,村域产权制度安排及运行机制,村域产业组织模式、经济结构及分化,村域经济外部环境和内部响应机。中国村域经济研究态势:(1)村域所有制结构多元化(2)村域产业和就业结构非农化(3)村域经济类型多样化(4)村域经济水平多级化(5)村域经济主体转型差异化中国具有数千年的发展历史,而且多以农业生产为主;同时由于所辖空间范围较大,农村仍占主体(2000 年农村人口占总人口63.9),使得中国村域经济的发展型式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在村域经济研究方面是世界上少有的理想区域。在不同空间层面上,可以总结全国、省域、县域、镇域等尺度下各
8、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地理环境条件下的村域经济发展型式,剖析农区经济的空间演化运行机制及其协调发展理论。3 安徽省太湖县东湖村村域经济现状调查3.1 东湖村概况东湖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的东南方向,距离县城 1 小时车程,濒临泊湖,东南与望江接壤,西南隔湖与宿松相望,是一个粮棉兼作的农业村。拥有 15 个村民组,包括下湾、汪屋、吴屋、朱屋、下屋、叶屋、韦家、林行、李家、新乔、宋屋、韦屋、横塘、五一、光明。面积 9.82 平方公里,共有 534 户,总人口 3676 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外出务工和在家务工,还有部分渔业。东湖村是大石乡美好乡村建设的示范点,目前已累计完成各类建设投资 1430
9、 万元,其中:投资 230 万元完成了包括村民活动中心、东湖小学、村卫生室、村民文化广场等公共服务区建设;投资 1023 万元完成的村民生活区,共吸引 120 余户村民到新村安家落户;已初步建成一个功能、设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特色鲜明的新农村。3.2 农民收入调查2012 年全村总产值 5635.6664 万元,农业生产总值 2102 万元,传统产业不断萎缩,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农民人均纯收入 500 元以下占 10%,这些多以年龄偏大的孤家寡人为主。纯收入在 1000-3000 的占 20%,多以 50、60 年代的人群为主,他们的子女基本已经成家立业,主要是做些农活供自己平日生活即可。纯收
10、入在 5000-10000 的占 50%,多以 70年代为主,他们还是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也是负担压力最重的一类人群,其子女多为 90 后,在学校读书,教育经费重。平时主要干农活,而在农闲时主要妇女主要做些打火机补贴家用,男士主要是到工地上干活或是投资建小型工厂。纯收入在 20000-100000 占 30%,多以80 年代的人群为主,他们基本都有初、高中文凭,多在外务工,就业机会多。农民收入构成来源 总收入 人均收入 所占百分比农业 1080 万元 10500 23%渔业 2000 万元 20000 21%餐饮业 6030 万元 43200 48%务工 620 万元 20020 8%3.3 村
11、经济实力调查村级经济发展难,一直以来是东湖村最大的“痛处” 。东湖村地处泊湖东岸,水面资源丰富,拥有养殖水面 1200 亩,25 个村民组有 500 人从事与渔业相关的产业。鲁传义书记发挥规划专业优势,利用约 1.5 平方公里的荒山地,开辟民营经济廊区,出台了奖励扶持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务工青年回乡创业,使经济廊区成为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村里在充分整合渔业资源的基础上,成立了“育明”渔业合作社,吸收渔民入社发展养殖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上海客商投资 400 万元,精养南美白对虾,依靠 5200 亩土地发财发展不再是东湖村人的梦想。但这些投资企业基本上是本地人管理,思想比较陈旧,人情关系比较
12、重。很不利于一个厂的发展,而且这些厂规模比较小,对外界依赖性大,比如打火机厂主要依赖外部订货,本地消耗少,设备和环境都比较差,室内空气不流畅,这样也会使农民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工资不高无法吸引年轻人回村工作。3.4 村域经济发展优势3.4.1 传统农村经济特征明显作为“鱼米之乡”-大石乡下的一个村庄,人多地少,传统的经济来源于农田、渔业和外出务工。 渔业是东湖村一个特色的经济模式。就石台县整体情况看,2011 年东湖村农户人均水稻收入 100.2 元,棉花收入 52.3 元,渔业收入 120.3 元,分别占占全年家庭农业总收入的 18%、2%和 0.2%。劳务输出是农村收入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
13、劳务输出收入占全年总收入的 52%。 全村农民人均年收入 3225 元。在东湖岸边汪家港湖汊,育民渔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育民正带领社员们抓紧晴好天气,修补渔具、插竹拦网。近年来,在村里支持下,他承包了 12000 亩水面,发展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和大闸蟹养殖,年产值突破 200 万元。在合作社带动下,6 户社员年户均收入超 6 万元,5 个职工年人均创收 2万元,10 名渔民人均年增收 5000 元以上。3.4.2 特色水上餐饮业最近几年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在城里生活的人们在节假日选择去乡村度假、休闲、娱乐。钓鱼成了一种生活休闲乐趣,水上餐饮业也因此应运而生。从东湖村往东过后湖大桥
14、后的左边,有一处名为“水悦山庄”的地方,那里其实没有山,尽是水。进山庄大门后,就有一处水上长廊,两侧均是千百根木头钉在水中,然后搭建起的高脚屋,足有几亩的面积。挂满红灯笼的高脚屋内,便是供食客就餐的餐厅,这里提供的餐饮多是跟湖水相关的鱼虾、泥鳅等,自然受到喜欢水产品的市民欢迎。 目前我村的水上餐厅处于初级阶段,主要提供饮食,不提供住宿。水上餐饮业一方面给到此处旅游的人群提供了方便,同时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但另一方面这些占据湖面、污染湖水的餐厅个个生意红火。红火的背后,让人非常担心,湖水怎么办?环境怎么办?生态怎么办?从高脚屋往湖里看,暗绿色的湖水中布满厚厚的水草、油污和杂物。这对环境造成了很
15、大的危害,也让我对于渔业发展的未来前景担忧。3.4.3 众多工厂的兴建最近几年,由于传统农业受到自然灾害及退耕还林政策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许多原来以土地为生的农民,不得不改向其他行业,而我村近几年致力于招商引资,为农民朋友提供了新的就业方式。有些积蓄的农民也纷纷与外商合资建厂 ,比如服装业、打火机厂、包工程。服装业主要是针对 70、80 后家有子女和老人的人群,他们责任重,外出务工无法照料家里,而经营农业又不能满足其资金需求的人群。打火机厂主要针对 60 后女性,他们基本没有读书或是小学文凭,外出务工不好找工作,家里又需照料的人群。而包公程主要因为近几年的新农村建设,房屋改建和道路的拓宽和维修,
16、这些对于 40、50 岁的男子来说是比较好的就业方式。这些厂的建立不仅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也能吸引外来务工人员回乡就业,方便照顾子女,吸引人才回流。 4 制约东湖村村域经济发展的因素4.1 人地关系紧张土地问题是我国农村的基本问题。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享有长期稳定的承包经营权,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目前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但随着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近年来中央取消农业税,农民种地没有负担还享受各种补贴,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民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强烈,而承包关系的固定不变,那
17、些没有在上一轮承包地调整中获得承包经营权农民的需求不能满足,因此造成人地矛盾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第二轮土地承包从 2000 年左右顺延到现在,已经有 10 余年时间。以前村集体一般都会有一部分机动土地,根据农村人口的变化进行承包地的微调,但是现在的政策是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根据“添人不添地,减人不减地”的原则,这种土地承包关系不允许进行调整,规定得比较死,造成了这段时期新出生人口、因婚姻增加的人口等都没有分到承包地,而因死亡、升学、出嫁、迁移等原因减少的人口的承包地仍然保留。承包经营权的相对稳定固然有利于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利于稳定农村的基本经营制
18、度,但由于农村家庭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地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据调查资料显示,东湖村近三年新增人口数普遍高于减少人口数,没有承包地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在 5%20% 之间,而被调查的家庭有成员没有承包地的比例更是高达 80%。虽然部分家庭新增人口和减少人口大致相等,人均承包地面积相差不大,但还是有 15%左右的家庭表示,家里的承包地不够用,甚至有的户人多地少,不得不租种别人的土地。而有的户人少地多,种不过来,就把耕地流转出去。4,2 人口老龄化问题4.2.1 人口老龄化问题由来一是出生率的影响,1973 年以来,我国逐步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展坪乡在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下,至 2009 年出生率大幅下降,
19、有资料显示,自上世纪 70 年代全面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展坪乡的人口出生率从 1970 年的 33.4%下降到 2008 年的 12.40%。可见,出生率的下降对展坪老龄化影响明显,而且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计划生育政策的继续推行,还存在相当大的出生率下降的空间,所以农村老龄化程度会逐步加深。 二是死亡率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加上农村保存较为良好的自然环境,均有利于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长寿。据资料显示,1960 年东湖村男性和女性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分别为 55 岁、56.7 岁,而到目前为止男性和女性人口的平均寿命分别上升为 68.8 岁、
20、72.6 岁。死亡率的降低增加了各个年龄组的人口比重,尤其是老年组。现在我村基本上留守在家中的大多数 60 岁以上老人,80 岁以上老人有 80 个,现在国家政策规定 60 岁以上每月可拿到国家 120 元补贴,80 岁以上更多。三是农村人口迁移率,东湖村人口数为 3530 人,其中农业人口为 1020 人,改革开放前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使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及社会经济结构转变的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而形成城市化浪潮,其中 16-40 岁是迁移人口的主体,有户籍迁移、自发迁移,经济发达地区,城市化速度快,发展机会多,农村人口迁移率
21、高,农村则出现大量留守老人,这又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4.2.2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影响 一是对计划生育工作产生重大影响。 绝大多数的老年人将自己的养老问题寄希望于下一代,并与自己的子女同居或互为邻居。在国家实行人口计生政策后,他们习惯的看到男孩比女孩在很多方面都有传统优势,而且女孩出嫁后基本上不承担养老责任,更确切的说,他们的养老问题主要落在了男孩的肩上,加之“养儿防老” 、 “母以子贵”等观念,导致重男轻女,造成男女性别比例失调。此外,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下降是导致人口老龄化的重要原因。虽然放宽计生政策可以减缓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步伐,但现阶段由于我国的农村人口基数大,经济还不发达等客
22、观情况,是不适宜放宽人口计生政策的。二是加重下代的抚养负担,让现有的劳动者来赡养多数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群体,这无疑在代际之间形成了一种对社会资源占有使用的博弈。随着东湖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规模的加快,社会资源必然要倾向于老年群体的消耗,给社会劳动者增添生活的负担。一个 20-50 岁的群体不仅要抚养后代的读书费用,还要承担自己的长辈的养老费用,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年轻人在城市工作比较好的一人一年大概有 6 万元,2 个人大概十几二十万,但现在农村里一家基本上都是 2 个小孩,负担很重,加上农村医疗和社会保障都不健全,更加重了年轻人的负担。三是现阶段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医疗机制尚且达不到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23、。长期以来,我国农村的老年保障形式是家庭养老。改革开放以后,在社会经济转轨的新形式下,随着农村集体保障制度和家庭保障功能的日趋减弱以及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农村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在农村地区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需求也更加迫切。近几年政府在农村推行合作医疗,但是推行的速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慢的,也就是说农村和城市在医疗保险覆盖的面上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性。农村人口老龄化迫切需要加强农村关于老年群体的特殊的社会保障机制、医疗机制建设。4.3 是观念陈旧,整体素质较低部分干部群众发展意识淡薄,不同程度存在着小富即安和看摊守业的思想,满足现状,不图发展。整天就是吃吃喝喝,没有认真考虑过东湖村未来发展走向。
24、相当一部分经营者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的经营者,文化水平低,大部分是小学水平,经营能力较差,只是照搬其他别村企业的管理模式,管理水平不高,导致经营规模小,融资能力弱,缺乏扩大生产规模以及吸收利用先进科学技术的能力和条件,因而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在管理方式上,松散粗放,基本上是落后的家族式管理,一人上任,全家受益,若一人是厂长,那么会计、扫地的、管理仓库的就是其亲属。这种管理效果往往难以叫人诚服。4.4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发展滞后 农业产业方面设施薄弱, 原有的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库的蓄水能力弱,沟、渠损毁严重,使得农业靠天吃饭的成分多。而东湖村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播种两季稻,有早稻、晚稻,
25、还有单季,这对于雨水的要求就比较高。水分充足的年份产量就比较高,而雨量不足时就容易酿成干旱,颗粒无收。近几年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维修的投入,但因杯水车薪,未能改变这种现状。而且近几年由于农药、肥料的价格上涨,使得农民的农业投入增加。而相应的农村保险业务缺乏,范围狭窄,使得农民抵御风险能力较弱。 大多数农民依然靠传统的、小范围的农耕方式去生产生活,并未实行机械化,还是牛拉犁。在公共服务领域, 由于长期缺乏总体规划,农村服务业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加上农村服务业发展空间有限, 新兴的农村商务服务行业发展困难。 从目前看, 农村服务业大多处于初级集贸市场和个体摊点为主体的较低层次上。农村商业主体
26、是个体工商户,大都规模小,自身经济实力不强。如居民服务及其他服务业,批发与零售业,餐饮业等,消化农村劳动力的能力有限,农民从服务业得到的收益不多。而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高的商务服务业发展则比较迟缓,在农业科技研发、推广和信息服务建设上,虽然采取多种形式建立配套的农业科研体系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开展了科技下乡培训和农业试验基地建设,但在东湖村收效甚微。 其原因是农民的信息不畅,对科技的认知有限。 医疗、教育、卫生、环保、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等都相应落后。 农业信息更新速度慢,农民急需的市场信息较少,针对性、时效性不强,难以有效地引导农民进行科学决策,也成了制约农村经济转型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主要因
27、素。4.5 政策影响由于历史上长期实行的农业对工业支持政策,导致我国社会经济资源对工业投入过高,而对农业投入过低,致使农业基础落后。而东湖村既不是典型的山区也不是典型的平原区地形,而是这两种的结合,无论是发展山区的茶叶还是平原区的水稻都不占优势,农民的收入来源广,但都不是很稳定。近几年农产品价格下跌和自然灾害都使得农民收入下降。东湖村地处泊湖东岸,水面资源丰富,拥有养殖水面 1200 亩,25 个村民组有 500 人从事与渔业相关的产业。而最近几年国家对渔业加强管理,禁止过度捕捞,还有交通的不发达,至今还没有通公交车,致使东湖村的渔业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利用,制约了经济的发展。5 安徽省东湖村村域
28、经济发展对策5.1 应对东湖村人地关系的紧张的对策5.1.1 稳定农民群众的集体土地所有制从农户、集体、国家三个不同的角度加强对土地的微观、中观和宏观管理。在保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农户对承包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部分处分权,强化集体对土地的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农村的土地耕地、林地、草地、水面、宅地等,除国家法律另有规定外,均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特别是社区合作组织与村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在保护土地集体所有权,尊重农户经营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国家对农村土地利用方式和方向的宏观的监督权。5.1.2 用农地制度改善人地关系首先进一步整合农地,推广现代农业科技,用资本
29、取代劳动力。第一,整合户有耕地。通过测量,分别对不同丰瘠的土地进行估算,鼓励农户就近承包土地,当然一定不能再平分土地,而是通过政策倾斜措施来引导,如劣质地相对于优质地可以获得更多的补贴,合并土地的农户可以获得奖励比如免一些税费和优先贷款。第二,扶植有耕作和经营能力的家庭购置更多的农地,以扩大农地规模。第三,限定农地流转的最低面积。土地流转不能成为变相的切割,而要以整体转让的形式进行流转。政府购买无劳动能力或濒临破产农户的土地,并集体转让给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家庭。5.1.3 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地关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单方面地进行农地制度改革,作用是有限的。必须针对东湖村具体
30、的实际情况,解决问题,才会取得应有的效果。东湖村是人口众多,受教育水平低,人均耕地面积极小。在实施上述措施的同时必须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第一,解决无地、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和再就业。建立农村的最低生活保障,对失业农民进行培训,帮助其再就业。第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制,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也是农民根除“养儿防老”观念的根本措施。农村社会保障是农地制度革新得以顺利进行的保证,也是确保农村社会稳定的前提。5.2 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首先特殊养老保障先行,先考虑那些年龄在 80 岁以上,又无子女或是没有土地的,基本生活没有保障的人群,让这些老人安享晚年。其次是建立农村养老保险,由政府出资一部分,农
31、民广泛参与,使全村人都享有保险,这个工作政府正在进行,但力度不大,希望能够提高力度和加大政府投资。最后提高土地保障能力,增加农产品价格,建设养老院,开展文化下村工程,丰富这些老年人的生活,现今,由于大多数年轻群体都外出打工,只是过年时才回来一趟,虽然每次回家都会给父母丰厚的资金,但老年人的内心却很孤单,农村如果也有好的就业机会,留住年轻群体,这样才能让老人真正的享受天伦之乐。5.3 实施农业增效工程,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县“两会”及县三干会议精神,落实党的支农惠农政策,以清楚自身特点,抓住自身特色,发挥自身特长为指导思想,处理好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继续稳定粮、油、棉等传统
32、产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我乡真正成为畜牧强乡、水产大乡和全县优质粮、油、棉生产基地,认真贯彻“农业稳村”战略,实行“种植业走订单生产之路,林果业走经济生态之路,水产业走特色养殖之路” 。种植业稳定粮、油、棉生产,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采取“公司+农户” 、 “基地+农户”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建立双万亩基地。即以常润米业为龙头,建立万亩优质米生产基地,以永丰棉业为龙头,建立万亩优质棉生产基地。畜牧业主抓一个“主题” ,围绕两个“重点”,解决三个方面”.一个“主题”就是发展生产,继续发展生猪、肉鸡养殖小区,力争生猪年出栏 9000 头,肉鸡 10 万羽,番鸭 2 万只;两个“重点”动物防疫和
33、饲料、兽药市场管理;解决三个“方面”就是解决宰场点“多、乱、差” ,解救运输检疫的“松散、量小、无收入” ,5.4 实施工业富村工程,招商引资发展民营企业,走“工业富村”是我们的必由之路。一定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企业,利用农业的优势办工业。二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进一步扶持村办企业发展壮大,由弱变强,扩大农民工创业园建设。三要坚持招商引资,完善目标责任制和激励机制。继续联系:深圳纳百科技有限公司投资 8000 万元,入园兴办电动机生产企业。5.5 实施基础建设工程,切实增强农村发展后劲基础设施状况的改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增强农业发展后劲的重要保证。交通建设
34、方面:继续实施“两横、五纵、四出口”的交通建设规划。完善“村村通”工程养护机制,搞好工程维护,全面实施“村村通”工程安保设施。水利方面:搞好 2 条干渠,4 条支渠的清淤扫障工作。土地管理方面:做好第三批建设用地置换,启动实施大石乡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开展土地置换和土地复垦项目,加强土地管理,严格土地执法。村镇建设方面:维修村路灯、街道、下水道及环卫设施,扩建绿化带。完善东湖村危改集中点建设项目。启动大石乡“美好家园”试点村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面:加大泊湖湿地保护工作力度,实施泊湖湿地保护。5.6 加强政府建设,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村干部要始终坚持执政为民,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把群众利益作为想问题、做决策、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增强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亲和力。村干部要始终依法行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法治观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