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课程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特征提取.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95454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课程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特征提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课程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特征提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课程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特征提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课程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特征提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课程论文-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特征提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神 经 网 络 与 模 糊 系 统 课 程 论 文题 目 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特征提取 院 (系) 电子工程学院 学 号 xxx 专 业 智能信息处理 年 级 xxx 学生姓名 xxx 指导老师 xxxx 2014 年 12 月 31 日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特征提取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深度学习理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本文介绍了深度学习的发展背景,主要讨论了深度学习中的自编码的方法,对自编码方法实现仿真应用,在以后能应用到 SAR 图像上进行自动特征提取,最后阐述该理论的目前遇到的困难。关键词:深度学习 autoencoder convolution pooling一 引言深度学习是机器

2、学习研究中的一个新的领域,其核心思想在于模拟人脑的层级抽象结构,通过无监督的方式分析大规模数据,发掘大数据中蕴藏的有价值信息。深度学习应大数据而生,给大数据提供了一个深度思考的大脑。自2006年以来,深度学习在学术界持续升温。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等成为研究深度学习的重镇。2010年,美国国防部DARPA计划首次资助深度学习项目,参与方有斯坦福大学、纽约大学和NEC美国研究院。支持深度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脑神经系统的确具有丰富的层次结构。一个最著名的例子就是Hubel-Wiesel模型,由于揭示了视觉神经的机理而曾获得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除了仿生学的角度,目前深度学习的

3、理论研究还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应用领域已显现出巨大能量。2011年以来,微软研究院和Google的语音识别研究人员先后采用DNN技术降低语音识别错误率2030,是语音识别领域十多年来最大的突破性进展。2012年,DNN技术在图像识别领域取得惊人的效果,在ImageNet 评测上将错误率从 26降低到15。在这一年,DNN还被应用于制药公司的Druge Activity预测问题,并获得世界最好成绩,这一重要成果被纽约时报报道。今天Google、微软、百度等知名的拥有大数据的高科技公司争相投入资源,占领深度学习的技术制高点,正是因为它们都看到了在大数据时代,更加复杂且更加强大的深度模型能深刻揭示

4、海量数据里所承载的复杂而丰富的信息,并对未来或未知事件做更精准的预测。在工业界一直有个很流行的观点:在大数据条件下,简单的机器学习模型会比复杂模型更加有效。例如,在很多的大数据应用中,最简单的线性模型得到大量使用。而最近深度学习的惊人进展,促使我们也许到了要重新思考这个观点的时候。简而言之,在大数据情况下,也许只有比较复杂的模型,或者说表达能力强的模型,才能充分发掘海量数据中蕴藏的丰富信息。运用更强大的深度模型,也许我们能从大数据中发掘出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为了理解为什么大数据需要深度模型,先举一个例子。语音识别已经是一个大数据的机器学习问题,在其声学建模部分,通常面临的是十亿到千亿级别的

5、训练样本。在Google 的一个语音识别实验中,发现训练后的DNN 对训练样本和测试样本的预测误差基本相当。这是非常违反常识的,因为通常模型在训练样本上的预测误差会显著小于测试样本。因此,只有一个解释,就是由于大数据里含有丰富的信息维度,即便是DNN这样的高容量复杂模型也是处于欠拟合的状态,更不必说传统的GMM声学模型了。所以从这个例子中我们看出,大数据需要深度学习。浅层模型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假设靠人工经验来抽取样本的特征,而强调模型主要是负责分类或预测。在模型的运用不出差错的前提下(如假设互联网公司聘请的是机器学习的专家) ,特征的好坏就成为整个系统性能的瓶颈。因此,通常一个开发团队中更多

6、的人力是投入到发掘更好的特征上去的。要发现一个好的特征,就要求开发人员对待解决的问题要有很深入的理解。而达到这个程度,往往需要反复地摸索,甚至是数年磨一剑。因此,人工设计样本特征,不是一个可扩展的途径。深度学习的实质,是通过构建具有很多隐层的机器学习模型和海量的训练数据,来学习更有用的特征,从而最终提升分类或预测的准确性。所以“深度模型”是手段, “特征学习”是目的。区别于传统的浅层学习,深度学习的不同在于:1. 强调了模型结构的深度,通常有5层、6层,甚至10多层的隐层节点;2. 明确突出了特征学习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同过逐层特征变换,将样本在原空间的特征表示变换到一个新特征空间,使分类或预

7、测更加容易。与人工规则构造特征的方法相比,利用大数据来学习特征,更能刻画数据丰富的内在信息。所以,在未来的几年里,我们将看到越来越多的例子:深度模型应用于大数据,而不是浅层的线性模型。图像是深度学习最早尝试的应用领域。早在1989年,Yann LeCun (现纽约大学教授) 和他的同事们就发表了卷积神经网络(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 简称CNN)的工作。 CNN是一种带有卷积结构的深度神经网络,通常至少有两个非线性可训练的卷积层,两个非线性的固定卷积层(又叫Pooling Laye)和一个全连接层,一共至少 5个隐含层。CNN的结构受到著名的Hubel-Wie

8、sel生物视觉模型的启发,尤其是模拟视觉皮层V1和V2层中Simple Cell和Complex Cell的行为。在很长时间里, CNN虽然在小规模的问题上,如手写数字,取得过当时世界最好结果,但一直没有取得巨大成功。这主要原因是,CNN在大规模图像上效果不好,比如像素很多的自然图片内容理解,所以没有得到计算机视觉领域的足够重视。这个情况一直持续到2012年10月,Geoffrey Hinton和他的两个学生在著名的ImageNet问题上用更深的CNN取得世界最好结果,使得图像识别大踏步前进。在Hinton的模型里,输入就是图像的像素,没有用到任何的人工特征。这个惊人的结果为什么在之前没有发生

9、? 原因当然包括算法的提升,比如dropout等防止过拟合技术,但最重要的是,GPU带来的计算能力提升和更多的训练数据。百度在2012年底将深度学习技术成功应用于自然图像OCR识别和人脸识别等问题,并推出相应的桌面和移动搜索产品,2013年,深度学习模型被成功应用于一般图片的识别和理解。从百度的经验来看,深度学习应用于图像识别不但大大提升了准确性,而且避免了人工特征抽取的时间消耗,从而大大提高了在线计算效率。可以很有把握地说,从现在开始,深度学习将取代“人工特征+ 机器学习” 的方法而逐渐成为主流图像识别方法。二 深度学习中的 sparse autoencoder2.1 sparse auto

10、encoderDeep learning领域比较出名的一类算法sparse autoencoder,即稀疏模式的自动编码。sparse autoencoder是一种自动提取样本(如图像)特征的方法。把输入层激活度(如图像)用隐层激活度表征,再把隐层信息在输出层还原。这样隐层上的信息就是输入层的一个压缩过的表征,且其信息熵会减小。并且这些表征很适合做分类器。我们知道,deep learning也叫做无监督学习,所以这里的sparse autoencoder也应是无监督的。如果是有监督的学习的话,在神经网络中,我们只需要确定神经网络的结构就可以求出损失函数的表达式了(当然,该表达式需对网络的参数进

11、行”惩罚” ,以便使每个参数不要太大) ,同时也能够求出损失函数偏导函数的表达式,然后利用优化算法求出网络最优的参数。应该清楚的是,损失函数的表达式中,需要用到有标注值的样本。那么这里的sparse autoencoder为什么能够无监督学习呢?难道它的损失函数的表达式中不需要标注的样本值(即通常所说的y值)么?其实在稀疏编码中”标注值” 也是需要的,只不过它的输出理论值是本身输入的特征值x,其实这里的标注值y=x。这样做的好处是,网络的隐含层能够很好的代替输入的特征,因为它能够比较准确的还原出那些输入特征值。Sparse autoencoder的一个网络结构图如下所示:2.2 损失函数无稀疏

12、约束时网络的损失函数表达式如下:稀疏编码是对网络的隐含层的输出有了约束,即隐含层节点输出的平均值应尽量为0,这样的话,大部分的隐含层节点都处于非激活状态。因此,此时的sparse autoencoder损失函数表达式为:后面那项为KL距离,其表达式如下:隐含层节点输出平均值求法如下:其中的参数一般取很小,比如说0.05,也就是小概率发生事件的概率。这说明要求隐含层的每一个节点的输出均值接近0.05(其实就是接近0,因为网络中激活函数为sigmoid函数) ,这样就达到稀疏的目的了。KL距离在这里表示的是两个向量之间的差异值。从约束函数表达式中可以看出,差异越大则”惩罚越大”,因此最终的隐含层节

13、点的输出会接近0.05。假设我们有一个固定样本集 ,它包含 个样例。我们可以用批量梯度下降法来求解神经网络。具体来讲,对于单个样例 ,其代价函数为:这是一个(二分之一的)方差代价函数。给定一个包含 个样例的数据集,我们可以定义整体代价函数为:以上公式中的第一项 是一个均方差项。第二项是一个规则化项(也叫权重衰减项) ,其目的是减小权重的幅度,防止过度拟合。权重衰减参数 用于控制公式中两项的相对重要性。在此重申一下这两个复杂函数的含义: 是针对单个样例计算得到的方差代价函数;是整体样本代价函数,它包含权重衰减项。以上的代价函数经常被用于分类和回归问题。在分类问题中,我们用 或 ,来代表两种类型的

14、标签,这是因为 sigmoid激活函数的值域为 ;如果我们使用双曲正切型激活函数,那么应该选用 -1 和 +1 作为标签。对于回归问题,我们首先要变换输出值域 ,以保证其范围为 (同样地,如果我们使用双曲正切型激活函数,要使输出值域为 ) 。我们的目标是针对参数 和 来求其函数 的最小值。为了求解神经网络,我们需要将每一个参数 和 初始化为一个很小的、接近零的随机值(比如说,使用正态分布 生成的随机值,其中 设置为 ) ,之后对目标函数使用诸如批量梯度下降法的最优化算法。因为 是一个非凸函数,梯度下降法很可能会收敛到局部最优解;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梯度下降法通常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最后,需要再

15、次强调的是,要将参数进行随机初始化,而不是全部置为 。如果所有参数都用相同的值作为初始值,那么所有隐藏层单元最终会得到与输入值有关的、相同的函数(也就是说,对于所有 , 都会取相同的值,那么对于任何输入 都会有: ) 。随机初始化的目的是使对称失效。2.3 反向传播算法梯度下降法中每一次迭代都按照如下公式对参数 和 进行更新:其中 是学习速率。其中关键步骤是计算偏导数。我们现在来讲一下反向传播算法,它是计算偏导数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首先来讲一下如何使用反向传播算法来计算 和 ,这两项是单个样例 的代价函数 的偏导数。一旦我们求出该偏导数,就可以推导出整体代价函数 的偏导数:以上两行公式稍有不同

16、,第一行比第二行多出一项,是因为权重衰减是作用于 而不是 。反向传播算法的思路如下:给定一个样例 ,我们首先进行“前向传导 ”运算,计算出网络中所有的激活值,包括 的输出值。之后,针对第 层的每一个节点 ,我们计算出其“ 残差” ,该残差表明了该节点对最终输出值的残差产生了多少影响。对于最终的输出节点,我们可以直接算出网络产生的激活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距,我们将这个差距定义为 (第 层表示输出层) 。对于隐藏单元我们如何处理呢?我们将基于节点(译者注:第 层节点)残差的加权平均值计算 ,这些节点以 作为输入。下面将给出反向传导算法的细节:进行前馈传导计算,利用前向传导公式,得到 直到输出层 的激

17、活值。对于第 层(输出层)的每个输出单元 ,我们根据以下公式计算残差:对 的各个层,第 层的第 个节点的残差计算方法如下: 将上式中的 与 的关系替换为 与 的关系,就可以得到: 以上逐次从后向前求导的过程即为“反向传导” 的本意所在。 计算我们需要的偏导数,计算方法如下: 最后,我们用矩阵-向量表示法重写以上算法。我们使用“ ” 表示向量乘积运算符(在Matlab 或Octave里用“.*”表示,也称作阿达马乘积) 。若 ,则 。那么,反向传播算法可表示为以下几个步骤:1 进行前馈传导计算,利用前向传导公式,得到 直到输出层 的激活值。2 对输出层(第 层) ,计算: 3 对于 的各层,计算: 4 计算最终需要的偏导数值: 实现中应注意:在以上的第2步和第3步中,我们需要为每一个 值计算其 。假设 是 sigmoid函数,并且我们已经在前向传导运算中得到了 。那么,使用我们早先推导出的 表达式,就可以计算得到 。最后,我们将对梯度下降算法做个全面总结。在下面的伪代码中, 是一个与矩阵 维度相同的矩阵, 是一个与 维度相同的向量。注意这里“ ”是一个矩阵,而不是 “ 与 相乘”。下面,我们实现批量梯度下降法中的一次迭代:对于所有 ,令 , (设置为全零矩阵或全零向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