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毕业论文-张家港市农村初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95866 上传时间:2018-12-05 格式:DOC 页数:54 大小:26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毕业论文-张家港市农村初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教育学毕业论文-张家港市农村初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教育学毕业论文-张家港市农村初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教育学毕业论文-张家港市农村初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教育学毕业论文-张家港市农村初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引 言1引 言教育是人类认识、改造社会的高级活动。它的实施者是人,教育对象是人,评价者也是人。因此整个教育活动的基础也离不开人与人的关系。尤其是师生关系更是其核心,师生关系是教学中的动力系统,它制约着教育的进程,影响着教育的成果。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实现教育教学目的。但由于受一些历史或现实因素的影响,目前师生关系中存在不少误区,极大地削弱了教育的活力,妨碍了素质教育及新课改的全面推进与深化。因此,很有必要对当前师生关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归纳和剖析,并探索构建策略。教师与学生是贯穿教育过程始终的两个基本要素,师生关系的性质和模式影响着教育活动的一切环节。师生关系问题是教育学、

2、心理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之一。教育的性质从根本上讲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校代表着一个要求学生完成多重智能与社会任务的独特系统。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则尤为如此。因为他们的活动环境是其独立的教室,每天 6 个小时甚至更多时间与教师们在一起。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教师充当着多种角色,像朋友、保护者、导师、纪律维护者与学业成绩的管理者。因此师生关系的好坏对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走进学生,跟学生交朋友,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对学生以诚相待,一视同仁,像知心朋友一样真心实意关心他们,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解决思想中的问题

3、,成为学生的朋友,教师才能有威信,我相信建立在平等、爱、理解、尊重基础上的师生关系会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顺利、有效。张家港市农村初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2第一部分 师生关系研究背景概述1.1 师生关系概念的界定1.1.1 古代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研究并不是一门全新的话题,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就对师生关系有极其系统的论述,归纳起来有这样几种观点。一是师爱说,以孔门师生关系为代表。孔门的师生关系遵循“已所不为,勿施于人” 、 “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仁爱原则,要求教师具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仁爱精神,同时严格要求、恪守懦道,对学生恩威并重。二是师君说,以荀子的师论为典型代表。他把天地君亲师

4、并列, “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 。师生关系是一种绝对服从的关系。同时要求教师成为道的化身、真理的体现者。三是师道说。以韩愈“师即道,道即师”的为代表。他认为,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在真理面前师生平等。他认为教师也未必时时,事事都正确,不过“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这是一种平等型师生关系。四是师友说。以柳宗元和李贽为代表,他主张“交以为师” , “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以为师矣” 。即去掉师生名义,保持师生关系,彼此取长补短,相互学习。他认为做教师的首先不应把自己放在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上,要有向学生学习的精神和勇气。李贽也提倡“师即友”

5、的思想,师友说是一种民主型的师生关系。1.1.2 现代师生关系 在简明教育词典中有关师生关系的解释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关系等。师生关系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又受教育、教学规律所制约。我国学校的师生关系,应反映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自觉运用教育、教学规律,是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时代的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近代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平等、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论述,是他伟大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陶行知先生认为,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相亲相爱的朋友关系、教学相长的伙伴关系、各负其责的合作关系和不可或缺的依存关系。现代对于师生关系涵义的理

6、解有多种:有人认为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师生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关系,并非是一个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师生之间实际上存在三重关系,即生活关系,教与学的工作关系第一部分 师生关系研究背景概述3以及自然的人际关系” 。 1 “师生关系是在特定的教育结构中表现出来的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它具有特定的工作关系、自然的人际关系和深层的社会关系三个不同的层次,三者之间交互作用,构成现实生活中真下意义的师生关系,在我国当今来讲,即是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师生关系” 。 2有人认为是一种社会关系:“师生关系是从人类血缘关系中分化出来的一种社会关系,是从人类父母和子女血缘关系中教育功能社会分化出来的一种社会关系

7、、职业关系。从历史上来看,师生关系经历了道德关系、等级关系、教学关系、契约关系、虚拟关系等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一阶段的关系既继承了前一阶段关系的合理因素,又发展了前一阶段关系所没有的内容” , 3“师生关系是一处特殊的社会关系,它反映和包含了社会、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关系,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与其它有关人员发生关系的一种最基本、最主要的关系” 。 4有人认为是一种心理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基本际关系,是师生之间以情感、认知和行为交往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 5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又是一种特定的心理交流的关系,广义的师生关系既包括整个社会范围的师生伦理关系又包括

8、学校范围内的师生心理关系” 。 6有人认为是一种教学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个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各自独特的身份和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 。 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实践中各自的地位、作用、价值与活动的联结及相互作用的状态” 。 8有人认为是一种人际交往关系:“师生关系就微观而言,和要指师生之间在教育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交往关系,包括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工作关系,以满足交往而形成的人际关系,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组织关系,以感情认

9、识等交往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学关系。 ”9“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教育任务,以教与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101陈桂生:略论师生关系问题 , 教育科学1993 年第 3 期第 36 页2董兴林,刘秀英,素质教育与师生关系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2(2)3李以庄,论新型师生关系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9)4王维,林涛。素质教育与师生关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3)5杨雪梅,小学生的师生关系状况及其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6胡波,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J教育与职业

10、 2002, (1)7全国十二所重点大师范大学,教育学基础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8邵蕴然,浅析教师的性格特征对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影响J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5)9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编: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年,第 140 页10高厚主编:现代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第 98 页张家港市农村初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4“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相互影响和作用而形成和建立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 ”1从上面已有的研究中对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师的因素出发,从教师的职业道德出发,侧重强调教师的思想境界,倡导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学

11、生的无限关爱,这些研究的背后似乎表明,理想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的基础之上,因此“春蚕”和“蜡烛”自然成了教师的榜样,认为教师的价值在于无私的奉献和自我的“消失” ;将生动和具体的实践人为地割裂开来,视教师为教育关系中的决定力量,将其他实践内容排除在外,认为教师可以对教育内容,方法乃至学生进行随意“控制” 、 “编制”和“整理” ,其结果不但是教师本体的消失,也会导致学生的“流亡” 。另一方面,关于师生关系的研究主要是从经验出发,阐述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如何,缺乏理论和实验的支持;从现实的角度出发,阐述当前的实际状况的师生关系,缺乏对未来的、发展的师生关系的研究。1.1.

12、3 和谐师生关系要准确把握和谐师生关系,首先对和谐的内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哲学的角度看, “和就是中和 ,既不多,又不少,恰到好处谐即谐调 ,指事物间相宜相生、相辅相成、和衷共济的美妙境界。 ”2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 3从事实上判断和谐师生关系,和谐师生关系不仅包括师生作为一个统一体的内交往活动协调有序,师生在统一体中地位、作用、文化气氛围和谐,而且还包括那些师生关系出现问题时有科学合理、符合客观规律的协调机制等,这些内容一旦提出,它就构成了客观事实。和谐的师生间的交活动要出现,都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这个载体本身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事实

13、。从价值上判断和谐师生关系,是人们在教育活动中根据自身需要对师生关系进行判断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主观认同和谐的价值倾向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师生关系是由主体人根据一定的需要自身内化的价值观,是使包括作为判断对象的师生在骨的判断主体的心理机制上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爱的师生关系。这正是和谐师生关系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是它的内在结构价值。无论是“和谐师生关系是什么” ,还是“和谐师生关系应该是什么” ,都应以和谐师生关系事实为最终目的,前者与科学事实相对应,属于技术规则问题,前者采1 李谨瑜:论师生关系及其对教学的影响,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1996 年,第三期2易超,论和谐J,探索,2004(

14、 2):69-71 。3高清海,文史哲百科词典Z,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480第一部分 师生关系研究背景概述5用事实判断、经验研究方法,其研究结果表现为科学技术理论;后者是与价值取向相对应,属于行为规范问题,采用价值判断、规范研究方法,其结果表征为价值规范理论。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和谐师生关系是:一种整体的协调,即师生之间、师生与外部环境(学校、社会)之间的协调;一种情感的愉悦,即师生心理满足和行为健康;一种状态的表达,即主观情感和客观存在保持着的一种积极状态。在和谐师生关系理论中引入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意义在于给予和谐师生关系以科学合理的方法论依据。如:师生关系出现问题,这是个

15、事实,可以从事实判断的角度认为此时师生关系并不和谐;但是如果这样的问题如果是为了将来达到和谐的目标,并且具备相应的协调解决机制,我们还是可以认为此时的师生关系中具备了和谐的因素。或者认为正向新的、更高层次的和谐师生关系发展。我国当前师生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倾向,严重剥夺了学生的自主性,伤害了自尊心,摧残了自信心,由此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经常处下冲突和对立之中。可以说,通过师生间的交往活动,重建人道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改变旧有的师生关系应被提上议事日程,应该成为教育改革的重点。我们相信,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都会体

16、验到平等、民主自由、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与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与鞭策、鼓舞或感化、指导与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从教育的实践意义上讲,建立以和谐为核心的新型师生关系又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从心理学角度看,和谐是“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之一,指事物和现象各个方面完美的配合、协调和多样的统一,在心理机制上使人愉快、满足,并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自然界是有序的,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人的生命也是有序了。因此人的发展应当使生命的各个部分都得到和谐地发展。就当前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现实性而言,只有实现了和谐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个性的充分和自由

17、的发展,才能实现人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和谐教育思想的精髓所在“和谐不是事物各个分散部分外在的联合在在感知中的印迹,而是它们基于本质联系的内外统一和相互渗透通过感知在人的情感和理智中产生和一种积极反映” 。美国的萨蒂丝科尔曼就认为,活动中整体的和谐基于个体的独立性之上,而个体的独立性又不至于破坏整体的和谐;且亦不能以整体和谐来过分压制个体的独立性,张家港市农村初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6从而“在这种共同劳动(创造)中,每个人都能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和创造的乐趣,既服从整体,不能以自我为中心,又必须正确地表达个性” 。 1人本主义者罗杰斯在谈到师生关系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性时,曾经说过:

18、“我知道,这种学习的发起,不依赖领导的教学技术,不依赖他在该领域的精博学问,不依赖他的授课计划,不依赖他对视听教具的运用虽然它们当中的每一种都会在此时或彼时被当作一种重要的资源受天利用。但是,促进有意义的学习有赖于促进者与学习者彼此关系之中的某些关系。 ”显然,在罗杰斯看来,师生关系比任何技术都重要,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关键。然而, “长期以来以传授知识和技能为目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降低到教学最低限度,师生关系有了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2因此,当前在我国轰轰烈烈进行的“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与

19、任务” 。这些表述抓住了和谐师生关系的一些特征,如师生之间应民主、平等、和睦、相互尊重等,和谐本身代表着事物之间适中、协调、融洽、相宜、统一等美好状态,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达到相互融洽、完美配合的最佳状态。我认为和谐师生关系是从人性的一般特点出发,在教师良好修养和社会正确引导的内外因素作用下实现以生为本与教师主导的有机统一,使师生之间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民主、平等、情感交融的主体间性关系,从而使教与学两种因素和两处过程和谐结合,最终实现促进师生双方特别是学生完美发展的终极目标。1.2 文献综述中国自古就尊师重教,中国历史是很早就出现了了学校的萌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私学开始萌芽的重

20、要时期,尤其是百家争鸣局而的形成,极大地促进了私学教育模式的发展。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将私学发扬光大使得教育由最初的学在官府,逐渐下移到普通百姓也可以入学,接受文化知识。私学在中国古代得到了更好的发展,随后出现在唐代末年的书院,是北宋到清代的一种主要的学校类型也可以称为私学的典型模式。私学教育形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典型的教学相长类型的代表,在私馆当中,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切磋、交流关系,允许自由辩论,学生可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利于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来掌握学习内容。私学代表的中国古代师生关系,对于今天建1尹爱青,等著。外国儿童音乐教育,上海:上海教育

21、出版社 19992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话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第一部分 师生关系研究背景概述7立和谐师生关系也是具有借鉴意义。中国教育伴随着时代的变革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外国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被我国教育界广泛的彩。其中对我国现有师生关系起主要影响的教育理念首推西方的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制和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的传入。班级授课制是西方杰出教育家捷克人夸美纽斯首创,他将处于相同年龄、相同学识水平的学生进行分班,由统一的教师进行授课,并安排统一的上课时间、规定统一的授课内容,以及设立统一的考核标准,规定了统一的学校开学时间和放假的时间,将学校的运行推入了合理的轨道。班级

22、授课制由于交处于相同知识水平的学生和年龄阶段的学生合理地进行分班、分年级教学,有利于教学的进行,更有利于知识的传递、发展。而我国由于具有严重的人口压力,如何能在已有的经济水平下,能最大限度地促使更多人能接受教育,提高国民文化水平成为首要的任务,因此夸美纽斯的班级授课形成的师生关系,势必成为教师具在绝对的权威性,而学生只能听从教师的安排,缺乏自主性。赫尔巴特的教学模式的传入,对我国师生模式形成就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我国中小学校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就是来源于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教育学说,其中主要包括他所提出的五个理念和四段教学法上。所谓五个理念,即:内心自由理

23、念;完全理念;好意理念;正义理念;公平或报酬理念。教学论上的四阶段的教学顺序即:明睐;联想;系统;方法。形成了我国广为实行的师生关系,即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辅助地位,教师具有相当知识权威性,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缺乏灵活性,不利于知识的创新和发展,学生只学会“知识” ,而没学会学习,不利于知识的再创造与再发挥,师生之间往往容易形成隔阂。建国以后,我国学者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研究,受凯洛夫教育学影响,师生关系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谁为主体、谁为客体”的非此即彼的对立思维框架中,还是传统的师生关系认识模式。在“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说”

24、之后又提出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师生互为主客体”等有关学说。“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主张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促进者,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是自身学习活动的主体,二者不可偏废。“师生互为主客体”也称“师生双主体”、“师生复合主体”,是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又是学生认识的客体;学生既是教师改造的客体,同时又是张家港市农村初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8自身学习活动的主体,师生双方是主客体的统一。这两种有代表性的学说力图在“教师中心”与“学生中心”之间寻找一种恰当的平衡,体现出在师生关系上追求一种平衡的价值取向。但这几种理论都没有超越

25、“主体客体”认识的范畴,都受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束缚。二元对立的主体哲学思想在认识活动中分主客体,预设主体的优先地位,从而造成主客体地位不平等。这种哲学观用“对象化”的眼光看待自己周围的人与物,强调主体对客体的利用、控制、占有,而无视客体存在的独立性,造成双方的关系失衡。这种思想下,人的主体力量过分张扬,人与自然关系的不断恶化,导致了人对自然的过度利用,使自然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同时也使人际关系走向极端,师生关系要么强调教师的权威,要么强调学生的绝对中心,即使在“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或“双主体”的师生关系中,也因囿于“主体客体”的认识范畴而使师生关系难以达到真正的平衡,使教育失去了真正的意义。上个

26、世纪 90 年代末,关于教学主客体之争才落下帷幕,对师生关系的研究从多种角度进行研究,师生关系的研究思路呈现开放的态势。这一时期又是社会和教育的大变革时期,人们的生存方式、世界观、价值观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革的社会必然要求人们用新的眼光来审视教育,审视师生关系,因而这一时期讨论最多的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徐洁(2000)在民主、平等、对话:21 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建构一文中从哲学、文化、伦理学、教育法学乃至现代西方解释学与现象学的启示中寻找到 21 世纪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依据,主张 21 世纪新型师生关系将以民主、平等、对话为特点。刘慧(2001)在交往:师生关系的新概念一文中以交往理论作

27、为新型师生关系的理论基础,指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指主体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是主客关系,是人与物的关系;现代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主主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金生钹(1997)在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学和教育哲学导论一书中对“互主体性关系”师生观做了深入的思考,明确提出:“在教师和学生的交往中,对话和理解构成了新型的师生关系,即我-你关系在我-你的师生关系中,师生各方并不把对方看作是一个对象,而是看作与我讨论共同话题的你,师生关系是直接的,相互的,亲临在场的,在这个关系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真正的完整的人在交谈、相遇,各自的情感与理性、直觉与感觉、思想与行动、经验与知识等都

28、时时展现在对方面前,都参与到我与你的对话中,双方都第一部分 师生关系研究背景概述9在理解中获得了沟通和共享。” 1这一研究深刻触及了对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本质内涵的全新追问,一改以往师生关系研究中仅仅所焦点放在教师和学生在教育中的地们以及谁主谁从的问题上缠绕。刘煜(2003)在关于师生关系研究的几点思考一文中认为:“新型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以人际交往为基础以学生主动了发展,终身发展为目的,而建立起的以民主、平等、对话与合作作为特征的师生共同完善其人格的和谐关系。” 2熊春林,黄正全(2007)在论高效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一文中认为:“平等对话、倡导互动合作与凸现求实创新是高效和谐师

29、生关系的基本特点,其中,平等对话是基础,民主自由是保证,互动合作是动力,求实创新是目的。” 3程玮(2006)在对话在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一文中认为:“对话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表现形态应该是:平等互动的理解关系、开放共生的融合关系、启迪共悟的智慧关系。” 4杨旭(1994)在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文中认为:“和谐师生关系是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目标,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为指导,以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为特征的师生关系”。 5孙翠红,贾玲(2005)在应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文中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亲切的朋友关系、平等的互尊互重的关系、谦虚的互学关系、法制的管理关系”。 6王红霞(2

30、002)在浅谈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文中认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是在法纪允许的条件下教书育人,和学生在尊重知识,尊重教师,遵守法纪的前提下,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和睦友善的关系”。 7李海(2002)在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灵魂一文中认为:“和谐师生关系是指师生之间在整个教育活动过程中双方的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民主、平等这样的新型师生关系”。 81金生钹,理解与教育走向哲学解释学的教育哲学导论m,北京:老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7:1322刘煜,关于师生关系研究的几点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73熊春林,黄正全,论高

31、效和谐师生关系的基本特点J教育改革与管理,2007(4)4程玮,对话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J,江西教育科研,2006(11)5杨旭,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J,思想政治课教学,1994(1):31-326孙翠红,贾玲,应建设和谐师生关系J,文教资料,2005(23):1857王红霞,浅谈创建军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J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2(11):15-168李海,和谐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的灵魂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57张家港市农村初中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研究10齐放 ( 1999) 在 20 世 纪 西 方 主 要 教 育 哲 学 流 派 关 于 师 生 关 系 的 论 述 及

32、 其 启 示 一 文 中 认 为 : “和 谐 师 生 关 系 有 民 主 与 平 等 、 尊 重 与 信 任 、 理 解 与 合 作 等 特 点 ”。 1综观已有研究,对我们了解中学生师生生关系发展特点及现状,进行师生关系训练,都有很重要的启发。但是从总体上看已有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从研究方法看,理论研究较多,实证研究较少。许多研究采用教育理论分析的方法探讨师生关系,仅仅处于思辨水平,缺乏有力的证据,在实证研究中,调查研究较多,实验研究较少。从研究角度看,教师角度研究的文章较多,学生角度的研究较少。许多研究偏重考虑教师是如何影响学生的,而很少研究学生是如何与教师交往的,没有把师生关系作为

33、学生人际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去研究。但是学生生的个性特征,学业成绩等因素也会影响到师生关系,因此忽视学生在师生交往中的作用是以往研究中的一个缺撼。1.3 理论基础师生关系是一种心理关系,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在心理学上我们可以找到与此相关的理论作为指导依据,从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与方法。1.3.1 人本主义理论20 世纪 60 年代诞生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抗议传统教育不重视对学习者的理解,缺乏对学习者人性的的尊重。他们谴责行为主义把人描述成毫无能动性的“机器人”。人本主义把个体发展看作教育的最高目标,认为自我发展是教育的价值所在,自我实现是教育的目标所指。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罗

34、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和知道如何学习的人。他指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找知识的过程才是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 ”罗杰斯认为:师生关系构成的要素应是“真诚, ”“接受” , “信任” , “理解” ,它们彼此互相联系,互相促成,组成了一个统一体,在教育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真诚:罗杰斯认为师生关系第一要素是真诚,即在师生关系中做一个活生生的个人,而不是扮演教师,教师要做一个真实的、表里如一的人,教师的品质以真实为先。在与学生交往中,教师不装腔作势,不虚伪,不给自己带上一副“假面具” ,应该与学生坦诚相待,师生之间是平等人与人的关系,对事物的看法不影响对人的看法,这样学生才会对老师产“接近感” ;即对老师敬慕、亲近,以至愿意与之接1齐放,20 世纪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少派关于师生关系的论述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1999(6):14-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