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两国近代现代化比较和启示.doc

上传人:龙*** 文档编号:1098380 上传时间:2018-1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日两国近代现代化比较和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日两国近代现代化比较和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日两国近代现代化比较和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日两国近代现代化比较和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日两国近代现代化比较和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题:中日两国近代化进程比较指导老师: 班级: 媒体 161姓名: 中国日本 1【引言】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过往的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早在百年前魏征就曾发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可见历史对人类发展的指导与启示作用。中日两国在地理上非常接近,有人称为一衣带水之隔。在古代的时候,中日两国关系亲密,中国是日本的老师,日本的许多东西都是从中国学来的,所以,中日两国的风俗习惯、政治、经济上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近代前夜,两个都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1840 年,鸦片战争的炮声,近代文明之光开始透进沉沉神洲。1853 年,美国海军一支小型舰队,野蛮驶进江户湾,日本朝野也诚惶诚恐地感受

2、到了近代文明的威力。两个古老的东方国家接触西方文明相距仅十余年,但迈向近代化的速度与结果的差异是惊人的。中国直到 1911 年的辛亥革命,用了近70 年,才完成了近代化的一小半。日本则只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就走完了欧美资本主义 150200 年走过的道路,20 世纪初中国辛亥革命之时就已经日显世界强国端倪,在百年后的今天两个国家的差距依然巨大,个中问题,值得我们深究。【摘要】下面我们抛开个人情感,冷静的看待问题,纵观中日百年来的近代史路程,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谈差异与启示。一.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及文化底蕴二.政治体制本质的不同三.统治阶级的改革意志2一 .文化底蕴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明,

3、曾经有过极其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历史,这也就使得国家上至皇亲贵族、文武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或多或少养成了极为强烈的文化优越感。统治者素以天朝上国自居,视外国为“夷” ,观念上的自大,以及优越的社会心理一直束缚着统治阶层,改变现存的体制是难上加难。以至于当面对外来文化的时候,似乎采取的大都是漠视、轻蔑甚至拒绝的态度,特别是极为保守的满清贵族更是顽固地排斥西学,拒绝吸收西方近代文明。这种以“中国为中心”为基础的施政纲要,也就势必使得早期的现代化自然而然难以从国家层面正式启动。反观日本,在对待西方文化上却采取的是积极吸收和容纳的态度。因为,第一,日本具有单一民族,单一文化传统的特点。其次,自然地理环境使

4、其产生了极高的民族危机意识。第三,从日本对外发展的历史来看,日本文化长期以来深受中国大陆文化的辐射和影响,这也就使得其产生了更乐意去接收外来文化的心理。中国传统文化体现着强烈的自造性和保守性。承载上千年历史积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洗礼中形成了极具独特性魅力的传统文化。灿烂文明的中国文化作为东亚的文化中心,对周边国家及其民族文化都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因此,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哺育了日本古代文化,对日本传统文化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传统文化植根并繁茂于东亚3大陆,在长期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极强的稳定性。反观日本文化却具移植模仿性与随机应变性。日本民族有吸收外来文化进行模仿创造

5、的传统。第一次学习外来文化的高潮中有选择地吸收我国古代文化、技术和政治制度,却没有完全“汉化” ,吸取外来文化中的有益成分,供自己使用。 日本文化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吸收大陆先进文化的过程,日本人善于灵活吸收各种外传文化,当他们发现更优于东方文化的西方文化时,便立刻摆脱东方文化的束缚,积极汲取西方先进文化精华。这种在文化吸收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性给日本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儒学经典思想传入日本后,儒教的核心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中国儒学主要价值在于其在封建社会,是士大夫阶层的伦理道德,强调“仁”的重要性,而日本的儒学则作为武士阶层的伦理观念,强调“忠”的思想。几千年来,日本

6、几乎都在向中国学习,连中国都败给了对手,那么这样的对手,应该是非常强大的,这样的对手的出现,对日本来说也是一个冲击,一直向强者学习的日本人,为自己找到了新的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说,中日传统文化虽然出于同根但是却结出异果。这也为后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中日两国则采取了不同的方式。二.政治体制的根本不同从公元前两百年的秦始皇起,这种以皇帝为尊的高度集权的封4建制度已经确立了 2000 多年,而军权更在明清的废相、锦衣卫、军机处等制度之下大大加强了,就当时的政治制度而言,虽然都是封建君主制,中国的君主集权明显要强于已经实行了 200 多年幕藩制度的日本。这种政治背景再加上历朝历代被统治者进一步歪曲的儒

7、家忠君思想长久且持续的影响了下至农民阶级,上至知识分子和统治阶级, “唯君为大” 、 “天地君亲师” ,从思想上就扼杀了反抗君主的可能,即便有反抗力量,强大的中央政权可以动员全国的力量,镇压来自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正如农民起义的太平天国,逃不开君主专制,就算成功也不过又是一次改朝换代,更何况还有无数拥有“忠君”热忱如曾国藩和他的湘军者足以来协助清政府镇压。所以,对于当时的中国国内而言,很难有长期稳定存在的反抗势力。相反地,日本是幕藩体制,又有无实权却具有神的权威的天皇及其朝廷,虽有集权,却又割据分权,地方藩、特别是外藩拥有相对的地方割据之权,独立性远比中国中央集权之下的地方更大,这就为产生更多

8、的革新思潮和革新势力进行反对幕府的活动提供了方便条件。而对于在这种政治制度之下的人才选拔制度中日双方的差异也带来了知识分子阶层革新意识的缺失。中国自从隋唐以来采取的科举选拔制度,使得下层而有才学的人能通过科举走向统治阶级,而条件正是从小接受儒学教育,让忠君爱国的思想深深扎根在最底层百姓的心里。对于日本森严的武士等级世袭制度,身份低级的武士即便拥有非凡的见识与学识也很难得到发挥,这使得日本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并不是完全顺服于当时的封建制度的。与日本幕藩制度5的领主的土地所有制相比,中国长期的封建制度在经济上所采用的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在交易和使用上都具有更大的流动性,弱化了虽然处于“士农工商”中地位

9、处于最低层的商人与封建社会制度的矛盾和革命意识,使得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在对抗封建专制制度时,封建制度显得更加顽强。总之,在这个黄色文明的古国上,农耕文明曾经所带来的辉煌,中国的这些制度在禁锢人们思想上具有更顽强的生命力,给了这里的臣民无限的枷锁,杀死了无限可能,中国的民众乃至知识分子都很难有彻底的革命意识,革命思潮的爆发,在体制更僵化的日本反而要来得容易一些。三统治阶级的改革意志先来让我们看看中日两国的差异项目 日本明治维新 中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内容差异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生活等方面全面学习西方洋务运动只学西方技术,不学西方体制。戊戌变法虽然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学习西方,

10、但变法过程中并未提实行君主立宪制。清末新政几乎就是戊戌变法的延续,只是政体改革上稍进一步。结果差异虽然保留封建残余,但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世界强国虽然中国经济、政治现代化序幕相继拉开,但甲午惨败、戊戌政变、皇族内阁,中国改革遭到严重挫折。预示中国近代化之路出现新变数。道路差异一开始就全方位改革,尤其是体制改革是其重点。经历了由器物体制思想的过程,凸现改革的艰难和保守。改革遇挫,转而革命,用血与火强力推进中国近代化的同时,也给民族带来巨大创伤。6成败之因从根本上改革落后体制,领导者掌握实权,有利的国际形势,幕藩体制使守旧势力相对弱小。中体西用,体制改革始终难突破,依靠无权的皇帝领导者

11、无核心力量分散或者没有实权,外国不支持甚至破坏。顽固守旧势力强大当鸦片战争通过开港通商轰开了封锁了几千年的中国大门之时,中国看到自己制度的愚昧与落后,开始寻求出路。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社会各阶级都面临着“怎么办”的问题。太平天国的兴亡、洋务运动的兴衰、百日维新的失败、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丢失,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都从自己的阶级立场出发,在 80 年间选择了不同的变革方式,然而,结果却是一致的。太平天国时期,人民受到清廷的压迫,反对者思想中却只是改朝换代;洋务运动中,主导者就是统治阶级,不曾对制度反思是不会成功的;戊戌变法虽然提出了改变体制,然而主

12、导的这批知识分子,骨子里还是“忠君爱国”的,中体西用的革命还是不彻底的,仅仅从统治阶级内部希望他们放弃当前的权利始终是不现实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但是当时的军事力量却是由北洋军阀掌握的,军阀一心只想割据的态度注定了当时的形势无法成就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中国在那几十年间都无法在整个社会形成比较统一的渴望革命的主流思想,某一个阶级为了自己利益的起义很难真正推动整个社会的革新。于此同时,日本的明治维新,是由整个日本社会下至农民阶级上至倒幕的藩国领主被西方文明震撼后的同时爆发的革命思潮,从下至上推翻了幕府制,又从上至下推行了新政,与当时整个日本社会的思7想主流是改革是密切相关的,而

13、这次从政治制度到经济制度再到教育制度,覆盖了日本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改革将日本推上了一个独立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的道路。【结语】而中国的思想主流之所以不能统一于革命,一个重要的原因正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负累,大部分人或多或少地固守着自己的传统文化而排斥西学。儒学中的“中庸”也让大部分中国人缺少一种冒险和变革的勇气,同时,复杂而多样的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的糟粕也给了一部分人自私利己思想的借口,无法形成一种统一的精神力量,而这种力量是直到抗日战争被压迫到极限时才爆发出来的。思想被禁锢,比拷上真实的枷锁更加可怕,当我们痛定思痛,思考落后的原因之时,除了要看到当时封建体制与结构上的差异,资产经济萌芽的水平、密度的不同,来自近邻远邦施加压力的轻重之分,更要看到这背后被封建社会荼毒千年的腐坏的根-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民族精神力量的缺失。【启示】1、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与时俱进。2、认清世界大势,有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感,敢于冒险创新。3、勇于改革,深化改革,全面改革,从根本上改变落后的体制。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