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篇:初中数学课堂参与式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口头讲述数学知识和内容的教学方法,由于初中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而且比较抽象,很多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加之教师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低。参与式教学方法就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因此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利用情境来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数学教学中。例如学习生活中的不等式时,创设生活情境:某公园的票价如下:每人 30 元,一次购票满 45张可享受 9 折优惠。本班有 42 名学生去公园游玩。当领队王小
2、华准备好零钱到售票处买了 42 张票时,爱动脑的李敏同学喊住了王小华,提议买 45 张票。但有的同学不明白,明明只有 42 个人,买 45 张票,岂不浪费吗?那么,究竟李敏的提议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浪费呢?通过生活化问题的提问,学生会对问题产生好奇和兴趣,能够积极地参与到问题的思考、探索、解决过程中,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二、设置数学游戏,使学生乐于参与针对初中数学抽象、枯燥以及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的特点,教师可以在数学课中设置数学游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充分参与到数学课堂中。利用游戏开展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课堂中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如在教学分式
3、的加减时,可以设置如下的游戏:今天,我想让大家先来猜一则谜语:一片青草地,请同学们猜一种花?想一想,一片青草地没有什么?对了,梅花(没花)。又是一片青草地,请同学们再猜一种花,对了,野梅花(也没花)。同学们真聪明!用猜梅花的方法很快猜出了野梅花。其实,我们学习也一样,学习一种知识的方法也可用在另一种知识的学习上。就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分式加减法,它可以由分数的加减法来类比学习。通过游戏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三、小组合作学习,凸显参与效果参与式教学就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使所有学生都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来,学生
4、在课堂中自主谈论,彼此交换意见,共同分析和探究出数学问题的答案,也有助于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例如学习利用函数图象的相关问题时,教师提问:(1)对于一次函数 y=2x+3,当自变量 x 的值增大时函数 y的值有什么变化?对于一次函数 y=2x+3 呢?(2)观察图中两个一次函数的图象,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合作探究,可以从图象的增减性考虑,也可以从图象经过的坐标象限考虑,还可以从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位置考虑以及图象的轴对称性考虑。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起到思维互补的作用。四、因材施教,体现参与的层次性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以及智力水平是有差异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过多地重视优秀学生的课堂
5、参与,忽视中等层次以及学困生的课堂参与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因材施教,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分配给学生合适的学习任务,使学生更加广泛地参与到数学教学中,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五、开展多元化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意识、学习态度、合作能力、实践操作等方面进行综合性评价,并努力实现学生的自我评价,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高效的教学效果。总之,参与式教学设计能够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意识,对于实现高效的数学教学效果也具有积
6、极的意义。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一、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应该运用幽默的语言形式进行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还应该和学生保持互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课堂的乐趣。由于该单元内容和轴对称图形相关,教师可以这样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比如篮球、教学楼、以及空中舞动的蝴蝶等。你可以根据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举出相应的例子吗?”学生将发言权叫还给学生,就是的学生积极发言。有的学生回答道:“我们之前学习过的矩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接着学生的回答继续提问:“平行四边形也是吗?”学生通过思考,就得出了否定的答案,加深他们对于该单元数学概念的理解。教师和学生保持互动,使学
7、生感受到数学课堂的乐趣。二、合理发散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涉及到很多数学知识,它们彼此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学生通过学习前面的知识,而为后续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将数学知识分割成单个部分进行讲解,这样做并不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联系,而且还可能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合理发散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数学知识,运用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推动自己的数学学习。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元一次方程”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合理发散教学内容。教师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内容时,可以向学生对比“二
8、元一次方程”的内容。虽然“二元一次方程”是七年级下册的学习内容,但是教师提前进行对比就可以使学生提前做好学习的准备,帮助他们对方程式内容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通过发散教学,学生就会明白二者的差别在于未知数多少的差别。虽然两者都是一次式,都属于线性方程的范畴,但是如果学生想要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就必须将其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的形式。所以也就是说,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是二元一次方程学习的基础。三、开放课堂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除了上述两点之外,“说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样离不开教学方法的改善。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教师先将数学概念陈述一遍,然后将书本中的数学例子进行讲解,整个过
9、程都局限于数学教材。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该开放课堂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构建数学情境,同时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养成“说数学”的习惯,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进行苏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二次函数”这部分的知识点的学习的时候,教师应该开放课堂教学方法。该单元的内容和二次函数相关,其对应的数学图形是抛物线。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向学生展示各类抛物线,然后用鼠标让抛物线经过原点(0,0),接着让学生写出对应的函数解析式。由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回答,比 222 如 yx,y4x,y3x3x 等。之后,教师在运
10、用多媒体直接改变抛物线的弧度和开口,让学生根据不同的情况求出对应的解析式。利用多媒体可以更加形象生动地向学生展示二次函数解析式所对应的图像变化和解析式存在的联系,这样可以帮助他们掌握二次函数的原理,同时还能够节省大部分教学时间。第三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构建一、创设情境(一)故事情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果能够恰当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解“函数的图像”时,我就利用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一开始,兔子一直遥遥领先,它觉得乌龟肯定追不上来了,于是就在路边睡起了觉,而乌龟虽然跑得慢,却始终不放弃,一直努力地奔跑着,最
11、终乌龟获得了冠军。这个故事学生早已耳熟能详,所以当我把故事情节变成了相应的函数关系时,学生的兴趣十分高涨,听起课来专心致志,课堂教学效果十分理想。(二)游戏情境小学阶段的学生大多争强好胜,竞争意识较为强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与个体的认知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了“二元一次方程组”后,为了加深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我以方程 2X+Y=40为例,由一名学生任意给 X(或 Y)一个值,然后点另外一名学生,说出相应的 Y(或 X)的值,依次循环,比一比谁算得既快又准。结果表明,这种游戏式的教学情境远比枯燥的讲解好得多。当然,创设情境的方式还有很
12、多,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争取以最有效的方式、最恰当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提高学习效率。二、分层教学(一)从学生的水平出发,有序进行分组诚然,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各自的成长环境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但这并不一定就是教学的阻碍,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差异科学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在互帮互助中实现互补,提升学习效率。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以分为三种层次:第一层次的学生起点高,拥有好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推理、判断能力强;第二层次的学生成绩中等,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推理、判断能力较高;第三层次的学生起点偏低,只掌握着部分基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推理、判断
13、能力差。另外,在分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其一,多与学生及其家长交流,明确学生的优劣势;其二,分组是具备伸缩性的,切不可过于依赖于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分组。做到了这几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差别性教学,使教学效果最大化。(二)依据分组后学生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一般来讲,数学课堂主要有引入、解说、操练三个步骤。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别灵活对待。首先,引入。由于数学知识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教师在教学时可利用回忆学过的内容来引入新的内容。具体步骤是:第三层次的学生负责回忆学过的内容,加深印象;第二层次的学生负责引出新内容;第一层次的学生负责完善第二层次的学生引出的内容。其次,解说。解说一
14、般由教师负责,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第三层次的学生,循序渐进。再次,操练。结束了新内容的学习后,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操练。鉴于第一层次的学生比较得心应手,教师可让其操练转变形式的习题,让第二层次的学生操练比较有难度的习题,而对于第三层次的学生,只需让其解决难度小的习题,加深记忆即可。这样一来便形成了学习合力,成绩好的指导成绩较差的,大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三、拓展作业不可否认,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见数学这门学科的应用性极强。为了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教师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身边的事,用数学的头脑、方法来分析周围的世界。作业作为
15、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增强其应用性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途径。比如,我在一次教学中,就为学生选编了这样的实际问题作为作业题:某城市的出租汽车起步价是 5 元,达到或超过 5km 后,每增加 1km 加价 1.2 元(不足 1km 部分按 1km计算),现在某人乘坐这种出租车从甲地到乙地,支付车费 17.2 元,问从甲地到乙地的路程大约是多少?这是实际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学生并不陌生,所以一经提出就引发了学生热烈讨论,并很快得出了正确答案。这时,我接着让学生思考有没有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数学问题,学生的兴趣更加高涨,轻松达到了预期效果。此外,在实际的作业布置过程中,教师还应该进一步增强作业的多样性
16、,让学生从传统、枯燥、单调的作业中解脱出来,以丰富的作业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口头作业识记内容的复述、数学概念理解口答、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试卷评说等;阅读作业结合材料内容中的读一读,或一些有意义的材料多阅读,在读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实践作业课后多开展兴趣小组、社会调查、参观学习、野外测量、数学实验等活动,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总之,要让学生从多种形式的作业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实际价值,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教学实效。四、结语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必须要有恰当、科学的教学策略。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具体内容灵活选择,尽量在有限的教
17、学时间内取得最大化的教学效益。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教育改革的步伐,提升教学质量,为学生日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第四篇: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探究一、当前初中数学课堂合作所面临的问题1.学生缺乏合作意识,课堂合作流于形式传统数学教学注重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的合作意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导致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不强。其中重要一点为学生没有从合作学习中获得有益的经验,或者说没有“尝到甜头”。因此,教师要求学生进行课堂合作学习时,很多学生只陈述自己的观点,没有与其他同学进行深入探究,课堂合作学习也就流于形式。2.没有划分个性化小组,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初中学生本身对新鲜事物具有极大的好奇性,处
18、在人生的特殊阶段,个性化较强,较易产生叛逆心理。教师没有进行针对性的课堂小组划分,只是按照学生所在区域进行小组的划分。很多学生与周围的同学早已很熟悉,合作学习时缺乏新鲜感,课堂合作的效率不高。另外,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学生的注意时间是有限的,很多合作小组长期固定,没有轮换,造成学生合作学生的积极性不高。3.任务布置简单或任务目标不明确,学生无法掌握科学的合作方法教师对合作任务的选择不合理。例如,学习七年级数学上册的有理数一章时,教师考虑到学生刚刚进入初中课堂,对有理数的理解有难度,在选择合作任务时,将题目的难度降低。根据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方法很可能适得其反。在进行小升初的准备中,大多数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七年级的教材。将题目难度设置过低,在合作中也缺乏了挑战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另外,很多教师未能对学生的合作方法进行科学引导,很多学生进行独自摸索,不得其法后,学习积极性往往也遭到了打击,对课堂合作学习也仅仅是走过场了。很多教师对于合作学习的课堂缺乏有效控制,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聊天、吵闹,扰乱了课堂秩序。二、加强课堂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方法分析1.划定个性化的小组,根据合作效果进行定期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