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一、毕业设计(论文)依据及研究意义:随着机器人技术在外星探索、野外考察、军事、安全等全新的领域得到日益广泛的采用,机器人技术由室内走向室外,由固定、人工的环境走向移动、非人工的环境。移动机器人已经成为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军事、危险操作和服务业等许多场合得到应用,需要机器人以无线方式实时接受控制命令,以期望的速度、方向和轨迹灵活自如地移动。其中轮式机器人由于具有机构简单、活动灵活等特点尤为受到青睐。按照移动特性又可将移动机器人分为非全方位和全方位两种。而轮式移动机构的类型也很多,对于一般的轮式移动机构,都不能进行任意的定位和定向,而全方位移动机构则可以利用车轮所具有的定位和定向功能
2、,实现可在二维平面上从当前位置向任意方向运动而不需要车体改变姿态,在某些场合有明显的优越性;如在较狭窄或拥挤的场所工作时,全方位移动机构因其回转半径为零而可以灵活自由地穿行。另外,在许多需要精确定位和高精度轨迹跟踪的时候,全方位移动机构可以对自己的位置进行细微的调整。由于全方位轮移动机构具有一般轮式移动机构无法取代的独特特性,对于研究移动机器人的自由行走具有重要意义,成为机器人移动机构的发展趋势。基于以上所述,本文从普遍应用出发,设计一种带有机械手臂的全方位运动机器人平台,该平台能够沿任何方向运动,运动灵活,机械手臂使之能够执行预定的操作。本文是机器人设计的基本环节,能够为后续关于机器人的研究
3、提供有价值的平台参考和有用的思路。二、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2.1 国外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国外很多研究机构开展了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的研制工作,在车轮设计制造,机器人上轮子的配置方案,以及机器人的运动学分析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形成了许多具有不同特色的移动机器人产品。这方面日本、美国和德国处于领先地位。八十年代初期,美国在 DARPA 的支持下,卡内基 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CUM) 、斯坦福(Stanford)和麻省理工(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MIT)等院校开展了自主移动车辆的研究,NA
4、SA 下属的 Jet Propulsion Laboratery(JPL)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CMU 机器人研究所研制的 Navlab-1 和 Navlab-5 系列机器人代表了室外移动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德国联邦国防大学和奔驰公司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研制成 VaMoRs-P 移动机器人。其车体采用奔驰 500 轿车。传感器系统包括:4 个小型彩色 CCD 摄像机,构成两组主动式双目视觉系统;3 个惯性线性加速度计和角度变化传感器。SONY 公司 1999 年推2出的宠物机器狗 Aibo 具有喜、怒、哀、厌、惊和奇 6 种情感状态。它能爬行、坐立、伸展和打滚,而且摔倒后可以立即爬起来。本田公司
5、1997 年研制的 Honda P3 类人机器人代表双足步行机器人的最高水平。它重 130 公斤、高 1.60 米、宽 0.6 米,工作时间为 25分钟,最大步行速度为 2.0 公里/小时。国外研究的一些典型的全方位轮有麦克纳姆轮、正交轮、球轮、偏心方向轮等。下面就这些轮进行介绍。麦克纳姆轮,如图 1.1 所示,它由轮辐和固定在外周的许多小滚子构成,轮子和滚子之间的夹角为 Y,通常夹角 Y 为 45,每个轮子具有三个自由度,第一个是绕轮子轴心转动,第二个是绕滚子轴心转动,第三个是绕轮子和地面的接触点转动。轮子由电机驱动,其余两个自由度自由运动。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 Mecanum 轮可以构成全方
6、位移动机器人。图 1.2 麦克纳姆轮应用正交轮,由两个形状相同的球形轮子(削去球冠的球)架,固定在一个共同的壳体上构成,如图 1.3 所示.每个球形轮子架有 2 个自由度,即绕轮子架的电机驱动转动和绕轮子轴心的自由转动。两个轮子架的转动轴方向相同,由一个电机驱动,两个轮子的轴线方向相互垂直,因而称为正交轮。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所研制的全方位移动机器人采用了这种结构,如图 1.4。图 1.3 正交轮 图 1.4 正交轮的应用3球轮由一个滚动球体、一组支撑滚子和一组驱动滚子组成,其中支撑滚子固定在车底盘上,驱动滚子固定在一个可以绕球体中心转动的支架上,如图 1.6 所示。每个球轮上的驱动滚子
7、由一个电机驱动,使球轮绕驱动滚子所构成平面的法线转动,同时可以绕垂直的轴线自由转动。图 1.5 球 轮 图 1.6 球轮的应用 偏心万向轮,如图 1.7 所示,它采用轮盘上不连续滚子切换的运动方式,轮子在滚动和换向过程中同地面的接触点不变,因而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使机器人振动,同时明显减少了机器人打滑现象的发生。图 1.7 偏心万向轮 图 1.8 偏心万向轮的应用2.2 国内全方位移动机器人的研究现状我国在移动机器人方面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晚,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家 863 计划自动化领域自动机器人主题确立立项,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在国防科工委和国家 863 计划的资助下,由国防科大、清华大学等多所高
8、校联合研制军用户外移动机器人 7B.8,并于 1995 年 12 月通过验收。7B.8 的车体是由跃进客车改进而成,车上有二维彩色摄像机、三维激光雷达、超声传感器。其体系结构以水平式机构为主,采用传统的“感知-建模-规划-执行”算法,其直线跟踪速度达到 20km/h。避障速度达到 5-10km/h。上海大学研制了一种全方位越障爬壁机器人,针对清洗壁面作业对机器人提出的特殊要求,研制了可越障轮式全方位移动机构车轮组机构,该机构保证机器人可在保持姿态不变的前提下,沿壁面任意方向直线移动,或在原地任意角度旋转,同时能跨越存在于4机器人运行中的障碍,不需要复杂的辅助机构来实现平面上运动和越障运动之间转
9、换。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李瑞峰,孙笛生,刘广利等人研制的移动式作业型智能服务机器人,并对课题当中的一些关键技术,如新型全方位移动机构、七自由度机器人作业手臂和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等技术,最后给出了移动机器人的系统控制方案。本文由闰土服务机械外文文献翻译成品淘宝店整理哈尔滨工业大学的闫国荣,张海兵研究一种新型全方位轮式移动机构,这种全方位移动机构当中的轮子与麦克纳姆轮的区别在于:这种全方位轮使小滚子轴线与轮子轴线垂直,则轮子主动的滚动和从动的横向滑移之间将是真正相互独立的;轮子正常转动时,轮缘上的小滚子也将是纯滚动,如图 1.9。图 1.9 全方位移动机构仿真图三、研究内容及实验方案本课题从普遍应用出发
10、,设计一种全向运动机器人平台,该平台能够沿任何方向运动,运动灵活。本课题是机器人设计的基本环节,能够为后续关于机器人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平台参考和有用的思路。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有:了解和分析已有的机器人移动平台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以及分析操作手臂常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比它们的优劣点。5在这些基础上提出可行性方案,并选择最佳方案来设计。根据选定的方案对带有机械臂的全方位移动机器人进行本体设计,包括全方位车轮旋转机构的设计、车轮转向机构的设计和机器人操作臂的设计。要求全方位移动机构转向、移动灵活,可以快速、有效的到达指定地点;机械臂操作范围广、运动灵活、结构简单紧凑且尺寸小,可以快速、准确的完成指定工
11、作。设计完成后要分析全方位移动机构的性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参考和依据。四、目标、主要特色及工作进度1.绪论和全向移动机器人移动结构设计 3 周2.机器人的机械手臂设计 3 周3.机械材料的选择和零件的校核 3 周4.外文资料翻译(不少于 6000 字) 1 周5.毕业论文整理及答辩准备 2 周五参考文献1.孙恒等主编。机械原理(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马香峰主编。工业机器人的操作机设计。冶金工业出版社,19963.宗光华 张慧慧译。机器人设计与控制。科学出版社,20044.李志尊。UG NX CAD基础应用与范例解析【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5.杨静宇多传感器集成与信
12、息融合机器人情报,1994(1):196.夏德深傅德胜现代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841127.刘进长, 王全福. 发展机器人技术, 占领21 世纪的经济技术制高点.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 31 (中国2000 年机器人学大会论文专辑,长沙, 2000- 10- 23 26).2000, 10- 148.蔡自兴. 机器人学的发展趋势和发展战略.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2000, 31 (中国2000 年机器人学大会论文专辑, 长沙, 2000- 10-23 26) : 1- 99.张铁,谢存禧主编.机器人学,第一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9、45-4710.吴广玉,姜复兴主
13、编.机器人工程导论,第一版,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198811.熊有伦,丁汉,刘恩沧主编,机器人学,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199312.崔正昀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第一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221-224、322-323、412-424、457-47513.贾名著主编.工程力学,第一版,天津大学出版社,1998,48-5714.廖念钊主编.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第三版,2002,11-1915.孟宪员源,姜琪主编.机构构型与应用,第一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3、145-146、274、151-152、607-609 16.谈欣柏主编.大学物理,第一版,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2-2217.成大先主编.机械设计手册,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6-84、99-141,157-160618.加腾一郎主编.机械手图册,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50、59、78-79、97、160-17619.宗光华等编著.机器人的创意设计与实践,第一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25-35、138-150 20.卜炎主编.中国机械设计大典机械零部件设计,第一版,江西科技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