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国*** 文档编号:1099768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3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潼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潼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潼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潼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潼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潼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潼南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规划,是按照建设小康潼南的总体要求,推进绿色产品大县、特色工业强县、 “三色”旅游名县建设,加快山水园林中等城市建设步伐,树立重庆西北大门窗口形象的重要规划。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提出有利潼南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设施夯实、和谐社会构建和凝聚人民力量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总体部署和行动方案。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五”时期,在县 委、 县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

2、以西部大开发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为根本出发点,确保了 “十五”计划主要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综合经济实力增强, 发展速度加快。 “十五” 期间,地区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1.8%,三次产业首次实现由“三一二 ”向“三二一”的结构转变, 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同口径)年均增长达到 16.3%。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顺利推进,粮油、生猪、蔬菜、笋竹四大主导产业基本形成;工业化进程加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凉风垭工业园区建设稳步推进,食品加工、化工纸业、机械制造三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流

3、通服务业发展迅速,现代经销方式和新型业态不断涌现,外经贸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基础建设成绩显著,发展环境改善。 “十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85.3 亿元,年均递增 26.3%(累计法),规划的 49 个重点项目实施率达到 90%以上,农田水利、交通、能源、信息、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突破。改革开放稳步推进,发展动力增强。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发展领域协调。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社会2救助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得到发展; 人口出生得到有效控制,国土资源得到有效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城乡居民收入逐年增加,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进一

4、步加强,人民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这些都为“十一五” 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第二节 面临的有利条件“十一五” 时期,潼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上处于“抢抓机遇、实现互动、 发挥优势、跨越发展”的新阶段,面 对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纵观发展大局,宏观形势总体有利。总体发展迎来三大机遇。一是科学发展观的确立,给人们带来新的理念,新的发展思路,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模式的转型, 为潼南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提出,给“十一五” 时期的发展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潼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助推器。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必将营造起公平、正义、诚信

5、、民主、法治的社会氛围,为潼南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加有效的开放环境。经济发展增添三大动力。一是重庆的产业梯度转移尤其是制造业重心向渝西转移,有利潼南形成新的工业支撑,为潼南工业发展带来巨大驱动力。二是重庆经济实力提升,必将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加快,拉动渝西经济走廊消费水平提高,为潼南经济的发展带来拉动力。三是全国经济正处于新一轮上升期,给区域合作提供了广泛的选择机会,为潼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外部动力。加快发展呈现三大优势。一是区位优势。随着“两高” 的贯通,不仅使潼南的交通优势凸显,使潼南由渝西地区的远郊县转变为重庆市的近郊县,由 远离中心城市转变为融入其间,由川渝接壤的边境县转变为联

6、结川渝的重要结点和桥梁, 而且造就了潼南依托大城市加快发展的“优势半径”,具有构筑成渝经济通道窗口和良性互 动的区位优势。二是资源优势。潼南农副产品品种多且产量大,为农副产品加工业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劳动力资 源充足,为经济发展 备有足够的劳动力大军; 天然3气和岩盐储量丰富,为未来经济发展提供了较好的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且品位高,具有构建渝西旅游环线独特的旅游优势,这些都为潼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相对较好的资源优势。三是生态优势。潼南境内山清水秀,森林植被好,空气清新; 拥有涪、琼两江, 常年流水不断,水质较好, 具有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必备条件; 沿江冲积坝较多,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已

7、建成有中国西部最大的无公害蔬菜基地,是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 生产 示范基地 县,具有绿色食品生产、加工的生态优势。三三三 面对的问题和矛盾“十一五” 时期,潼南仍 处在“吃苦奠基、爬坡上坎”的发展阶段,在前进的道路上有着不少困难,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一是区位变化伴随挑战。 随着“ 两高 ” 的建成,虽然给潼南 带来了有利条件,但同时也伴随着挑战,面对人流、物流、资金流的加快,在辐射和被辐射的现实选择中,稍有不慎将丧失机遇,容易导致通道经济凹陷区,或者说优势将被虚化,给潼南把握机遇增添了困难。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比重大,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有限,三产业留存的传统格局难有大的突破,产

8、品或服务品牌的培植难度大,相互促进的科学的良性的产业结构和经济质量差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形成和改变。三是工业企业规模小。由于产业集群发育不够,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弱,新兴产业成长缓慢,大集团大企业不多,产业链不长,不易形成以量扩张、以质提高的发展态势,低基数的增长在一定时间内制约潼南经济发展。四是“三农” 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经济增长没有出现新的亮点,农副产品产量增长空间有限,农民专业技能缺乏,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农民应该享有的公共服务在短期内难以解决。五是投资增长有限。由于全县的财力基础差,国家和重庆市对潼南的投入有限,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大城市和优势产业集中程度越来越高,融资困难,使得要

9、在短期内完成巨额投资困难极大。六是人才极度匮乏。潼南面临缺乏高学历、高素质人员和专业性人才,特别是企业家人才,靠自身培养远水难解近渴,靠引进又条件有限,这将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二章 发展战略和主要目标4第四节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全面建设小康潼南作为重要目标,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实现既快又好的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区域协调、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战略任务,把突破基础设施瓶颈、科技人才瓶颈作为战略攻坚,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发展动力。围绕建

10、设山水园林中等城市、树立窗口形象的要求,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 五个统筹” ,增 强县域经济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五节 发展定位及发展战略发展定位:建设绿色产品大县、特色工业强县、 “三色” 旅游名县。加快山水园林中等城市建设,融入成渝经济都市群,展示重庆西北大门窗口形象。根据上述定位,重点实施五大战略:-绿色产品大县战略。充分发挥潼南的生 态优势,以绿色资源为基础,延伸产业链,切实做优绿色产品,做大绿色产业,做强绿色经济,努力把潼南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绿色蔬菜产品基地。-特色工业强县战略。突出潼南工业特色,着力 发展绿色食品加工业,努力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和燃料的

11、农用化工、工业化工和医用化工。积极发展加工型、配套型和服务型工业,大力引进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关联产业,提升工业整体水平,使特色工业在潼南经济发展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旅游名县战略。发挥旅游资源优势,突出 “红色”、 “古色”、 “绿色” 旅游三大特色,以建旅游精品工程为抓手,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围绕吃、住、行、游、购 、娱六大旅游要素,促进旅游相关产业发展。-流通活县战略。以打造中心商务区、规 划建设物流园区为重点,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会展商务,提升经营业态,推进流通网络体系建设,构建区域性的特色突出的交易中心,健全综合性的现代流通市场体系,5促进流通组织形式、经营方式和营销手段全面创新。-城镇化

12、推进战略。按照工业化带动城镇 化、城镇化促进工业化的推进思路,把加速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以县城为核心的经济引领区、环状城镇群相衔接、特色城镇点相配合的城镇体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城乡共发展、共繁荣,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第六节 奋斗目标“十一五”时期总体奋 斗目标是:山水园林中等城市 总体框架基本建成,重庆直辖市西北大门窗口形象开始显现,全面建设小康潼南、和谐潼南取得阶段性成果, 绿色产品大县、特色工 业强县、 “三色”旅游名县建设有实质性进展。具体奋斗目标是:-经济总量。经济快速发展,努力“再造一个潼南 ”。到 2010 年,地区内生产总值达到 120 亿元,年均增长 12

13、.0%(按可比价计算),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1.8 亿元,年均增长 3.0%;第二产业增加值 49.5 亿元,年均增长 18.3%;第三产业 增加值 48.7 亿元,年均增长 11.1%。人均 GDP超过 2000 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达到 3.2 亿元,年均增长 15.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 220 亿元,年均增长19.8%(按累 计法计算),期末投资率达到 5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34.3 亿元,年均增长 14.0%。-结构调整。优化一产业,壮大二产业,提升三 产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实质进展,产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到 2010 年,三次

14、产业结构调整为 18.2:41.2:40.6, 形成“二三一” 为序的产业结构;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 66%;非农产业比重达到 81.8%;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达到40%以上;投资取向发 生较大变化,政府主要投向公共服务,民间资本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中部经济高地取得阶段性成果,区域经济进一步协调。-科技进步。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初步建立起科技研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平台。到 2010 年,科技投入增长快于地方预算内财政支出增长;工业企业科技研发经费达到同期销售收入的 3%,规模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取得突破,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 40%以上;科技6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50%左右;

15、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到 1 万人以上。-城镇建设。以县城为核心的经济引领区、环状城镇群相衔接、特色城镇点相配合的城镇体系取得阶段性成效。新城新区城市格局形成,带动作用逐步增强,区域性中等城市功能进一步提升。到 2010 年, “一江两岸三大片” 的城市格局显现雏形,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主城建成区面积达到 20 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 45%。-对外开放。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外向型 经济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一五” 期间,直接出口贸易累计实现 1000 万美元,出国服务人员累计达到 1000 人;实际引进内外资累计到位达到 50 亿元以上, “三资企业”引进取得突破;国内经济技术合作稳步上

16、升,走出国门的企业达到 2-3家,国外经济技术交流日益增加,经济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人民生活。消除绝对贫困,增强相对贫 困人口的自主发展能力,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到2010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1730 元,年均增长 7.8%,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4640 元,年均增长 8.0%;期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超过50 亿元;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28 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 32平方米,恩格尔系数降低到 45%以下,消费质量进一步提高;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以内。-社会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协调发展,教育投入继续增加,

17、初中和高中阶段入学率分别达到 98%、85%,城乡居民受教育年限平均达到 8.8 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儿童“四苗” 接种率达到98%,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机制更加健全,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 70%以上, 农村安全卫生饮水普及率达到 60%。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 95%以上,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大举推进,文体互动局面初见端倪。城镇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全覆盖,农村人口最低生活保障稳步推进。-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 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阶段性成果,资源得到有效利用,人口出生得到有效控制。到 2010 年,森林覆7盖率达到 32%,县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 5 平方米;城镇生

18、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 60%和 90%以上,二氧化硫实现达标排放,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 2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 50%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4.0以内。第三章 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七节 优化产业结构把产业结构的调整作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关键。产业结构调整要以传统产业结构向现代产业结构转变为目标,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重点发展第二产业,加快推进第三产业。要重点培育绿色基地农业、园区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使之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极。第一产业调整的方向和总体要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深化农村体

19、制改革、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大力发展基地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坚持发展基地农业与农业结构调整、龙头企业培植、市场导向、科技兴农、可持续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重点推进大中型农产品基地建设,尤其是要把潼南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绿色蔬菜大县作为突破口,提高农业效益和比较效益,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第二产业调整的方向和发展重点: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强县”为目标,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重点建设好工业园区,使其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极,促进工业化。根据西部大开发重庆市行动方案在渝西经济走廊构建特色工业园区和产业密集带的总体要求,结合潼南的工业基础

20、和实际,以农副产品加工业、化学医药工业、造纸及纸制品加工业、机械加工业、丝绸工业为重点,通过招商引资,外引内联,扶优扶强一批主导产业,增大经济总量。同时,规范发展建筑业,整合建筑企业资源, 优化建筑企业结构;着力提高建筑业装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引导建筑企业采用先进环保技术和工艺,促进资源节约;改革和完善建设工程管理制度,创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建筑市场环境,使第二产业成为潼南经济的重要支撑和推进城镇化的动力。8第三产业调整的方向和基本思路:以“两通 ”(交通、流通)、 “一游”(旅游) 为重点和突破口,带动潼南第三产业 的发展。即:依托遂渝快速铁路和遂渝高速公路,构筑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体系

21、;以“流通活县” 为目标,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流通业,打造中央商务区,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构建区域性的特色突出的交易中心,建立健全综合性的现代流通市场体系;突出“三色 ”旅游优势 ,整合境内旅游资 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规范旅游市场,整体包装,强势推出,构建渝西旅游环线;切实培育生产要素市场, 规范发展房地产业,拓展社区服务业,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中介组织,推动信息产业,促进现代新型服务业的壮大。第八节 合理布局生产力“两高” 建成给潼南生产力布局带来了新的变化,这对建设“服务潼南、辐 射周边、联结成渝”的区域商贸中心和开放型 经济体系,加速潼南工业化进程,促进潼南融入成渝经济都市群都将产生重

22、大作用。在优化生产力布局上,积极引导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遵循“沿江、沿线” 原则,采取“ 区 圈点” 布局,生 产力重点布局在 经济引领区,打造中部经济高地,增强经济增长的极化效应和带动作用,形成“推南、带北” 的经济支撑和强大动力,促进南部经济跨越,带动北部经济发展,有效促进区域协调。-中部区域:要以县城为核心,以经济引 领区为重点,加快具有较好基础和优势的玉溪、双江、桂林、上和、田家等乡镇的发展,全力打造中部区域的工业产业区、物流集散中心、生态农业经济带、旅游精品线。中部区域发展要依据现有的经济地域特征,把凉风垭工业园区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构筑工业经济增长的新板块;完成潼南境内高速

23、公路三个互通口的产业发展规划,构建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两高” 和化危品专用线、低成本涪江水运的相对优势,加快现代物流园区建设,构建区域物流集散中心。凭借涪江流域的自然优势,以蔬菜、笋竹为重点,打造涪江沿岸生态农业经济带。依托东升茶叶基地,与龙项、别口一道集中打造万亩绿色茶海。依托遂湔高速公路,全力打造“陵园金佛古镇”特色旅游精品线。重点是实现县 城建设与发展三大突破:一是城9市建设要有新形象。依据“一江两岸三大片 ”的城市框架构想,结合火车站和高速公路互通路口的建设,完善县城建设的详细规划,提高城市建设风貌水平,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县城功能。二是产业发展显示新格局。以县城为中心,争取旅游业

24、、房地产业和商贸流通业三大产业有重大突破,吸引大量的尤其是四川和重庆主城的物流人流向潼南聚集,以激活人气、繁荣城市,提升潼南在外的名位。三是园区建设展现新面貌。抓住产业梯度转移的机遇,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引进一批名企业, 争取入住一批强企业,增加入住园区企业的数量,提高入园企业的质量,展现园区建设新面貌。力争把中部区域经济总体推上一个新的台阶,起到辐射拉动南部和北部经济发展的功效,并与渝西相邻县(市)整体推出,促进川渝经济的良性互动,使潼南有效地融入成渝经济都市群,展示重庆西北大门窗口形象。-南部区域:要以柏梓、崇龛、塘坝、太安、小渡、卧佛为重点, 努力建设绿色粮油生产示范区、专业性农副产品生产

25、加工区、种养殖业基地。南部区域发展要依托 319 国道、南北通道,主动承接中部区域的辐射和带动。在塘坝、太安、柏梓、崇龛、小渡等镇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形成有规模效益的优质粮油生产基地。依托崇龛镇的柠檬果业优势,建设柏梓镇、花岩镇优质果品示范基地,规划建设崇龛果品生产加工区; 在塘坝镇, 要以 现有肉类加工为基础,提高畜禽产品生产加工能力,扩大出口量;在柏梓镇、小渡 镇,要充分发挥现有 优势,不断延伸以生丝为基础的纺织产业链;利用崇 龛太安琼江沿岸土地资源优势,与涪江流域合力打造竹海生态走廊和无公害蔬菜基地,带动全县笋竹、蔬菜产业化发展;在太安镇整合养殖业,运用生态养殖技术,大力发展“太安鱼”

26、。全面推进永安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的建设,加强卧佛镇的蛋鸡养殖,提升新胜镇的特色生姜品牌。把南部区域建成经济基础好、接受中部经济高地的辐射作用最强、经济跨越最大的发展极,使城乡居民平均收入水平有大幅度提高。-北部区域:要以古溪、龙形、米心、宝龙 、檬子为重点, 着力建设北部区域的特色农业区、生态畜禽发展区、边贸市场集散地。北部区域10发展要充分依托南北干道和潼南火车站,加强交通、水利、生态、市场和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础条件,全面提升北部区域的传统产业,主要发展优质玉米、绿豆、油菜、林、木、果等特色种植业和畜禽、桑蚕养殖业,做好承接中部区域农业生产基地的转移,努力开辟沿边集散市场。充分发挥古

27、溪镇区域中心的物流集散作用,推进桑蚕产业化,切实发展加工业;在龙形镇重点发展仓储、运输、餐饮等服务业,把龙形镇发展成为北部区域的物资中转站;积极支持檬子乡的养鹅工程、野木瓜种植工程等农业产业化项目。在宝龙镇大力发展优质高产玉米、柚子等种植业,打造区域边贸集散市场;在米心镇要利用涪江和与四川遂宁相通的有利条件,发展蔬菜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扩大对四川遂宁的贸易往来;其他镇乡结合自身优势,实现本地农业产业化,促进北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古溪、龙形两镇成为北部区域经济发展的亮点,走出一条生态型农业的发展路子。在推动三大区域经济发展时,要正确处理好三大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县域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

28、区的关系。在效益与速度相统一的前提下,生产力向经济基础较好的重点地区倾斜,积累资本,增强经济辐射力和影响力,增强带动相对落后地区发展的能力。二是正确处理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关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全面统筹、协调重点经济区域的发展,尽可能防止城乡差异、工农差异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加速扩大,高度重视“ 三农” 问题, 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探索出一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正确处理突出重点与区域协调发展的关系。在坚持能快则快尽量快的原则下,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发挥重点区域的引擎作用,不断培植区域经济强镇,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第九节 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十一五 ”期间,要推动非公有制优势企业、 优良资产与外资的重组与合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要把非公有制经济作为潼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吸纳非公有资本加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1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