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考资料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高教专题研究参考 2012 年第 11 期 Page 1 of 389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高教专题研究参考2012 年第 11 期第(58)期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网站编辑部编 2012 年 11 月 29 日编者按:教育部最近颁布实施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在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中,除了国家控制布点专业(62 种)和目录外专业,其余 444种目录内专业的设置均可由高校“自己说了算”, 各类高校可以根据自身资源和优势,优化专业结构,办出高校特色,告别千校一面的局面。在得到授权的同时,高校能否根据本身优势、资源
2、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主动地设置具有科学性、前瞻性、适应性的专业呢?.希望高校不要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使专业设置重复、滞后;也不希望高校在经济利益或高校政绩的刺激下,盲目和随意的设置专业;更不希望高校对拟开设的新专业既无科学规划又无足够师资和相关教学条件。高等学校学科专业建设本身是一个动态有机系统,它包括专业设置、专业调整、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课程体系等多种要素。本期高教专题参考以专业设置、专业调整为主要内容,选编了关于专业设置、调整的影响因素、现状、实践案例等相关论文以飨读者。参考资料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高教专题研究参考 2012 年第 11 期 Page 2 of 389
3、目 录一、法规、解读(5)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6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发布(7)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谈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新目录和新规定(11) 本科专业目录和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修订过程及成果分析二、专业设置研究(16)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政策转型探析(25)高校专业设置趋同与教育财政拨款的改革建议(28)高校学科专业设置评估机制研究(34)试析专业设置与社会发展的契合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39)关于我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质量内涵与标准的理论探讨三、专业建设(设置、调整)的影响因素(48)试论地方高校专业设置与服务地方经济的关系(51)论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
4、展的互动性(58)从适应需求原则看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出现的问题及建议(62)基于提升吸引力的高职专业设置理念探析(67)高校专业设置同质化的消极影响及应对策略(71)影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调整的因素分析(76)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调整探析(80)大众化时代中国高校本科专业调整的三维分析(90)新农村建设视野下的传统农科专业调整改革研究(94)战略性新兴产业背景下高等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分析(100) “海西”产业发展与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调整探讨(105)毕业生就业情况与高校专业调整基于教育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分析(111)IT 行业人才供需现状对计算机及应用专业设置的影响(115
5、)把握专业结构调整思路,培养宽基础创新型人才(121)高校专业调整预警机制的设计思路四、专业建设(设置、调整)现状、探析(124)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的路径选择(128)试论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专业设置参考资料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高教专题研究参考 2012 年第 11 期 Page 3 of 389(132)地方本科院校专业设置:现状、问题及结构调整策略(137)地方师范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143)对教育学院学科专业建设现状的分析和思考(148)高等农林院校的专业设置现状及其发展趋势(155)论地方理工类高校文科定位与专业设置的影响因素(161)区域性综合类高
6、职院校专业调整与改革探微(166)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国际经验及启示(170)论 独 立 学 院 的 学 科 专 业 建 设(176)中美高校学科专业调整机制比较(184)大力发展广西航运业学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189)关于首都文化创意产业与学科专业建设的思考(194)山东省新建本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发展情况分析(199)天津市高校专业结构调整的若干问题(205)河南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设置现状调查与调整对策(210)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高校专业设置以上海地区为例五、专业建设实践案例(高校)(224)高等学校优势学科专业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以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229)高等学校学科
7、专业建设与结构调整的实践及探索以兰州交通大学为例(238)基于协同学理论的海洋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以大连海洋大学为例(245)理工科背景下法学学科专业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内蒙古工业大学为例(254)全面优化本科教学平台,培养电气工程创新人才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260)经费投入不足情况下学科专业建设问题研究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例(264)演艺综合艺术学科专业群生态系统建设上海戏剧学院学科专业建设漫谈(277)高校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以山东科技大学“会计学”特色专业建设为例(283)高等农业院校教育学科专业建设初探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289)统筹内外部需求办优办强学科专
8、业参考资料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高教专题研究参考 2012 年第 11 期 Page 4 of 389德克萨斯农工大学优化学科专业建设评鉴六、XX 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9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报告(302)大学本科软件工程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307)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特色专业建设与实践(312)历史与现实:法学教育专业结构调整的反思(320)我国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现状与专业建设初探(325)面向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电气工程专业建设与实践(327)新产业背景下高校交叉学科专业建设的对策研究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331)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情况分析与专业建设
9、(336)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中的几个关键问题(341)对应用型大学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思考(346)难以释怀的“徐烈炯之问”关于外语学科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357)语言文学为基础、商务技能为特色应用型大学英语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管窥*(364)关于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思考(370)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及教学模式研究(375)关于交叉学科专业建设的几点思考主 编:李子丹责任编辑:崔恒彩通讯地址:北京朝阳区安华里五区 18 楼 201 室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网站编辑部邮 编:100011 电 话:01064986797、64971663传 真:01064894899E Mail:
10、 郑重声明:本参考所有资料均为内部交流之用,不许转载、上传网络或用于任何形式的商业用途。参考资料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高教专题研究参考 2012 年第 11 期 Page 5 of 389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 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我部对 1998 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 1999 年印发的专业设置规定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
11、(以下简称新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为便于新目录的实施,我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以下简称对照表),现将新目录、新规定及对照表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新目录自发布之日起开始实施。本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工作按新目录执行,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自 2013 年起按新目录执行,在校生的培养和就业工作仍按原专业执行。二、对普通高等学校现设本科专业,我部拟在近期按新目录和对照表统一组织整理。整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另行通知。三、各高校要依据新目录和新的专业介绍对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
12、要求进行全面修订,积极借鉴“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以来的教学改革理念、措施和经验,及时将其固化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过程之中,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新目录和新规定的印发实施,是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带有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举措,关系到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优化,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各有关部门和高等学校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实施,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我部。附件:(略)请查看教育部网站1.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doc法规、解读 参考资料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高教专题研究参考
13、2012 年第 11 期 Page 6 of 3892.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doc3.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doc教育部2012 年 9 月 14 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 发布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要求,教育部对 1998 年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 1999 年印发的专业设置规定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 (以下简称新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以下简称新规定) 。为便于新目录的实施,并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
14、本科专业目录新旧专业对照表 (以下简称对照表) ,日前,教育部发出通知印发实施。教育部通知说明,本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和审批工作按新目录执行,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招生工作自 2013 年起按新目录执行,在校生的培养和就业工作仍按原专业执行。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它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据了解,该目录根据教育部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11 号)要求,按照科学规范、主动适应、继承
15、发展的修订原则,在 1998 年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原设目录外专业的基础上,经分科类调查研究、专题论证、总体优化配置、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审议、行政决策等过程形成的。该目录的学科门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 2011 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 年)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12 个学科门类。该目录新增了艺术学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 11 预留。专业类由修订前的 73 个增加到 92 个;专业由修订前的 635 种调减到 506 种。本目录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 1 个,4 种专
16、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 4 个,17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 6 个,32 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 2 个,16 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 3 个,76 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 1 个,6 种专参考资料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高教专题研究参考 2012 年第 11 期 Page 7 of 389业;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 12 个,36 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 31 个,169 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 7 个,27 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 11 个,44 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 9 个,46 种专业;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 5 个,33 种专业。据悉,新目录分为
17、基本专业(352 种)和特设专业(154 种),并确定了 62 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T”和“K”表示,以示区分。五、本目录所列专业,除已注明者外,均按所在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对已注明了学位授予门类的专业,按照注明的学科门类授予相应的学位;可授两种(或以上) 学位门类的专业,原则上由有关高等学校确定授予其中一种。创新管理机制 优化专业结构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谈普通高校本科专业新目录和新规定专业建设是本科教育的龙头,是改善人才培养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石。近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
18、定。 教育部部长助理林蕙青日前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新目录和新规定的颁布实施,是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行动,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件大事。由此,将带来新一轮的高校专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进一步有力推动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 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 问:目录和规定的修订工作自 2010 年 3 月起,历时两年多完成。能否介绍一下修订工作的基本情况?我们应当如何理解这一工作的重要意义? 答:修订工作在教育部党组确定的指导思想和总体方针下,以充分的调查研究为基础,以 170 余位专家学者组成的 13 个工作组为主导,深入论证,反复研讨,并三次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
19、意见,汇聚各方智慧并最终取得基本共识。 参考资料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高教专题研究参考 2012 年第 11 期 Page 8 of 389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规定的修订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全局性、基础性和战略性意义。专业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关系到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和协调,关系到教育质量和效益,也关系到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适应。因此,科学合理的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优化结构、提高质量、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的基本保证。 专业目录是高校设置专业的重要依据,是国家经济社会所处发展阶段在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方面的集中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
20、征。学科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变革以及教育对象的变化,都直接影响着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时期。社会进步和高等教育自身发生的巨大变化都对本科专业目录及专业设置提出了新要求。一是国家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本科专业设置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五大建设的全面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施重点产业结构调整等,都对高校专业设置提出了新要求。二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不断涌现,对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提出了新挑战。三是高等教育大众化
21、的阶段性特征要求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本科人才培养结构和专业设置模式,满足社会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的人才需求。四是中国特色现代高等教育的建设和发展亟待深化专业设置及调整机制改革。这是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内容。一方面要形成高校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另一方面要形成政府部门对专业设置有效宏观管理、质量监督和支持服务的运行机制。 因此,组织开展目录和规定修订,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促进高校调整专业设置、加快专业建设、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对于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使之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
22、义。 通过新目录体系促进专业结构优化 问:修订工作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具体修订工作主要遵循哪些原则? 答: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高等学校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这些要求是目录和规定修订工作的基本依据。 具体修订工作主要遵循了五条原则。 一是主动适应,优化结构。通过建构新的目录体系促进专业结构优化,促进人才培养类型结构优化,推动高等教育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 二是遵循规律,科学规范。要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专业口径要宽
23、窄适宜,专业名称和内涵要科学规范,并充分考虑本科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机衔接。参考资料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高教专题研究参考 2012 年第 11 期 Page 9 of 389三是简政放权,动态调整。探索建立高校享有更多自主权且有效自律、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本科专业设置管理机制,形成专业设置能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运行机制。 四是重在建设,强化监督。建立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办法,通过建立专业质量标准,加强新设专业的监测评估等方式,引导高校注重专业内涵建设,促进新设专业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是中国特色,借鉴国际。修订工作既要符合我国国情,又要充分借鉴国际先进的专业设置理念和管理模式,探索建
24、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兼顾基础性与职业性,兼顾指导性与灵活性的专业设置和管理方式。 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构成新目录 问:新目录和新规定有哪些新特点?是否可以说,新目录最大的变化是构建了新的目录体系? 答:新目录的学科门类由原来的 11 个增加到 12 个,新增了艺术学门类;专业类由原来的 73 个增加到 92 个;专业由 352 种基本专业、154 种特设专业(目前)构成。新目录最大的变化是构建了新的目录体系。新目录由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两大部分组成。基本专业是学科基础比较成熟、社会需求相对稳定、布点数量相对较多、继承性较好的专业;特设专业是针对不同高校办学特色,或适应近年来人才培养特殊需求设置的专业
25、。这是新目录与前三版目录只有单一性质专业最大的区别。 新目录和新规定的新特点还有: 一是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需求。新目录重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所需专业,加强改善民生等相关专业,统筹考虑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所需专业,列入了近年来高校根据人才培养新需求设置的 154 种专业;撤销了一些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多年未招生的专业;超前部署了一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改善民生急需的相关学科专业;重视发展了一批应用性强、满足行业发展人才需求的新专业。 二是更加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新要求。新目录按照“以宽为主、宽窄兼顾”的原则,合理确定专业口径,既有满足综合性大学培养“宽专业、厚基础”
26、人才的宽口径专业,也有面向行业和企业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专业,更好地适应了我国高等教育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人才培养的新需要。 三是更加科学合理规范。通过合并、拆分、撤销等方式,新目录的专业学科内涵更加清晰,较好地反映了人才培养规格和就业面向。此外,学科门类与研究生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学科门类相一致,专业类与其一级学科基本对参考资料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高教专题研究参考 2012 年第 11 期 Page 10 of 389应,较好地实现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在学科专业上的有机衔接。 四是形成了既统一稳定又相对开放的专业目录体系。对新目录中基本专业和特设专业实行两种管理方式。其
27、中,基本专业每五年调整一次,相对稳定;特设专业处于动态,每年向社会公布,实现了本科专业目录稳定性和开放性的结合,既保证了专业系统的完整统一,又有利于学校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为高校根据办学需要适时调整专业提供了机制保障。 五是高校设置专业自主权进一步落实。新目录落实和扩大了高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权,确立了高校自主设置专业的主体地位。高校可以根据新目录自行设置本科专业,也可以申请设置尚未列入目录的新专业,在这两个层面上都赋予高校更大的自主权,使高校依法自主办学在专业设置上有了实质性进展。 六是形成专业设置宏观监管新机制。其一,建立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信息服务与管理平台,实行高校设置专业信息公开制度,加
28、强社会监督;其二,突出专家组织作用,建立了高校、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部三级专业设置专家评议和监督组织;其三,重视新设专业的质量监督,规定对新设专业进行年度检查、发布新专业建设年度质量报告,建立对办学质量低下的专业实行限期整改、暂停招生等退出机制;其四,建立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对于过度设置和涉及国家安全等特殊需要的专业实施国家调控。 着重处理了四个“老大难”问题 问:新目录和新规定在修订过程中有哪些创新点?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共经历了三次专业目录的修订,每次修订工作,特别是 1998 年版目录修订工作,积极反映当时的历史特征和时代需求,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适应特定历史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
29、贡献,并为我们这次修订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此次的修订工作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四次。与前三次相比较,本次修订工作的新目标是:着力于建立起能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指导性、开放性的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管理新机制。在这个过程中,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系统考虑,特别着重把握、处理了历次修订工作中都面临的四个“老大难”问题。 第一,统筹兼顾好本科专业口径“宽”与“窄”的关系。针对当今及未来较长时期中国经济社会对多种类型的人才需求,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多样化人才培养要求,在专业目录的构建上坚持“以宽为主、宽窄并存”的原则,既设有适用于培养厚基础、强素质的复合型、拔尖创新型人才需要的宽口径专业,也设有适用于培养重实用、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需要的针对性较强的专业,形成了一个既满足社会各类人才需求,又适合高校合理定位、办出特色,既分类又统一的专业目录体系。第二,统筹兼顾好本科专业目录“稳态”与“动态”的关系。根据本科人才培养既要保持相对稳定,也要主动适应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修订工作坚持“基本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