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贡献奖.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1100745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19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贡献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贡献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贡献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贡献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11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贡献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1 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贡献奖先进个人公示材料院地合作局2012 年 5 月目 录七、先进个人(管理类) 一等奖(5 个) .11王建宇(上海分院) .12梁波(沈阳分院) .23何晓南(宁波所) .34段东平(唐山中心) .55段忆生(合肥物质科学院) .6七、先进个人(管理类) 二等奖(8 个) .86王宗海(上海高等院) .87叶晓东(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 进制造技术研究所) .98谭强强(过程工程研究所) .119桑子刚(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1210刘平(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1311李世元(理化技术研究所) .1412潘雪茵(计算技术研究所) .1613乔晓辉(工程热物理研

2、究所) .17八、先进个人(科技类)一等奖(6 个) .191刘彦随(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192杨志家(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203季君晖(理化技术研究所) .214张鹏(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235宋展(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246史志明(成都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6八、先进个人(科技类)二等奖(11 个) .277余成群(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278贺泓(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89董元华(南京土壤所) .2911叶树峰(过程工程研究所) .3011丁云杰(大化所) .3112黎建辉(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3313马祖长(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3414康雪雅(新疆理化技

3、术研究所) .3515阿布力米提伊力(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 .3516邓涛(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研究所) .3617赵江海(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37九、 “霞光工程”先进个人申报材料(2 人) .381周家汉(力学所) .382彭廷柏(亚热带所) .40十、 “博士服务团” 先进个人申报材料(1 人) .411张洪石(政策所,广西河池市政府市 长助理) .41十一、先进科技副职 一等奖(3 个) .431吕纯操(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河南技 术转移中心主任) .432蒋德明(沈阳应用生态所研究 员,内蒙古翁牛特旗副旗 长 ).443陈秋荣(上海微系统所,嘉兴中心主任) .46十一、先

4、进科技副职 二等奖(7 个) .474陈武华(上海分院,杭州机床集团公司副总经理) .475叶启智(资源环境信息中心,兰州城关区发改委副主任) .486杨小君(西安光机所,福建莆田涵江区副区 长) .507葛胜利(工程热物理所,廊坊市副秘 书长) .518王爱勤(兰州化学物理所,江苏淮安盱眙县副县长) .539查世红(合肥研究院, 江苏 淮安楚州区副区长) .5410饶亮明(上海生命科学院,浙江金 华义乌科技副局长) .55十二、先进科技特派员 一等奖(2 个) .571刘小青(宁波所,宁波八益事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572张建刚(宁波所,宁波沪甬电力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58十二、先进

5、科技特派员 二等奖(2 个) .603孟健(长春应用化学所,广东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4薛松(大连化物所,中化集团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611七、先进个人(管理类) 一等奖(5 个)1王建宇(上海分院)王建宇同志深刻领会院“创新 2020”战略精神,紧密围绕上海分院“ 十二五”规划, 结合区域特色,在指导上海分院院地合作工作中作出了积极地探索,为中科院技术转移转化、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体系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浙江院地合作工作中,高瞻远瞩,扎实推进,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11 年,中科院与浙江合作成效显著,经济效益达到 325 亿。战略眼光,谋划区域创新集群。组织上海分院编

6、制了上海创新与转化集群方案。组织中科院与浙江省召开科技合作座谈会,共同 谋划院省合作战略,推进浙江块状经济的转型升级。为开拓院地合作新局面,组织 分院各研究所到深圳先进研究院交流取经。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平台建设。配合院共同做好宁波工研院、海西研究院和上海高等研究院的建设和支撑服务。协助各转化平台做实做强。其中嘉 兴中心升格为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入驻机构平台已达 18 家, ,二期园区孵化基地全面使用。湖州中心聚焦生物医药特色,新引入西北高原所建设高原生物资源产业化创新中心,已引进或自建 6 家公司。台州中心以精细化工技术为抓手,为地方经济注入科技创新源动力。支持杭州科技园打造先进制造技术

7、平台,新松机器人和计算所落户杭州萧山。金华科技园也新引进了大化所等入驻。创新意识,全线推进院地合作。携手上海宝钢、上海航天机电、商飞集团、浙江娃哈哈等大型骨干企业,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上海高研院与上海电气集团携手在化石能源、智能电网等国家重大战略领域拓展新的合作方向。宝钢、朗泽公司和中国科学院合作开展钢厂尾气生物转化为燃料乙醇的示范工程建设。主办“ 杭州物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 和 “上海光伏 专家国际研讨会”,促进政产学研金用合作。支2持院地合作储备性项目和支撑项目启动实施。专业对接,扶持企业转型升级。组织分院积极开展专业性技术对接和行业性需求对接活动,聚焦地方需求,突出专题特色,注重实物

8、展示。参加主办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参与主办金华、衢州、义乌、湖州等系列大型对接会,以及中科院等离子技术在纺织行业中的应用对接活动和中科院 LED 技术应用等 专业对接活动,同时还组织参加了余姚等县区的专业对接会。2梁波(沈阳分院)梁波同志自 2009 年 3 月起担任沈阳分院副院长,负责院地合作工作。近 3 年来在他的具体领导和组织下,沈阳分院的院地合作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新增经济效益持续、快速增长。一、院地合作高层策划多次组织院省领导进行会商,促进高层互动,推进院地合作。2011 年,院与 辽宁省续签十二五全面科技合作协议、沈阳分院与丹东等新签和续签 8 项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了与东

9、北大学以联合培养近百名研究生为主要内容的科教合作协议的签署,有力推进了区域协同创新。二、重大项目组织实施重点推进了“纳米绿色印刷 ”、“甲醇制烯烃”、 “旋翼无人机”等重大产业化项目的合作和推广。其中“纳米绿色印刷 ”和“甲醇制烯烃” 项目得到辽宁省委书记王珉的重要批示并开始实施。组织召开“凤城硼铁资源综合利用研讨会” 等专题研讨会,推进以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为代表的辽宁区域合作。三、转移转化网络体系以沈阳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为依托,新建了鞍山、丹东、营口等分3中心,院地合作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建立了“ 分中心平台+科技副职”的新模式。2011 年共派出 4 批 102 个科技特派员到 41 家企业,到

10、目前为止已经派出 6 批 147 人次,沈阳市市长陈海波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建立 17 个联盟和 16 个平台,支持了辽宁、山东的区域创新能力建设。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推动了“丹东仪 器仪表智能化技 术研发与服务平台” 、“中国(本溪)药都大型仪器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组织 院属单位与辽宁(阜新)氟化工产业基地共建“ 氟化工研发中心” ;与 辽宁换热器产业基地共建“换热器技术 研发中心 ”等为地方特色产业基地服 务的平台建设。五、东北区域创新集群具体负责组织了沈阳分院区域创新集群建设工作,完成初步建设方案。六、战略研究和创新文化负责组建了沈阳分院区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获批课题 2 项,获经

11、费 60 万元,报送和正式发表咨询建议、研究报告 5 篇,完成两项课题研究。主持以“ 提高科技管理水平、促进创 新文化建设、推动院地合作工作”为 宗旨的科技管理 讲坛 6 期。3何晓南(宁波所)2008 年 9 月,在中科院与宁波市的沟通协调下,宁波市科技局副局长何晓南同志赴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副所长,全面负责所地合作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他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走出去、 请进来、互渗透、共发展 ”的工作思路,形成政 产学研结合的良好机制。他与科研人员打成一片,经常带领科研人员深入企业,从生产一线了解技术需求,从技术需求中寻求合作契入点。在他的帮助下,宁波材4料所大多数科研人员都找到了合适

12、的合作伙伴。他还利用 20 多年与企业联系的人脉关系,邀请 200 多家企业来所作客,帮助企业在科技创新活动发挥主体作用。在他的带领下,宁波材料所科研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已有“绿色聚丙烯发泡材料技术”、 “聚酰亚胺的合成技术” 、“生物基无醛木材胶黏剂技术” 、“碳纤维项目” 、“磷酸铁锂项目” 、“石墨烯制备技术” 六项重大科技成果以共 3.2 亿元 1 的价值 成功实现了转移转化,其中后四项成果与宁波当地企业合作,为宁波市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当地产业升级转型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促进作用。三年多来,通过他的牵线搭桥,宁波材料所与企业共建了 46 家工程中心(技术中心),合同总额为

13、 7513 万元;新增来自企业委托或合作开发的项目 70 多项,合同总额 4500 万元;另外,我所帮助企业申报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863 项目、国家支撑计划等各级各类项目 40多项,合同金 额约 4 亿多元;先后派出 80 多名科技联络员与科技特派员到地方科技系统与企业挂职,并接收了 12 名企业科技特派员来所工作。近年来,在他的带领下,宁波材料所的所地合作与技术转移工作取得跨越式发展,取得合同经费与到位经费连年大幅度增长的好成绩。 2011 年,全所共达成横向合同经费 8684 万元,到位经费 4536 万元。宁波材料所从企业获得的经费占宁波材料所竞争性经费来源约40%,企 业依托科技创新

14、新增销售收入 20 多 亿元。何晓南作为一名地方委派的干部到科研院所工作,主动与科研人员交朋友,融合中科院求真的科学氛围,善于提炼科研人员的科研优势;同时,充分 发挥其长期在科技管理岗位上积累的丰富经验,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探索新途径与新方法,有效地推动了所地合作与成果转移转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09 年宁波材料5所荣获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奖先进集体二等奖,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0 年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浙江省首批重点科技服务中介机构;2011 年,何晓南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 进奖 (个人)” ,并 获得第五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

15、奖先进个人奖。4段东平(唐山中心)2011 年,中国科学院唐山高新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简称“中心” )在理事会的领导下,在唐山市和中科院有关部门的共同推动下,在事业部引进、科研转化、平台建设、企 业孵化、人才招聘、社会培训和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积极进展。2011 年转移转化项目实现经济效益 33.1 亿元。一、加强内部建设,打造本地化科研团队以现有的过程、理化、微生物、 电工、植物和生态环境等 6 个事业部为基础,在抓好转移转化、完善中心服务功能的同时,制订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并通过网站和简报及时向院省市有关领导和部门通报工作进展,努力打造一支年轻的本地化科研团队。二、以入驻项目为牵引,推动转

16、移转化1、重点围绕引进的 17 个项目开展科研与转化工作,相继孵化了4 个产业化公司。2011 年中心横向课题收入 300 多万。2、重视知识产权的申报工作,对科研成果进行有效保护。2011年共申请发明专利 5 件,实用新型 2 件。三、发挥桥头堡作用,推动重大产业化项目在唐落地积极推动中科院先进适用的科研成果在唐山落地,或与唐山市企业开展合作。大连化物所“ 投资 60-110 亿元建设年产 60 万吨乙二醇、40 万吨烯烃的 DMTO 生产线”项目有望落户;电工所与唐山海泰能源公司共建“太阳能 电池 产业基地” ;中科院创 新方向项目“曹妃甸滨海6盐碱地绿化技术研究与示范”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17、促成中科院研究所与当地多家企业的技术合作,研究所签约的合同金额达 500 余万,企业直接经济效益显著。四、孵化科技型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结合唐山产业需求依托中科院研究所的实验室成果在唐山进行中试放大研究,实施科技成果产业化,为中心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有力探索。与有关企业共同组建唐山中科新程科技有限公司、唐山晟科陶瓷制品有限公司,独立组建中科耐迪(唐山)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科博大(唐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孵化中科构想(唐山)生态绿化工程公司和 1 家生态环保公司,转化推广科技成果。五、院市领导关注,品牌效应凸显1、2011 年,中央国家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杨衍银,中科院党组成员、北京分院党组书

18、记何岩、院地合作局局长戚强,河北省科技厅副厅长郭玉明,唐山市委书记王雪峰等多位领导先后到中心视察指导工作,并对 中心取得的成绩给予高度肯定,为下一步发展明确了方向。2、邀请中科院研究所参加省市技术成果交易会、博览会、对接洽谈会、技术难题招标会、信息网络式技术市场会等,为供需双方提供技术交易平台。2011 年被授予“中小企业技 术创新公共技术服务示范机构” , “河北省科普教育基地” 称号。5段忆生(合肥物质科学院)段忆生同志从 1991 到合肥分院计划处任副处长至今一直从事院地合作和产业化工作,主持了合肥地区公司的改制、公司社会化工作。99 年参加安徽省与中科院的全面合作的协议的编写和签署,争

19、取了安徽省和中科院的共建科学岛突出贡献奖的设立,2002 年任合肥研7究院院地合作处处长,争取了安徽循环经济工程院的项目建设,获得安徽省 3300 万元的支持。该同志从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已有二十多年,工作认真、作风务实、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工作效率高,深受地方政府、企业和研究所的信任,院地合作成效显著,曾获得安徽省产学研先进个人奖、多次获省院(安徽省、中科院)共建科学岛突出贡献奖。2011 年度主要工作业绩:一、积极配合协助研究院领导,开展与地方合作 合肥研究院与淮南、铜陵、合肥高新区签署战略性合作协议,在淮南筹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的研发与制造中心,在铜陵筹建中科院皖江新兴

20、技术发展中心,在合肥高新区筹建中科院合肥产业基地。二、参与院省合作平台建设、推进合肥家电院发展 河南中心迁入新址,落实了运行经费和部分项目经费,分中心建设开始启动。安徽循环院召开了理事会,产生了新的领导班子,并就今后两年的工作重点明确了方向。合肥家电技术工程院目前已正式落户高新区“一中心、三基地”,被正式列入合肥市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院统一建设与管理。2011 年 10 月被列为高新区“科技小巨人” 培育企业。三、组织研究所申报新兴产业科技行动计划专项项目组织中科院相关研究所申报在安徽、河南两省转移转化的新兴产业项目,经过筛选,共申报项目 46 项,其中安徽 21 项,河南 25 项。 四、组织产学研对接活动 2011 年,组织研究所参加 “河南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合作交流洽谈会”、 “第十一届中国(合肥)自主创新要素对接会” 等展示洽谈会、推介活动累计 50 次,促成科技项目合作 86 项。2011 年研究院横向到款 7500 万。五、产业化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