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 国 互 联 网 络 发 展 状 况 统 计 报 告(2007 年 7 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1目 录第一章 调查介绍 .3一、调查背景 .3二、调查内容 .3三、报告术语界定 .4四、调查方法 .5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 .8本章摘要 .8一、网民总规模与普及率 .9二、不同接入方式网民规模 .11三、不同群体的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 .12(一)性别 .12(二)年龄 .13(三)学历 .16(四)婚姻 .18(五)从业性质 .18(六)个人月收入 .19(七)居住地 .20第三章 互联网基础资源 .21本章摘要 .21一、IP 地址 .22二、域名 .23三、网站 .24四、国际出
2、口带宽 .24第四章 网民上网条件 .24本章摘要 .24一、上网设备 .24二、接入方式 .24三、上网费用 .24第五章 网民行为与观念 .24本章摘要 .24一、上网习惯 .24(一)上网地点 .24(二)上网时长 .242(三)上网时点 .24二、互联网应用使用情况 .24(一)互联网信息渠道功能 .24(二)互联网沟通工具功能 .24(三)互联网娱乐工具功能 .24(四)互联网生活助手功能 .24三、网民对互联网评价 .24(一)网民对互联网满意度 .24(二)网民对互联网信任度 .24第六章 非网民状况 .24本章摘要 .24一、非网民不上网原因与非网民结构特征 .24二、普及互联
3、网的有效途径 .24三、非网民未来半年内上网预期 .24专题 1:青少年学生群体上网状况 .24本章摘要 .24一、青少年学生网民群体规模 .24二、网民行为与观念 .24三、青少年学生网民的上网管理建议 .24专题 2:典型互联网应用 .24一、网上理财 .24二、网上求职 .24三、网上旅行预订 .24附录 1:互联网基础资源附表 .24附录 2:调查支持单位 .24附录 3:图表目录 .24第一章 调查介绍3第一章第一章 调查调查 介介 绍绍一、调查背景中国网民人数与结构特征、上网条件、上网行为、互联网基础资源等方面情况的统计信息,对国家和企业掌握互联网络发展动态和决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1997 年,经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决定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联合互联网络单位来实施这项统计工作。为了使这项工作制度化、正规化,从 1998 年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决定于每年 1 月和 7 月发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统计报告发表后,受到各个方面的重视,被国内外广泛引用。本次为第 20 次调查。该项工作得到了信息产业部等国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各互联网单位、调查支持网站以及媒体等也对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工作给予了支持与配合,保证了中国互联网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谨对他们的支持与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二、调查内容2007 年 6 月 CNNIC 第 20
5、次中国互联网调查的主要内容为:网民规模与结构 互联网基础资源发展状况网民总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 IP 地址不同上网方式的网民规模 域名不同结构特征网民规模与互联网普及率 网站国际出口带宽网民上网条件 非网民状况上网设备上网方式 专题 1:青少年学生群体上网状况上网花费 网民行为与观念 专题 2:典型互联网应用 上网习惯 网上理财网络应用使用情况 网上求职网民对互联网评价 网上旅行预订第一章 调查介绍4三、报告术语界定 网民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对网民的定义为: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 6 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1。 上网计算机指至少有 1 人通过该台计算机连入互联网。 IP 地址IP 地址
6、的作用是标识上网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中的其他设备,是互联网中的基础资源,只有获得 IP 地址(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 ,才能和互联网相连。 域名域名是与 IP 地址相对应的更方便记忆的互联网地址标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通用顶级域名(gTLD) ,如以.COM,.NET,.ORG 结尾的域名等。一类是国家和地区顶级域名,如中国是以.CN 结尾的域名,美国是以.US 结尾的域名等。 网站是指以域名本身或者“WWW.+域名”为网址的 web 站点,其中包括中国的国家顶级域名.CN 和通用顶级(gTLD)下的 web 站点。如:对域名 来说,它的网站只有一个,其对应的网址为 或 ,除此以外,, 等以
7、该域名为后缀的网址只被视为该网站的不同频道。 调查范围除非明确指出,本报告中的数据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在内。 调查数据截止日期本次调查统计数据截止日期为 2007 年 6 月 30 日。1第 19 次及以前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调查”将网民定义为:每周上网不少于一个小时的 6 周岁及以上中国公民。 “每周上网一小时”的统计口径是为了在互联网起步阶段统计出更具有实质意义的活跃网民数。国际上对网民定义采用较多的是“半年内用过互联网的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目前我国上网人群已绝大多数是活跃网民, “每周上网一小时”和“半年内用过互联网”这两个统计口径之间调查出来的数据已非常接近
8、(差距在 3%以内) 。为了能跟国际接轨,CNNIC 此次将网民的统计口径从“每周上网一小时”调整为“半年内用过互联网” 。第一章 调查介绍5四、调查方法依据统计学理论和国际惯例,在前19次调查工作基础之上,本次调查采用了网下抽样、网上联机、网上自动搜索和统计数据上报的调查方法。(一)电话抽样调查电话抽样调查侧重于了解中国网民数量与结构特征、上网条件、网民行为与观念和非网民状况。1.调查总体目标总体细分如下: 子总体 A:有住宅固定电话的居民 子总体 B:住校的高等院校学生 子总体 C:没有住宅电话的居民子总体 C 又进一步细分为: 子总体 C1:有小灵通(无线市话) 的居民 子总体 C2:有
9、手机(移动、联通)的居民 子总体 C3:无任何移动电话的居民由于小灵通属于无线市话,接听免费,从访问实施的角度看,住宅固话与小灵通在局号上无法区分,所以把两者合并,即从访问实施的角度看,目标总体“全国 6 岁以上的居民”分为: 子总体 A+C1 :有住宅固定电话(含小灵通) 子总体 B: 住校的高等院校学生 子总体 C2: 无住宅固定电话,有手机 子总体 C3: 无住宅固定电话、无手机2.抽样方法此次只针对子总体 A+C1、C2 进行调研。不对子总体 B 和 C3 调研的原因在于,子总体 B 中上网普及率已经达到 90%以上,网民比例变化很小,可以采用 2006 年 6 月调研数据;子总体 C
10、3 中网民规模较小,考虑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此部分人群会越来越少,忽略不访问。按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先对子总体 A+C1 和 C2 按省进行分层。 抽样指标的确定对于子总体 A+C1,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各省的城市住宅电话与乡村住宅电话的比例差异很大,由于城市与农村家庭的平均人口数差异很大,所以在确定各省样本量时,考虑的指标是“住宅电话覆盖 6 周岁以上的人数” 。对于子总体 C2,确定各省样本量时,第一章 调查介绍6考虑的指标是各省手机用户数;在确定各省中地市州的样本量时,均采用地市州的“6周岁以上人口数”作为抽样指标。 样本量综合考虑调查的精度和费用、时间的要求,将全国按省
11、分为 31 层,各层独立抽取样本,抽取子总体 A+C1 样本量 5000 个,此外,为更好地分析网民行为,按照同样的抽样调查方式追加网民样本量 2500 个;抽取子总体 C2 样本量 5000 个。 省内各地市的抽样方法第一步:从精度上考虑,为使样本更接近自加权样本,每省按 PPS 抽取 7 个地市州,其中广东和四川由于地市州比较多,抽取 8 个地市州;考虑到省会以及副省级城市比较发达,在本次调查中先分层,即把省会以及副省级城市作为一层单独提出来,一定被抽中,剩下的其他地市州是另一层,从中抽取 6 或 7 个地市州。按照 PPS 抽样法,使每个地区被抽中的概率,等于该地区“6 周岁以上人口”与
12、该省“6 周岁以上人口”之比。第二步:获得各地市州的所有电话局号和移动号段,号码中除局号和号段外的后四位,由随机数生成,分别组成固定电话号码库和移动号码库。第三步:确定调查对象,寻找子总体 A+C1 样本时,在电话(包括无住宅固定电话的小灵通)拨通后,把接听电话的人作为被访对象,先询问家庭基本状况和他(她)本人上网(不上网)的有关情况、个人背景资料和家庭其他成员的最简要资料。如果他(她)不上网,但家中有人上网,则再随机抽取一名上网的成员来接听电话,回答有关上网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个人基本资料。寻找子总体 C2 样本时,拨通手机后,询问他(她)本人是否是大学生,如不是,则询问住所是否有固定电话或者小
13、灵通,如果没有,则属于子总体 C2,确定访问对象,访问其上网情况。 全国加权方法对全国的推断采用对各省的调查结果进行事后加权处理的方法。3.抽样调查成功率按美国舆论研究协会(AAPOR)成功率公式三计算,本次抽样调查成功率为 38.7%。4.数据预处理在数据处理之前,对数据中变量的取值、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进行检查,对其中的不合格样本进行了核对、删除和补充,并对部分变量进行了事后编码。在统计报告中有一些平均数(比如每周上网小时数等) ,在计算这些平均数前,首先采用以大于或小于平均数的三个标准差和检查观测量的各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方法对数据中的异常值进行排除。(二)网上调查第一章 调查介绍7网上
14、调查重在了解网民对互联网评价及典型互联网应用的使用情况。CNNIC 在 2007 年 6 月 8 日6 月 30 日进行了网上调查,具体方法是将问卷放置在CNNIC 的网站上,同时在中央媒体网站、全国较大 ICP/ISP 网站与各省的信息港上设置问卷链接,由网民主动参与填写问卷的方式来获取信息。回收问卷后,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答卷有效性检验,筛除无效答卷。网上问卷调查得到各大网站的大力支持和广大网民的热情参与。本次网上调查共收到调查问卷 32,161 份,经过有效性检查处理得到有效答卷21,714 份。(三)网上自动搜索与统计数据上报网上自动搜索主要是对域名、网站及其地域分布等指标进行技术统计;而
15、统计上报数据主要包括 IP 地址数、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等内容。1IP 地址总数IP 地址分省统计的数据来自亚太互联网注册机构(APNIC)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IP 地址数据库。数据统计方法是将两个数据库中已经注册且可以判明地址所属省份的数据,按省分别相加得到,由于地址分配使用是动态过程,所统计数据仅供参考。同时,IP 地址的国家主管部门信息产业部也会要求中国 IP 地址分配单位(如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等)每半年上报一次其拥有的 IP 地址数。为确保 IP 数据准确,CNNIC 会将来自亚太互联网注册机构(APNIC)的统计数据与这些上报数据进行比较,确定最终的 IP 地址数。2中国域名总数和
16、网站总数以下两部分数据相加,即可得到中国的网站和域名总数、分类数与地域分布等数据。第一部分是中国通用顶级域名与网站数,由国内各通用顶级域名注册单位协助提供。这些数据包括:所有通用顶级域名(gTLD)和域名下已开通的网站数;按.COM、.NET、.ORG 分类的通用顶级域名(gTLD )和网站数;按注册单位所在省份分类的通用顶级域名(gTLD)和网站数。第二部分是 CN 下的域名数和网站数,由 CNNIC 采用计算机网上自动搜索得到。3网络国际出口带宽数信息产业部通过电信企业的报表制度,定期得到中国各运营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连的网络出口带宽总数。CNNIC 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纳入了
17、这些上报数据。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8第二章第二章 网民网民 规规 模与模与 结结 构构本章摘要 截至 2007 年 6 月,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 1.62 亿,仅次于美国 2.11 亿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与 2006 年末相比,新增网民 2500 万。虽然增长迅速,但普及率仍然偏低,只有 12.3%,低于全球 17.6%的平均水平,与互联网较发达国家美日韩等相比差距更大。 在各种接入方式中,宽带网民数达到 1.22 亿;以手机为终端的无线接入网民数达到4430 万。 中国网民中性别差异逐渐缩小,女性以 45.1%的比重上升到历史新高点。 网民年龄结构发展不均衡,表现出极强的年轻化特征,2
18、5 岁以下网民比例已经超出半数(51.2% ) ,30 岁及以下的网民比例甚至超过了 7 成(70.6%) 。 中国网民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超过四成(43.9% ) ,仍然表现出较强的高学历特征,但是与历年相比,已经表现出明显的平民化趋势。 网民中学生比重很大,达 1/3 强(36.7%) ,绝对数量接近 6000 万。这一点与中国互联网用户的年轻化特点形成相互印证。 农村互联网发展程度与城镇差异巨大,城镇居民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21.6%,农村互联网普及率却只有 5.1%;但是较 2006 年底,农村互联网用户规模增长 51%,增速超过城镇。第二章 网民规模与结构9一、网民总规模与普及率(一)网
19、民总规模截至 2007 年 6 月,中国网民人数已经达到 1.62 亿(图 2.1) 2,仅次于美国 2.11 亿 3的网民规模,位居世界第二。比 2006 年年末新增了 2500 万网民,与 2006 年同期相比,网民数一年内增加了 3900 万人。中国网民年增长率达到 31.7%,步入新一轮的快速增长阶段。图 2.1 中国网民规模和年增长率(二)互联网普及率目前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已经达到 12.3%,比 2006 年同期 9.4%的互联网普及率提高了接近 3 个百分点(图 2.2) 。互联网在中国的应用正逐步广泛化,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到互联网,并从互联网世界获益。根据 CNNIC 统计,接触
20、过互联网的人中,99% 都会继续上网。尽管中国互联网规模巨大,但中国总体人口基数大的现实,决定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特点是,普及率虽然一直在逐年提高,但总体水平依然偏低(图 2.3) ,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发展水平方面仍有不小的差距。在全球各国中冰岛的互联网普及率最高,达到86.3%。网民规模最大的美国以及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互联网普及率都在 65%以上。要想快速提升中国的互联网普及率,尽快缩短与互联网发达国家的差距,还需要中国政府、2 如果按照以前的网民统计口径,计算出的网民数为 1.57 亿人。3 来源:,2007 年 6 月。4580 59106800 79508700 9400 1030011100 12300137001620031.7%75.4%72.8%48.5%23.4%19.4%18.1%18.4%18.2%27.9%34.5%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2.062002.122003.062003.122004.062004.122005.062005.122006.062006.122007.060%10%20%30%40%50%60%70%80%网 民 人 数 网 民 规 模 年 增 长 率中 国 网 民 规 模 和 年 增 长 率万 人, 20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