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池州学院经济贸易系课程教学大纲池 州 学 院CHIZHOU UNIVERSITY2013 级财务管理专业目 录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1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11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23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32中级财务会计 1课程教学大纲 .42中级财务会计学 2课程教学大纲 .490微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一、课程说明1. 课程代码ZJ11030012.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3. 适应专业及课程性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财务管理学专业、和市场营销学专业 必修 4. 课程目的(1)了解微观经济学在解决资源配置方面所能发挥的作用,理解微观经济学理论知识与经济实践的辩证关系。(
2、2)掌握经微观济学的基本理论,尤其是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理论, 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厂商理论,要素价格决定理论,市场失衡和微观经济政策。(3)通过学习运用微观经济学分析研究经济问题的基本方法,分析现实经济领域内存在的重点问题和焦点问题。(4)培养提高学生运用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参与企业管理决策中的经济决策能力。5. 学时与学分学时为52,学分为36. 建议先修课程经济应用数学(微积分)、政治经济学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 引论计划学时:4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掌握西方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脉络;(3)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1教学重
3、点及难点:(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基本内容:(1)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西方经济学形成和发展(3)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思考题:(1)什么经济学会把“稀缺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优配置”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2)经济学要回答的三个基本问题是什么?(3)人们如何做出决策?机会成本概念与一般理解的成本概念有何联系和区别 第二章 供求论计划学时:8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市场供求的基本规律;(2)能够运用供求理论解释或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教学重点与难点:(1)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2)弹性理论(3)蛛网理论基本内容:(1)需求(2)供给(3)均衡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4)弹性(5
4、)蛛网理论思考题:(1)什么是需求和供给?影响需求和供给变化的因素有哪些?2(2)均衡价格是怎么形成的?(3)运用供求原理解释“谷贱伤农”。第三章 效用论计划学时:6 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对应的消费者均衡条件;(2)理解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推导需求曲线的过程;(3)能够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以及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说明需求规律。教学重点及难点:(1)边际效用递减规律(2)消费者均衡(3)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基本内容:(1)基数效用论(2)序数效用论(3)收入和价格的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4)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5)不确定性和风险思考题:(1)试解释“价值悖论” 。(2)什么
5、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原因和该规律对消费者选择的影响?第四章 生产论计划学时: 4 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一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2)掌握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3)理解厂商利润最大化与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及难点:(1)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经济区域(2)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产量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基本内容:3(1)生产函数(2)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3)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4)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思考题:(1)对于生产者而言,什么样的要素投入组合才是最优的?怎样实现要素投入最优组合?(2)什么是规模经济?如何确定企业的适度
6、规模?第五章 成本论计划学时:5 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各种短期成本的含义、变动趋势及其相互关系;(2)掌握影响长期平均成本变动的各种因素;(3)理解成本函数与生产函数之间的关系;(4)运用短期成本曲线推导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曲线。教学重点及难点:(1)机会成本(2)短期边际成本(3)长期平均成本(4)成本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基本内容:(1)成本的概念(2)短期成本曲线(3)长期成本曲线思考题:(1)机会成本与会计成本有什么区别?(2)为什么长期和短期的平均成本都是 U 形的?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计划学时:7 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的条件;(2
7、)理解完全竞争厂商和行业的短期、长期供给曲线的推导过程。教学重点及难点:(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图形4(2)完 全 竞 争 厂 商 的 长 期 均 衡 和 图 形基本内容:(1)厂商和市场的类型(2)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3)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思考题(1)用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2)为什么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是 SMC 曲线上等于和高于 AVC 曲线最低点的部分?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计划学时:8 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垄断、垄断竞争、寡头市场的短期和长期均衡;(2)掌握博弈论的初步知识;(3)能够分析不同市场运行的效率。教学重点及难点:(1)垄断市场
8、的短期和长期均衡(2)垄 断 竞 争 的 主 、 客 观 需 求 曲 线 及 其 短 期 和 长 期 均 衡( 3) 寡 头 市 场 的 特 征基本内容:(1)垄断(2)垄断竞争(3)寡头及博弈论初步(4)不同市场的比较思考题(1)用图说明垄断厂商短期和长期均衡的形成及其条件。(2)弯折的需求曲线模型是如何解释寡头市场上的价格刚性现象的?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计划学时: 4 学时基本要求:(1)掌握完全竞争的完整含义;(2)掌握完全竞争厂商要素供需的原则。(3)掌握劳动的供给及工资率的决定;5( 4) 掌 握 地 租 、 利 息 的 决 定 。教学重点及难点:(1)要素供需的一般原则以及完
9、全竞争市场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2)理解劳动的供给曲线,把握租 金 、 准 租 金 、 经 济 租 金 和 基 尼 系 数基本内容:(1)分配论概述(2)完全竞争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3)完全竞争厂商生产要素的需求曲线(4)不完全竞争厂商对生产要素的使用原则(5)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6)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7) 资 本 的 供 给 曲 线 和 利 息 的 决 定( 8) 洛 伦 兹 曲 线 和 基 尼 系 数思考题:(1)哪些因素决定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2)要素使用原则与利润最大化产量原则有何关系?(3)劳 动 的 供 给 曲 线 为 什 么 向 后 弯 曲 ?第九章 一般均
10、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计划学时:机动基本要求:(1)掌握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关系;(2)掌握经济效率的定义和标准;( 3) 理 解 收 入 比 较 公 平 的 分 配 对 于 增 加 社 会 福 利 的 重 要 性 。教 学 重 点 及 难 点 :(1)交换的一般均衡条件、生产的一般均衡条件以及交换与生产同时的一般均衡条件(2)帕累托最优状态和帕累托改进基 本 内 容 :(1)一般均衡(2)经济效率与三大条件( 3) 社 会 福 利 函 数( 4) 公 平 与 效 率思 考 题 :( 1) 什 么 是 交 易 的 一 般 均 衡 ? 什 么 是 生 产 的 一 般 均 衡 ? 达 到 交 易 和
11、生 产 的 一 般 均 衡 的 条 件 是6什 么 ?( 2) 什 么 是 帕 累 托 最 优 ? 满 足 帕 累 托 最 优 需 要 具 备 什 么 样 的 条 件 ?第十章 市场失灵和微观经济政策计划学时:2 学时基本要求:(1)掌 握 市 场 失 灵 的 概 念 和 原 因 ;(2)掌握破坏完全竞争赖以存在的四个现实方面;(3)理解矫正市场失灵的各种微观经济政策。教 学 重 点 及 难 点 :(1)四种市场失灵情况(2)科斯定理基本内容:( 1) 垄 断( 2) 外 部 影 响( 3) 公 共 物 品 和 公 共 资 源( 4) 信 息 的 不 完 全 和 不 对 称思 考 题 :( 1
12、) 空 气 污 染 这 种 负 外 部 性 , 你 认 为 是 政 府 直 接 管 制 好 , 还 是 运 用 市 场 方 式 好 ? 为 什 么 ?( 2) 政 府 对 垄 断 企 业 的 价 格 管 制 有 什 么 利 弊 ? 你 认 为 如 何 管 制 最 有 效 ?( 3) 在 婚 姻 中 介 市 场 上 , 信 息 如 何 不 对 称 ? 如 何 产 生 逆 向 选 择 和 道 德 风 险 ?三、课程学时分配本课程计划52学时,其中理论教学44学时,课内实践8学时。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和课内实践学时分配表。表 1 课程学时分配表教学环节时数课程内容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13、 小计 讨论第一章 引论 4 4第二章 供求论 7 1 8第三章 效用论 5 1 6第四章 生产论 4 4第五章 成本论 4 1 57第六章 完全竞争市场 7 7第七章 不完全竞争市场 6 2 8第八章 生产要素价格决定 3 1 4第九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0 0第十章 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3 1 4复习与指导 1 1 2总计 44 8 52表 2 课内实践学时分配表实践方式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学时实践内容及目的 备注1我国农产品价格波动特征;分析“蒜你狠”1经济思维能力培养。加深理解弹性理论,增强理论的运用能力;案例分析2你买的东西值不值?你是“阿Q”吗?1经济思维能力培养,加深理解效用理论及其对该理论的运用课堂讨论3教授付钱让学生收集资料是否明智?1 加深对厂商理论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讨论4市场调查报告及小论文汇报2 深入理解价格理论及其运用课堂讨论、学生 PPT 汇报5向富人征税能兼顾公平吗?1 经济思维能力培养 课堂讨论6跑“部”进京的背后:寻租与反腐1理解价格失灵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案例分析 课堂讨论7 课后作业反馈和 1 加深对知识理解和运用 课堂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