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任务书院 校 名 称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举 办 单 位 广东省教育厅 主 管 部 门 广东省教育厅 所 属 省 份 广东省 填 表 日 期 2011 年 7 月 18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二一年十月填 写 要 求院校编号 10-30 制一、依据批准立项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如实填写;二、各项目进度须明确年度目标、可监测指标及经费预算;三、按照本任务书格式填写,其中表 3A、3B、4A、4B、4C、5A、5B、5C、6 须按照立 项项目逐项填写,分项分页;四、用 A3纸打印,一式
2、 8 份。表格目录1项目基本情况 .12项目建设综合进度表 .43A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资金投入预算表 .83B办学体制机制创新及校企合作制度建设进度表 .94A-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资金投入预算表 .114B-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建设进度表 .134C-1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 .184A-2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资金投入预算表 .204B-2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建设进度表 .224C-2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3、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 .284A-3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资金投入预算表 .314B-3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建设进度表 .334C-3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交通安全与智能控制)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 .384A-4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国际航运业务管理)资金投入预算表 .404B-4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国际航运业务管理)建设进度表 .424C-4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国际航运业务管理)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 .465A-1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航海技术)资金投入预算表 .485B-1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航海技术)建
4、设进度表 .505C-1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航海技术)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 .555A-2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资金投入预算表 .575B-2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建设进度表 .595C-2非中央财政支持专业(道路桥梁工程技术)所在专业群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 .636院校其他项目建设进度及资金投入预算表 .667资金投入预算汇总表 .708专家论证意见 .719院校举办方承诺 .7210地方政府支持承诺 .7311审核意见 .7411项目基本情况姓 名 陈周钦 部门及职务 院长/教授 姓 名 吴堂林 部门及职务 示范办主任办公室电话 020-8
5、7025948 传 真 020-87024651 办公室电话 020-37281455 传 真 020-87035974法人代表信息 手 机 13903009301 E-mail 联系人信 息手 机 13609649405 E-mail W院校基本信息通信地址 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 789 号 邮 编 510650建设总目标及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立足广东交通,服务粤港澳区域经济”的办学定位,发扬“敢为人先、务实包容”的广东交通人精神,立足粤港澳“经济国际化、城市集群化、交通立体化”的广东交通发展的优势,探索以广东交通行业为主体的多元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改
6、革和发展之路;以粤港澳都市圈交通整体布局为基本框架,立足珠三角“一小时生活圈”轨道交通网、高速公路网、水路网和港口群大发展,形成“三路并进”的重点建设专业为及专业群格局,建成服务粤港澳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改革,探索用人单位参与的单独招生选拔录取机制,培养具有“铺路石”品格和“航标灯”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项目化校企合作教学团队建设为切入点,创新校企合作开放办学的内部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有效提升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形成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聘请、建设和管理机制,为学院发展注入核心竞争力;以交通行业关
7、键应用技术推广为首要任务,为交通行业员工提供新技术培训和学历提升服务,主动服务粤港澳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粤港澳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二、总体目标围绕广东“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和城际轨道交通网络,有效整合珠江口港口资源,建成节能环保的绿色交通”的战略目标,对接对接粤港澳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动态人才与服务需求,以重点建设专业引领学院发展;依托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和广东交通职教集团,以宝马培训基地、船员综合训练基地等一批政、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深化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在行业引导型政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构建融入交通行业企业文化的特色校园文化,建立企业全
8、程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建成广东特色交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创新“双向互动、置换培训”的工作机制,建设“上得讲堂、下得工场”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成产学研结合的“三大服务中心” ,实现校企资源共享,不断增强学院服务广东交通行业企业的能力。经过三年建设,力争使学院成为高职院校创新行业引导型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试验田” ,成为交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骨干校” ,成为交通行业关键技术推广应用和职工教育与培训的“助力器” ,成为服务粤港澳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排头兵” ,建成全国知名的具有鲜明广东交通特色、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三、具
9、体目标与思路-对接粤港澳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动态人才与服务需求,建设 6 个重点专业,以重点建设专业引领学院发展。对接广东轨道交通、汽车、智能交通、海上交通、公路交通、国际货运等现代交通综合运输体系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完善行业企业调研机制,重点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 4 个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群) ,建设航海技术等 2 个非中央财政支持的专业(群) ,按照“改造升级传统专业、做大做强特色专业、辐射扩散优势专业”的思路打造国家、省级和学院三级重点专业体系,力争建成 6 个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和 9 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带动相关专业群发展。-以合作发展理事会为核心,在行业引导型的政校企合作体制机
10、制改革方面取得重要突破。发挥学院在广东交通职教集团中作为龙头成员的资源整合优势,优化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在校内设立校企合作办公室、各专业(群)校企合作部,在主要合作企业设立联络工作站,探索、制定和完善校企合作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行业发挥重要引导作用、企事业单位广泛参与、 “多方共建、校企共育、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等 4 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探索校企“双主体”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新机制,力争建成 12 个校企合作示范基地;通过与宝马公司共建“宝马广州培训基地” 、与广东省海事局共建“船员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基地”以及“广东省道路运输车辆综合
11、性能检测中心站” 、 “交通安全与综合监控中心” 、 “南方高铁测量技术公司工地课堂”等一批校企合作项目,建立“厂校一体”实训基地运作机制和绩效考核制度,逐步解决实习实训损耗、实习实训安全责任、学生顶岗实习工伤保险、实习学生补贴等实习实训中的关键问题;充分发挥教育主管、行业依托的优势,争取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广东海事局以及华晨宝马等共建单位在资金、设备、师资培训等加大投入,在办学经费投入、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双师结构团队建设、招生就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突破。-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企业全程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交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优化工学
12、交替、 “订单式” 、 “牢固两年基础,做活一年企业项目”等柔性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标准建设 28 门优质核心课程、25 门网络课程,建成 6 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充分利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高职特色的教学形态,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职业能力和职业生涯发展关键能力;力争建成 24 个国家级和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探索面向普高生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职业倾向测试”和面向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中职毕业生的“单位推荐+职业资格证书”的选拔录取机制;融入交通企业文化,基于不同专业构建特色各异的校园文化,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意、创业和就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13、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与评价制度,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动态就业机制,构建基于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教学过程、共同完成顶岗实习评价与毕业论文指导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着力培养适应广东交通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 98%以上、专业对口率达 85%以上、企业满意度达 95%以上、双证书获取率达 99%以上。 -以“四大工程”为载体,提高专业教师双师素质,建设“上得讲堂、下得工场”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推进“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建设、兼职教师管理、教学团队建设、职业化管理队伍建设”四大工程,深化内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专、兼职教师的入职标准、专业能力标准
14、、分类管理与分层考核办法以及薪酬激励机制,创新校企“双向互动、置换培训” (含岗位双聘、双岗双职、双向兼职)的工作机制,完善专任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制度,激励教师主动服务行业企业,建立优秀合作企业奖励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建设符合专业建设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运行需要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培养国家级教学名师12 人,省级教学名师 35 人;引进、培养和聘请专业带头人 32 名、骨干教师 93 名,力争建成 6 个交通职教特色的高水平教学团队。实现重点建设专业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 95%以上,其他专业达 90%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比例达 50%以上。-提高交通行业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的层
15、次和水平,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服务广东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粤港澳区域经济。建成交通技术服务与推广应用中心、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职业教育培训与技能鉴定中心等 3 大服务中心。着力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汽车节能减排技术、交通智能化等行业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建设 5 个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完善 2 个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培育至少 1个省级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年均技术服务金额不少于 500 万元;有力支援欠发达地区院校,年联合培养培训学生 100 人以上,培养培训职业教育师资 200 人;年技能鉴定(含职业资格认证)量 9000 人次;年培训总规模达 32000 人次,年培训鉴定(含
16、资格认证)到账金额不少于 1000 万元;构建为终身学习型社会服务的继续教育平台;提升校企合作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促进广东交通行业企业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2建设总目标及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四、项目分年度建设目标与进度本项目建设经费总预算为 7500 万元,其中申请中央财政投入 2100 万元,广东省财政投入 2100 万元,广东省交通运输行业企业共投入 2100 万元,学院自筹 1200 万元。共开展六个重点专业(群)建设和三个综合项目建设。(一)2010 年度:启动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的申报和建设工作1、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建设 6 个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1)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
17、建设合作共建骨干校协议框架; 建立专业校企合作部 3 个;建立企业联络工作站 13 个;新增合作企业 19 个,出台规章制度 20 套(部) ,形成专业人才需求报告 8 份。 (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重构 5 个重点专业课程体系;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分析报告 6 份,建成优质核心课程 8 门;启动建设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6 个;双证书专业中学生双证率获取率 88.3%以上。(3)师资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企业专业带头人 5 名,培养专业带头人 6 人、行业企业专业带头人 4 人,启动“名师工作室”建设 1 个,引进骨干教师 1 人,聘请骨干教师 5 人,培养骨干教师 18 人,引
18、进专任教师 3 人,培养专任教师 22 人,聘请兼职教师 39 人,培养兼职教师 34 人。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到 86.6%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学时比例达到 37.5%以上。(4)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新建校内实训场所 5 个,完善(扩建)校内实训场所 15 个,具有“校中厂”功能的校内实训场所 14 个;新增 24 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厂中校”9 家。(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技术服务到账金额 75 万元,年培训量 2750 人次,其中:培训职教师资 8 人次,粤港澳船员及企业员工 1100 人次;鉴定量(含认证)1550 人次。 (6)其他建设完成 6 个重点专业的第 1 批单独招生;2
19、个重点专业依托合作企业的国外工程,参与国际合作与技术服务;3 个重点建设专业开展招收留学生调研及前期准备。2、综合项目建设(1)行业引导型政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启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调研与理论研究、政校企合作共建办学体制、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项目管理方式改革、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建设任务。主要内容:开展体制机制现状调研,立项 1-2 项校企合作体制的专项研究与实践项目;合作理事会改组与重点专业(群)校企合作部建设、企业联络工作站建设;促成交通行业制定行业推进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指导学院确定校企合作发展方向、学院战略发展规划,建立学院校企合作专项资金,
20、监督校企合作项目,协调合作各方利益的职责和权力,解决办学资金、政策问题;构建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体系框架。(2) “上得讲堂、下得工场”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启动并实施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工程、兼职教师管理工程、教学团队建设工程、管理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4 个项目工程的建设。主要内容:广泛深入开展调研;初步形成“教师专业能力入职标准” ;建立薪酬激励机制,制定专业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制度;启动教师技能培训体系建设工作;初步建立教师评价机制;做实“双向互动,置换培训”的师资培养模式;初步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和校企合作人力资源平台;初步建立教学团队建设的激励机制;围绕 6 个重点建设专业,合理配置人才资源,
21、初步实现人才的梯队培养;全面启动与广州地铁、华晨宝马等企业的合作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推动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 40%参加境内外培训,骨干教师 30%参加境内外培训,普通教师及年轻教师以校内培训为主。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到 80%以上,重点建设专业达 85%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学时比例达到 40%。培养省级教学名师 1 人,院级教学名师 3 人;省级专业带头人 1 人,千百十工程省级、校级培养对象 6 人左右 ;院级教学团队 2 个;院级创新团队 2 个。(3)产学研结合的“三大服务中心”建设启动交通技术服务与推广应用中心、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教育培训与技能鉴定中心的项目机制建设、项目配
22、套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任务。主要内容:建立主动性服务激励机制;建设 1 个学院二级工程技术应用中心、形成 1 个技术研发与推广团队;年技术服务到账金额 430 万元,新增专利 3 项;调研,制定“现代远程教育方案”;年培训量 12000人次,职教师资 160 人,农民工 200 人,往返粤港澳三地船员 100 人;年培训鉴定(含认证)到账金额 1000 万元以上;技能鉴定量(含资格认证)7000 人次;新增 5 个培训项目、2 个鉴定工种、10 名考评员;支援院校 2 所,联合培养学生 40 人;信息化管理方案制定并实施。(二)2011 年度:初步建成行业特色鲜明、示范作用较强的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23、1、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建设 6 个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1)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合作共建骨干校协议框架; 建立专业校企合作部 12 个;建立企业联络工作站 22 个;新增合作企业 26 个,出台规章制度 18 套(部) ,形成专业人才需求报告 7 份。 (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成优质核心课程 20 门;建成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 6 个;双证书专业中学生双证率获取率 92.5%以上。(3)师资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企业专业带头人 6 名,培养专业带头人 4 人,启动“名师工作室”建设 1 个,引进骨干教师 2 人,聘请骨干教师 7 人,培养骨干教师 26 人,引进专任教师
24、 6 人,培养专任教师 27 人,聘请兼职教师 40人,培养兼职教师 44 人。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到 90.8%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学时比例达到 45%以上。(4)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新建校内实训场所 7 个,完善(扩建)校内实训场所 16 个,具有“校中厂”功能的校内实训场所 14 个;新增 26 家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厂中校”1 家。(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技术服务到账金额 150 万元,年培训量 3950 人次,其中:培训职教师资 72 人次,粤港澳船员及企业员工 1200 人次;鉴定量(含认证)3950 人次。 (6)其他建设3完成 5 个重点专业的第 2 批单独招生;2 个重点专业
25、依托合作企业的国外工程,参与国际合作与技术服务;2 个重点建设专业启动招收留学生工作。2、综合项目建设(1)行业引导型政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进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调研与理论研究、政校企合作共建办学体制、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项目管理方式改革、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建设任务的中期检查。主要内容:完成现状调研与分析专项研究,继续立项 2-3 项专项研究与实践项目;合作理事会改组与重点专业(群)校企合作部建设、企业联络工作站建设,新增 15 家合作理事会成员单位;制定旨在推动校企合作、明确职责和责权利问题的行业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和实施细节、项目管理办法,在主要
26、合作领域开展改革试点并建立初步的运作机制与流程。(2) “上得讲堂、下得工场”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实施专任教师“双师”素质工程、兼职教师管理工程、教学团队建设工程、管理队伍能力提升工程 4 个项目工程的建设。主要内容:制定并完善教师专业能力入职标准、薪酬激励机制;完善专任教师到企业锻炼的制度、形成“双向互动,置换培训”的校企合作师资培养机制;完善兼职教师资源库、兼职教师校内职称评聘制度、考核制度及教学档案管理;完善专家库,完善优秀教学团队机制;实施广东交职院校企合作领导联系点制度,健全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领导机制,开展师德建设,实施 2010-2011 年管理干部队伍能力提升计划,建立并完善教
27、职工培训档案等。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 85%,重点建设专业达 90%;教学名师(国家级 1 人、省级 2 人、院级 6 人) ;千百十工程培养对象 12 人;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学时比例达到 45%;教学团队(国家级 1 个、省级 2 个、院级4 个) ;创新团队(省级 1 个、院级 4 个) ;名师(名专家)工作室 1 个等。(3)产学研结合的“三大服务中心”建设交通技术服务与推广应用中心、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教育培训与技能鉴定中心的项目机制建设、项目配套信息化管理的中期建设任务。主要内容:建立提高社会服务技术含量的机制;建立 1 个学院二级工程技术应用中心、形成 2 个技术研发与推广团队;年
28、技术服务到账金额 450 万元,新增专利 3 项;建成“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 ;年培训量26000 人次,职教师资 180 人,农民工 200 人,往返粤港澳三地船员 100 人;年培训鉴定(含认证)到账金额 1000 万元以上;技能鉴定量(含资格认证) 8000 人次;支援院校 3 所;联合培养学生 60 人;信息化管理方案制定并实施。(三)2012 年度:建成行业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1、重点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建成 6 个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1)办学体制机制创新与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建立校企联络工作站 23 个; 新增合作企业 15 个,出台规章制度 15 套(部)
29、,形成专业人才需求报告 6 份;形成多方合作共建的行业引导型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2)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建成专业课程体系 6 个;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标准建成 35 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三年共建成优质核心课程 63 门;建成专业教学资源库 6 个;双证书专业中学生双证率获取率 97.5%以上。 (3)师资队伍建设聘请行业企业专业带头人 6 名,培养专业带头人 9 人,建成“名师工作室”2 个,培养行业企业专业带头人 1 人,引进骨干教师 2 人,聘请骨干教师 11 人,培养骨干教师 27 人,引进专任教师 4 人,培养专任教师 19 人,聘请兼职教师 45 人,培养
30、兼职教师 59 人。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到 95%以上,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学时比例达到 50%以上。(4)教学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新建校内实训场所 3 个,完善(扩建)校内实训场所 14 个,三年共建成 39 个校内实训场所,具有“校中厂”功能的校内实训场所 24 个;新增 22 家校外实习基地,三年共增加校外实习基地 72 个,建成“厂中校”21 家。(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技术服务到账金额 280 万元,年培训量 5050 人次,其中:培训职教师资 140 人次,粤港澳船员及企业员工 1300 人次;鉴定量(含认证)2800 人次。(6)其他建设完成 6 个重点专业的第 3 批单独招生;2 个重点
31、专业依托合作企业的国外工程,参与国际合作与技术服务;开展招收留学生 35 名。2、综合项目建设(1)行业引导型政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完成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调研与理论研究、政校企合作共建办学体制、学院合作发展理事会、广东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校企合作项目管理方式改革、校企合作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等六个方面的建设任务。主要内容:专项研究项目的成果总结报告与验收情况;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职责明确,形成运转高效的校企合作组织机构网络;新增 15 家合作理事会成员单位;进一步完善包括项目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及相关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文件;在人才培养、师资交流与培养、基地建设、社会服务等方式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运作机
32、制和管理规范;学院在职教集团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凸显,行业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成效明显。(2) “上得讲堂、下得工场”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完成 4 个子项目工程的全部建设任务。主要内容:形成完善的教师技能培训体系,科学的教师双师素质评价体系;“双向互动,置换培训”长效机制;专兼教师实现同工同酬,建成兼职教师入职、评聘、考核、激励机制;建成带头人、骨干教师、中青年教师、兼职教师共同组成的具备优秀教学能力,良好项目开发和项目实施能力的教学团队;完成管理干部队伍能力提升计划;。专任教师双师素质达 90%,重点建设专业达 95%;教学名师(国家级 2 人、省级 4 人、院级 10 人) ;千百十工程培
33、养对象 20 人;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学时比例达到 50%;教学团队(国家级 2 个、省级 3 个、院级6 个) ;省级创新团队(省级 2 个、院级 6 个) ;名师(名专家)工作室 2 个;中层干部 100%参加能力提升培训,50%的管理人员参加培训。(3)产学研结合的“三大服务中心”建设完成 5 个子项目的全部建设任务。主要内容:建立学院科技成果与技术服务的共享机制;建设 2 个学院二级工程技术应用中心、1 个汽车技术服务术中心;形成 2 个技术研发与推广团队;技术服务金额 500 万元;新增专利 3 项;现代远程教育学习中心通过建设,力争达到 500 人的年招生规模,最终实现在校生 150
34、0 人的预期目标,努力拓展在线培训学习功能;实施广东省交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部分专业科目培训;年培训量 32000 人次,职教师资4200 人,农民工 200 人,往返粤港澳三地船员 100 人;年培训鉴定(含认证)到账金额 1000 万元以上;技能鉴定量(含资格认证)9000 人次;支援院校 3 所;联合培养学生 100 人;完善信息化管理。52项目建设综合进度表项目 现有基础 2010 年 12 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1 年 12 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2 年 12 月(预期目标、验收要点)办学主体单位(机构) 1 个 预期目标:1 个验收要点:合作协议 预期目标
35、:1 个验收要点:合作协议 预期目标:1 个验收要点:合作协议合作办学单位(机构) 1 个 预期目标:1 个验收要点:合作协议 预期目标:1 个验收要点:合作协议 预期目标:1 个验收要点:合作协议办学体制机制其他合作共建企业: 0 家 预期目标:14 家验收要点:合作协议、制度文件。 预期目标:25 家验收要点:合作协议、制度文件。 预期目标:38 家验收要点:合作协议、制度文件。生均预算内拨款标准 0.6 万元 预期目标:0.6 万元验收要点:财政拨款指标文件或拨款凭据 预期目标:0.6 万元验收要点:财政拨款指标文件或拨款凭据 预期目标:0.6 万元验收要点:财政拨款指标文件或拨款凭据地
36、方财政专项拨款 376 万元 预期目标:800 万元验收要点:财政拨款指标文件或拨款凭据 预期目标:900 万元验收要点:财政拨款指标文件或拨款凭据 预期目标:900 万元验收要点:财政拨款指标文件或拨款凭据行业、企业专项投入 2000 万元 预期目标:2000 万元验收要点:拨款指标文件或拨款凭据。 预期目标:2000 万元验收要点:拨款指标文件或拨款凭据 预期目标:1500 万元验收要点:拨款指标文件或拨款凭据贷款余额 200 万元 0 0 0办学经费其他: 6747 万元 预期目标:19350 万元。验收要点:财务收入凭据。 预期目标:19280 万元。验收要点:财务收入凭据。 预期目标
37、:19830 万元。验收要点:财务收入凭据。教学仪器设备数 7874 台(套)预期目标:总数达 8100 台(套)。验收要点:教学仪器设备台帐、设备卡片、设备。 预期目标:总数达 9500 台(套)。验收要点:教学仪器设备台帐、设备卡片、设备。预期目标:总数达 11000 台(套)。验收要点:教学仪器设备台帐、设备卡片、设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 8679.12 万元预期目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 9000 万元以上。验收要点:教学仪器设备台帐、设备卡片、设备。 预期目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 9900 万元以上。验收要点:教学仪器设备台帐、设备卡片、设备。预期目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 10900 万
38、元以上。验收要点:教学仪器设备台帐、设备卡片、设备。校内实训基地/室数 17 个/ 106 个预期目标:17 个/108 个。验收要点:设备、实训室管理文本、实训教学文本、人员配备。预期目标:18 个/112 个。验收要点:设备、实训室管理文本、实训教学文本、人员配备。预期目标:20 个/116 个。验收要点:设备、实训室管理文本、实训教学文本、人员配备。校外顶岗实习(10 人以上)基地数 479 个预期目标:总数达 480 个。验收要点:校企协议、顶岗实习协议、实习任务书、实习记录、实习考核记录。预期目标:总数达 485 个。验收要点:校企协议、顶岗实习协议、实习任务书、实习记录、实习考核记
39、录。预期目标:总数达 490 个。验收要点:校企协议、顶岗实习协议、实习任务书、实习记录、实习考核记录。校内生产性实训(学时)平均比例 42.69%预期目标:平均比例达 42.69%。验收要点:教学计划、生产加工合同或实训过程文本、过程考核的企业标准、验收和实训结果的企业考核标准。预期目标:平均比例达 42.90%。验收要点:教学计划、生产加工合同或实训过程文本、过程考核的企业标准、验收和实训结果的企业考核标准。预期目标:平均比例达 43.70%。验收要点:教学计划、生产加工合同或实训过程文本、过程考核的企业标准、验收和实训结果的企业考核标准。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 50%以上的专业数占专业总数
40、的比例100% 预期目标:100%。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文件。预期目标:100%。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文件。预期目标:100%。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文件。实习实训半年以上顶岗实习学生数占应届毕业生总数的比例100%预期目标:100%。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文件、实习证明。 预期目标:100%。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文件、实习证明。预期目标:100%。验收要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文件、实习证明。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工种数量 3 个/60 个预期目标:3 个/61 个验收要点:技能鉴定名册表(发证批复件)预期目标:3 个/62 个验收要点:技能鉴定名册表(发证批复件)预期目标:3 个/64 个验收要点:技能鉴定名册表(发证批复件)双证书“双证书”专业占专业总数的比例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