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103030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3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昆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区三届人大六次会议材料(之 )宜春市袁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二 O 一一年一月2目录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 .1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6第三章 全面提升新型工业化水平 .11第四章 全力构建赣西重要服务业聚集区 .20第五章 稳步发展现代特色农业 .25第六章 大力推进重点区域发展 .30第七章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 .33第八章 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5第九章 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 .37第 十 章 积 极 推进生态袁州建设 .39第十一章 深入推进文化袁州建设 .42第十二章 全方位推进开放型袁州建设 .46第十三章 着力推进宜居袁州建设 .48第十

2、四章 完善规划实施支撑体系 .51第十五章 健全规划管理机制 .561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深入推进和经济发展方式全面转变的大背景下, “十二五”时期是宜春市袁州区实现超越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的历史机遇期。全区上下要振奋精神,抓住机遇,推动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依据国家、省、市有关精神,结合袁州区实际,特制订宜春市袁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2011 年2015 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环境第一节 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宜春市袁州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一五”时

3、期是袁州区历史上综合实力增长最快、城乡变化最大、人们获取实惠最多的时期。面向未来,袁州区已经站在一个全新的、更高的起点上。专栏 1 袁州区“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十一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指标 单位2010 年目标 平均增速 (%) 2010 年预计 平均增速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108.4 13 116.2 14.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10180 11.2 10980 13.2三产比重 % 14:45.5:40.5 18.6:37.9:43.5 财政总收入 亿元 4.8 16 10 34.3地方财政收入 亿元 2.5 16 5.2 34.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4、亿元 62 20 104.0 33.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亿元 12 18.8 14.6 25.5利用外资 万美元 2000 67.4 2736 78.3出口 万美元 2600 25 3194 3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63 13.2 79.5 18.5城镇化率 % 46 44.2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4650 7.2 5510 10.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元 12490 8.7 14333 11.7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时期,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 年的 58.93 亿元(当年价,下同)提高到 2010 年的 116.2 亿元,年均递增 14.5%,比“十五”时期 6.66%

5、的增速高 7.84 个百分点;区级财政总收入由 2005 年的 2.29 亿元提高到 2010 年的 10 亿元,年均递增 34.3%,实现了五年翻 2.09 番。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三次产业比重由 2005 年的20:40.6:39.4 调整为 2010 年的 18.6:37.9:43.5,三次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节能降耗取得成效,单位 GDP 能耗由 2005 年的 1.391 吨标准煤/万元下降到 2010 年的 1.072 吨标准煤 /万元。对内对外开放成效显著。 “十一五”时期,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9536 万美元,是“十五”时期的 4.6 倍;出口创汇总额累计达 9180 万美元

6、,是“十五”时期的 6 倍。对域外资金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一批国内著名企业在区内投资设厂。园区龙头带动作用更加明显。袁州医药工业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由 2005 年的 16.8 亿元提高到 2010 年的 49 亿元,园区企3业上缴税收由 2005 年的 0.99 亿元增长到 2010 年的 4.25 亿元。宜春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3000 亩核心示范区基本建成,示范区正在带动袁州农业技术走向现代化。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扎实推进。主要水系监测断面水质基本达到国家地表水类标准。饮用水源均符合相应功能区要求,城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 100%。关闭取缔一批国家明令禁止生产的“十五小”污染企业,限期整顿其

7、它污染企业。加大重点流域、区域和重点污染企业的环境监管力度,督促企业完善污染物处理设施,确保废水、废气稳定达标排放。开始实行全面封山育林,清理整顿取缔关闭一批无证无照、证照不全、有违法行为的木竹经营加工企业,减少森林资源消耗。各项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构建全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公有工业企业改制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占全区经济比重大幅度提高。资本、土地、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多层次的市场体系基本形成,医药产业基地、袁州新城建设、公安管理等几个方面的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政府机构改革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职教育、特殊教育”均取得较大成效,体育事业蓬勃

8、发展。逐步建立起以区级为主导、乡镇为纽带、村组为重点的三级文化服务网络,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力度不断增强。逐步健全“城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医疗体系,强化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体系,新型4农村合作医疗 2010 年参合率高达 98%。基本形成区、乡镇(街道) 、村(社区)三级公共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现对城乡居民的基本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 90%以上。城镇化稳步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2010 年,城镇化率达到 44.2%,比 2005 年提高 7.2 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333 元,比 2005 年

9、增长 74.2%,年均递增 11.7%,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5510 元,比 2005 年增长 67.6%,年均递增10.9%。以建设袁州新城和中心集镇为重点,城乡公共设施建设不断推进。截至 2010 年底,城镇自来水普及率为 40.93%,城镇电话覆盖率达 100%,人均绿地面积达 1.79 m2,城镇道路硬化率达 80%,村村通公路的目标得到实现,通村公路硬化率达到 100%。程控电话、移动电话覆盖全区乡村。城乡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的基本完成,为袁州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奠定了良好基础。但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有: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增

10、速相对偏慢,生态环境有所恶化;产业发展面临工业实力偏弱、服务业转型升级缓慢的问题;城镇建设配套能力不强,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等。第二节 发展环境重大机遇。 加快中部崛起战略深入推进。2009 年,国务院先后颁布5了中部地区振兴规划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指导意见 ,为袁州区经济和社会实现超越发展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 国际国内产业加快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袁州区交通基础条件日益改善,油茶、锂等产业资源丰富,能够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热点地区。 国家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十年,国家将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大政策和投资力度。袁州区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培

11、育和发展锂电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国家日益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袁州区要充分利用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利条件,争取国家政策支持生态建设。主要挑战。 区域经济竞争日趋激烈。袁州区同市本级各单位之间,以及与周边的萍乡市(芦溪县) 、新余市(渝水区) 、万载等县区之间存在资源禀赋相似、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区域之间竞争日益激烈,加快发展压力增大。 资源要素外流压力加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和长株潭经济区正处于产业集聚发展阶段,对周边地区资本、人才等要素吸引力大于辐射力,地处两大经济区辐射范围的袁州区,面临要素资源向两大经济区集聚的压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出新的挑战。6 资源政策约束日益加大。国家加强对高污染、高能耗、

12、资源型等“两高一低”产业的宏观调控,产业准入门槛逐渐提高,可利用建设用地资源日趋紧张,袁州区面临加快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两难选择,转变发展方式任务艰巨。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中部崛起战略深入推进、地区发展格局深度调整的战略机遇期,以科学超越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五大抓手”为重点,全面实施“四大战略” ,把袁州区建设成为赣西地区核心区。专栏 2 袁州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大抓手” 、 “四大战略”五大抓手:以袁州新城开发和中心城镇建设为抓手带动城镇化发

13、展;以园区建设为抓手推动产业发展;以城乡统筹为抓手建设和谐袁州;以文化和生态建设为抓手打造魅力袁州;以加快公共事业建设为抓手构建宜居袁州。四大战略:生态立区战略。充分利用袁州区生态条件好的优势,以生态价值为支撑点,拓展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更大领域和空间,谋划城镇化和优势产业发展的新布局。生态立区就是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求发展,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双赢”。 产业强区战略。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等优势,立足袁州区现有产业特色,抓住国7家深入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的历史机遇,以发展园区经济为主要载体,推动产业集聚,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服务业,稳步发展特色

14、农业,确保工业领先快速增长,实现现代服务业新突破,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文化兴区战略。抓住国家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历史机遇,重塑和加快工业化进程相适应的袁州精神,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高软实力,为袁州区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超越发展提供支撑。开放活区战略。以长珠闽地区为重点,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大规模的对内对外开放。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积极学习发达地区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提高政府执政水平。第二节 发展定位总体定位:赣西地区核心区。功能定位:宜春市政治中心;赣西经济、文化中心。产业定位:“三基地” 、 “二中心” 。即:国

15、家新能源材料示范基地;中部地区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江西省特色装备制造基地;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特色定位:“二示范区” ,即:中西部地区科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江西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第三节 指导原则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以园区带动经济发展,以袁州新城开发和中心城镇建设带动城镇化,以重点产业加速发展带动全区经济高速发展,以长珠闽地区为重点推进全方位开放。坚持自主发展与市本级协调发展相结合。明确自身定位,拓宽发展空间,积极为中心城区服务。8坚持内部优化与对外开放相结合。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发展环境,为对外开放创造条件。加强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资金、经验、理念等,促进内部经济社

16、会发展优化。坚持经济发展与社会、生态发展相结合。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化解矛盾,实现超越发展。注重转变发展方式,突出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推动产业低碳化发展。在发展中不断提高群众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第四节 发展目标到“十二五”期末,袁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江西省名列前茅,建设成为赣西地区核心区,成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文化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环境优美的“大袁州” 、 “强袁州” 、 “新袁州” 。专栏3 “大袁州” 、 “强袁州” 、 “新袁州”大袁州:经济总量大,产业规模大,城区规模大;强袁州:产业竞争力强,财政实力强,城市软实力强;新袁州:城镇建设新,农村面貌新,文化内涵新。经济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14%。到 2015 年,经济总量达到 267 亿元(2010 年价),全区财政收入达 48 亿元,其中区级财政总收入达到 24.9 亿元。科技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明显增强。现代特色农业稳步发展,工业实力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三次产业结构由 2010 年的 18.6:37.9:43.5 调整为 2015 年的 12:42:46,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城镇化继续快速推进,2015 年城镇化率达到 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