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试题参考答案 仅供参考 1、 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是近年来教育改革的主要课题之一,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融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也就是说在 信息技术课程中体现整合。第二层面:其他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通过信息技术有机的运用到其
2、他课程,从而使信息技术成为教师教学的好帮手,学生学习的好伙伴,从而提高学科的教学效率;这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点和难点所在。第三层面: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科间的整合,有的意义建构和对就知识的重组;两层含义:一、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间的整合,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使信息技术成为各学科整合的联系纽带和工具,使人看到事物的不同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标准的理解。 课程实施更趋合理;二、通过信息技术的影响改变影响:课 程结构促进课程间的整合,使课程结构更趋合理。 2、简述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意义? 一 有利于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二 可以帮助教师教学 三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信息 四 可以
3、帮助学生学习得到了充实,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 五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 六 作为整合多学科的工具 3、 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最主要的目的之一是改善与提高教与学”这句话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首先,是一种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促进学生发展的现代教学理念;同时,也是一种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帮 助师生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与学、全面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科学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核心是“融”。“融”就是既要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又要使学生学习、掌握和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改变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轻松愉快地学习,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获得更快
4、、更好的发展。 4、信息技术在教与学工具层面的应用主要有哪些方面?举例说明其中一方面的实际应用。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不足,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存储、传播和提取方式,引起了教育新的变革。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的 信息技术给现代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与信息技术一样,教学也是一种手段,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结果也仍然是一种手段,使用这一手段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促使教学任务的更好完成,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显然,这种整合模式,应该成为学生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和构建知识的认知工具。 1.教学演示 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的最初形式,也是最基本的层
5、次。教师可利用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教学课件,以便清楚地说明讲解结构,形象地演示教学的内容,或用图表、动画、影片等展 示动态的变化过程和理论模型等等。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整合,可以使计算机代替粉笔、黑板等传统教学媒体,实现传统模式无法实现的教学功能。通过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整合,学生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动耳听,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和空间,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2.主体交流 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的交流过程,通过互联网、局域网的硬件环境,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专题质疑、问题研讨
6、、个别辅导和感情交流,以及师生与外校外地的链接, 达到快速、优质、高效的目的,实现知识获取和能力训练的最优效益。这种整合模式可以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既能代替教师的部分职能,如出题、评定等,还能较好地实现因材施教,解决因主体个别差异导致的质量失衡问题,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性、自觉性。 3.研究学习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通过课程改革,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通过规范的课程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会生存、懂得知识、掌握本领、发展能力的四有人才。研究性学习正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科内容利用多媒体将需要呈现的课程内容,以多媒体、 超文本、友好交互方式进行集成、加工处理转化成
7、为数字化学习资源,同时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在这些情景中探究、发现,这极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4.构建新知 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新知识构建的载体,因为它与教学整合时,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信息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流畅表达能力。这种整合强调学生在对大量信息进行快速提取时,进行重新整理、优化组合和加工运用,因而能将大量知识进行内化,变成自己的东西。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活动天地,对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主动学习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才能更好地促进教
8、育现代化,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5、举例说明信息技术作为学习交流工具的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使许多抽象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复杂的化学反应环境由静态变动态,无声变有声,抽象变具体,不仅能大大增强表现力而且易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有着极高的价值,从而促使学生更好、更快、更准、更深入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我在原电池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 可以把无法用肉眼观察到的电极反应这一微观变化模拟成宏观图景加以演示,弥补了化学实验难以展现微观世界的动态变化,计算机屏幕以鲜艳的彩色图像展示出铜锌两种金属自由电子浓度的不平衡,又以生动的动画效果模拟出自由电子在电位差的作用下沿着导线
9、从低电位向高电位的定向移动。画面中 H+得电子成为 H 原子,两个 H 原子结合为分子, H2 气泡在铜板上冉冉升起。逼真的动画效果、听觉效果与视觉效果相融洽,学生眼耳手脑的全部调动并聚焦于一点,再加上软件的运用交错穿插在学生实验、老师讲解之间,教学效果达到了最佳状态,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使学 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透彻、掌握准确,对实验现象印象深刻、记忆牢固。 a) 常见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有哪几类?举例说明其中一类的实际应用。 目前 ,应用于教育的信息技术主要有 :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
10、下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能实现教学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呈现方式多样化、有利于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现代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利于学习者获取广泛的教学信息和相关资料。 目前 ,应用于教育的信息技术主要有 :数字音像技术、卫星广播电视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信息化教学环境就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 ,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能实现教学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呈现方式多样化、有利于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现代教学环境。信息化教学环境有利于学习者获取广泛的教学信息和相关资料。 7、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原则有哪些? 1、充分发挥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的优势 2、科学
11、利用数字化学习资源(数字音像教材如 CD VCD DVD、多媒体教学软件如 CD-ROM、网上资源)。数字化学习资源是 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可以实现共享的多媒体学习材料。 3、注重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学习方法 A、学会利用信息资源进行专题归纳探究的学习 B、学会面对资源进行自主发现、问题探索性的学习。 C、学会利用网络通讯进行协商合作、讨论式的学习。 D、 学会利用信息工具进行重构知识,创新实践和问题解决学习。 8、举例说明在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做到既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又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一、 理性的思考:实施自主学习,突
12、出学生主体 (一)对自主学习的理解 (二)自主学习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二、实践中的探索:实施有效指导,促进主体发展 (一)诱发学习动力使学生想学 1. 情感沟通, 2. 美育激励, 3. 设疑刺激 (二) 指导学习使学生会学 “没有动力不能学,没有方法不会学”。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方式下,必须进行有效的学习指导,才能使学生会学。 (三) 给足自主学习的时空 1. 减少“讲”的时间,增加“练”的时间 2. 减轻课业负担,增加自主时间 3. 实施宏观指导,促进自主发 展 三、进一步的思考:正确处理“自主”与“指导”的关系 数学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它必须是以获取知识为前提的,
13、因此教学中必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施自主学习,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行积极有效的指导,使学生得到自主发展。同时教学决不能丢掉数学学习根本目的和任务去谈发展,因为发展要以掌握知识为前提的。数学教学要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做到:扎扎实实进行数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另一方面教师是教 学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要积极发挥其主导作用,不能只强调学生自主而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甚至放任自流,不进行有效指导,同样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只有将“自主”与“指导”有机结合,学生才能自主发展。 9.为什么说教学资源建
14、设是实现课程融合的必要前提?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更不可能让学生进行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既然落不到实处,创新人才的培养自然也就落空。 但是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 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只要是网站上有的,不管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国外也有不少免费教学软件),都可以采用“拿来主义”(但“拿来”以后只能用于教学,而不能用于谋取私利)。只有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或者找到的资源不够理想)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
15、开发。 目前我国的网络教育发展很快,全国已经有上百所高校开设了网络学院,高校主要是通过网络实施学历教育与终身教育。社会上也有一些直接针对中小学的“网校”,如“ 101 远程教育网”、“四中网校”等。“校校通”工程实施以 来,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建设起了自己的校园网,有很多地方还在积极建设城域教育网。 我认为网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平等和普及,里面有很多丰富的资源,是一件好事,有积极的意义。尤其是在教育的量的扩展方面,网校将优秀师资的教学内容通过互联网传递到不同的地区,使贫困地区的孩子也能接受到优秀的教育资源,极大地缓解了地区差异所导致的教育差异。但是有许多网校仍然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模式,
16、局限于“同步练习”和“课后补习班”形式,在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上与传统教学相比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 从目前的内容来看,网校在结合学科做 研究性学习、探索式学习、合作式学习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欠缺。网络教育不仅要注意“量的扩展”,更应该追求“质的提高”,即在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要充分发挥其他媒体所无法替代的作用。 现在从国内外的网站上都可以获取到不少资源,但不是全都免费,有些是以合理的价格提供,可以通过购买得到;有的则可通过上网浏览、查询、检索,经过筛选以后,将教学需要的资源直接下载到自己的服务器上。所以并不是要每个教师都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开发课件。 10.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做好资源融合? 如何
17、有效利用身边的教学资源: 一、作为教师要加强自 身的修养和能力的培养。 说句实话,现代教师应具备的能力有很多,但我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最基本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能力: 1、终身学习能力。一位教师,要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要有自己广博的知识背景,这样,才能与学生保持信息上的对称,才能让学生觉得你这位老师不错,才愿意上你的课,这样,你的教学效果自然而然就会好。而要做到这些,我们教师不仅仅是要了解和掌握学科以内的专业知识,发展状况,更需要了解学科以外学生可能接触到的知识。再说了,现在讲究学科整合,教师不能只掌握单一学科的知识,要求构建多元的知识结构,要求 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又要学习
18、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前沿的最新成果、最新知识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教育功能。 2、善于获取和积累外部现有教学资源,并对它进行加工处理、推陈创新的能力; 3、时刻关注新闻报道或媒体信息、及时捕捉教学信息,根据教学要求,自制原创试题应用于课堂教学的能力; 4、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自制教学课件、教学积件用于解决课堂教学过程当中突破难点,突出重点的能力。 5、建立自己的教学资源库。资源库应根据教学实际进行分类并及时更新;同时还要收藏自己觉得有价值的学科网站。(介绍自己的教学资源 库) 二、课堂教学资源的分类、来源及存储。 (一)教学资源的分类 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化学学科特点,我觉得,我们可以对教学资源
19、进行以下分类: 1、根据资源的完整性与否,可分为整体资源和素材资源。比如,我们常说的教学设计、上课课件、中考试题即为整体资源;而如图片、某些为解决某个专项问题的视频、动画即为素材资源。 2、根据我们通常应用的资源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七大类:试题资源;课件、积件资源;教学预设也就是教案资源;论文资源;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资源;新闻报道资源、专业书籍等。 (二)教学资源的来源 教学资源的来源 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网络资源:教案、课件、积件、论文、教学反思、教学案例、课题报告;各省市中考试题,优秀教师试题设计等。 2、身边资源:本市、本县或区里的期末试题或中考模拟试题、学校老师命制的试题。本市、本
20、县、本区举行教案比赛、课件制作比赛、自制教具 比赛、论文比赛,这些资源,都要尽量想办法得到,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资源,参考价值是非常大的,其间包含了很多一线老师教学经验、教育智慧的总结与体现。 3、教师资源:我们常常抱怨教学资源不够丰富,却忘记了就在我们的身边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我们可以在上课前把自 己拿不定主意的问题请教身边的老师。有时知识与情感的共鸣就这样产生,我个人认为这不仅有助于我们的教学水平的提高,更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成。当然,如果有共同的兴趣与爱好,也可以与其他老师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平常教学活动中的听课、评课;专家、专题讲座。 4、学生资源:我们在教学前常常会让学生采用各种途径
21、自学,细细想来,这个环节其实不是可有可无的,特别是我们化学,有很多东西可以让学生课外动手、动脑。如果让孩子们在课前去这样做的话,你会发现你的教学效果会好很多,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这样,既解决了教学问题,又 拓展了学生的知识空间,为今后的生活、考试打下了基础。 5、媒体资源:化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细心观察与对比,你会发现,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有很多与化学相关的东西。如果你能及时 发现并应用于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到化学的重要性,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学习化学,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自然而然,既达到了我们联系生活的创新教学,又达到了我们素质教育
22、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6、原创资源:随着数码技术产品的普及,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随着我们视野的延伸,其实,在我们自己的 工作、生活当中,有很多与我们教学相关的资料可以进行采集,这种采集,既可以是实物、也可以图片、也可以是视频资源等。比如,水污染的现状、空气污染及天气预报的某些指数,这是很容易捕捉到当地相关的教学素材的。 7、教辅资源:广义上的教辅资源,我认为应该包括课程标准,考试说明,教参、各种专业书籍和市面上各种复习资料。现在我们通常说教辅,就是指市面上的各种复习资料。虽然教辅利用不当,会降低教育教学质量:因为它使某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变形、责任心降低;因为它对“题海战术”助纣为虐,使
23、学生的时间受到更为残酷的剥夺。 但现在我们 的教学,事实上已经离不开教辅。所以,我个人认为,关键是我们老师要正确地对待教辅,首先是要精心选择教辅,我个人主要是选择那种试题较少,但比较典型、试题新颖的教辅;其次,在使用教辅的过程当中,我并不要求学生把教辅上的题目全部做,一是因为学生没时间,二是没必要(因为有些试题太难,特别是中考最后阶段,更加要把握好这个度。),所以,我在学生做之前,尽量做到自己先做一遍;最后是对于发现的典型试题,我尽量到网络上搜索然后分类存储下来(不行的话,自己打出来)。 8、教学反思:我们老师,要多进行教学反思,要及时把教学反思形成 文字保留下来,以便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当中
24、,优化课堂教学。 “朴实有效”型课堂, 这类课堂教学较之前面来说算是有效且能谓之高效的课堂了。老师在课堂上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学言语精炼、评价适当;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较强,能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参与度较高,教师也能上出数学的特点 逻辑性强,常在检测中取得好成绩。但也没能真正体现新课程标准强调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运用生成的课程资源,关注学生的后续发展”。 “知识 意味着能够运用,只有当知识成为精神生活的因素,占据人的思想,激发人的兴趣 时,才能称之为知识。 11.讲授法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主要形式有哪些?试举一例说明其中一种方法。 (一)基于交互式多媒体教室的课堂教学模
25、式 (二)基于互动反馈技术的反馈教学模式 (三)基于个人移动环境的“一对一”课堂教学模式 (四)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12.介绍一个你在教学中将讲授法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的成功案例,并分析其成功之处。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的方法,在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且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描绘情境 、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论证原理和阐明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是教师使用最早的、应用最广的教学方法 ,可用以传授新知识 ,也可用于巩固旧知识,其他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乎都需要同讲授法结合进行。 案例:谈到信息技术那我们就要谈“信
26、息” 1、什么是信息 ? 1)、什么是信息 ? A:共享信息的人越多 ,信息的价值就越大 比如我有一个科技成果 ,它是以文字或语言的方式表示的 ,是一条信息 ,知道的人越多它的价值就越大。它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或经济效益。信息是一种资源。物质、能量和信息是共同构成世界的三大 要素。但信息与物质和能源不同的是物质和能源使用后减少 ,信息使用以后却不会减少 ,共享信息的人越多 ,信息的价值就越大 ,这就是信息的共享性。 B: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信息不存在的例子 (设问 )。不论你说不说话 ,睡不睡觉 ,你都给别人一个信息。由于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事物 ,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中
27、。信息是事物运的状态和方式 ,因此 ,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C:信息也会过时 (提问 )大家谁能举出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总结 :信息的时效性要求及时获 得和利用信息 ,这样才能体现信息的价值。 D:信息离不开载体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 ,不是事物本身 ,因此 ,它不能独立存在 ,必须借助某种符号和物体才能表现出来 ,而且同一信息还可以借助不同的载体来表现。比如新闻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来表现。信息离开载体就不能存储和传递。 掌握了信息的定义和特征 ,对信息进行观察、了解和利用这就是信息活动 ,它与我们的是日常生活是紧密联系的。 2、信息活动 (板书 ) 信息收集
28、 -信息加工 -信息存储 -信息传递 (板书 )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 ,则此片蓝底以百叶窗形式打开 ) 在此可以让一位同学上来指出计算机的各个部位。 (检测一下学生的掌握情况 ) 计算机从只能处理数值到能处理各种声音及影像信息 ,从孤立的到相互之间的网络联系 ,计算机向网络化和多媒体化方向发展。 3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 ,则此片从无到有同时配解说 ) 可通过作图加比喻法。讲述此内容 4、多媒体 计算机向多媒体方向发展 ,那什么是多媒体呢 ?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 ,则此片从无到有出现同时配解说 ) 计算机的发展方向 :(在信息革命处已提及 ,此处重提 ,强调一下 )
29、 网络及多媒体化 :以 internet 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正迅速将全球联成一个整体 ,“地球村”不再是梦 ,信息的交流及传播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计算机从处理文字和数值 ,扩展到处理声音、图像、影像等。 (讨论 ) 简单提及我国的信息技术发展及现有水平 ,指出我国信息技术同世界先进技术之间的差距 (印度及美国 ),激励学生的爱国情操 ,鼓励他们学好知识 ,报效国家。 5、回顾所学的内容 : (总结性的 ) 6、作业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 ,则此片蓝底旋转出现 ) 课后练习 ( 1)书面练习 :课后作业 1-4,课后完成 ,下一次课抽查完成情况。 ( 2)查找有关的资料 :电脑报、
30、上网、十万个为什么之等信息学科 ,培养自己的课外阅读和自习的能力。 7、结束 (点击主链接图中的相应超链接 ,则此片蓝底出现同时配解说 ) 13.讲授法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信息技术讲授教学中渗透了各种教学方法,产生了很多新教学形式,只凭经验和模仿或只 用某种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会产生教学误差。本研究在讲授法变化的过程中结合学生认知特征,考虑教纲要求,分析信息技术教材特点,把教学内容分为静态知识、静态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知识、技能性知识。结合教学时间的前后顺序及教材资料的必修和选修模块,教学内容被分为必修静态知识、选修静态知识,必修静态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知识、选修静态知识与技能相
31、结合的知识,必修技能知识、选修技能知识。通过对各种知识教学案例的解读,认识讲授教学方法的变化内核,为后续教学打好基础。 14.举例说明怎样将讲授法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 信息技术课 具有很强的综合型,对学生的综合知识要求比较高,学生的综合知识主要来源于教师的讲授,所以讲授法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存在一定地位。但是讲授法也有一定局限性,需要与学生的上机操作相结合才能达到教学要求。信息技术讲授教学中渗透了各种教学方法,产生了很多新教学形式,只凭经验和模仿或只用某种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设计,会产生教学误差。本研究在讲授法变化的过程中结合学生认知特征,考虑教纲要求,分析信息技术教材特点,把教学内容分为静态
32、知识、静态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知识、技能性知识。结合教学时间的前后顺序及教材资料的必修和选修模 块,教学内容被分为必修静态知识、选修静态知识,必修静态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知识、选修静态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知识,必修技能知识、选修技能知识。通过对各种知识教学案例的解读,认识讲授教学方法的变化内核,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15.融合信息技术后,有效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有哪些? 有效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 ,以最优的效果、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获得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 ,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从 “有效 “和 “教学 “两个方面 ,深入探讨什么是有效教学
33、 ,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 程的教学现状 ,探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进行有效教学的策略。 有效教学策略提供了一个有效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桥梁,它对有效教学的实现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中小学教师应该掌握的教学理念和基础教学理论。本文探讨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通过提升课堂内容兴趣点,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课堂教学情境,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创意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这些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激活了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去发现、创新,达到高效课堂的有效教学目的。 16.简述合作学习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实践效果。 合作学习 (coope
34、rative learning)是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兴起于美国 ,并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 ,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成效显著 ,很快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 ,被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最成功的教学改革”。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市场国际化 ,资本国际化 ,技术国际化 ,信息国际化 ,必将带来人才的国际化。今天的时代 ,是全球一体化的时 代 ,要成为国际人才 ,更需要高超的合作能力。因此 ,怎样培养国人 ,提高国际竞争力 ,已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教育改革
35、的出发点。 信息技术教学中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 ,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它是一种以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组织形式 ,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互助合作 ,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 ,以小组总成绩作为奖励依据 ,促进学生认知、情感的教学策略体系。 本文以现代合作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在广泛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 ,探讨了合作学习策略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与应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 合作学习对中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成绩、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影响 ,同时也把合作学习对人际交往中的交流恐惧的影响作为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研究通过对实验班
36、和对照班的教学实践 ,其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后 ,实验班学生比对照班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成绩、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学生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得出以下结论 :合作学习是立足于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策略 ,能够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同时 ,通过小组活 动 ,相互协作 ,降低了学生交流过程中的恐惧心理 ,它充分调动学生的能动性 ,减轻师生的负担 ,增进教学效果 ,发挥教学中的人力资源优势 ,开发和利用学生个体差异 ,使各层次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发展。在本文结尾部分 ,指出了尚待解决的问题及
37、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17、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传统教学中单纯的由教师讲授、学生接受的学习方式,创设良好的、虚拟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知识获取渠道,全方位的激发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内对所学知识以及相关的信息进 行消化、理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综合了研究性学习和信息技术环境两方面的特点,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 学习内容的开放性与学习的自主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学生本身就具有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感,研究性学习正是面向
38、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营造生动、有趣、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办法的过程中,所涉略的知识体系无固定、统一的范畴,包含了大量的关于社会、自然、生活的多方面内容。学生在不断激活原有经验的基础 上,利用网络平台所提供的各种途径,完成对新知识的建构。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如 PowerPoint、 Authorware、 Flash 等应用软件来完成学习成果的展示与分析。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习内容的开放性消除了教师分科教学、学生分科学习的弊端,学生学习的深度与广度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二、 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与学习环境的虚拟性过去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构
39、筑了教师物质与精神的全部。”“两袖清风”是任何时候教师所要奉行的,可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多元化、 立体化大大丰富了“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导致了教育内容、模式、手段、方法甚至是教育理念的变革方面发展。电子板书、积件选择、课程整合是目前教师常用的几种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其中电子板书可将多媒体作为板书的补充,采用超文体形式对教学内容呈现过程进行管理;积件选择则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情形从积件中抽取某一片断进行演示,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思维;课程整合可将信息技术整合到学科教学中,通过改变教学结构,实现对学科教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真正价
40、值。课堂教学中常常是几种形式 综合运用,为教学带来了新气象、新机会和新方法,使教学活动方式进一步丰富和多样化。巴甫洛夫曾经说过:“在学习过程中,如果能有多种器官参加,可大大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多媒体网络平台覆盖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的全部教学资源,集光、色、声、形于一体,为学生营造一个情景交融、虚拟现实的场景,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对一些比较抽象的学科,如果单单采取“填鸭式”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即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又对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也会起到阻碍的作用。如果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就可以再现 知识的发现过程,使抽象的、不易理解的教学内容转化为直观的
41、、生动的。 !-empirenews.page-三、 学习模式的团队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清朝的科举制度到近代的应试教育,教育者只重视对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用一纸书卷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致使纸上谈兵者大有人在。即便是现在,在充分认识到实践重要性的基础上,如何付诸于行动,也是教育者头疼的问题。研究性学习本身的特点之一就是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它所倡导的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在不断的自我发现过程中,对 知识进行建构,学生的综合知识、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在多媒体网络平台所提供的虚拟环境下进行,进一步体
42、现了它强大的实践性。在节省时间与空间冗余量的基础上,学生随时可以在平台的支持下进行实验研究;另一方面,学生在走进自然、探究社会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通过先进技术得以传播,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探索的队伍中;而且有时因条件所限难以进行的发明设计,通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得以完成,弥补了传统教学只重视知识传授、忽略能力培养的缺陷。有人把 80 年代后出生的一代人称作“ X的一代”,他们独立、个性张扬、自尊心强,同时也被家长所娇生惯养,不善于别人交流,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研究性学习多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将一定数量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通过集体讨论、相互交流、共同协作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小组间的竞争关系,赋予了
43、每一位组员强烈的责任感,组员间互帮互助,为了共同目标团结一致。团队意识的增强,让学生认识到了学习伙伴身上的优点和自身的不足,对研究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四、 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表现形式,它是以独具匠心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造性对整个 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是否具有创新精神已成为 21 世纪人才的特有品质。创造性思维不是孤立的思维形式,它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等多种思维相互作用形成的。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将创造性思维的结构分为:一个指针(发散思维) 用于解决思维的方向性;两
44、条策略(辨证思维、横纵思维) 提供宏观的哲学指导策略和微观的心理加工策略;三种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逻辑思维) 用于构成创造性思维过程的主体。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是有利与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首先,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所特有的学习方式,对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起到了推动作用。“发散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求异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等。它是一种要求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找答案的思维。发散思维要求人们不受已有知识经验的束缚,把思维方向分散于不同方面,从各个不同的甚至是不合常规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思维的范围局限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之内,由于有些教师传统教育思想根
45、深蒂固,把学生的质疑看作是对其学术地位的挑衅,更有甚者在自己的课堂只允许学生听,不准提问。学生 求异、变异的想法被完全抹杀,发散性思维几乎等于零。而多媒体网络平台的最大特点就是超文本链接和非线性思维。学生在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同时,只要出现横向、纵向、分合、质疑的思维跳跃,强大的网络平台均能一一满足。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发散思维也逐渐由流畅性、变通性过渡到独特性,为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条件。 !-empirenews.page-其次,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为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养成起到了铺垫作用。思维不是凭空运行的,必须有一定的载体,形象就是载体之一,它是借助与事
46、物 的具体形象进行思维的;思维也不是断断续续的,它需要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逻辑关系。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的科学思维时指出:“纯粹的逻辑思维不能给我们任何关于经验世界的知识;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可见,任何一种思维都是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等思维形式相互作用的结果。信息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支持,特别是在对一些应用软件使用的同时,学生对研究所涉及的相关概念的了解、问题假设的判断以及对问题结果的推理等一系列的逻辑关系有了较全面的认识,使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仅仅停留于感性认识阶段;在利用大量的、先进的技术 手段还原、再现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或从理论上不相关的现象的过程中,学生的想象空间被
47、扩展,看待问题有了更为广阔的视角。形象思维的具体性、直观性、生动性与逻辑思维的连续性、严谨性结合在一起,贯穿于解决问题的始终,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铺垫作用。最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所谓辨证思维是指:“能运用唯物辨证观点来观察、分析事物 尊重客观规律,重视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能用对立统一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对立,也要看到事物之间的统一和在一定条件 下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反面,能从有利因素中看到不利因素,也能从不利因素中看到有利因素。总之,是两点论不是一点论。”网络资源的丰富性一方面为学生
48、提供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另一方面也掺杂了许多不必要,甚至是虚假的、不健康的信息。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问题的假设与问题的结果相互违背的现象,如何在复杂、矛盾的情况下理清思路,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这是突破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信息技术与研究性学习的有机结合,一直是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话题,经过多年的实践与 探索,本文借鉴了相关领域教育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与分析。但愿能为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施策略有所帮助。 18、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案例评析 案例 1: Internet 资源辅助开展调查
49、研究 北师大南山附属中学的赵玉芹老师充分利用 Internet 资源辅助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调查研究。该调查是通过学生做一个小记者的采访和调查,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了解人人乐与沃尔玛超市的经营理念、促销手段、宣传战略、顾客购买心理、经营状况等活动,获得了亲身参与实践 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 这个课题从实际生活出发,着重研究比较两超市的竞争与发展现状,让学生亲身体验深入超市和小区探究的快乐。该课题针对超市具体情况,设计了针对顾客、员工和管理层的调查问卷,并对他们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同时对两超市总部管理层、超市员工和顾客分别进行实地采访,另外,同通过网络和书城了解有关两超市的发展历程及分布、经营理念、成功经验等。 课题结束之后,老师将同学们调查的统计结果和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反馈给超市管理层,他们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