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二章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一、植物病害流行的概念: 病害在 较短时间内 突然 大面积严重发生 从而造成 重大损失的过程 称为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流行是植物群体发病的现象。二、植物病害流行和预测: 是依据流行学原理和方法估计病害 发生时期和数量 ,指导病害防治或病害管理。三、植物病害流行学 (botanical epidemiology): 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植物病害发生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综合性学科。也是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流行一、引起病害流行的因素1、病原方面的因素n 病原的数量n 病原的致病力2、寄主方面的因素n 感病寄主n 大面积单一种植3、环境方面的因素n
2、气象条件(温度、水分、日照)n 土壤条件(性质、肥力、微生物等)n 栽培条件(水肥、耕作制度等)二、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分析n 主导因子 : 导致病害流行的主要影响因子为主导因子。n 病害流行因时、因地而异, 地区之间和年份之间有差异和变化,当其他因子相对稳定, 而某个因子剧烈变化引起病害流行的变化,这个因子为主导因子(教材页)。n 地区流行程度和差异:病害常发区、易发区和偶发区。n 年际波动:大流行、中度流行、轻度流行和不流行。三、病害的流行学类型n 植物病害的流行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衰退的过程,根据流行学特点可划分为 2个类型:单年流行病害(多循环病害)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单年流行病害(
3、多循环病害)n 特点:n 一个生长季节有多次再侵染,以气传和水传为主。n 一般局部侵染,病害潜育期短,寄主感病期长。n 越冬率低而不稳定,初始菌量少但病原增殖率高;在有利的环境下容易使病害数量增加。n 不同年份的波动大,相邻年份无相关性。n 单年流行病害流行的程度决定于侵染的速度, 而侵染的速度决定于气象条件。所以, 气象条件是此类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n 例如:稻瘟病、稻白叶枯病、麦类锈病、马铃薯晚疫病等。n 防治策略:降低病害的增长率是关键。n 例如:种植抗病品种为主,药剂防治和农业防治措施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n 特点:n 只有初侵染或虽有再侵染但作用不大;多为种传或土传。n 一般是全
4、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其自然传播距离较近,传播效能较小。寄主的感病期较短在病原物侵入阶段易受环境条件影响,n 病原物多产生抗逆性强的休眠体越冬,越冬率较高,较稳定。n 因此 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n 病害在一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n 如小麦散黑穗病、小麦腥黑穗病、小麦粒线虫病、水稻恶苗病、稻曲病、大麦条纹病、玉米丝黑穗病、麦类全蚀病、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以及多种果树病毒病害等都是属于此类流行病害。n 防治策略:铲除初始菌源是关键。n 除了利用抗病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消毒,拔除病株等抑制菌量的积累。四、流行病害在田间的扩展和分布n 病害流行在田间有一定的扩展和分布规律,与病害的初侵染源有关:n 中心式格局:初侵染源是种薯、土壤和病残体的, 发病初期在田间会出现明显的发病中心, 以后向外扩展, 随风向变化, 下风向严重。如马铃薯晚疫病。n 弥散式格局:初侵染源是来自外地,发病初期,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以后逐渐传播,普遍发病。或者菌源在本地但初始菌量大且再侵染也不重要时,也无明显发病中心而呈弥散式流行。n 初侵染源是昆虫的,最初分布决定于昆虫的活动习性。距离初侵染源越近,发病越严重。以后扩展、蔓延,普遍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