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市石景山区“十三五 ”区级一般专项规 划北京市石景山区“十三五”时期高端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建设规划北京市石景山区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石景山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一六年九月目 录前 言 .1一、回顾与展望 .2(一)“十二五 ”时期科技石景山 发展回顾 .2(二)“十三五 ”时期体系建 设面临的形势 .6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9(一)指导思想 .9(二)基本原则 .9(三)建设路径 .10(四)发展目标 .11三、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水平 .13(一)科研成果转化工程 .13(二)创新服务品牌工程 .14(三)科技金融助力工程 .15(四)高端人才创业工程 .16四、不断
2、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 .18(一)产业高端融合工程 .18(二)绿色园区示范工程 .19(三)科技创新惠民工程 .20(四)文化繁荣驱动工程 .21(五)城市建设支撑工程 .22(六)生态治理促进工程 .23五、保障措施 .25(一)加强领导协同推进 .25(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25(三)完善政策体系建设 .25(四)明确责任强化落实 .25附表:“十三五”时期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 .271北京市石景山区“ 十三五”时期高端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建设规划前 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石景山区已进入“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的全新历史发展阶段,随着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和科技创新中心
3、建设纵深推动、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全面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加速形成,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作用进一步凸显。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动我区“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战略实施,争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区,支撑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建设,特制定石景山区“十三五”时期高端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建设规划。本规划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意见、北京技术创新行动计划(2014-2017
4、年)和石景山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政策文件,是指导“十三五”时期石景山区高端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期限为 2016-2020 年。2一、回顾与展望(一)“十二五”时期科技石景山发展回顾“十二五”时期是石景山区科技工作快速发展的五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十二五”时期科技石景山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各项重点任务圆满完成。石景山区先后被批准认定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 、 “国家科技进步示范区”和“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中关村石景山园被认定为“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 “数字娱乐特色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
5、地” ,成为北京市实施文化、科技双轮驱动的主战场。区生产力促进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 。区科技馆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1.科技创新基础逐步增强创新型企业发展迅速。 “十二五”末,全区聚集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73 家,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 2075 家,中关村十百千企业 16 家,中关村瞪羚企业 131 家。园区上市企业 15 家,比“十一五 ”末增加 10 家,新三板挂牌 17家,比“十一五”末增加 15 家。研发机构建设快速推进。 “十二五”末,共拥有国家和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1 家,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 20 家,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8 家,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6、 3 家,北京市设计创新中心 10 家,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5 家,市科委认定的科技研究开发机构 2 家,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工作站 10 家。以上研发机构总量达到“十一3五”末的 4.25 倍。科技聚才育才成效显著。 “十二五”末,全区共拥有两院院士 18 人,园区企业入选 “千人计划 ”、 “海聚” 、 “高聚”等高端人才 31 人,北京市 “科技新星计划”19 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 5 人,初步形成“高端引领,带动全局”的人才发展格局。2.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投入稳步增加。 “十二五”以来组织实施市级以上重点科技项目 791 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项目资金突破 6亿元,政
7、策资金的杠杆作用和乘数效应充分体现,带动区内企业和社会各方投入资金累计上百亿,多元化科技融资体系不断完善。知识产权创新活跃。 “十二五”期间,石景山区专利申请量达到 11692 件、授权量累计 6831 件,分别是“十一五”的 1.5 倍和 2.3 倍。商标申请量预计达 14800 件,有效注册商标预计达到 13000 件,共获批北京市著名商标 6件,中国驰名商标 4 件,实现了区内驰名商标零的突破。制定各类标准共 217 项, 工业通信网络分布式冗余协议成为石景山区企业制定的首个国际标准。PCT 专利申请总量达到 137 件,年均增长 40%,高于北京市平均增速。区内 203 家企业被评为北
8、京市专利试点、示范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各类标准累计 200 余项。我区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和“国家专利产业化试点基地” 。科技成果屡获嘉奖。 “十二五”期间,我区累计获得国4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10 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57 项,评出区级科技进步奖 147 项,驻区单位 2012 和 2013 年连续两年摘得国家科技进步最高奖桂冠,区域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升。3.创新发展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十二五”末,全区共拥有科技企业孵化器 20 家,其中国家级 3 家,市级 5 家,孵化场地面积 35 万平方米。动漫游戏、新数字媒体等产业技术联盟 8 个,网络游戏、设计产业等产业公
9、共服务平台 20 个。依托“北京市科技条件平台石景山工作站”,开展“百家重点实验室进千家企业”活动,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园区积极打造“石景山服务”品牌,建设“石景山创新平台”,建立标准化服务菜单,形成“绿色通道”、“园区讲堂”“科技金融日”等一批常态化优质服务品牌。创新政策体系初步形成。科技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现行政策中与科技创新相关的共 15 个,制定出台石景山区鼓励知识产权服务业和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办法、石景山区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石景山区博士后(青年英才)创新实践基地管理暂行办法等政策文件,完善集聚重点产业、支持自主创新、促进成果转化、科技金融扶持等政策体系。为企业提供人才吸引、拓宽绿色
10、通道等方面提供保障。4.科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高端融合趋势凸显。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发展,服5务业态化显现,“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业收入 1200 亿元,年均增长超过 30%,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占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超过 62%。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特色品牌,“十二五”末,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 330亿元,较“十一五”末增长 90%,石景山园在市文创产业功能区规划中被布局为文化科技融合主线,定位于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功能区、动漫网游及数字内容功能区和创意设计服务功能区。科技与金融加速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十二五”末,现代金融产业实现收入 518 亿元,互联网金融、科技保险、融资租赁等
11、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北京保险产业园和中关村互联网金融产业基地相继落户。科技与商务、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入,中关村石景山园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园区创新龙头作用凸显。“十二五”期间,以石景山园为代表的功能区年均增速 30%以上,收入跃升至 1600亿元,税收突破 66 亿元,分别是“十一五”的 3.4 倍和5.5 倍,成为中关村第六个千亿级园区。以园区为主力军和主战场,主导产业发展壮大推动第三产业占全区经济比重达到 67%,较“十一五”末期上升 10 个百分点,区域经济结构持续优化。5.科技支撑社会和谐发展科技成果广泛应用。“十二五”以来,通过自主创新,我区形成了一批国内乃至国际具有领先水平的
12、优势产业技术,工业控制技术融合、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20 余家企6业的创新产品成功应用于高速铁路、海底隧道、神舟系列飞船、APEC 会议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重点工程。科技示范作用显著。“十二五”期间,我区城市管理、节能减排等方面的科技应用水平明显提高,“智慧石景山”等工作成效显著,国家、市、区三级科普网络基本形成,万元 GDP 水耗、能耗分别达到 18.2 吨/万元和 0.98 吨标煤/万元,空气质量实现连续五年持续改善。在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等方面,成功申报了一批重点项目。多家企业的科技成果在城市管理、民生改善、生态园区建设等领域开展试点应用,有效支撑了社会高端绿色发展。(二)“十三五”时期
13、体系建设面临的形势“十二五”时期,石景山区坚持以转型升级为核心任务,科技创新基础逐步增强,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科技创新引领并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转型发展。 “十三五”时期,石景山区将继续坚持转型发展路线不动摇,扩大转型领域,加强转型深度,优化转型方式,全面步入深度转型阶段。高端的科技创新驱动体系建设必须立足于区域发展的整体形势和背景下,深度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发挥引领、支撑和服务的重要作用。1.面临的机遇一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性尤为显现,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强调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驱动体系的构建在宏观形势背景层面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京津冀协同规
14、划以生态文明作为区域协同的7重要目标,永定河跨区域治理有望成为国家战略下的重点取向,永定河绿色发展带迎来发展良机。三是北京确立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城市战略定位, “高精尖”经济结构构建全面启动,开启了首都发展新篇章,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大力推进,为驱动体系的构建获得更好的政策和要素资源提供重大机遇。四是我区确立“建设国家级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的发展目标,实施“全面深度转型、高端绿色发展”战略,总体部署“八个高端体系” ,着力推进“五个新常态” ,提出了“融合山水谋发展,建设首都西大门”的全新战略部署,为驱动体系的构建在顶层设计上指明了方向、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2.面临的挑战“十二五”时期石景山区科技创新发展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升,但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从总体上看,尤其是和北京市其他区县相比,我区科技创新的底子还比较薄、作用发挥还十分有限,与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强区的要求和建设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创新基础较为薄弱。我区科研院所占北京市3.9%,高等院校占北京市 3%,市级重点实验室仅占北京市 6%,高水平的科技交流服务机构较少,行业关键技术和前沿技术的开发、引进、应用等方面的高素质人才短缺。二是创新和转化水平不高。多数企业创新综合实力不强,依赖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弱。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科技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导致重大科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