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doc

上传人:da****u 文档编号:1109047 上传时间:2018-12-07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1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 年)农业部2010 年 9 月目 录一、规划背景 .4(一)加强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意义 .4(二)我国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取得的成绩 .5(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7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8(一)指导思想 .8(二)建设原则 .8(三)建设目标 .9三、建设布局 .10(一)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 .10(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与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布局 .16四、建设进度 .17(一)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 设进度 .18(二)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建设进度 .18(三)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进度 .18五、保障措施

2、 .19(一)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19(二)增强投入强度和优化投入结构 .19(三)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20(四)建立绩效评价和动态调整机制 .20(五)加强优秀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 .21(六)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 .21附 表.22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和培养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组织行业科技创新,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围绕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问题,开展农业应用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为强化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 1

3、 号)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精神,结合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实际,制定本规划。一、规划背景(一)加强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意义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要“培养农业科技领军人才加强农业重点实验室建设”。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也明确提出要强化重点实验室建设,大幅度提升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在全国范围内系统规划和全面布局农业领域的重点实验室,在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生态区域形成具有国家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心,营造富于激励的学术环境和科研氛围,有利于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打破部门、区

4、域、单位、学科界限,实现全国性、区域性农业科技资源优化整合,推动建立上下贯通的科技体系,这对于合力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跟踪国际农业科技发展最新趋势,增强农业科技国际竞争力,实现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二)我国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取得的成绩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包括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的涉农实验室、农业部命名建设的部级重点开放实验室,以及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等。截止到 2009 年底,已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 14 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 132 个,国家级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5 个、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68 个,形成了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框架,支撑了农业科技

5、创新体系的建设和发展。1.稳定和加强了学科建设,成为优势学科发展和新兴学科培育的重要载体。从 1990 年起,农业部重点实验室通过五轮的布局和建设,促进了一批学科进入国家级重点学科;稳定了一些公益性强的重要学科方向;提升了一批特色、前沿学科,拓展了农业生物组学、农业生物信息学等新兴交叉学科,覆盖了农学、园艺、植保、资源与环境、畜牧、兽医、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等学科领域,初步形成了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学科结构和学科群体。2.发现和凝练了重大农业科技问题,成为创新活动和成果产出的重要源头。重点实验室围绕前瞻性和基础性科技问题,密切关注重大公共灾害发生演变规律,先后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科技计划项

6、目,相继攻克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显著增强了农业科研的应急反应能力,获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十五” 以来,共 获得国家成果 奖励 40 余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0 余项,获得发明专利 300 余项,在国际高水平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占农业领域的 80%。H5 亚型禽流感基因工程灭活疫苗在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3.集聚和培养了高端农业科技人才,成为团队建设和合作交流的重要阵地。面对日趋激烈的科技竞争,重点实验室充分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加大优秀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和团队建设力度,深入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有效构筑了支撑农业产业发展的人才梯队、学科群体和交流平台。目前,14个农业领域国家重点实验

7、室有 19 名院士、28 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22 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7 名长江学者,年培养博士生 200 余人。到 2008 年底,牵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353次,派出 1869 人次到国外讲学,引进高端人才 617 名。4.获得和积累了有价值的科学观测数据,为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2005 年重点野外试验站启动建设,根据不同区域土壤气候条件和农业产业特点,对土壤生态环境、区域生态环境、农业生物资源和有害生物防治等领域开展长期定位试验、数据观测监测和研究示范。在不同生态类型区,积累了大量长期性的基础性数据,对农业资源环境领域基础理论研究和前沿探索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政府农业生产

8、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为农业科技事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三)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农业领域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虽然取得明显成效,但与支撑现代农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整体布局不够完善。一些重点实验室定位不明确,学科布局和区域布局不平衡等结构性问题仍比较突出,一些领域重点实验室目前还基本空白,而个别学科实验室偏多,有的交叉布点。农业野外观测试验站分布零散,难以获得系统和全面的科学数据。二是实验室之间业务交流和互相联系不够密切。一些重点实验室没有按照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和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没有从学科建设、基础研究及应用基础研究进行有效关联,没有形成科技创新合力。

9、三是部分重点实验室的创新能力还不强。一些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不集中,研究力量分散,对行业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把握不准,不适应科技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的需求,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重点实验室科技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满足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为目标,统筹规划、完善功能、创新机制、提升能力,促进基地、人才、项目相配套,基本形成布局合理、任务明确、协作紧密、运转高效的农业重点实验室体系,并与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和推广体系紧密衔接,为农业科技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建设原则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强化顶层设计,

10、围绕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和农业科技发展趋势,按照不同地区农业资源禀赋,结合我国农业科研机构学科发展的状况,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在充分发挥国家和地方政府公共科技资源供给主导作用的同时,加强部门间协作,充分调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和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产业导向、定点建设。围绕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选择区域优势科研教学单位建设,并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引导各级财政和相关计划对实验室予以稳定和持续支持。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以资源整合共享为核心,打破资源分散、封闭和垄断的状况,强化重点实验室之间联合协作,积极探索有利于重点实验室发展和壮大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11、立足现有、稳步推进。按照整合、共享、完善、提高的要求,在充分发挥现有重点实验室建设的基础上,有效调控增量、激活存量,分阶段积极稳妥地推进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三)建设目标按照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三个层次建设。1.围绕国家农业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建设 30 个以上综合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2.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和学科建设的需求,建设 170 个以上的专业性(区域性)农业部重点实验室。3.围绕科学数据获取、技术集成研究和示范的需求,建设 200 个以上的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到 2015 年,初步建成 30 个左右以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为龙头、专

12、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为骨干、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为延伸的一体化布局的“学科群” ,也称 “学科领域群”。三、建设布局(一)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按照现代农业发展需求、世界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农业领域学科布局和已有建设基础等,规划建设 30 个以上农业部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其名称及所在“ 学科群” 的主要研究方向是:1.农业部农业基因组学重点实验室:以阐明主要生物基因组 DNA 中碱基对的序列信息,破解相关的遗传信息为目标,以农业生物功能基因组测序、基因发掘与功能验证为重点,开展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与利用,分离产量、品质、抗逆、营养高效等重要性状基因和调控元件,解析性状调控的分子网络,建立基因组学

13、研究平台,为农业生物育种提供目的功能基因。2.农业部作物基因资源与种质创制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作物基因资源和新基因发掘的理论基础与技术创新,作物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作物品种分子设计的理论基础与技术研究,建立主要作物种质创新和利用平台,为作物育种提供优质、高产、抗逆、养分高效等新种质。3.农业部水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水稻种质改良与创新利用,水稻遗传多样性及保护生物学,水稻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机理,品质形成机理,水稻基因定位与克隆、转基因、分子标记、分子设计等育种技术研究,为水稻新品种培育提供新材料、新技术。4.农业部麦类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优异麦类基因资源发掘

14、与创新,重要性状基因定位、克隆与功能鉴定,麦类作物遗传多样性,转基因、分子标记、细胞工程、分子设计等育种技术研究,建立麦类育种体系,为麦类作物新品种培育提供新材料、新技术。5.农业部玉米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玉米优异种质资源发掘、改良与创新利用,重要性状形成的生物学基础,高产、抗病虫、抗逆、优质等性状基因定位、克隆与功能鉴定,转基因、分子标记、分子设计等育种技术研究,为玉米新品种培育提供新材料、新技术。6.农业部薯类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薯类作物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高产、优质、抗旱、抗病虫、优质等性状基因定位、克隆与功能鉴定,细胞工程、分子标记等育种技术研究,为薯类作物专用新品种培育提供新材料、新技术。7.农业部大豆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大豆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重要性状基因定位、克隆与功能鉴定,杂种优势机理,转基因、分子标记、分子设计等育种技术研究,为大豆新品种培育提供新材料、新技术。8.农业部棉花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主要开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公文范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